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光學成像屈光補償技術對視網膜屈光狀態(tài)測量方法的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3-09-03 21:12
目的探討采用光學成像屈光補償技術測量人眼視網膜屈光狀態(tài)的可行性。方法利用基于屈光補償進行視網膜成像屈光狀態(tài)的檢測方法對模擬眼進行屈光度檢測。分別設定模擬眼屈光狀態(tài)為-3.00 D、-2.00 D、-1.00 D、0 D、+1.00 D、+2.00 D及+3.00 D。在不同屈光狀態(tài)下,分別測量模擬眼的屈光度10次。記錄每次模擬眼的理論屈光度、圖案板距離以及實際測量的屈光度。不同屈光狀態(tài)下測量的屈光度值,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計算測量值相對于理論值的偏倚,即模擬眼屈光不正的理論值與測量值平均值的差值。采用組內相關系數,分析理論值與測量值的一致性。結果當模擬眼的屈光狀態(tài)設定為-3.00 D、-2.00 D、-1.00 D、0 D、+1.00 D、+2.00 D及+3.00 D時,基于屈光補償測量視網膜屈光度的平均值分別為(2.99±0.07)D、(-1.98±0.07)D、(-0.96±0.07)D、(0.19±0.07)D、(1.18±0.10)D、(2.37±0.11)D及(3.48±0.09)D;測量的偏倚分別為-0.01 D、-0.02 D、-0.04 D、-0.19 D、-0.1...
【文章頁數】:6 頁
【文章目錄】:
材料與方法
一、實驗材料
二、模擬眼的制作方法
三、檢測方法
四、測量原理
五、理論屈光度與實測屈光度的計算方法
(一)不同屈光狀態(tài)的計算公式
1. 模擬遠視眼的狀態(tài):
2. 模擬正視眼的狀態(tài):
3. 模擬近視眼的狀態(tài):
(二)模擬眼屈光度的計算方法
六、統(tǒng)計學分析方法
結 果
一、在不同屈光狀態(tài)下模擬眼屈光度的理論值與測量值的比較
1. 不同屈光狀態(tài)下模擬眼的測量結果:
2. 測量值的偏倚計算結果:
二、模擬眼理論值與測量值的一致性分析
1. 單次測量的結果:
2. 實際測量10次的結果:
3. 近視眼狀態(tài)時測量的結果:
4. 遠視眼狀態(tài)時測量的結果:
討 論
一、屈光狀態(tài)檢測方法的發(fā)展歷程
1. 雙針孔成像原理的確定:
2. 視網膜檢影驗光法的發(fā)現(xiàn):
3. 電腦自動驗光儀的問世:
二、基于光學成像屈光補償技術對視網膜屈光狀態(tài)測量方法的特點及優(yōu)勢
1. 避免電腦自動驗光在圖像傳遞過程中造成的誤差:
2. 減少了因視網膜形態(tài)改變造成的測量誤差:
3. 有助于進一步探索周邊視網膜離焦與近視眼的關系:
三、基于光學成像屈光補償技術對視網膜屈光狀態(tài)測量結果的趨勢與偏倚發(fā)生的原因
1. 測量結果的趨勢:
2. 測量結果偏倚發(fā)生的原因:
本文編號:3845785
【文章頁數】:6 頁
【文章目錄】:
材料與方法
一、實驗材料
二、模擬眼的制作方法
三、檢測方法
四、測量原理
五、理論屈光度與實測屈光度的計算方法
(一)不同屈光狀態(tài)的計算公式
1. 模擬遠視眼的狀態(tài):
2. 模擬正視眼的狀態(tài):
3. 模擬近視眼的狀態(tài):
(二)模擬眼屈光度的計算方法
六、統(tǒng)計學分析方法
結 果
一、在不同屈光狀態(tài)下模擬眼屈光度的理論值與測量值的比較
1. 不同屈光狀態(tài)下模擬眼的測量結果:
2. 測量值的偏倚計算結果:
二、模擬眼理論值與測量值的一致性分析
1. 單次測量的結果:
2. 實際測量10次的結果:
3. 近視眼狀態(tài)時測量的結果:
4. 遠視眼狀態(tài)時測量的結果:
討 論
一、屈光狀態(tài)檢測方法的發(fā)展歷程
1. 雙針孔成像原理的確定:
2. 視網膜檢影驗光法的發(fā)現(xiàn):
3. 電腦自動驗光儀的問世:
二、基于光學成像屈光補償技術對視網膜屈光狀態(tài)測量方法的特點及優(yōu)勢
1. 避免電腦自動驗光在圖像傳遞過程中造成的誤差:
2. 減少了因視網膜形態(tài)改變造成的測量誤差:
3. 有助于進一步探索周邊視網膜離焦與近視眼的關系:
三、基于光學成像屈光補償技術對視網膜屈光狀態(tài)測量結果的趨勢與偏倚發(fā)生的原因
1. 測量結果的趨勢:
2. 測量結果偏倚發(fā)生的原因:
本文編號:3845785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yank/384578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