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低能量股骨頸與轉子間骨折的流行病學特征的觀察
發(fā)布時間:2021-05-06 07:53
目的探討低能量股骨頸骨折與轉子間骨折患者的流行病學特征、骨密度測量情況。方法回顧分析2015年1至12月北京積水潭醫(yī)院放射科急診低能量髖部骨折共計670例患者的影像資料、調查問卷、X線骨密度儀(DXA)髖部骨密度結果。年齡為(73.8±13.3)歲。應用t檢驗比較組間的年齡、身高、體重等,應用χ2檢驗分析性別、骨密度等的組間差異。結果本組低能量股骨頸與轉子間骨折患者主要為平地跌倒,多見于女性(66%),多發(fā)生于秋季。股骨頸骨折人數與轉子間骨折人數的比值為1.5:1,后者年齡比前者大4.6歲(t=-4.4,P<0.01)。僅30%的患者接受了DXA的髖部骨密度檢查,但是T-值≤-2.5的情況為79%;轉子間骨折組的骨密度減低更嚴重(χ2=5.2,P=0.02)。結論低能量股骨頸與轉子間骨折多見于老年女性;轉子間骨折更多見于高齡人群。雖然骨折人群骨密度減低情況嚴重,但是接受骨密度監(jiān)測的比例過少。
【文章來源】:骨科臨床與研究雜志. 2020,5(05)
【文章頁數】:5 頁
【文章目錄】:
資料與方法
一、資料
1.病例的采集:
2.入組患者需滿足低能量骨折要求:
3.剔除標準:
二、方法
1.骨密度測量:
2.統(tǒng)計學處理:
結 果
一、分類及調查表情況
二、性別、年齡、身高、體質量及BMI等流行病學資料
三、不同時間24 h內不同時間段的分布情況
四、低能量股骨頸骨折與股骨轉子間骨折組間相關因素的差異
1.年齡、身高、體質量、BMI等計量資料的分布差異:
2.性別、在不同年齡段的分布差異:
五、骨密度測量結果
討 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1139例老年髖部骨折治療及流行病學分析[J]. 張健,蔣協(xié)遠,黃曉文. 中國醫(yī)刊. 2016(06)
[2]北京某三甲醫(yī)院股骨頸骨折住院患者現狀的流行病學分析[J]. 李寧,劉昊楠,龔曉峰,朱仕文,吳新寶,賀良. 北京大學學報(醫(yī)學版). 2016(02)
[3]877例髖部骨折患者發(fā)病情況及其流行病學特征分析[J]. 楊洋,林向進. 中華流行病學雜志. 2014 (04)
[4]中國部分地區(qū)中老年人群原發(fā)性骨質疏松癥患病率研究[J]. 李寧華,朱漢民,區(qū)品中,楊定焯,鄭蘋如. 中華骨科雜志. 2001(05)
[5]439例老年人髖部骨折的外傷因素分析[J]. 薛慶云,黃公怡,高新生,陸少磊,王英民. 中華老年醫(yī)學雜志. 1996(05)
本文編號:3171552
【文章來源】:骨科臨床與研究雜志. 2020,5(05)
【文章頁數】:5 頁
【文章目錄】:
資料與方法
一、資料
1.病例的采集:
2.入組患者需滿足低能量骨折要求:
3.剔除標準:
二、方法
1.骨密度測量:
2.統(tǒng)計學處理:
結 果
一、分類及調查表情況
二、性別、年齡、身高、體質量及BMI等流行病學資料
三、不同時間24 h內不同時間段的分布情況
四、低能量股骨頸骨折與股骨轉子間骨折組間相關因素的差異
1.年齡、身高、體質量、BMI等計量資料的分布差異:
2.性別、在不同年齡段的分布差異:
五、骨密度測量結果
討 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1139例老年髖部骨折治療及流行病學分析[J]. 張健,蔣協(xié)遠,黃曉文. 中國醫(yī)刊. 2016(06)
[2]北京某三甲醫(yī)院股骨頸骨折住院患者現狀的流行病學分析[J]. 李寧,劉昊楠,龔曉峰,朱仕文,吳新寶,賀良. 北京大學學報(醫(yī)學版). 2016(02)
[3]877例髖部骨折患者發(fā)病情況及其流行病學特征分析[J]. 楊洋,林向進. 中華流行病學雜志. 2014 (04)
[4]中國部分地區(qū)中老年人群原發(fā)性骨質疏松癥患病率研究[J]. 李寧華,朱漢民,區(qū)品中,楊定焯,鄭蘋如. 中華骨科雜志. 2001(05)
[5]439例老年人髖部骨折的外傷因素分析[J]. 薛慶云,黃公怡,高新生,陸少磊,王英民. 中華老年醫(yī)學雜志. 1996(05)
本文編號:317155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yufangyixuelunwen/317155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