糖類抗原724和影像學新技術在胃癌中的研究進展
本文選題:體層攝影術 + X線計算機。 參考:《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年19期
【摘要】:正在全世界范圍內(nèi),胃癌是第4位常見的惡性腫瘤,僅次于肺癌、乳腺癌和結直腸癌。早期缺乏特異癥狀,就診時多為中晚期,其5年生存率約為10%,而早期胃癌患者的術后5年生存率可高達90%〔1〕。胃癌組織產(chǎn)生的腫瘤標志物多經(jīng)淋巴引流進入血液循環(huán),使血清中腫瘤標志物濃度升高,目前相關的腫瘤標志物主要有癌胚抗原(CEA)、糖類抗原(CA)199、CA125、CA242和CA724等。其中,CA724作為特異度、敏感度
[Abstract]:Gastric cancer is the fourth most common malignant tumor worldwide, after lung cancer, breast cancer and colorectal cancer. The 5-year survival rate of the patients with early gastric cancer was about 10, while the 5-year survival rate of the patients with early gastric cancer was as high as 90%. The tumor markers produced by gastric cancer enter the blood circulation through lymphatic drainage and increase the concentration of tumor markers in serum. At present, the related tumor markers mainly include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CEA), carbohydrate antigen (CAA), CA125 (CA242) and CA724, etc. Among them, CA724 was used as specificity and sensitivity.
【作者單位】: 蘭州大學第一醫(yī)院放射科;
【分類號】:R735.2;R730.44;R445.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朱好輝;袁建軍;陳紀昀;田鵬;白陽秋;馮艷;任穎;;超聲內(nèi)鏡聯(lián)合經(jīng)腹超聲對胃癌術前TNM分期的診斷價值[J];中國臨床醫(yī)學影像雜志;2012年12期
2 王景宇;冬冬;戴春來;楊志剛;王淑清;;多層螺旋CT對胃癌淋巴結轉移的診斷價值[J];中國醫(yī)學科學院學報;2010年06期
3 ;Double contrast-enhanced two-dimensional and three-dimensional ultrasonography for evaluation of gastric lesions[J];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12年31期
4 裴麗美;時高峰;杜煜;李如迅;馮會;;雙源CT雙能量掃描顯示胃癌的圖像質(zhì)量及迭代重建算法降低圖像噪聲的能力[J];中國醫(yī)學影像技術;2013年01期
5 田兆榮;郭玉林;朱凱;牛建棟;;3.0T MRI在進展期胃癌術前T分期中的應用[J];中國醫(yī)學影像技術;2013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靜紅;劉偉;李智勇;;多層螺旋CT成像對胃癌的術前評估[J];中國CT和MRI雜志;2010年04期
2 陳莎;徐向陽;;胃癌MSCT的臨床應用及研究進展[J];放射學實踐;2011年12期
3 高志華;簡繼華;任宏偉;劉桂林;;64層螺旋CT對胃癌的診斷價值分析[J];重慶醫(yī)學;2013年31期
4 余秀華;施紅;郭心璋;張宏;孔梓祥;錢斌;;超聲造影檢查在老年人胃部腫瘤的臨床應用價值[J];功能與分子醫(yī)學影像學(電子版);2013年04期
5 楊香麗;黃冬梅;;CA50和CA125聯(lián)合檢測對卵巢巧克力囊腫的診斷價值[J];廣東醫(yī)學;2014年15期
6 蘇玉;王凌峰;;超聲技術在胃癌診斷中的應用[J];包頭醫(yī)學院學報;2014年05期
7 王晉君;張曉紅;郭興華;;64-MSCT在胃癌術前TN分期中的應用價值[J];長治醫(yī)學院學報;2015年01期
8 肖格林;張海濤;余水全;李水連;魯發(fā)龍;;多層螺旋CT對結腸癌淋巴結轉移的診斷價值[J];中國CT和MRI雜志;2015年05期
9 朱建兵;陳光強;李勇;朱江濤;張偉;龔建平;;64排螺旋CT對胃印戒細胞癌淋巴結轉移的診斷價值[J];航空航天醫(yī)學雜志;2012年02期
10 黃瑞庭;徐林;;胃引流區(qū)淋巴結短徑值與胃癌轉移相關性探討[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影像學雜志;2013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鐘寶元;劉艷秀;黃文峰;劉清泉;劉少強;劉瑤;;64排CT增強掃描在胃癌術前TNM分期中的臨床價值[A];江西省第二屆胃腸外科學術會議暨江西省第十二次中西醫(yī)結合普通外科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劉卓;miR-10b靶向HOXD10調(diào)節(jié)RhoC-AKT信號通路促進胃癌的侵襲[D];吉林大學;2014年
2 彭六生;NK細胞在胃癌中的應答調(diào)控及作用研究[D];第三軍醫(yī)大學;2014年
3 孫作君;外周血microRNA-191預測胃癌復發(fā)的價值[D];復旦大學;2013年
4 李濤;MicroRNA-21表達水平與胃癌新輔助化療有效性相關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醫(yī)學院;2014年
5 萬婭敏;雙能量CT對胃癌患者術前病理分級及分期的臨床研究[D];鄭州大學;2014年
6 任曉陽;胃癌的超聲內(nèi)鏡分期與臨床病理分析[D];華中科技大學;2014年
7 華子辰;血清CA125在胃癌腹膜轉移中的臨床價值[D];上海交通大學;2014年
8 陳巖;基于PPA檢測結果的胃癌信號通路蛋白的組織芯片研究及生存特征分析[D];吉林大學;201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莎;螺旋CT在胃常見惡性腫瘤中的應用[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2 林家威;64排螺旋CT三期增強掃描在胃癌術前評估的臨床價值[D];廣西醫(yī)科大學;2012年
3 郭勇;晚期胃癌患者血清CEA、CA199水平與肝轉移的關系[D];鄭州大學;2012年
4 裴麗美;雙源CT雙能量掃描在胃癌評估中的應用價值[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2年
5 陳麗紅;CT能譜成像評估胃癌病理類型的臨床價值初探[D];福建醫(yī)科大學;2012年
6 王雨充;能譜CT對于胃癌區(qū)域淋巴結轉移的評估價值[D];吉林大學;2013年
7 潘海豐;3.0T磁共振成像與多層螺旋CT在胃癌診斷及術前分期的對比應用研究[D];吉林大學;2013年
8 申國強;胃癌256層螺旋CT術前T分期與病理對照研究[D];吉林大學;2013年
9 王芳;CT雙能量成像在胃癌方面的應用價值[D];鄭州大學;2013年
10 王梁;多層螺旋CT在進展期胃癌術前化療臨床療效評估意義的研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3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孫婷;弓靜;田建明;;64層螺旋CT血管成像技術對胃癌血供的顯示價值[J];放射學實踐;2008年10期
2 朱凱;郭玉林;王卉;蔡磊;牛建棟;田兆榮;;3.0 T MR胃癌擴散加權成像——單序列分次屏氣與分序列單次屏氣比較研究[J];臨床放射學雜志;2011年12期
3 沈鈞康,湯群鋒,楊曉春,陸之安,錢銘輝;胃癌動態(tài)增強MRI表現(xiàn)與病理組織學對照分析[J];江蘇醫(yī)藥;2003年12期
4 張歡;張華;杜聯(lián)軍;宋琦;丁蓓;凌華威;潘自來;陳克敏;;胃癌術前淋巴分期的影像學比較研究[J];中國醫(yī)學計算機成像雜志;2007年06期
5 嚴超 ,朱正綱 ,燕敏 ,諸琦 ,陳軍 ,于穎彥 ,劉炳亞 ,尹浩然 ,林言箴;內(nèi)鏡超聲檢查對胃癌術前分期的價值[J];中國內(nèi)鏡雜志;2003年05期
6 林宗偉;韓高雄;羅瓊;;雙源CT在腹腔鏡胃癌術前血管評估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11年05期
7 陳峻青,王舒寶,單吉賢,徐惠綿,劉慶華,戴冬秋,吳云飛,梁洪偉,戚曉東;胃癌根治手術中三個主要問題的現(xiàn)狀[J];中國腫瘤臨床;1999年05期
8 沙衛(wèi)紅,李瑜元,聶玉強,黎慶寧,周永健,王紅,梁培智,佘慶珠,吳惠生;內(nèi)鏡超聲檢查在胃癌診斷和分期中的臨床應用[J];中華消化內(nèi)鏡雜志;2005年02期
9 徐國良;高曉燕;單宏波;羅廣裕;黎建軍;張蓉;李茵;林世永;;超聲內(nèi)鏡檢查在胃癌術前分期中的臨床應用價值[J];中山大學學報(醫(yī)學科學版);2009年05期
10 Il Young Kim;Sang Won Kim;Hyeong Cheol Shin;Moon Soo Lee;Dong Jun Jeong;Chang Jin Kim;Young Tong Kim;;MRI of gastric carcinoma:Results of T and N-staging in an in vitro study[J];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09年32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紅,王文奇,劉倩;血管內(nèi)皮生長因子與胃癌的關系[J];山東醫(yī)藥;2002年22期
2 劉文仕,吉建霞;胃癌85例誤診分析[J];中國實用內(nèi)科雜志;2002年07期
3 王國仁,程一真;二維及彩色多普勒血流顯像對胃癌的診斷價值[J];中國超聲診斷雜志;2002年10期
4 戈之錚;胃癌的胃鏡下診斷[J];胃腸病學;2002年03期
5 王秀玲;胃癌診斷剖析[J];診斷學理論與實踐;2002年03期
6 陳峻青;為完善胃癌的現(xiàn)代外科治療而共同努力[J];中華胃腸外科雜志;2002年01期
7 陳憲;客觀認識螺旋CT對胃癌的應用價值[J];臨床放射學雜志;2002年08期
8 喬智紅,孫海輝,李慎江;胃癌多層螺旋CT診斷價值[J];中國醫(yī)師雜志;2003年11期
9 陳新文,黃躍衡,羅群英;青壯年胃癌48例分析[J];臨床醫(yī)學;2003年01期
10 何仲恒,呂發(fā)金;螺旋CT在進展期胃癌診斷中的價值探討[J];放射學實踐;2003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武淑蘭;魏志杰;殷宇明;;胃癌致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貧血的診斷[A];第十一屆全國紅細胞疾病學術會議暨學習班論文匯編[C];2007年
2 丁濤;;超聲在診斷胃癌中的應用[A];中國超聲醫(yī)學工程學會第三屆全國肌肉骨骼超聲醫(yī)學學術交流會論文匯編[C];2011年
3 陳曉康;呂國榮;蘇若瑟;;應用彩色能量多普勒血流顯像對胃癌的診斷價值[A];慶祝中國超聲醫(yī)學工程學會成立20周年——第八屆全國超聲醫(yī)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4年
4 于吉人;;胃癌的術前系統(tǒng)評估[A];2004年浙江省外科學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4年
5 楊軍樂;寧文德;董季平;徐敏;;多層螺旋CT在胃癌診斷中的應用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三屆全國放射學大會論文匯編(下冊)[C];2006年
6 張曉鵬;;胃癌磁共振成像研究進展[A];第四屆中國腫瘤學術大會暨第五屆海峽兩岸腫瘤學術會議教育集[C];2006年
7 張麗紅;常維平;黃賢會;;螺旋CT在特殊部位胃癌診斷中的應用[A];中國醫(yī)師協(xié)會放射醫(yī)師分會首屆會員大會暨第四屆醫(yī)學影像山東論壇、山東省第16次放射學會議暨山東省第14屆醫(yī)學影像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8 陳靜;;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在胃癌的應用[A];中國超聲醫(yī)學工程學會第七屆全國腹部超聲學術會議學術論文匯編[C];2007年
9 劉池波;梁勇;王海寶;楊林軍;梁津逍;;胃癌患者中血清淀粉樣蛋白A的測定及臨床意義[A];第二屆中國醫(yī)學細胞生物學學術大會暨細胞生物學教學改革會議論文集[C];2008年
10 吳厚賓;;腹腔鏡在胃癌診治中的應用進展(綜述)[A];江西省第二屆胃腸外科學術會議暨江西省第十二次中西醫(yī)結合普通外科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錢錚;新技術能提高胃癌診斷準確率[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9年
2 記者 陳青;胃癌患者從“存活”邁向“樂活”[N];文匯報;2010年
3 李楠;胃癌診斷敏感性從不足30%提高到57.4%[N];健康報;2008年
4 通訊員 李楠;胃癌“轉化醫(yī)學”研究見成效[N];上?萍紙;2008年
5 記者 楚燕 通訊員 那偉 高樹灼;廈門胃癌研究達國際領先水平[N];廈門日報;2009年
6 胡德榮;新型胃癌分子標志物研究獲突破[N];中國醫(yī)藥報;2010年
7 本報記者 周芳;改善飲食習慣 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N];吉林日報;2006年
8 中南大學湘雅二醫(yī)院 楊燕貽;胃癌防治有哪些錯誤觀念[N];大眾衛(wèi)生報;2005年
9 特約記者 程守勤;胃癌診斷又有新方法[N];家庭醫(yī)生報;2003年
10 重慶萬州 黃瓊;胃癌的手術治療[N];上海中醫(yī)藥報;201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靳斌;胃癌相關抗原MG7-Ag的鑒定和功能分析[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8年
2 張開立;高發(fā)區(qū)(大連)胃癌發(fā)病分子基礎的探討[D];大連醫(yī)科大學;2008年
3 劉希雙;胃癌發(fā)生的分子機制及其臨床意義[D];山東大學;2011年
4 王欣;紅外譜學與顯微成像在胃癌與中藥研究中的應用[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2年
5 趙紅;昆參顆粒影響血管生成因子表達的實驗研究及其治療進展期胃癌的臨床觀察[D];山東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6 羅治文;胃癌及癌旁組織定量比較蛋白質(zhì)組學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07年
7 張建娜;共聚焦激光顯微內(nèi)鏡檢查診斷胃癌標準的建立及對胃癌的診斷價值[D];山東大學;2008年
8 張琳;MiR-206-PAX3-MET信號通路在胃癌轉移中的作用機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14年
9 梁平;磷脂酶C-ε1基因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及基因表達與胃癌發(fā)病風險相關性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14年
10 李汶娟;胃癌新的診斷標記和治療靶位的研究[D];山東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康秀梅;胃癌64排螺旋CT灌注成像研究[D];鄭州大學;2010年
2 傅健飛;青年胃癌的臨床病理特征分析[D];浙江大學;2006年
3 彭沖;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及其結合蛋白3對胃癌診斷的意義[D];青島大學;2013年
4 侯小明;血清腫瘤標志物及組織蛋白的表達與胃癌預后的相關性研究[D];蘭州大學;2008年
5 王華秀;激光拉曼光譜在胃癌研究中的應用[D];中南大學;2009年
6 李響;三維超聲參數(shù)與進展期胃癌腹腔淋巴結轉移數(shù)量的相關性分析[D];中國醫(yī)科大學;2010年
7 閆玉蘭;影響胃癌術后預后及復發(fā)的多因素分析[D];天津醫(yī)科大學;2010年
8 米婷;血清腫瘤標志物的測定在胃癌診治中的應用[D];吉林大學;2011年
9 劉天舟;腹腔鏡治療進展期胃癌的臨床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10 李平;胃癌組織中誘捕受體3蛋白及增殖細胞核抗原的表達及臨床意義[D];福建醫(yī)科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194796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yundongyixue/19479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