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長寧區(qū)1-5歲兒童飲食行為問題個性化干預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9-04-19 00:13
【摘要】:背景 飲食行為內涵豐富,包括喂養(yǎng)行為、進食行為、食物選擇和進食氛圍。兒童飲食行為問題是兒童保健工作中常見的現(xiàn)象。各國報道兒童飲食行為問題發(fā)生的情況有所不同,其發(fā)生率占20-50%。兒童的飲食行為問題會影響到兒童的健康。兒童常見的飲食行為問題的癥狀表現(xiàn)為吃得少、吃得慢、對食物不感興趣、拒絕某些食物、不愿嘗試新的食物、強烈偏愛某些食物等。1-5歲的兒童飲食行為問題常常在家庭和幼兒園中發(fā)生,家長往往在兒童保健門診中向醫(yī)生尋求幫助。因此,醫(yī)生擔負著兒童飲食行為問題干預的職責,要對兒童飲食行為問題進行識別、監(jiān)測、評估、干預和指導。但根據(jù)國內相關文獻回顧提示,目前尚缺乏系統(tǒng)的干預方法和干預機制,尚無采用行為改變交流方法對兒童行為問題進行個性化綜合干預的研究,也沒有建立飲食行為干預的機制和流程。 目的 總結長寧區(qū)1-5歲兒童飲食行為問題的干預方法,促進和保持良好的飲食行為習慣,建立以兒保為主的家庭-學校-衛(wèi)生三聯(lián)動的兒童飲食行為問題干預機制,并評價干預效果。 研究方法 1、調查問卷根據(jù)自行設計的兒童飲食行為問題調查和干預問卷,內容包括兒童的主要照養(yǎng)人情況、兒童的飲食行為、家長對兒童飲食行為的評價、家長對干預的評價、家長的擔憂情況、家長對干預方法的認識等。 2、個性化綜合干預方法本研究采用干預研究方法,設立干預組和對照組。干預組兒童采用行為改變交流方法,開展個性化綜合干預。在干預組中,兒童均建立干預檔案,開展家長學校培訓,制定個性化指導矯治計劃,發(fā)放矯治處方,實施9個月的干預。進行基線、1個月、3個月、6個月和9個月的定期監(jiān)測-評估-指導的循環(huán)干預。對照組則按照原來的兒童保健指導干預方式進行,進行基線調查及常規(guī)指導和9個月的問卷調查。 3資料整理分析調查資料用EPIdata數(shù)據(jù)庫進行資料錄入,用SPSS18.0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 結果 1建立預機制和干預流程兒童飲食行為內涵豐富,飲食行為與家庭、幼兒園和衛(wèi)生均有以兒保為主的家庭-學校-衛(wèi)生三聯(lián)動的兒童飲食行為干 1研究的基本特征干預組兒童為86名,其中男童為48名(55.81%),女童為38名(44.18%),對照組兒童80名,其中男童為44(55%)名,女童為36(45%)名。年齡分布1歲組、2歲組、3歲組、4歲組、5歲組,干預組分別為8名、8名、23名、30名、17名,對照組分別為7名、12名、24名、22名、15名。干預組兒童入組時,平均體重為15.9±3.0kg,身高為101.3±9.3cm,對照組兒童分別為15.9±2.6kg、101.8±9.5cm。干預組和對照組在性別、年齡、身高、體重均沒有統(tǒng)計學差異。 2研究的主要問題根據(jù)家長報告兒童不良的飲食習慣挑食、偏食、厭食中,最常見的是挑食問題。干預組挑食58人,占67.44%,偏食38(16.28%)人,厭食14(16.28%)人。對照組挑食56人,占70.00%,偏食37(46.25%)人,厭食8(10.00%)人。家長報告的兒童飲食行為問題,吃得少、吃得慢、對食物不感興趣、拒絕某些食物、不愿嘗試新食物、強烈偏愛某些食物,干預組分別為22人、43人、16人、21人、18人、25人,對照組分別為17人、51人、19人、13人、19人、14人。 3干預組兒童飲食行為個性化綜合干預過程干預組兒童均完成了基線、1個月、3個月、6個月和9個月共計5次的隨訪。干預組兒童共計接受健康教育處方356次,平均為4.1次;家長接受了兩次的家長培訓,干預1個月時家長講座“應對兒童飲食行為問題的策略”,共有78人參加,覆蓋率為90.70%,干預6個月家長案例分享,共有73人參加,覆蓋率為84.88%;對兒童家長開展面對面?zhèn)性化綜合干預指導共計450次,平均為5.2次。干預1個月、3個月、6個月、9個月監(jiān)測的體重、身高、飲食行為評分均與基線差異有顯著性(p0.001) 4個性化綜合干預的效果干預組兒童體重增長為2.1±1.1kg,對照組為1.5±0.9kg,兩組間差異有顯著性,P0.001;身高增長干預組為5.7±1.8cm,對照組為4.0±1.9cm,兩組間差異有顯著性;干預組兒童飲食行為“有時和經常”發(fā)生的情況明顯改變,吃得少的比例從66.30%下降到26.74%、吃得慢從75.58%下降到41.86%、對食物不感興趣從59.30%下降至19.77%、拒絕食物從52.33%下降至23.26%、不愿嘗試新食物從54.65%下降至16.28%、偏愛某些食物從56.98%下降至24.42%。從兒童飲食行為問題評分下降幅度分析,干預組吃得少、吃得慢、對食物不感興趣、拒絕食物、不愿意嘗試新食物、偏愛某些食物分別為0.80±0.93、0.81±1.00、0.78±0.91、0.85±1.05、0.81±1.03、0.77±1.07,對照組分別為0.21±0.54、0.28±0.67、0.15±0.7、0.18±0.71、0.1±0.69、-0.14±0.84,兩組間差異均有顯著性(P0.001);兩組兒童家長9個月后認為孩子仍然存在挑食/偏食/厭食行為的,干預組兒童43名家長(占50%),對照組家長69名(占86.25%),兩組間差異有顯著性(X2=24.81,P0.0I);干預結束詢問家長認為兒童飲食行為干預需要采用行為干預方法的,非常需要76名,占88.37%,需要10名,占11.63%。家長對兒童飲食行為問題擔憂情況,9個月后干預組家長有13(15.12%)名兒童仍然擔憂,48(55.81%)名家長減少擔憂,25(29.07%)名家長不擔憂,對照組家長有56(70%)名家長擔憂,22(27.5%)名減少擔憂,有2(2.75%)家長不擔憂。兩組間差異有顯著性(X2=56.25,P0.005)。干預組和對照組兒童經過9個月干預后,均有1名兒童發(fā)生肥胖,兩組無顯著性差異(x2=0.003,p=0.959)。 討論 通過采用行為改變交流方法,對飲食行為問題兒童進行個性化綜合干預措施,能促進其體格發(fā)育;通過干預,兒童飲食行為的具體表現(xiàn)發(fā)生了改變,六大飲食行為問題中發(fā)生情況得到改善;兒童飲食行為具體評分得到了改善;家長在干預中不斷增加信心,有效緩解了家長的擔憂程度;建立了衛(wèi)生-學校-家庭三聯(lián)動的飲食行為干預機制和流程。 結論 采用行為改變交流方法,開展個性化綜合干預,能有效改善長寧區(qū)1-5歲兒童飲食行為,促進和保持兒童良好的飲食習慣,保證攝入更加合理均衡的食物和營養(yǎng),促進兒童體格發(fā)育;通過干預,在系統(tǒng)的監(jiān)測-評估-指導循環(huán)中,家長掌握有效的干預措施,兒童飲食行為發(fā)生了改變,家長對兒童飲食行為問題的擔憂也相應減少;通過社區(qū)、醫(yī)院、家庭和學校的共同關注、塑造、培育、糾正兒童飲食行為,明確了衛(wèi)生學校、家庭的職責,建立了1-5歲兒童飲食行為問題干預流程和衛(wèi)生—學校—家庭兒童飲食行為問題三聯(lián)動的干預機制。
[Abstract]:......
【學位授予單位】:復旦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R179
本文編號:2460417
[Abstract]:......
【學位授予單位】:復旦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R179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鐘春梅;汪之頊;孫忠清;石慶香;馬愛勤;;農村母親嬰幼兒喂養(yǎng)知識-態(tài)度-行為調查分析[J];青島大學醫(yī)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2 馮雪英;衣明紀;;兒童喂養(yǎng)與進食行為研究進展[J];青島大學醫(yī)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3 張佩斌;陳榮華;鄧靜云;石唯;錢慧;;南京城區(qū)嬰兒輔食添加指導研究[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07年06期
4 張亞欽;李輝;夏秀蘭;;中國九市嬰兒輔食喂養(yǎng)狀況分析[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08年03期
5 朱克;徐秀蓮;張鳳英;;昆明市嬰幼兒喂養(yǎng)情況調查[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08年03期
6 金星明;;兒童飲食行為問題[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0年07期
7 王碩;黃小娜;王惠珊;金星明;;全國1~3歲兒童飲食行為問題流行病學調查分析[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2年02期
8 武慶斌;;兒童飲食行為問題的轉診[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2年08期
9 楊正雄;趙文華;陳君石;;飲食行為干預的研究進展[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08年06期
10 魏梅;袁麗娟;;2~6歲兒童生活習慣、飲食行為問卷調查[J];中國婦幼保健;2008年26期
,本文編號:246041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yufangyixuelunwen/246041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