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秀運動員的飲食模式及其與身體機能的關系
本文關鍵詞:優(yōu)秀運動員的飲食模式及其與身體機能的關系,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背景:在自由獲取食物的環(huán)境下,人們可能傾向于選擇食用自身偏好的食物,形成較穩(wěn)定并反復出現(xiàn)的膳食行為特征,使所攝入的食物種類及其數量的相對構成基本穩(wěn)定,這種穩(wěn)定的飲食結構即飲食模式。飲食模式既包括了能量攝入和各種物質攝入的結構信息,也包括攝食時間等時間特征信息。在大量的飲食信息中,對其中最重要的特征信息進行提取和區(qū)分,即飲食模式識別,它能夠從整體角度更深入地了解某些特定人群的飲食營養(yǎng)特征,目前尚未見到通過模式識別技術研究運動員食物攝入結構特征的文獻,因此,有必要將模式識別技術引入運動營養(yǎng)學研究。目的:(1)第一章通過模式識別,分析優(yōu)秀運動員是否存在相對穩(wěn)定的飲食模式,以及這些飲食模式中特征性的信息;(2)第二章探討可能影響運動員飲食模式的因素;(3)第三章進一步將運動員的飲食模式與其身體形態(tài)和營養(yǎng)生化指標建立關聯(lián),探討飲食模式可能對運動員身體機能的影響。方法:選取68名專業(yè)運動員,準確稱量3天的膳食攝入,通過軟件計算每日及每餐的能量攝入量,并計算所有攝入食物中三大能源物質、維生素、礦物質以及氨基酸的攝入量。檢測身體形態(tài)指標,并取清晨空腹血檢測與運動機能相關的生化指標。通過模式識別技術,如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判別分析(PLS-D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別分析(OPLS-DA),對運動員的飲食模式進行識別,并找出其主要的特征參數,隨后通過單變量分析方法對特征參數進行差異分析和相關分析。結果:第一章研究中,PCA模型顯示,運動員自身3天的飲食模式無法區(qū)分,具有相對穩(wěn)定性,但是不同運動員之間飲食模式存在差異,體現(xiàn)在谷類和蔬菜類食物攝入習慣相對穩(wěn)定,而肉類和水產類食物攝入較不穩(wěn)定,此外攝入的食物種類單一、早餐攝入不夠是運動員飲食模式中特征性的因素。第二章研究了性別和運動項目兩個因素對運動員飲食模式的影響。多變量分析結果顯示,區(qū)分不同項目運動員飲食模式的重要變量是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等巨量營養(yǎng)素和總能量,以及一些微量營養(yǎng)素和礦物質(鉀、鎂、維生素B2、鐵、錳、鋅等),進一步的單變量分析證實了不同項目的運動員谷類和畜類攝入量的差異具有顯著性意義。此外,影響不同性別運動員飲食模式的關鍵變量是部分氨基酸(纈氨酸、賴氨酸、亮氨酸、組氨酸)和蛋白質,以及一些微量營養(yǎng)素和礦物質(尼克酸、Fe、Mg、Zn、Ca)。第三章中,分別以身體形態(tài)、身體機能相關的營養(yǎng)生化指標為因變量,飲食各指標為自變量,建立二者之間的OPLS-DA模型,通過模型中變量的載荷和VIP值結合相關分析,分別找到了影響優(yōu)秀運動員身體形態(tài)和身體機能的重要營養(yǎng)素和食物種類等飲食模式中的重要信息,如動植物油脂、谷類、水果、高糖淀粉、蔬菜、畜類、碳水化合物等食物種類,以及鋅、鉀、維生素C、尼克酸和組氨酸等營養(yǎng)素均是影響運動員身體形態(tài)的主要因素,而食物種類和某些血液生化指標之間存在相關關系,如動物性蛋白攝入與血紅蛋白相關指標正相關,提示動物性蛋白攝入可能影響運動員的氧運輸能力等。結論:(1)優(yōu)秀運動員具有自身相對穩(wěn)定的飲食模式,并且具有個體差異;(2)運動項目和性別是影響運動員飲食模式的重要因素,不同運動項目和性別的運動員的飲食模式存在差異,并且呈現(xiàn)各自的特征。(3)飲食模式對運動員的身體機能指標有一定相關,飲食模式對優(yōu)秀運動員運動能力的影響值得進一步進行深入研究。總之,研究首次通過模式識別技術對大量飲食相關信息進行分析,為今后的運動營養(yǎng)學研究提供了新的證據和新的方法。
【關鍵詞】:運動員 飲食模式 膳食稱重法 模式識別 血液 身體機能狀態(tài) 身體形態(tài)
【學位授予單位】:福建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G804.32
【目錄】:
- 中文摘要2-4
- Abstract4-6
- 中文文摘6-8
- 目錄8-10
- 緒論10-20
- 1 選題依據10
- 2 文獻綜述10-18
- 2.1 運動員飲食相關研究的現(xiàn)狀10-16
- 2.2 飲食習慣的研究方法及其局限16-18
- 3 研究整體框架與技術路線18-20
- 第一章 運動員的飲食模式研究20-34
- 前言20
- 1 研究對象與方法20-24
- 1.1 研究對象20-22
- 1.2 研究方法22-24
- 2 結果24-29
- 2.1 運動員飲食模式的多變量分析24-26
- 2.2 飲食模式中各因素的單變量分析26-29
- 3 討論29-32
- 4 結論32-34
- 第二章 優(yōu)秀運動員飲食模式的影響因素研究34-62
- 前言34
- 1 研究對象與方法34-35
- 1.1 研究對象34
- 1.2 研究方法34-35
- 2 結果35-58
- 2.1 不同項目運動員的飲食模式及特征35-49
- 2.2 不同性別運動員的飲食模式及特征49-54
- 2.3 項目與性別對運動員食物攝入和營養(yǎng)素攝入的雙因素分析54-58
- 3 討論58-60
- 4 結論60-62
- 第三章 飲食模式與優(yōu)秀運動員身體形態(tài)和身體機能指標的關系62-74
- 前言62
- 1 研究對象與方法62
- 2 結果62-72
- 2.1 優(yōu)秀運動員身體形態(tài)與攝入營養(yǎng)素之間的關系62-65
- 2.2 優(yōu)秀運動員身體形態(tài)與攝入食物種類之間的關系65-67
- 2.3 優(yōu)秀運動員營養(yǎng)生化指標與攝入食物種類之間的關系67-69
- 2.4 優(yōu)秀運動員營養(yǎng)生化指標與攝入營養(yǎng)素的之間關系69-72
- 3 討論72-73
- 4 結論73-74
- 第四章 全文總結74-78
- 1 結論74
- 2 建議74-75
- 3 存在的問題及展望75
- 4 創(chuàng)新性75-78
- 參考文獻78-84
- 攻讀學位期間承擔的科研任務與主要成果84-86
- 致謝86-88
- 個人簡歷88-92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韓衍杰;曲天敏;;飲食消費習慣對大學生體質影響的調查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6年08期
2 曹建民;田野;趙杰修;金麗;鄭弘溶;李進挺;吳永新;;營養(yǎng)干預對運動性貧血運動員血清鐵蛋白、轉鐵蛋白影響的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7年10期
3 唐健;李敏華;;廣西高校男籃隊員飲食行為調查與分析[J];搏擊(體育論壇);2012年04期
4 王學峰;宋麗;郭靜璐;;黑龍江省速滑運動員合理膳食營養(yǎng)知識調查[J];冰雪運動;2010年06期
5 王小敏;;杭州市部分居民飲食習慣調查[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1年02期
6 扈美莊;李沛;陳燦;吳平;;飲酒對成人紅細胞免疫及其調節(jié)功能影響的研究[J];公共衛(wèi)生與預防醫(yī)學;2008年04期
7 章為寶;姜伯樂;;少年兒童身體發(fā)育期提前——影響其身高、體重的幾個關聯(lián)因素的分析[J];福建體育科技;2010年06期
8 陳曉燕;;海島居民飲食習慣與乙型肝炎的關系[J];中國公共衛(wèi)生管理;2008年05期
9 胡靜;曹治國;;“模式識別”課程的國際化教學設計[J];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13年04期
10 徐立彬;李安民;劉玉;;運動員技戰(zhàn)術模式識別特征及神經機制研究進展[J];阜陽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年03期
本文關鍵詞:優(yōu)秀運動員的飲食模式及其與身體機能的關系,,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2182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yufangyixuelunwen/321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