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元素學術思想與貢獻的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5-13 03:44
【摘要】:張元素,字潔古,金之易州(河北省易縣)人,生卒之年無以確切考證而不詳,但據相關學者考證其當出生于金太宗天會8年(即公元1130年),其所處時代略晚于與其同時期的醫(yī)家劉完素。后人尊稱為易水老人。其創(chuàng)立的易水學派與劉完素創(chuàng)立的河間學派均對中醫(yī)的發(fā)展產生了重大影響,至今影響猶存。 張氏一生著述頗豐,著有《醫(yī)學啟源》、《臟腑標本寒熱虛實用藥式》、《珍珠囊》以及《潔古家珍》(已佚),相傳尚有《藥注難經》、《醫(yī)方》等,惜早佚失!夺t(yī)學啟源》不僅是其教授門生的教科書,也是其一生學術思想最主要的體現(xiàn)。 張氏在精研《黃帝內經》、《難經》、《傷寒雜病論》、《華氏中藏經》、《備急千金要方》、《小兒藥證直訣》等醫(yī)學典籍以及劉完素的運氣學說后,在其大量的臨床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思考、不斷總結,終而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學術思想,為后世醫(yī)學的發(fā)展立下了不朽的功績。其學術思想和貢獻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建立并完善了以寒熱虛實為綱的臟腑辨證論治體系 臟腑理論體系肇始于《黃帝內經》中的“六氣臟象論”、“靈蘭秘典論”、“五臟別論”、“天年論”、“五味論”、“海論”、“本輸”、“至真要大論”、“舉痛論”、“邪氣臟腑病形”、“經脈”、“經筋”、“淫邪發(fā)夢”、“本臟”、“五臟別論”、“脈要精微論”、“平人氣象論”、“玉機真臟論”、“至真要大論”、“異法方宜論”、“標本病傳變論”“陰陽應象大論”等篇章,后漢張仲景在此臟腑理論基礎上創(chuàng)立臟腑辨證并運用于臨床,,《華佗中藏經》便集成論五臟六腑虛實寒熱生死逆順脈證之法十一篇。后藥王孫思邈又著《備急千金藥方》更列臟腑寒熱虛實病證數十篇,至宋錢乙治病辨臟腑虛實寒熱,創(chuàng)制眾多臟腑補瀉之方。然此五者相較,《內經》以理論為主;仲景重于應用而意深難明;《華佗中藏經》言簡意賅然無治法處方;孫思邈理法方藥俱全,然所言較泛;錢乙重小兒病證,而臟腑辨證欠詳明;最后張元素在精研前人理論經驗的基礎上,再結合自己的臨床實踐,不斷對前人理論進行發(fā)揮和創(chuàng)造。他根據前人有關臟腑辨證的理論和經驗,取諸家之長,以臟腑為主體,臟腑寒熱虛實論病機,建立了理法方藥都齊備的辨證論治體系。這標志著以寒熱虛實為綱的臟腑辨證論治體系正式形成。 2方藥理論創(chuàng)新 張氏除了建立完善了以虛實寒熱為綱的臟腑辨證論治體系外,在中藥理論和制方之法方面也進行了重大創(chuàng)新。張氏根據《內經》中有關氣味、陰陽、厚薄、升降、五味所入、五臟苦欲、五行、制方方法等論述,學習自《神農本草經》以后諸位醫(yī)家的用藥制方經驗,再結合自己臨床實踐,創(chuàng)立了藥物歸經學說、引經學說、補瀉學說、升降學說、新的藥物分類方法、新的制方方法等。如歸經學說中認為黃連入心經故瀉心火,黃芩入肺經故瀉肺火,黃柏入腎經故瀉相火;引經報使藥,羌活為太陽經引經藥、柴胡為少陽經引經藥、白芷和石膏為陽明經引經藥,然有陽明熱證用石膏,陽明寒證用白芷之別;以實例“當歸拈痛湯”的創(chuàng)制教授后人新的制方之法。 3此外張氏還對脾胃、三焦提出了自己的觀點,以及認為存在肝陽虛。 4為易水學派形成奠定基礎 張氏在繼承前人理論與經驗的基礎之上,結合自己的臨床實踐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學術思想體系,此后在其門人李杲、王好古及再傳弟子羅天益的不斷繼承和創(chuàng)新中,形成了易水學派,因其最早創(chuàng)立了此學派的主要學術思想體系,故稱其為易水學派創(chuàng)始人。此后易水學派不斷發(fā)展、不斷有新的學說提出,如李杲的脾胃學說、王好古的陰證學說,正是易水學派的不斷發(fā)展,為此后的薛己創(chuàng)立溫補學派奠定了基礎。 總之,通過對張元素著作的研究整理,關于張氏辨證論治、方藥等方面的學術思想至今仍對中醫(yī)大夫的臨床實踐有指導價值。希望通過此課題可以全面系統(tǒng)的整理張元素的學術思想,然后更好的指導當代中醫(yī)臨床實踐,為中醫(yī)之振興盡綿薄之力。
【學位授予單位】:河北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R2-09
本文編號:2661323
【學位授予單位】:河北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R2-09
【引證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梁子鈺;李俊德;龍子弋;;淺析易水學派學術源流及治療脾胃病的學術思想特點[J];世界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5年08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梁子鈺;易水學派代表醫(yī)家治療脾胃病方藥規(guī)律及學術思想嬗變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梁麗君;脾胃系溫病氣機失調的辨治規(guī)律研究[D];山西中醫(yī)學院;2016年
本文編號:266132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yiyuanguanlilunwen/266132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