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門市2003—2012年0~14歲兒童死亡狀況及趨勢分析
本文選題:死亡 + 回歸分析; 參考:《中國學校衛(wèi)生》2015年01期
【摘要】:目的了解海門市0~14歲兒童死亡狀況、死因順位、變化趨勢并預測海門市2013—2015年兒童死亡水平,為制定公共衛(wèi)生政策提供參考。方法對海門市2003—2012年0~14歲兒童死亡信息進行流行病學描述,運用灰色模型GM(1,1)預測未來3 a 0~14歲兒童死亡趨勢。結果 2003—2012年海門市0~14歲兒童平均死亡率為41.38/10萬人年,男孩死亡率(47.04/10萬人年)高于女孩(35.58/10萬人年),0~1,1~5,5~10,10~14歲組兒童死亡構成比分別為49.41%,20.99%,12.65%和16.95%,死因前3位依次為損傷和中毒(29.61%)、先天畸形變性和染色體異常(24.04%)、起源于圍生期的某些情況(21.78%),共占75.43%。10 a間0~14歲兒童死亡率呈下降趨勢;疑A測模型結果顯示,2015年0~14歲兒童死亡率為19.81/10萬人年。結論小年齡組兒童是降低兒童死亡率的重點對象,加強孕婦保健和新生兒圍產(chǎn)期護理,預防兒童意外傷害,可有效降低0~14歲兒童死亡率。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eath status, cause of death, and trend of death among children aged 14 years in Haimen City, and to predict the level of child mortality in Haimen City from 2013 to 2015, in ord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formulation of public health policy. Methods Epidemiological description of death information of children aged 14 years from 2003 to 2012 in Haimen City was carried out, and grey model GM1 / 1 was used to predict the trend of death of children aged 14 years in the next 3 years. Results the average mortality rate of children aged 14 years in Haimen City from 2003 to 2012 was 413.8 / 100,000 person-years. The mortality ratio of boys (47.04 / 100,000)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girls (355.8 / 100,000). The mortality ratio of children aged 10 to 14 was 49.41% and 16.95% respectively. The first three leading causes of death were injury and poisoning 29.61%, congenital malformation degeneration and chromosome abnormality 24.0420%, which originated from some perinatal stages. The mortality rate of children aged 14 years showed a downward trend in the period of 75.43 and 10 years. The grey prediction model shows that the death rate of children aged 14 years in 2015 was 19.81 / 100,000. Conclusion Children of small age group are the key objects to reduce child mortality. Strengthening maternal health care and perinatal care of newborns to prevent accidental injury of children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mortality rate of children aged 0 to 14 years old.
【作者單位】: 江蘇省南通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綜合業(yè)務辦;海門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慢病防治科;南通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流行病與衛(wèi)生統(tǒng)計學教研室;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青年基金項目(81202228) 江蘇省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項目(K10003)
【分類號】:R179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趙曉芬;;灰色系統(tǒng)理論概述[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2 明艷;;我國嬰兒死亡率的變動趨勢及區(qū)域差異研究[J];人口研究;2009年05期
3 胡偉紅;;灰色模型對長沙市四類傳染病發(fā)病率的模擬與預測[J];實用預防醫(yī)學;2007年04期
4 夏志貴;;采用GM(1,1)模型預測我國非惡性瘧流行省份輸入性惡性瘧發(fā)病[J];實用預防醫(yī)學;2009年06期
5 黃少芬;李曉慶;林熙;鐘文玲;林曙光;;2004-2009年福建省0~14歲兒童死亡特征及其流行趨勢分析[J];實用預防醫(yī)學;2011年11期
6 黎健;吳寰宇;李燕婷;;應用EXCEL實現(xiàn)上海市乙肝發(fā)病灰色模型的預測研究[J];中國衛(wèi)生資源;2011年02期
7 高嵐;陸朝國;李學;楊金芝;李小英;袁飛;龍鳳霞;呂桂芬;;貴陽市2002-2004年0~14歲兒童死亡原因分析[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07年05期
8 齊慧;楊琛;楊黎明;孫喬;;上海市浦東新區(qū)1993-2008年0~14歲兒童死亡原因分析[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11年07期
9 鄧聚龍;本征性灰色系統(tǒng)的主要方法[J];系統(tǒng)工程理論與實踐;1986年01期
10 康曉平,符文華,王曉琴,劉瑩之;農(nóng)村地區(qū)5歲以下兒童死亡的性別差異及死因分析[J];中國預防醫(yī)學雜志;2002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志峰;黃衛(wèi)明;王仁曉;;基于等維遞補灰色理論的瀝青路面預防性養(yǎng)護研究[J];交通節(jié)能與環(huán)保;2010年03期
2 曹杰,張萬誠,楊明,陶云;灰色時變參數(shù)模型及其對氣候預報的應用[J];大氣科學;1995年06期
3 陳青山;王鋒;李曉珍;楊劍;俞守義;胡軍;;簡略壽命表Excel程序的編制及在居民健康狀況評價中的應用[J];南方醫(yī)科大學學報;2012年05期
4 林良明,鄭明廣,劉玉琳,劉全保,曹蘭華;中國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趨勢分析[J];中華兒童保健雜志;1998年02期
5 李萬緒;;灰色代數(shù)曲線模型[J];系統(tǒng)工程;1990年01期
6 李萬緒;;基于灰色關聯(lián)度的聚類分析方法及其應用[J];系統(tǒng)工程;1990年03期
7 金新政;基于灰關聯(lián)分析的聚類方法及其應用[J];系統(tǒng)工程;1993年06期
8 陳秉照,,張妃二;基于灰色關聯(lián)度的聚類分析機械故障診斷方法[J];廣東工學院學報;1994年02期
9 石寶林;;灰色系統(tǒng)理論在公路運輸中的應用[J];公路交通科技;1987年03期
10 馮莉;秦楠;;楊木單板層積材動態(tài)彈性模量優(yōu)勢因素分析[J];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2012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李繼華;;滇東地區(qū)肺癌流行病學[A];第十六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分3環(huán)境污染及職業(yè)暴露與人類癌癥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4年
2 陳安寧;楊凱云;孫政;何越峰;黃云超;趙光強;雷玉潔;葉聯(lián)華;李光劍;;苯并(a)芘對人支氣管上皮細胞BEAS-2B線粒體DNA的損傷研究[A];第十六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分3環(huán)境污染及職業(yè)暴露與人類癌癥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4年
3 楊凱云;張祥武;戴春;白冰;;宣威地區(qū)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線粒體DNA突變與多態(tài)性研究[A];第十六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分3環(huán)境污染及職業(yè)暴露與人類癌癥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4年
4 陳彩霞;林佩珊;林素瓊;尹勁峰;張寶莉;;2004-2013年某院惡性腫瘤死亡情況分析[A];中國醫(yī)院協(xié)會病案管理專業(yè)委員會第二十三屆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馬莉;新生兒急性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多中心前瞻性臨床流行病學研究[D];復旦大學;2009年
2 關葉青;基于序列算子的灰色預測模型研究與應用[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9年
3 葛紅玉;數(shù)控機床裝配可靠性建模及控制技術研究[D];重慶大學;2011年
4 賀琳;基于數(shù)據(jù)挖掘的道路運行安全風險分析[D];大連海事大學;2012年
5 謝乃明;灰色系統(tǒng)建模技術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8年
6 張濤;兒童肺炎流行特征、病原體診斷方法評價和肺炎鏈球菌多重PCR分型方法研究[D];復旦大學;2010年
7 張勰;中國西部人口素質評價及發(fā)展策略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2年
8 董銀慧;天然活性產(chǎn)物抗乳腺癌作用的篩選及其分子機制研究[D];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2014年
9 胡凱;腫節(jié)風對小型豬放射性肺損傷的防護作用及機理研究[D];廣西醫(yī)科大學;2014年
10 周高衛(wèi);特大城市綜合公交系統(tǒng)規(guī)劃理論與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凡;天津市主要法定報告?zhèn)魅静×餍汹厔菁邦A測的研究[D];天津醫(yī)科大學;2011年
2 譚志軍;二重抽樣方法及其在個人衛(wèi)生支出調查中的應用[D];第四軍醫(yī)大學;2011年
3 王冉冉;空中交通流量統(tǒng)計預測技術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0年
4 王妍慧;基于灰色關聯(lián)法的我國上市商業(yè)銀行內(nèi)部控制評價研究[D];西南財經(jīng)大學;2011年
5 馮小賢;服裝零售管理中的時間成本控制模式研究[D];東華大學;2011年
6 陳克強;北方地區(qū)大面積作物生產(chǎn)對地下水的影響——以洛惠渠灌區(qū)為例[D];西安理工大學;2005年
7 陳勇;我國區(qū)域城鄉(xiāng)嬰兒死亡率影響模式的多視角研究[D];四川大學;2006年
8 倪虹;安徽省某兒童醫(yī)院住院兒童疾病譜及死亡原因分析[D];安徽醫(yī)科大學;2009年
9 張伶俐;湖南省2004~2009年5歲以下兒童死亡監(jiān)測分析[D];中南大學;2010年
10 倪小芬;安全評價績效分析模型研究[D];鄭州大學;2012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宋瑋婷;;寧德市嬰兒意外窒息死亡分析[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06年03期
2 宋文珍;;預防和控制兒童意外傷害的基本對策[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06年04期
3 石淑華;;兒童意外傷害的預防[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06年04期
4 何春花;王艷萍;朱軍;梁娟;代禮;繆蕾;李小洪;周光萱;李琪;;1996~2006年全國5歲以下兒童先天異常死亡流行病學分析[J];四川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0年02期
5 胡如英,俞敏,韓曉軍,龔巍巍;1995~2001年浙江省0~14歲兒童傷害死亡分析[J];疾病監(jiān)測;2005年05期
6 齊顯影;GM(1,1)模型在傳染病預測中的應用[J];疾病控制雜志;1999年03期
7 陳青山,王聲ng,遲桂波,荊春霞,董曉梅;應用EXCEL完成性病GM模型的預測和評價[J];疾病控制雜志;2003年05期
8 劉華,朱菊芬,劉鋒;上海市徐匯區(qū)中小學生死亡水平與原因分析[J];江蘇預防醫(yī)學;2004年02期
9 應素花;1992~2003年寧?h新生兒死亡原因分析[J];現(xiàn)代實用醫(yī)學;2004年07期
10 游允中;論模型生命表[J];人口研究;1985年02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崔敬玉,趙淑梅,孔鳳茹;四平市降低孕產(chǎn)婦和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的調查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04年04期
2 王平,趙穎新;住院分娩對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的影響[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04年05期
3 葉瑋;;西樵鎮(zhèn)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和死因變化趨勢分析[J];中國醫(yī)師雜志;2006年S1期
4 楊榮華;;降低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干預研究[J];中國婦幼保健;2006年21期
5 何丹;于川;熊慶;;人類發(fā)展指數(shù)與孕產(chǎn)婦和兒童死亡率的關系[J];中國婦幼保健;2008年12期
6 忽麗莎;楊文祥;阮會萍;;雙柏貧困縣1997~2006年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趨勢分析[J];中國生育健康雜志;2009年02期
7 ;我國兒童死亡率提前實現(xiàn)聯(lián)合國“千年發(fā)展目標”[J];中國衛(wèi)生政策研究;2011年06期
8 徐艷華;黃新文;楊茹萊;;浙江省2000~2009年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及死因研究[J];中國當代兒科雜志;2011年07期
9 ;最新數(shù)據(jù)[J];社區(qū)醫(yī)學雜志;2011年23期
10 曹文霞;趙曉霞;狄國梁;;2007-2010年白銀市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與縣鄉(xiāng)距離相關性分析[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12年1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馮麗波;李艷芬;曾云風;毛彥紅;;北城鎮(zhèn)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及死因動態(tài)變化分析[A];玉溪市婦幼保健協(xié)會第一屆會員代表大會暨成立大會論文集[C];2004年
2 王菁;姜梅芳;;蘇州市1993~1999年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動態(tài)變化趨勢及主要死因分析[A];第五屆全國優(yōu)生科學大會論文匯編[C];2000年
3 徐艷華;黃新文;楊茹萊;;浙江省十年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及死因分析[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七次全國兒科學術大會論文匯編(下冊)[C];2012年
4 王麗敏;張曉波;David Coady;;健康不平等及其成因——中國全國兒童健康調查實證研究[A];經(jīng)濟學(季刊)第2卷第2期(總第6期)[C];2003年
5 羅央努;;慈溪市5歲以下兒童死因分析[A];浙江省第二十屆基層衛(wèi)生改革與發(fā)展學術會議大會論文集[C];2012年
6 馬烈輝;黃明;王頎;彭淑梅;羅先瓊;曾靜;;住院分娩率對五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影響的分析[A];第六屆全國優(yōu)生科學大會論文匯編[C];2006年
7 彭曉紅;買熱木尼沙;楊淑梅;陳新麗;;克拉瑪依市2002-2005年5歲以下兒童死因分析[A];第六屆預防醫(yī)學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9年
8 龔艷萍;;揚武鎮(zhèn)“網(wǎng)點”建設后兒童死亡回顧分析[A];玉溪市第五屆婦產(chǎn)、婦幼、計生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5年
9 趙文坤;王愛茵;趙汝賢;許劍平;楊希瓊;周美華;柳鳳花;;易門縣1998—2006年5歲以下兒童死亡現(xiàn)狀分析[A];玉溪市第六屆婦產(chǎn)、婦幼、計生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7年
10 李虹;;章丘市2006-2010年5歲以下兒童死亡分析[A];2013山東省兒童保健學術交流會資料匯編[C];201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劉歷彬邋王湘江;聯(lián)合國:中國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大降[N];新華每日電訊;2007年
2 記者 韓璐;中國兒童死亡率20多年下降74%[N];健康報;2013年
3 胡芳 王振華;降低兒童死亡率 提高女童入學率[N];健康報;2005年
4 通訊員 吳芳邋記者 聶海峰;我市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低于國內(nèi)水平[N];嘉興日報;2007年
5 高志民;聯(lián)合國兒童基金會發(fā)布《2008年世界兒童狀況》[N];人民政協(xié)報;2008年
6 王曉珂 冬雨;我市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再度下降[N];宜興日報;2012年
7 楊雪梅;保障母嬰安全成果舉世公認[N];人民日報;2004年
8 卞晨光;聯(lián)合國發(fā)布《2008年世界兒童狀況》報告[N];科技日報;2008年
9 魏萍;孕產(chǎn)婦死亡率10年下降22.5%[N];健康報;2005年
10 李存才;1100萬兒童5歲前夭折[N];中國財經(jīng)報;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劉辰輝;海南省澄邁縣2000-2008年5歲以下兒童死因分析及死亡病例報告質量研究[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鄭英;孕產(chǎn)婦死亡率、兒童死亡率水平及影響因素分析[D];大連醫(yī)科大學;2007年
2 劉元元;2010年我國孕產(chǎn)婦、嬰兒及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的統(tǒng)計預測研究[D];四川大學;2005年
3 張俊輝;支持向量回歸機在四川省孕產(chǎn)婦、嬰兒和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統(tǒng)計預測中的應用研究[D];四川大學;2007年
4 王忠德;淄博市2000~2011年5歲以下兒童死亡狀況研究[D];山東大學;2013年
5 侯玉玲;中國孕產(chǎn)婦、嬰兒及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的實證研究:制約因素、政府行為與體制創(chuàng)新[D];西南財經(jīng)大學;2005年
6 趙文秀;丹東市2005-2011年5歲以下兒童死亡狀況調查[D];吉林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193910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yufangyixuelunwen/1939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