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別正常(牙合)牙唇(頰)舌向軸傾度的CBCT研究
本文關鍵詞:個別正常(牙合)牙唇(頰)舌向軸傾度的CBCT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錐形束CT(CBCT) 三維測量 轉矩 唇(頰)舌向軸傾度
【摘要】:目的 利用錐形束CT(CBCT)對個別正常(牙合)牙唇(頰)舌向軸傾度進行測量分析,初探上海地區(qū)牙唇(頰)舌向軸傾度的正常范圍,討論以CBCT技術測量牙唇(頰)舌向軸傾度與傳統(tǒng)意義上牙轉矩的差異。 方法 采集10例個別正常(牙合)成人口腔頜面部CBCT掃描數據,年齡23.22±3.18歲。應用Dolphin3D軟件和Simplant pro11.04兩種軟件進行三維重建,分別定義牙長軸,建立測量坐標系,測量牙列內每顆牙整體唇(頰)舌向軸傾角。應用SPSS v19.0軟件對每顆牙軸傾度進行統(tǒng)計學描述,采用配對t檢驗分析兩種方法所測左右同名牙軸傾角的差異,,采用相關性分析討論兩種方法的相關性。 結果 1. Dolphin3D軟件測量結果以平均值及標準差做統(tǒng)計學描述,牙列中唇(頰)舌向軸傾度最高為中切牙(30.38±4.15°),隨牙位向后逐漸下降,至第一磨牙處為最低(3.45±3.09°),與(牙合)平面接近垂直,第二磨牙軸傾度又上升;下頜軸傾度最大為中切牙(26.69±3.28°),隨牙位向后呈下降趨勢,至第二磨牙處最低(-14.30±5.52°)。 2. Simplant pro軟件測量結果顯示相同趨勢,上下頜最大值為中切牙(26.81±3.30°;23.51±3.98°),上頜最小值為第二前磨牙(3.59±3.77°),下頜最小值為第二磨牙(-11.48±7.14°)。 3. Dolphin3D軟件及Simplant pro軟件測量結果顯示上下頜中切牙至第二前磨牙均顯著相關。 結論 相比于傳統(tǒng)意義上的冠轉矩,CBCT測量技術將牙根納入考察范圍,能更有效獲得牙在唇(頰)舌向的三維位置,所獲得的上海地區(qū)個別正常(牙合)牙唇(頰)舌向軸傾度的正常值范圍,其準確度較高。本研究所采用的兩種測量方法所測得的前牙區(qū)及前磨牙區(qū)唇(頰)舌向軸傾度變化趨勢一致,相關性較高。
【關鍵詞】:錐形束CT(CBCT) 三維測量 轉矩 唇(頰)舌向軸傾度
【學位授予單位】:上海交通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R816.98
【目錄】:
- 摘要7-9
- ABSTRACT9-11
- 目錄11-13
- 1. 緒論13-17
- 2. 材料與方法17-25
- 2.1 樣本的選擇17
- 2.2 研究方法17-25
- 2.2.1 CBCT 拍攝方法17-19
- 2.2.2 Dolphin 3D 軟件測量方法19-22
- 2.2.2.1 生成三維圖像,頭顱 3D 定位和牙齒 3D 定位19
- 2.2.2.2 定義牙冠、牙根中心點19-21
- 2.2.2.3 牙唇(頰)舌向軸傾度的測量21-22
- 2.2.3 Simplant Pro 11.04 軟件測量方法22-24
- 2.2.3.1 生成三維圖像,頭顱 3D 定位22-23
- 2.2.3.2 定義牙軸平面23-24
- 2.2.3.3 測量牙唇(頰)舌向軸傾度24
- 2.2.4 統(tǒng)計分析24-25
- 3. 結果25-31
- 3.1 測量誤差的檢查25
- 3.2 Dolphin 3D 軟件測量牙唇(頰)舌向軸傾度的結果25-27
- 3.3 Simplant pro 軟件測量牙唇(頰)舌向軸傾度的結果27-29
- 3.4 Dolphin 法及 Simplant pro 法測量結果的比較29-31
- 4. 討論31-38
- 4.1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義31-32
- 4.2 研究方法的選擇32-33
- 4.3 研究結果的分析33-37
- 4.3.1 Dolphin 法測量結果分析34-35
- 4.3.2 Simplant pro 法測量結果分析35-36
- 4.3.3 兩種方法相關性分析36-37
- 4.4 本研究的不足之處與展望37-38
- 5. 結論38-39
- 臨床病例報道39-44
- 參考文獻44-48
- 附錄48-59
- 1. 綜述48-58
- 參考文獻53-58
- 2.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目錄58-59
- 致謝59-60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楊新海,曾祥龍;中國人正常鉭牙齒位置和形態(tài)[J];北京醫(yī)科大學學報;1998年06期
2 劉太琪;周力;王艷民;;全景片和錐形束CT評價牙根近遠中傾斜度的現(xiàn)狀和進展[J];國際口腔醫(yī)學雜志;2013年01期
3 羅頌椒,饒躍,胡林,陳揚熙,張躍芳,彭菊紅;最好正常驗牙鉭特征的研究[J];華西口腔醫(yī)學雜志;1992年04期
4 胡湘權;孔衛(wèi)東;蔡斌;陳敏瑩;;牙科錐形束CT評價上頜前牙唇面形態(tài)對轉矩的影響[J];華西口腔醫(yī)學雜志;2009年03期
5 韓曉,蔡中;上海地區(qū)正常鉭牙齒形態(tài)的研究[J];口腔正畸學;2000年02期
6 陳琳;高雪梅;曾祥龍;張正樸;;直絲弓矯治器托槽底厚度的改進與臨床驗證[J];口腔正畸學;2007年03期
7 衡士超;程勇;李波;肖麗珍;;錐形束CT結合simplant軟件在頜面部三維測量中的初步研究[J];口腔醫(yī)學研究;2011年01期
8 宋志巍,范家棟,胡碧芳;頜面骨螺旋CT掃描和三維重建參數的研究[J];臨床放射學雜志;2000年02期
9 張雅萍;趙振華;王伯胤;張國興;徐利軍;錢偉永;;多層螺旋CT不同重建技術在口腔頜面正畸中的對比研究[J];中國臨床醫(yī)學影像雜志;2010年09期
10 唐國華,吳建琳,曹惠菊,稽國平,袁曉;上海地區(qū)正常鉭成人牙頜面結構研究——Ⅲ牙弓容量與顱面結構分析[J];上?谇会t(yī)學;2000年01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楊玲;口腔圖像三維重建系統(tǒng)關鍵技術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112829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yundongyixue/11282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