錳染毒12周大鼠體內錳分布及紋狀體的病理損傷
本文選題:錳 + 慢性錳中毒。 參考:《環(huán)境與職業(yè)醫(yī)學》2015年02期
【摘要】:[目的]研究錳染毒12周大鼠體內錳的組織分布特點,以及高錳蓄積對紋狀體的病理損傷。[方法]SD雄性大鼠(n=10)腹腔注射Mn Cl·4H2 2O,15 mg/kg體重,1次/d,5 d/周,持續(xù)染毒12周,同時設置對照組(n=10),腹腔內注射與染毒組等體積的生理鹽水,周期相同。染毒結束,采用透射電鏡觀察兩組大鼠(n=2)大腦紋狀體病理改變;采用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fā)射光譜檢測兩組大鼠(n=8)各組織內錳含量。[結果]與對照組相比,染毒組大鼠體重增長緩慢。染毒12周后,除肺、小腦外,肝、胃、小腸、結腸、直腸、脾、腎、大腦、睪丸、心臟、毛發(fā)均有錳含量增高(P0.05)。染毒組大鼠大腦組織錳含量[(1.29±0.05)μg/g組織]高于對照組[(0.65±0.13)μg/g組織](P=0.001)。透射電鏡觀察可見紋狀體神經元內大量脂褐素沉積。[結論]錳在慢性錳中毒大鼠多組織貯留,主要影響消化系統(tǒng)、腎臟、睪丸以及大腦。錳的神經毒性可能與氧化損傷有關。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tissue distribution of manganese in rats exposed to manganese for 12 weeks and the pathological damage to striatum caused by high manganese accumulation. [methods] male SD rats were injected intraperitoneally with mn Cl _ 4H _ 2 _ 2O _ 2 for 15 mg/kg / d / week for 12 weeks. The control group (n ~ (10) was given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of normal saline of the same volume as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period was the same as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t the end of the exposure, the pathological changes of the striatum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b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and the contents of manganese in the tissu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detected by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emission spectrometry (ICP-AES).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weight of rats in the exposed group increased slowly. In addition to lung, cerebellum, liver, stomach, small intestine, colon, rectum, spleen, kidney, brain, testis, heart and hair, manganese content increased 12 weeks after exposure (P0.05). The content of manganese in the exposed group [(1.29 鹵0.05) 渭 g / g]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0.65 鹵0.13) 渭 g / g] (P0. 001). A large number of lipofuscin deposits in striatum neurons were observed b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conclusion] Manganese is stored in multiple tissues of chronic manganese poisoning rats, which mainly affects digestive system, kidney, testis and brain. The neurotoxicity of manganese may be related to oxidative damage.
【作者單位】: 同濟大學附屬上海市肺科醫(yī)院中毒科;
【基金】:同濟大學附屬上海市肺科醫(yī)院課題(編號:fk1119);新增法定職業(yè)病防治關鍵技術研究(編號:201402021)
【分類號】:R11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李曉麗;呂林;解競靜;張麗陽;羅緒剛;;錳在雞腸道中吸收的特點、影響因素及分子機制[J];動物營養(yǎng)學報;2013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魏茂蓮;楊維仁;張桂國;姜淑貞;郭文文;;錳添加水平對斷奶仔豬血清生化指標,跖骨錳、鐵含量和錳、鐵表觀消化率的影響[J];動物營養(yǎng)學報;2015年02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8條
1 羅緒剛;蘇琪;黃俊純;劉金旭;;實用飼糧錳缺乏對肉用仔雞骨骼發(fā)育的影響[J];中國動物營養(yǎng)學報;1992年01期
2 姜俊芳,張春善,賈春燕,高曉軍;鐵與維生素A及其互作效應對肉仔雞的生產性能、鐵、銅、錳、鋅表觀存留率的影響[J];動物營養(yǎng)學報;2003年01期
3 羅緒剛,蘇琪,黃俊純,劉金旭;肉仔雞實用飼糧中錳適宜水平的研究[J];畜牧獸醫(yī)學報;1991年04期
4 朱玉琴,索愛萍;0~4周齡肉仔雞不同錳源錳需要量的研究[J];畜牧獸醫(yī)學報;1998年02期
5 羅緒剛,蘇琪,黃俊純,段玉琴,劉金旭;飼糧中錳(Mn)的缺乏與過量對肉仔雞性能的長期影響[J];中國畜牧雜志;1992年01期
6 李杰,王安,單安山;麥麩水平對蛋雞生長及組織器官鋅、鐵、錳及銅沉積率的影響[J];中國畜牧雜志;1992年02期
7 張日俊,朱玉琴,周毓平,丁角立;肉雛雞日糧中不同鈣、磷、VD_3、錳、鋅水平的組合效應的研究[J];中國畜牧雜志;1997年06期
8 譚芳,胡堅;日糧銅水平對肉雞組織中礦物元素含量的影響[J];獸醫(yī)大學學報;1990年0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李素芬;有機錳源的化學特性及其對肉仔雞的相對生物學利用率研究[D];中國農業(yè)科學院;2002年
2 計峰;用體外法和體內法研究有機錳在肉仔雞小腸中的吸收特點[D];中國農業(yè)科學院;2003年
3 白世平;不同形態(tài)錳在肉仔雞小腸中的吸收機理研究[D];中國農業(yè)科學院;2008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曾進勝,李華,洪華,陶玉倩,范玉華,余劍,陳向燕,黃如訓;實驗性大腦皮層梗死后丘腦和紋狀體突觸重構與抑制性蛋白表達[J];中國臨床康復;2002年17期
2 夏鷹,江澄川,汪洋,丁忠良,徐斌;雪旺細胞對共培養(yǎng)不同發(fā)育階段紋狀體生長的影響[J];中華實驗外科雜志;2005年09期
3 朱軍;付崇羅;劉立翠;付托;李會;;尼古丁劑量依賴性降低大鼠紋狀體內多巴胺的釋放[J];聊城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年02期
4 王彬,鄧超,趙毓t,胡昌華;家鴿臂叢和坐骨神經傳入沖動在紋狀體的投射[J];生理學報;1989年02期
5 劉軍;劉曉莉;喬德才;;紋狀體神經元的生理功能及其對運動中樞疲勞調控研究進展[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14年02期
6 李耀宇,舒斯云,包新民,吳文龍,甄志強;降鈣素基因相關肽在大鼠紋狀體內分布的生后發(fā)育研究[J];第四軍醫(yī)大學學報;2001年02期
7 馮國棟,游思維,鞠躬;肌苷對海人藻酸引起紋狀體損傷的保護作用[J];第四軍醫(yī)大學學報;2003年20期
8 劉昀;紋狀體中神經元活動的多巴胺調節(jié)[J];中國藥理學通報;2003年01期
9 曲琛;;紋狀體與決策——最新的神經經濟學證據(jù)[J];企業(yè)家天地;2009年07期
10 劉暢;豐宏林;;紋狀體內囊梗死的研究進展[J];醫(yī)學綜述;2013年1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黃梅;劉雯;吳春福;;多巴胺受體拮抗劑對乙醇引起大鼠紋狀體抗壞血酸和羥自由基釋放的影響[A];第九屆中國神經藥理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0年
2 侯筱宇;唐放鳴;張光毅;;多巴胺誘導紋狀體鈣/鈣調素依賴性蛋白激酶Ⅱ活性的抑制作用[A];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會第八屆會員代表大會暨全國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1年
3 吳春福;;中樞神經系統(tǒng)對乙醇引起的大鼠紋狀體抗壞血酸釋放的調節(jié)作用[A];中國藥理學會第九屆制藥工業(yè)藥理學術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2000年
4 顧佩菲;楊靜玉;尚宇;吳春福;;嗎啡引起大鼠紋狀體抗壞血酸釋放的谷氨酸能機制探討[A];中國當代新醫(yī)藥論叢[C];2004年
5 黃梅;劉雯;吳春福;;內源性抗壞血酸釋放抑制乙醇引起的紋狀體內羥自由基產生[A];中國藥理學會第九屆制藥工業(yè)藥理學術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2000年
6 張秋婉;孫笑;徐明;沈舒文;郭建軍;孫鳳艷;;成年大鼠腦缺血誘導新生神經元形成紋狀體—黑質投射的研究[A];中國神經科學學會第九屆全國學術會議暨第五次會員代表大會論文摘要集[C];2011年
7 劉曉莉;時凱旋;;運動對6-OHDA大鼠紋狀體神經元電活動的影響[A];2013年中國生理學會運動生理學專業(yè)委員會年會暨“運動與健康”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13年
8 潘峰;孫瑋;張正治;;反相液相色譜—電化學測定大鼠紋狀體單胺遞質[A];首屆中國中西部地區(qū)色譜學術交流會暨儀器展覽會論文集[C];2006年
9 徐兆發(fā);徐斌;鄧宇;辛辛;鄧小強;高健;田雅文;;錳對大鼠紋狀體谷氨酸代謝和轉運的影響[A];全國生化/工業(yè)與衛(wèi)生毒理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0年
10 秦超;梁志堅;鄭金甌;莫雪安;曾進勝;程道賓;李凱;葉偉;李勝愉;戴旖;;紋狀體梗死患者黑質彌散變化的彌散張量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三次全國神經病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4條
1 李斌;我國科學家發(fā)現(xiàn)人腦記憶“新大陸”[N];云南科技報;2001年
2 辛華;精神病藥改善口吃癥狀[N];醫(yī)藥經濟報;2002年
3 ;6-羥基多巴的細胞毒作用與谷氨酸轉運的關系[N];中國醫(yī)藥報;2003年
4 侯杰 文儀;成年鼠大腦皮層能產生新的神經元[N];中國醫(yī)藥報;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德恒;背部紋狀體在獎勵和目標導向性行為中的作用[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2 顏培鋼;乙醇對小鼠紋狀體抗壞血酸與一氧化氮釋放相關性與機理[D];沈陽藥科大學;2004年
3 黃梅;紋狀體抗壞血酸和羥自由基含量變化關系與藥物作用研究[D];沈陽藥科大學;2002年
4 孔巖;急性腦片中內源性多巴胺對皮層—紋狀體突觸短時程可塑性的作用[D];蘇州大學;2009年
5 林浩;帕金森病大鼠模型中去神經支配紋狀體差異表達基因的篩選和帕金森病人腦脊液蛋白質組學分析[D];第二軍醫(yī)大學;2004年
6 姚偉;大鼠紋狀體多巴胺分泌的電化學記錄技術及其在體(in vivo)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2007年
7 孟濤;視網膜—中腦—紋狀體—松果體軸與帕金森病的關系[D];福建醫(yī)科大學;2012年
8 高金枝;GCDH沉默和賴氨酸過量對紋狀體神經元的神經毒性作用及機制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3年
9 張華;慢性缺血對大鼠黑質和紋狀體結構及功能的影響[D];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軍醫(yī)大學;2003年
10 喬東訪;MG誘發(fā)的炎性反應參與METH紋狀體神經毒性的研究[D];南方醫(yī)科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于劍光;紋狀體內氨基酸類神經遞質與血壓的關系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07年
2 杞玉嶸;食蟹猴紋狀體~(18)F-AV-133PET/CT顯像的影像特征[D];廣西醫(yī)科大學;2012年
3 馮國棟;肌苷對海人藻酸引起紋狀體損傷的保護作用[D];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軍醫(yī)大學;2003年
4 秦曉凌;帕金森大鼠紋狀體提取液對骨髓基質細胞誘導作用的實驗研究[D];蘇州大學;2007年
5 許海燕;基于百草枯和代森錳誘導的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紋狀體電生理學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6 錢俊超;大鼠局灶性腦缺血模型中遲發(fā)性紋狀體損傷病理過程的磁共振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武漢物理與數(shù)學研究所);2006年
7 呂清;5-羥甲基胞嘧啶在大鼠腦組織中分布及發(fā)育作用的研究[D];浙江大學;2013年
8 鄭瑜宏;帕金森病大鼠細胞移植治療中紋狀體內多巴胺與谷氨酸的變化及影響因素[D];福建醫(yī)科大學;2008年
9 張冬霞;神經干細胞移植于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紋狀體后存活和分化的研究[D];揚州大學;2010年
10 房們;軸突導向分子EphA5誘導中腦神經上皮干細胞向紋狀體投射的實驗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07330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yufangyixuelunwen/2073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