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大鼠過敏性休克時IL-25、類糜蛋白酶表達的研究
本文選題:過敏性休克 切入點:IgE 出處:《皖南醫(yī)學院》2017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摘要】:目的:研究大鼠過敏性休克時IL-25和肥大細胞類糜蛋白酶表達的意義。方法:將清潔級(SD)雄性實驗大鼠隨機分為正常對照組和實驗組,實驗組分別于第1、5d腹腔注射雞卵蛋白,自首次給藥后第18d尾靜脈注射雞卵蛋白激發(fā)過敏性休克,正常對照組注射生理鹽水,造模完成后,實驗組又分為實驗對照組和實驗死亡組;實驗對照組為激發(fā)過敏性休克未死亡的大鼠,實驗死亡組為激發(fā)過敏性休克死亡的大鼠:分為死后常溫0h組、死后常溫12h組、死后冷藏12h、24h、48h、72h組(每組各6只)。最后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取心血,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測定法(ELISA法)分別檢測血清中的IgE、IL-25和肥大細胞類糜蛋白酶的含量;并且在相應時間取出各組織(喉頭、氣管、肺、心、肝、腎及小腸組織),放于10%中性甲醛中固定48h后,脫水、浸蠟和包埋,制成蠟塊。再經(jīng)過切片,進行HE染色,觀察各組織病理變化;并選取肺、心和小腸組織的切片,用免疫組織化學染色技術對目標蛋白進行染色,顯微鏡下觀察拍照IL-25和類糜蛋白酶在各組的表達變化并采集圖片,再利用計算機圖像處理技術分析比較各組IL-25和類糜蛋白酶的積分光密度(IOD)。分析完實驗數(shù)據(jù),探討在過敏性休克不同保存時間段兩個指標與正常對照組變化情況,從而判斷這兩個指標在過敏性休克方面的價值。結(jié)果:1)血清中指標IgE、IL-25及類糜蛋白酶的分析結(jié)果:(1)正常對照組與實驗對照組(過敏性休克未死亡組)、過敏性休克死亡常溫0h、常溫12h、冷藏12h、24h、48h、72h組的IgE含量進行比較P0.01;IL-25及類糜蛋白酶的含量分別用上面方法進行比較,同樣得出P0.01。(2)實驗對照組與過敏性休克死亡各組的IgE含量進行比較P0.01;IL-25及類糜蛋白酶的含量分別用上面方法進行比較,同樣得出P0.01。(3)過敏性休克死亡常溫0h組與其他休克死亡各組的IgE含量比較P㧐0.05;IL-25及類糜蛋白酶的含量分別用上面方法比較,同樣得出p㧐0.05;觀察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血清中的ige含量在常溫0h組最大,其他組有所下降,血清中的il-25含量也是如此;血清中的類糜蛋白酶含量在常溫12h組最大,其他組有所下降。2)指標il-25:(1)在肺組織內(nèi),正常對照組與實驗對照組、過敏性休克死亡各組il-25的iod值進行比較p0.05;實驗對照組與過敏性休克死亡常溫0h組il-25的iod值進行比較p0.05,與過敏性休克死亡常溫12h、冷藏12h、24h、48h、72h組il-25的iod值進行比較p㧐0.05;過敏性休克死亡常溫0h組與休克死亡冷藏48h、72h組il-25的iod值進行比較p0.05,與休克死亡常溫12h、冷藏12h、24h組il-25的iod值進行比較p㧐0.05,且在休克死亡常溫0h時il-25的iod均值最大,其他組依次降低;(2)在心肌內(nèi),正常對照組與實驗對照組、過敏性休克死亡各組il-25的iod值進行比較p0.05;實驗對照組與過敏性休克死亡常溫0h、冷藏12h、24h、48h、72h組il-25的iod值進行比較p0.05,與過敏性休克死亡常溫12h組il-25的iod值進行比較p㧐0.05;過敏性休克死亡常溫0h組與其他休克死亡各組il-25的iod值進行比較p㧐0.05,且在休克死亡常溫0h時il-25的iod均值最大,其他組有所降低,常溫12h時的下降幅度大于冷藏12h的;(3)在小腸組織內(nèi),正常對照組與實驗對照組、過敏性休克死亡各組il-25的iod值進行比較p0.05;實驗對照組與過敏性休克死亡各組il-25的iod值進行比較p㧐0.05;過敏性休克死亡常溫0h組與其他休克死亡各組il-25的iod值進行比較p㧐0.05,在休克死亡常溫0h時iod值最大,其他有所下降。3)類糜蛋白酶指標:(1)在肺組織中,正常對照組與實驗對照組、過敏性休克死亡各組類糜蛋白酶的iod值進行比較p0.05;實驗對照組與過敏性休克死亡常溫0h、冷藏12h、24h組類糜蛋白酶的iod值進行比較p0.05,與過敏性休克死亡常溫12h、冷藏48h、72h組類糜蛋白酶的iod值進行比較p㧐0.05;過敏性休克死亡常溫0h組與休克死亡常溫12h、冷藏48h、72h組類糜蛋白酶的iod值進行比較p0.05,與休克死亡冷藏12h、24h組類糜蛋白酶的iod值進行比較p㧐0.05,且在休克死亡常溫0h時類糜蛋白酶的iod均值最大,其他組依次降低;(2)在心肌中,正常對照組與實驗對照組、過敏性休克死亡各組類糜蛋白酶的iod值進行比較p0.05;實驗對照組與過敏性休克死亡各組類糜蛋白酶的IOD值進行比較P0.05;過敏性休克死亡常溫0h組與其他休克死亡各組的類糜蛋白酶的IOD值進行比較P㧐0.05,且在休克死亡常溫0h時類糜蛋白酶的均值最大,其他組有所降低,常溫12h時的下降幅度大于冷藏12h的;(3)在小腸組織中,正常對照組與實驗對照組、過敏性休克死亡各組類糜蛋白酶的IOD值進行比較P0.05;實驗對照組與過敏性休克死亡各組類糜蛋白酶的IOD值進行比較P0.05,過敏性休克死亡常溫0h組與其他休克死亡各組的類糜蛋白酶的IOD值進行比較P㧐0.05,在休克死亡常溫0h時IOD值最大,其他有所下降。結(jié)論:1)血清IgE在大鼠過敏性休克時表達顯著升高,證明造模成功;并且發(fā)現(xiàn)血清IgE水平與休克嚴重程度呈一定的正相關性。2)大鼠過敏性休克血清、肺、心肌和小腸組織中IL-25表達增加,隨著死后保存時間的延長,表達呈下降趨勢;且血清中的IL-25高低與休克嚴重程度呈現(xiàn)一定的正相關。3)大鼠過敏性休克血清、肺、心肌及小腸組織中類糜蛋白酶表達增加,隨著死后保存時間的延長,表達呈現(xiàn)下降趨勢;并且在血清、心肌和小腸組織中,其水平與休克嚴重程度呈現(xiàn)一定的正相關性。
[Abstract]:......
【學位授予單位】:皖南醫(yī)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D919.4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顧正平,劉曉剛;精制抗狂犬病血清作皮試致過敏性休克1例[J];中國現(xiàn)代應用藥學;2000年02期
2 顧正平,劉曉剛;精制抗狂犬病血清皮試致過敏性休克1例[J];中國醫(yī)院藥學雜志;2000年01期
3 魏妙華,孫蘭平;霍香正氣水引起過敏性休克1例[J];中國醫(yī)院藥學雜志;2000年07期
4 王德才,張玲;中草藥針劑致過敏性休克51例分析[J];中國醫(yī)院藥學雜志;2000年10期
5 肖錦茂;抗狂犬病血清皮試發(fā)生過敏性休克二例報告[J];湖北預防醫(yī)學雜志;2000年04期
6 朱江風,陳欽炎,陳秀;過敏性休克32例診治體會[J];廣西醫(yī)學;2000年02期
7 許榕椿,方令平,沈順華;林可霉素致過敏性休克1例[J];海峽藥學;2000年02期
8 王志萍,莊碧瑗,陳瑞蓮;壹枚肽引起過敏性休克1例[J];海峽藥學;2000年04期
9 歐云鵬;虻叮咬致過敏性休克2例報告[J];邯鄲醫(yī)學高等?茖W校學報;2000年03期
10 穆雪霞;食用甲魚致過敏性休克搶救1例[J];淮海醫(yī)藥;2000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席淑華;;過敏性休克的救治[A];中華醫(yī)學會急診醫(yī)學學會第六次全國急診醫(yī)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1996年
2 姬新才;伏軍賢;秦國榮;;90例過敏性休克搶救的臨床體會[A];中華醫(yī)學會急診醫(yī)學學會第六次全國急診醫(yī)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1996年
3 周紹喻;普忠文;;維生素K_1致過敏性休克3例[A];玉溪市第十二屆內(nèi)科學術年會講義[C];2008年
4 崔娜;劉大為;王郝;周翔;張青;;致死性過敏性休克的心功能評價[A];第三屆重癥醫(yī)學大會論文匯編[C];2009年
5 尹佳;;中國一線臨床醫(yī)生面臨的新挑戰(zhàn):過敏性休克[A];中華醫(yī)學會2009年全國變態(tài)反應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9年
6 喬永靈;;雙黃連針劑致過敏性休克2例[A];中國中醫(yī)藥學會基層中醫(yī)藥會議專刊[C];1997年
7 李長深;徐德琴;楊玉蘭;尹長奎;吳閨英;;過敏性休克51例搶救的體會(摘要)[A];第三次全國急診醫(yī)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1990年
8 戴日靜;;抗栓酶—3號致過敏性休克2例[A];中華醫(yī)學會全國第五次急診醫(yī)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1994年
9 李華林;汪吉儀;;過敏性休克41例搶救分析[A];中華醫(yī)學會全國第五次急診醫(yī)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1994年
10 林雪玲;;二例碘劑過敏性休克搶救的體會[A];2000年全國危重病急救醫(yī)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過敏性休克的發(fā)生機制[N];農(nóng)村醫(yī)藥報(漢);2007年
2 付德明;警惕林可霉素過敏性休克[N];中國醫(yī)藥報;2004年
3 何山 云南省第一人民醫(yī)院兒科醫(yī)師;搶救過敏性休克:“快”字當頭[N];醫(yī)藥經(jīng)濟報;2011年
4 本報記者 慕欣 魏平 藍愉華(實習);搶救過敏性休克:腎上腺素大劑量還是小劑量[N];醫(yī)藥經(jīng)濟報;2011年
5 洪悅民;過敏性休克的急救體會[N];農(nóng)村醫(yī)藥報(漢);2008年
6 雷招寶;維生素K1注射液的過敏性休克反應值得注意[N];中國醫(yī)藥報;2009年
7 王樂民;兩種注射劑可引起過敏性休克[N];健康報;2007年
8 北京市房山區(qū)長陽鎮(zhèn)夏場村衛(wèi)生室 張海濱邋博士;警惕身邊的“炸彈”[N];健康報;2008年
9 記者 王建影 特約記者 段文利;過敏性休克死亡多因搶救藥物選擇不當[N];健康報;2008年
10 特約記者段文利;吃面條后跑步能致人死命?[N];健康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李亦梅;包蟲病所致過敏性休克患者免疫學保護性因素的研究[D];新疆醫(yī)科大學;2011年
2 高彩榮;過敏性休克和猝死的法醫(yī)病理學診斷研究[D];山西醫(yī)科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馬龍;Th17細胞在囊型包蟲病所致過敏性休克中的作用[D];新疆醫(yī)科大學;2016年
2 謝洪波;IgE、P物質(zhì)在過敏性休克死亡豚鼠臟器中的表達及法醫(yī)學意義[D];南昌大學;2016年
3 黃建偉;TLR4在過敏性休克死亡豚鼠中的表達及法醫(yī)學意義[D];南昌大學;2016年
4 陳潔;過敏性休克小鼠類胰蛋白酶、類糜蛋白酶及PAR-2的表達[D];大連醫(yī)科大學;2016年
5 解朝穩(wěn);實驗大鼠過敏性休克時IL-25、類糜蛋白酶表達的研究[D];皖南醫(yī)學院;2017年
6 王昌亮;豚鼠過敏性休克組織中相關介質(zhì)的表達及法醫(yī)學意義[D];中國醫(yī)科大學;2008年
7 李曉潔;血管細胞黏附分子-1在過敏性休克大鼠器官中的作用及其表達規(guī)律[D];山西醫(yī)科大學;2011年
8 林屹;人體組織的過敏性休克實驗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9 常利民;預防接種后發(fā)生的過敏性休克及其他相關疾病參考診斷標準的探索性研究[D];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012年
10 景麗霞;采用流式細胞術分析過敏性休克大鼠嗜堿性粒細胞活化試驗[D];山西醫(yī)科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160889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yundongyixue/1608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