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放療后殘存病灶分次立體定向放療單中心Ⅱ期臨床研究
本文關鍵詞:鼻咽癌放療后殘存病灶分次立體定向放療單中心Ⅱ期臨床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鼻咽腫瘤 殘存病灶 放射治療 分次立體定向放療 預后
【摘要】:目的鼻咽癌首程二維放療后鼻咽局部仍有殘存,常規(guī)放療因技術限制及對正常組織的保護使推量受限,療效不顯著,本研究應用分次立體定向放療(fractionated stereotactic radiotherapy,FSRT)治療鼻咽癌根治性放療后鼻咽殘存病灶,評價遠期療效及毒副作用。方法選擇1997-07-01-2002-10-31我科收治的54例鼻咽癌常規(guī)放療后鼻咽局部殘存患者,采用FSRT技術推量治療。Ⅱ期12例,Ⅲ期30例,ⅣA期8例,ⅣB期4例;鼻咽殘存病灶FSRT治療總劑量18~24Gy,分3~4次/2周,1~3個中心,70%~90%參考劑量曲線。結果中位隨訪180個月,完全緩解率為63.0%,部分緩解率為37.0%。3年總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為85.2%,5年為77.8%,10年為64.8%,13年為60.7%,15年為54.3%。3年局部無復發(fā)生存率(local relapse-free survival,LRFS)為98.1%,5年為95.8%,10年為86.3%,13年為83.4%,15年為83.4%。3年無進展生存率(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為83.3%,5年為75.9%,10年為59.1%,13年為55.1%,15年為55.1%。3年無遠處轉移生存率(distant metastasis survival,DMFS)為85.0%,5年為81.0%,10年為70.9%,13年為70.9%,15年為70.9%。死亡23例,其中13例死于遠處轉移,3例死于鼻咽局部復發(fā),2例死于鼻咽及頸部淋巴結復發(fā),2例死于頸部淋巴結復發(fā),2例死于鼻咽大出血,1例死于心臟疾病。Cox多因素分析結果顯示,年齡、N分期影響OS、LRFS、PFS、DMFS、臨床分期和FSRT總劑量影響LRFS,FSRT總劑量影響PFS。3例出現(xiàn)聽力一側喪失,為FSRT治療同側;2例出現(xiàn)聲音嘶啞,為FSRT治療同側;2例出現(xiàn)一側斜視,為FSRT治療同側;2例出現(xiàn)吞咽困難、飲水嗆咳;2例出現(xiàn)明顯頭痛。結論 FSRT在鼻咽癌常規(guī)放療后殘存病灶治療有一定的臨床價值,局控率較高,損傷較小,并發(fā)癥較少,遠期療效較好。
【作者單位】: 貴州醫(yī)科大學附屬醫(yī)院·貴州省腫瘤醫(yī)院頭頸腫瘤科;
【關鍵詞】: 鼻咽腫瘤 殘存病灶 放射治療 分次立體定向放療 預后
【分類號】:R739.63
【正文快照】: 中華腫瘤防治雜志,2015,22(20):1624-1627Chin J Cancer Prev Treat,2015,22(20):1624-1627鼻咽癌首程二維放療后鼻咽局部殘存率達10%~13%,10%~36%患者出現(xiàn)鼻咽局部復發(fā),其再次治療的5年生存率為12.6%~22.3%,治療效果難以令人滿意[1-2]。在調強放療沒有普及的時期,采用常規(guī)外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蘇勝發(fā);趙充;韓非;陳春燕;肖巍魏;孫學明;盧泰祥;;鼻咽癌適形調強放療遠期療效分析[J];中華腫瘤防治雜志;2013年11期
2 盧泰祥;韓非;李嘉欣;;復發(fā)鼻咽癌臨床研究進展[J];中國癌癥雜志;2008年09期
3 朱小東;韋軍葆;曲頌;梁世雄;唐步堅;王安宇;;840例鼻咽癌預后的多因素分析[J];中國腫瘤臨床;2008年17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胡婧曄;易煒;夏云飛;高進;劉志剛;陶亞嵐;;治療前體重指數(shù)對鼻咽癌患者預后的影響[J];癌癥;2009年10期
2 梁菊香;鄧新源;羅志程;沈成威;李春梅;;MRI動態(tài)增強技術對鼻咽癌放療后局部纖維化與復發(fā)的診斷研究[J];中國CT和MRI雜志;2014年08期
3 錢莉文;王俊杰;;鼻咽癌復發(fā)的治療現(xiàn)狀及進展[J];癌癥進展;2015年04期
4 王慧;吳德華;;放化療序貫細胞因子誘導的殺傷細胞免疫治療局部晚期鼻咽癌的效果[J];廣東醫(yī)學;2015年19期
5 黃江瓊;黎福祥;李齡;王曉敏;楊超鳳;潘朝陽;;125例鼻咽癌后程三維適形放射治療失敗病例原因分析[J];海南醫(yī)學;2010年14期
6 張杏蘭;馮惠霞;林月慶;鄧傳娣;;鼻咽癌病人治療期間體重下降的風險及對策[J];全科護理;2011年03期
7 黃升武;李玉梅;;復發(fā)性鼻咽癌常規(guī)放療與三維適形放療的療效比較[J];吉林醫(yī)學;2013年25期
8 雍娟娟;吳秋良;宗永生;侯景輝;梁建中;匡亞玲;奚少彥;盧佳斌;;局部復發(fā)性鼻咽癌的臨床病理學特征[J];臨床與實驗病理學雜志;2014年04期
9 崔磊;劉洪波;黃菊紅;徐曉南;;多西他賽聯(lián)合奈達鉑同步調強適形放療治療局部晚期鼻咽癌[J];腫瘤基礎與臨床;2015年02期
10 張莉;敖睿;劉浩;王晉川;;初診遠處轉移鼻咽癌的臨床病理特征分析[J];四川醫(yī)學;2011年03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蘇丹柯;CT灌注成像對鼻咽癌放療后瘤灶區(qū)病變性質判斷的實驗和臨床研究[D];廣西醫(yī)科大學;2011年
2 趙毅;eIF4E在鼻咽癌中的轉錄活化機制及其對腫瘤細胞增殖侵襲的調控作用[D];第四軍醫(yī)大學;2012年
3 劉峰;鼻咽癌殘存病灶分次立體定向放射治療臨床研究[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3年
4 匡韋陸;481例鼻咽癌患者預后及分期研究[D];中南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謝光輝;鼻咽癌放療后CT與MRI影像分析[D];暨南大學;2010年
2 趙夢鷗;鼻咽癌放療后局部復發(fā)瘤不同感興趣血管MSCT灌注閾值及其診斷價值研究[D];廣西醫(yī)科大學;2011年
3 陳炬輝;鼻咽癌放療后遠處轉移的預后研究[D];福建醫(yī)科大學;2011年
4 何鳳姣;鼻咽癌的分子靶向治療聯(lián)合放療的臨床實驗研究[D];中南大學;2011年
5 周雨霏;鼻咽癌放射治療的臨床應用[D];大連醫(yī)科大學;2009年
6 廖清平;125例初治鼻咽癌的放療療效及預后因素分析[D];南昌大學;2009年
7 董云;VEGF、COX-2和MMP-9在NPC中的表達及其臨床意義[D];廣西醫(yī)科大學;2010年
8 鐘毓;鼻咽癌患者原發(fā)灶和復發(fā)灶中Cox-2、bcl-2、EGFR、Ki-67、cyclin D1、survivin的表達比較[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9 韓秋鳳;樣本含量及截尾值比例與鼻咽癌預后指數(shù)預測效果的關系研究[D];福建醫(yī)科大學;2013年
10 陳梅英;湖南省腫瘤醫(yī)院1992~2005年鼻咽癌住院病例生存分析[D];中南大學;2012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馬駿,麥海強,莫浩元,盧泰祥,崔念基,洪明晃;鼻咽癌放射治療失敗原因分析[J];癌癥;2000年11期
2 麥海強,莫浩元,洪明晃,郭翔,鄧滿全,張鋒,閔華慶;鼻咽癌放療前血紅蛋白濃度對局部控制的影響[J];癌癥;2005年06期
3 湯軼強;羅偉;何智純;孫穎;盧泰祥;;三維適形放射治療鼻咽癌的療效及局部復發(fā)的因素分析[J];癌癥;2006年03期
4 ;Treatment outcomes for different subgroups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patients treated with 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J];癌癥;2011年08期
5 李夢軍;曾曉星;譚洪文;周玲;;Cox回歸模型在鼻咽癌預后因素研究中的應用[J];江西醫(yī)學院學報;2006年03期
6 丁忠祥,梁碧玲,沈君,黃穗喬,鐘鏡聯(lián),葉瑞心;動態(tài)增強MRI在鼻咽癌斜坡改變中的初步應用[J];臨床放射學雜志;2005年08期
7 潘建基;林少俊;張瑜;陳傳本;鄭茁;鄭葳;;鼻咽癌調強放療初步結果[J];中華腫瘤防治雜志;2006年20期
8 李先明;李子煌;吳超權;胡岳然;楊東;吳冬;閆茂生;徐鋼;;鼻咽癌根治性放射治療的預后分析[J];中華腫瘤防治雜志;2009年15期
9 王仁生;韋波;蘇莉;馮啟明;曾冬;羅紅葉;;鼻咽癌兩種放射治療方案的成本效果分析[J];中華腫瘤防治雜志;2011年09期
10 鐘軍,羅志強,劉明之,羅輝,萬桂芬,葉新芊,李國慶;放療后殘存、復發(fā)鼻咽癌的立體定向放射治療[J];實用癌癥雜志;2003年01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閆輝,張鳳祥,于偉崎,劉曉倫;松果體生殖細胞瘤放射治療分析[J];臨床軍醫(yī)雜志;2001年04期
2 秦孟家 ,胡超蘇;上海第四屆國際放射治療學術大會在滬召開[J];學會;2003年01期
3 殷蔚伯;;放射治療在不同腫瘤治療中的變化[J];實用醫(yī)院臨床雜志;2006年01期
4 唐忠理;;固定膜在放射治療中的應用體會[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綜合版);2007年06期
5 胡俊峰;;醫(yī)院放射治療工程師崗位設置分析[J];中國醫(yī)療設備;2009年02期
6 李樹玲;;放射治療對于舌癌的作用[J];國外醫(yī)學參考資料(腫瘤學分冊);1974年03期
7 周道安;放射治療建點原則[J];中國腫瘤;1999年04期
8 蔣國j;我國肺癌放射治療的現(xiàn)狀與展望[J];中國肺癌雜志;2000年05期
9 陳顯釗;腫瘤放射治療技術的新進展[J];海南醫(yī)學院學報;2000年01期
10 刁端陽;放射治療中的防護[J];江蘇衛(wèi)生保健;2000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戴勤;;放射治療的進展及護理[A];第一屆全國腫瘤護理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1年
2 張慶云;楊雪霞;;癌癥病人放射治療期不良情緒及護理對策[A];全國腫瘤護理學術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論文匯編[C];2002年
3 羅金鳳;王淑琴;龐秀樹;楊秀清;;上中段食管癌放射治療的護理[A];山西省抗癌協(xié)會第六屆腫瘤學術交流會論文匯編[C];2003年
4 張福泉;邱杰;;放射治療質量保證體系的建立與實施[A];全國醫(yī)用輻射防護與安全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4年
5 倪昕曄;孫蘇平;姚毅;楊建華;;肺癌調強放射治療角度優(yōu)化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放射腫瘤治療學分會六屆二次暨中國抗癌協(xié)會腫瘤放療專業(yè)委員會二屆二次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9年
6 閆淑娟;;三維適行放射治療患者的護理[A];中華護理學會全國腫瘤護理學術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論文匯編[C];2010年
7 周志孝;;三維立體適形調強治療發(fā)展前景展望——放射治療發(fā)展的第三個里程碑[A];Medical Imaging and Radiological Physics--Proceedings of CCAST (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2000年
8 牛香平;;胃癌患者放射治療的護理體會[A];中華護理學會全國腫瘤護理新進展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2年
9 孫海雙;;放射治療技師在放療中的地位心得[A];中華醫(yī)學會放射腫瘤治療學分會六屆二次暨中國抗癌協(xié)會腫瘤放療專業(yè)委員會二屆二次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9年
10 張紅志;;放射治療質量保證:新技術的的挑戰(zhàn)[A];中華醫(yī)學會放射腫瘤治療學分會六屆二次暨中國抗癌協(xié)會腫瘤放療專業(yè)委員會二屆二次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宋光茂邋李舸;我國首次舉辦國際粒子放射治療大會[N];人民日報;2007年
2 昌吉州人民醫(yī)院放射治療科 副主任醫(yī)師 張劍;不用開刀的腫瘤治療方法——放射治療[N];昌吉日報;2008年
3 雍偉哲;把握醫(yī)學前進的脈動[N];大眾科技報;2006年
4 本報記者 李穎;全新放射治療新理念: 既不“放過”更不“錯殺”[N];科技日報;2011年
5 本報記者 郎冰;談“癌”不再色變[N];經(jīng)濟日報;2012年
6 周剛 項錚;放射治療縛住惡瘤[N];科技日報;2002年
7 大連醫(yī)科大學肺癌診斷治療中心主任 岳世昌;吸煙是肺癌罪魁禍首[N];大連日報;2008年
8 魯?shù)烂?科學治癌的臨床比較[N];農(nóng)村醫(yī)藥報(漢);2009年
9 陳書長;科學治癌防止四大誤區(qū)[N];農(nóng)村醫(yī)藥報(漢);2007年
10 本報記者 衣曉峰邋通訊員 孫理;肺癌患者接受放射治療不足五成[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瑞杰;調強放射治療中射野方向優(yōu)化的研究[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2007年
2 單錦露;數(shù)字化女性盆腔放射治療模型研究[D];第三軍醫(yī)大學;2008年
3 李永杰;調強放射治療中的優(yōu)化技術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04年
4 金雛鳳;圖像引導放射治療模式下精確放射治療生物學效應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2年
5 周正東;放射治療方案的優(yōu)化方法研究[D];東南大學;2005年
6 徐栩;圖像引導放射治療在直腸癌治療中的應用[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2008年
7 杜小波;水泡口炎病毒的M蛋白基因與放射治療聯(lián)合治療腫瘤的實驗研究[D];四川大學;2006年
8 陳超敏;三維靜態(tài)調強放射治療技術的研究[D];第一軍醫(yī)大學;2007年
9 王劍鋒;pEgr-1-AIF_(△1-480)基因—放射治療乳腺癌的體外抑瘤效應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10 高云生;圖像引導的頭頸部腫瘤放射治療[D];復旦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雷昊;鼻咽癌調強放射治療的遠期療效與失敗模式[D];廣西醫(yī)科大學;2015年
2 孔芳芳;鼻咽癌調強放射治療療效及局部區(qū)域失敗模式研究[D];復旦大學;2014年
3 任航;放射治療早期鼻咽癌對眼部的影響[D];蘇州大學;2015年
4 劉鵬;原發(fā)性支氣管肺癌放射治療管理及技術規(guī)范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5 李超;蘇州市放射治療資源與利用現(xiàn)狀及其思考[D];蘇州大學;2010年
6 付廷巖;放射治療中的劑量研究[D];蘭州大學;2013年
7 葛立本;吉林省腫瘤放射治療現(xiàn)狀與分析[D];吉林大學;2005年
8 欒學鋼;放射治療數(shù)字化鉛模技術研究[D];天津大學;2005年
9 雷杰;調強放射治療中的射野方向優(yōu)化算法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08年
10 劉朝興;高強度聚焦超聲聯(lián)合放射治療對于豬腹部組織及臟器的損傷作用研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56318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yank/563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