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振動微血管損傷及缺氧在聲帶良性病變中的致病機制
發(fā)布時間:2019-11-03 05:45
【摘要】:聲帶良性病變在人群中的發(fā)病率很高,特別是在職業(yè)用嗓人群中。聲帶良性病變主要包括聲帶小結(jié)、息肉、任克氏水腫等,病理特點多有重疊,多典型性的表現(xiàn)為水腫和毛細血管增生。聲帶良性病變的發(fā)病機理還不是很明確,目前多認為過度用聲,不當發(fā)音是其中的一個主要致病因素。近來的研究表明血管內(nèi)皮生長因子(VEGF)、基質(zhì)金屬蛋白酶(MMP)、環(huán)氧酶(COX)-2等炎癥因子在其中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其具體的致病機制還不清楚。聲帶振動時中點部位的接觸應力最大,最近有研究認為聲帶過度振動導致的毛細血管壓增高,可能是引起聲帶水腫的一個原因。我們認為聲帶過度振動在引起毛細血管壓增高的同時,血流動力學及血管剪切應力的變化也會影響到聲帶微循環(huán)及炎性細胞因子的表達。本文從三個部分對這一假設展開討論。 第一部分聲帶息肉中缺氧誘導因1α(HIF-1a)和血管內(nèi)皮生長因子(VEGF)的表達 對36例聲帶息肉樣本和26例行全喉切除術(shù)患者正常一側(cè)聲帶分別進行HIF-1a和VEGF的免疫組化染色分析和Western blot分析,觀察HIF-1a和VEGF在聲帶息肉中的表達特點。結(jié)果發(fā)現(xiàn)HIF-1a和VEGF在聲帶息肉中的表達較正常聲帶高,說明聲帶息肉中存在低氧應激反應,并且HIF-1a的表達和VEGF的表達存在一定的聯(lián)系。這提示低氧應激反應可能是聲帶息肉等良性病變形成的一個重要基礎。 第二部分血管振動對血流灌注及血管通透性的影響 這一部分我們建立模擬血管振動的平臺,觀察了8只兔耳廓在無振動、62.5Hz/1mm振動、125Hz/1mm振動以及250Hz/0.5mm振動下的微血管血流,比較了4小時125Hz/1mm振動后,單純振動組以及組胺點刺+振動組每組6只大白兔,兔耳廓血管通透性的變化,結(jié)果發(fā)現(xiàn)隨著振動頻率的增加,血流速度出現(xiàn)顯著的下降。在單純振動組中沒有觀察到顯著的血管通透性改變,在組胺點刺模擬炎癥狀態(tài)下觀察到顯著的血管通透性差異,說明在炎癥狀態(tài)下,過度振動會引起通透性的顯著增加。提示過度振動會顯著影響血流灌注,并在炎癥狀態(tài)下加重組織水腫。 第三部分血管振動急慢性損傷觀察 在第三部分實驗中,我們建立了大鼠尾中央動脈的振動平臺。30只大鼠隨機分為五組:對照組、制動組、62.5Hz/1mm振動組、125Hz/1mm振動組以及250Hz/0.5mm振動組。經(jīng)過4小時/1天的振動后取鼠尾中央動脈在透射電子顯微鏡下觀察血管內(nèi)皮細胞,并觀察活化T細胞核因子胞漿蛋白3(NFATc3)的免疫熒光表達。另30只大鼠也隨機分為以上五組。經(jīng)過4小時/9天的振動后取鼠尾中央動脈觀察血管管徑的變化和血管中HIF-2α的表達。結(jié)果顯示4小時/1天的振動后,血管內(nèi)皮細胞有明顯損傷;經(jīng)過4小時/9天振動后,血管管徑出現(xiàn)縮小,但是在振動組之間沒有觀察到顯著的差異,125Hz/1mm振動組血管中HIF-2α出現(xiàn)明顯的表達。這說明過度振動可以引起血管內(nèi)皮細胞的損傷,引起血管的收縮反應,并出現(xiàn)了低氧應激反應。 根據(jù)以上三部分實驗,我們得出以下結(jié)論: 過度振動導致的血管損傷和微循環(huán)障礙會引起血管的收縮反應和低氧應激反應激活HIF,引起一系列炎癥因子的表達,形成間斷缺氧和炎癥的循環(huán),過度振動加速了這一過程,這可能是過度用聲導致聲帶良性病變形成的炎癥基礎。
【圖文】:
表明在聲帶淺固有層中存在豐富的血管網(wǎng),在靠近聲帶游離緣的位置,血管平行于聲帶邊緣縱行排列;在遠離游離緣的位置,血管垂直于聲帶。(圖1)而且這些血管存在較多的動靜脈交通支6'7。許多研究都發(fā)現(xiàn)發(fā)音濫用的聲帶機械損傷主要位于聲帶淺固有層中8'9,,這提示過度用聲一定會引起聲帶血管的損傷及微循環(huán)障礙。Czerwonka用血管振動的數(shù)學模型觀察到,過度振動引起血管內(nèi)壓力增高到足夠引起破壞毛細血管的程度,液體滲出增加1°。這些研宄者們認為聲帶過度振動導致的血管內(nèi)壓力顯著增高是引起聲帶良性病變病理變化的原因,這也正是旨在調(diào)整聲帶振動幅度的言語障礙矯正的行為學治療方法能起到作用的原因。■、圖 1以上這些聲帶的生物力學以及聲帶振動損傷及病變形成關(guān)系的實驗多是基于物理或計算機模型的研宄,缺乏實體模型生理及生化方面變化的研究。我們認為聲帶過度振動不僅會引起微血管直接的機械損傷和血管通透性的改變,血流動8
(圖I-IA)全喉切除手術(shù)標本中切取的正常聲帶粘膜內(nèi)未見明顯腫瘤累及或炎癥、水腫等病理變化。(圖1-1B)''■、;、毛 ‘J- '^S圖1-1聲帶息肉(A)及正常聲帶粘膜(B)表1-1Vocal polyps Normal vocal fold mucosaHIF-la High 17 4Low 13 16VEGF High 21 5Low 9 151.2.3聲帶息肉中HIF-la和VEGF表達的免疫組化染色HIF-lci免疫反應主要位于細胞核,而VEGF主要位于細胞團(圖1-2,1-3)。17
【學位授予單位】:復旦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R767.4
本文編號:2554936
【圖文】:
表明在聲帶淺固有層中存在豐富的血管網(wǎng),在靠近聲帶游離緣的位置,血管平行于聲帶邊緣縱行排列;在遠離游離緣的位置,血管垂直于聲帶。(圖1)而且這些血管存在較多的動靜脈交通支6'7。許多研究都發(fā)現(xiàn)發(fā)音濫用的聲帶機械損傷主要位于聲帶淺固有層中8'9,,這提示過度用聲一定會引起聲帶血管的損傷及微循環(huán)障礙。Czerwonka用血管振動的數(shù)學模型觀察到,過度振動引起血管內(nèi)壓力增高到足夠引起破壞毛細血管的程度,液體滲出增加1°。這些研宄者們認為聲帶過度振動導致的血管內(nèi)壓力顯著增高是引起聲帶良性病變病理變化的原因,這也正是旨在調(diào)整聲帶振動幅度的言語障礙矯正的行為學治療方法能起到作用的原因。■、圖 1以上這些聲帶的生物力學以及聲帶振動損傷及病變形成關(guān)系的實驗多是基于物理或計算機模型的研宄,缺乏實體模型生理及生化方面變化的研究。我們認為聲帶過度振動不僅會引起微血管直接的機械損傷和血管通透性的改變,血流動8
(圖I-IA)全喉切除手術(shù)標本中切取的正常聲帶粘膜內(nèi)未見明顯腫瘤累及或炎癥、水腫等病理變化。(圖1-1B)''■、;、毛 ‘J- '^S圖1-1聲帶息肉(A)及正常聲帶粘膜(B)表1-1Vocal polyps Normal vocal fold mucosaHIF-la High 17 4Low 13 16VEGF High 21 5Low 9 151.2.3聲帶息肉中HIF-la和VEGF表達的免疫組化染色HIF-lci免疫反應主要位于細胞核,而VEGF主要位于細胞團(圖1-2,1-3)。17
【學位授予單位】:復旦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R767.4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3條
1 丁國玉,廖曉耘,余力生;聲帶小結(jié)及聲帶息肉的組織病理學研究[J];臨床耳鼻咽喉科雜志;2002年03期
2 劉濤;吳平;鄭明秀;;轉(zhuǎn)化生長因子β_1在聲帶息肉中的表達[J];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09年05期
3 鹿道溫,丁寶君,謝娟,孫玉桂,牛紅衛(wèi);162名大學教師嗓音調(diào)查分析[J];中國中西醫(yī)結(jié)合耳鼻咽喉科雜志;2000年03期
本文編號:255493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yank/255493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