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不同病理類型肝母細胞瘤的CT表現
本文關鍵詞:兒童不同病理類型肝母細胞瘤的CT表現 出處:《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16年11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目的:探討兒童不同病理類型肝母細胞瘤(hepatoblastoma,HB)的計算機斷層掃描(computed tomography,CT)表現特點.方法:回顧性分析23例經手術或活檢病理證實的兒童HB的CT圖像特點,從腫瘤的發(fā)生部位、大小、形態(tài)、密度及實性成分強化特點、有無鈣化、有無轉移灶等方面進行分析,并與病理結果對照.結果:23例HB均表現為類圓形或不規(guī)則分葉狀腫塊,密度不均,內可見低密度壞死區(qū),增強掃描實性成分可見明顯漸進性強化.15例單純上皮型HB中,發(fā)生于肝右葉者11例,肝左葉者2例,左右葉同時累及者2例;腫塊直徑≥10 cm者4例(26.67%);4例(26.67%)可見鈣化;實性成分靜脈期CT值100 HU者12例(80.00%);僅1例(6.67%)發(fā)生網膜轉移.8例上皮和間葉混合型HB中,發(fā)生于肝右葉者7例,肝左葉者1例;直徑≥10 cm者8例(100%);6例(75.00%)可見鈣化;實性成分靜脈期CT值100 HU者2例(25.00%);5例(62.50%)發(fā)生肝內、下腔靜脈、門靜脈或肺轉移.不同病理類型HB在腫瘤大小、實性成分靜脈期CT值、有無鈣化及有無轉移等特征上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不同病理類型HB的CT表現具有不同的特點,在一定程度上可初步反映其病理分型.
【作者單位】: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放射科;
【分類號】:R730.44;R735.7
【正文快照】: 0 引言 肝母細胞瘤(hepatoblastoma, HB)是一種少見的肝臟惡性腫瘤, 占所有兒童惡性實體腫瘤的0.8%-2.0%[1], 是兒童期繼神經母細胞瘤、腎母細胞瘤之后的最常見腹腔內惡性腫瘤, 約占小兒所有肝腫瘤的50%[2]. 不同臨床分期及病理類型的HB, 其治療方法、耐藥機制和預后不盡相同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巧玲;蔣雨秀;梁麗君;譚麗華;王茂林;;肝母細胞瘤綜合治療的療效觀察及護理[J];廣西醫(yī)科大學學報;2011年06期
2 畢麗云;許素英;;一例4公斤嬰兒肝母細胞瘤切除術的護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1985年08期
3 王建修;;肝母細胞瘤1例[J];河北醫(yī)藥;1986年04期
4 羅福成;實時超聲診斷女嬰肝母細胞瘤一例[J];中國超聲醫(yī)學雜志;1987年02期
5 姚健;邱庭甫;巫駿川;;巨大帶蒂肝母細胞瘤1例[J];華西醫(yī)學;1991年01期
6 楊正德,焦平華,李愛翠;小兒肝臟局灶性結節(jié)性增生誤診為肝母細胞瘤一例[J];臨床誤診誤治;1994年06期
7 姚修奉,李青,李如懷;發(fā)生于青年肝母細胞瘤一例報告[J];中國超聲醫(yī)學雜志;1987年02期
8 陳松,朱曉蘭;肝母細胞瘤1例[J];醫(yī)師進修雜志;1990年05期
9 陸翠玉;王文秀;;肝母細胞瘤切除術后護理體會[J];中華護理雜志;1992年08期
10 周天,程月娥,張少蘭;肝母細胞瘤手術切除的護理配合[J];護士進修雜志;1999年09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王紅梅;張彩云;李欣;;1例肝母細胞瘤術后化療藥物外滲的經驗教訓[A];腫瘤研究新進展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8年
,本文編號:132053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yundongyixue/1320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