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醫(yī)學論文 > 眼科論文 >

鼻咽癌復發(fā)病變的分次立體定向放療

發(fā)布時間:2019-03-08 22:10
【摘要】:目的探討鼻咽癌復發(fā)患者應用分次立體定向放射治療(FSRT)技術對高危器官的保護效果。方法對25例鼻咽癌復發(fā)患者采用全身γ刀進行FSRT,γ刀治療6~8周期,以50%劑量曲線DT3~4 Gy/次,總劑量為20~25 Gy/6~8次(2~3周)。結果 25例鼻咽癌患者近期療效為完全緩解(CR)92%(23/25),部分緩解(PR)8%(2/25),局部控制率(CR+PR)為100%。25例鼻咽癌患者的中位隨訪時間為20個月(3~36個月),中位生存期為25個月,至末次隨訪,有10例復發(fā),出現(xiàn)局部復發(fā)或頸部淋巴結復發(fā)。共有8例死亡,死于再次復發(fā)或海綿竇受侵。1、2年總生存率為90%、78%,局部控制率為85%、80%。結論 FSRT對復發(fā)鼻咽癌有較好的療效及較高的安全性,較以前治療不良反應更少。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fractionated stereotactic radiotherapy (FSRT) on high risk organs in patients with recurrent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PC). Methods 25 patients with recurrent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PC) were treated with FSRT, 緯 knife for 6 ~ 8 cycles with a dose curve of 50% (DT3~4 Gy/ times) and a total dose of 20 ~ 25 Gy/6~8 times (2 ~ 3 weeks). Results the short-term curative effect of 25 NPC patients was complete remission (CR) 92% (23 / 25), partial remission (PR) 8% (2 / 25). The median follow-up time was 20 months (3-36 months) and the median survival time was 25 months in 25 patients with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PC). After the last follow-up, 10 cases recurred, with local recurrence or neck lymph node recurrence. The median follow-up rate (CR PR) was 100%, the median follow-up time was 20 months (3 months) and median survival time was 25 months. The overall 1-and 2-year survival rates were 90%, 78%, 85% and 80%,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FSRT is effective and safe in the treatment of recurrent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作者單位】: 廣東藥學院附屬第一醫(yī)院腫瘤放療科;
【分類號】:R739.6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王若崢;譚遙;劉凱;王多明;吾甫爾;;鼻咽癌復發(fā)與殘存病變的分次立體定向放療[J];中國癌癥雜志;2008年02期

2 肖建平,徐國鎮(zhèn),苗延浚;鼻咽癌復發(fā)與殘存病變分次立體定向放射治療[J];中華放射腫瘤學雜志;2000年04期

3 肖建平,徐國鎮(zhèn),高黎,秦德興,蔡偉民,李素艷;鼻咽癌初程放療后殘存的分次X刀治療初探[J];中華放射腫瘤學雜志;2005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吳愛東;調強適形放射治療的質量保證及劑量驗證[J];安徽預防醫(yī)學雜志;2003年01期

2 方嘉華;;保留灌腸和白頭翁湯聯(lián)用治療宮頸癌放療所致放射性直腸炎[J];安徽醫(yī)學;2006年04期

3 朱艷俠;;婦產科急診接診過程中的護理風險及防范措施[J];安徽醫(yī)學;2011年07期

4 潘明,劉飛,徐金發(fā),宋文燦,劉春林,陳國卿;化療加放射治療晚期鼻咽癌的臨床分析[J];安徽醫(yī)藥;2005年05期

5 胡宗濤;費振樂;彭勇;陸林;;伽瑪?shù)吨委熆v隔淋巴結轉移癌壓迫氣管近期療效觀察[J];安徽醫(yī)藥;2009年11期

6 盧泰祥;局部復發(fā)鼻咽癌診治研究進展[J];癌癥;2004年02期

7 彭遜,林志雄,林偉彬,李德銳,洪紅光;鼻咽癌原發(fā)腫瘤靶區(qū)勾畫的差異分析[J];癌癥;2004年S1期

8 夏士安;張松方;屠永青;吳國華;林清;姚原;;鼻咽癌放射治療射野銜接設計的探討[J];癌癥;2006年01期

9 陳利;陳立新;孫洪強;黃劭敏;孫文釗;高興旺;鄧小武;;直線加速器小照野物理數(shù)據(jù)的測量和比較[J];癌癥;2009年03期

10 李群;徐韜;胡偉漢;古模發(fā);高遠紅;王漢渝;王芳;蔡修宇;葛楠;;對下咽鱗癌是否常規(guī)預防照射鼻咽部的探討[J];癌癥;2009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鄧春漣;;面罩固定技術在頭部腫瘤放療中的應用[A];第六屆全國鼻咽癌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10年

2 黃智芬;陸新岸;楊澤江;黎漢忠;譚志強;張作軍;;參芪瀉白散結合雙黃連、丹參(凍干)治療放射性肺炎30例臨床觀察[A];2011年中華名中醫(yī)論壇暨發(fā)揮中西醫(yī)優(yōu)勢防治腫瘤高峰論壇論文集[C];2011年

3 高力英;王小虎;趙林;張秋寧;張春林;任錦霞;;鼻咽癌放療原發(fā)腫瘤體積變化相關因素分析[A];2009年“臨床診斷和治療新進展研究”暨“全國腫瘤病理診斷交流”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4 單錦露;張紹祥;譚立文;王閣;王東;雷新;;數(shù)字化盆腔放療模型的構建[A];第十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三)[C];2008年

5 陳少文;王學濤;陳立新;曹午飛;唐強;劉小偉;;醫(yī)用直線加速器入射電子束參數(shù)的研究[A];第十四屆全國核電子學與核探測技術學術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8年

6 吳宜燦;李國麗;陶聲祥;吳愛東;孔令玲;劉伯學;林大全;陳義學;宋鋼;趙攀;林輝;陳朝斌;黃群英;吳李軍;;精確放射治療系統(tǒng)ARTS的研究與發(fā)展[A];第十二屆反應堆數(shù)值計算與粒子輸運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8年

7 鄭祖安;陳元;于世英;;腫瘤放療射野精度與床板因重力下沉相關性的評估模型研究[A];第二屆湖北省腫瘤靶向治療學術會議論文選[C];2007年

8 陳少文;王學濤;陳立新;曹午飛;唐強;劉小偉;;醫(yī)用直線加速器入射電子束參數(shù)的研究[A];第十四屆全國核電子學與核探測技術學術年會論文集(2)[C];2008年

9 王建華;周晉陽;;淺談醫(yī)學物理師的培養(yǎng)[A];中華醫(yī)學會醫(yī)學工程學分會第八次全國生物醫(yī)學工程教育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10 卜羽;屠波;;關于三維逆向調強適形放射治療計劃設計的體會[A];2008年中華臨床醫(yī)學工程及數(shù)字醫(yī)學大會暨中華醫(yī)學會醫(yī)學工程學分會第九次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金觀橋;兔VX2鼻咽癌顱底侵犯模型建立及其放射治療療效的CT、MR評價[D];廣西醫(yī)科大學;2011年

2 曲頌;錐形束CT圖像引導在頭頸部及胸腹部腫瘤放射治療中的應用[D];廣西醫(yī)科大學;2011年

3 胡俊峰;像素級圖像融合及應用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0年

4 李建東;放射治療計劃系統(tǒng)關鍵技術研究[D];東北大學;2009年

5 李智慧;基于可視化的三維放射治療計算機模擬系統(tǒng)的研究[D];四川大學;2002年

6 郎錦義;1.鼻咽癌局部控制治療方法臨床實驗 2.SRT應用劑量學與臨床療效的相關性研究[D];重慶醫(yī)科大學;2003年

7 任振義;多烯紫杉醇同步放射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實驗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8 李永杰;調強放射治療中的優(yōu)化技術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04年

9 龐學利;鼻咽癌放射治療相關解剖及臨床劑量學研究[D];第三軍醫(yī)大學;2004年

10 黃禹;適形調強放射治療系統(tǒng)若干關鍵技術的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范強;MOSFET探測器測量組織補償膠對表面劑量的影響[D];蘇州大學;2010年

2 盛大寧;IMRT逆向計劃中的混合多目標梯度算法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10年

3 彭海波;一種三維放射治療計劃系統(tǒng)的研究與設計[D];電子科技大學;2010年

4 劉鵬;原發(fā)性支氣管肺癌放射治療管理及技術規(guī)范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5 呂博;CT-SIM激光燈定位系統(tǒng)的設計研究[D];沈陽建筑大學;2011年

6 王亮;環(huán)氧化酶-2與宮頸癌關系的初步研究[D];瀘州醫(yī)學院;2011年

7 萬能;自擬養(yǎng)陰清熱湯預防陰虛毒熱型鼻咽癌急性放射口腔黏膜反應的臨床觀察[D];湖南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8 高升;基于DICOM RT的醫(yī)學圖像信息顯示及配準[D];南京大學;2011年

9 安麗花;基于單純形優(yōu)化算法的調強方法研究[D];南京大學;2011年

10 王麗麗;增液湯加味改善鼻咽癌放療口干燥癥及核素動態(tài)顯像定量評價的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洪明晃,閔華慶,馬駿,張恩羆,崔念基;鼻咽癌 '92 分期與 UICC 分期(草案,1996)的比較研究[J];癌癥;1997年02期

2 趙水喜;局部殘存鼻咽癌的立體定向放射治療[J];國外醫(yī)學(腫瘤學分冊);2002年02期

3 徐震綱,屠規(guī)益,唐平章;鼻咽癌放射治療失敗后的手術治療[J];中華耳鼻咽喉科雜志;1998年02期

4 肖建平,徐國鎮(zhèn),苗延浚;鼻咽癌復發(fā)與殘存病變分次立體定向放射治療[J];中華放射腫瘤學雜志;2000年04期

5 崔書祥,王迎選;鼻咽癌放射治療后殘存/復發(fā)行立體定向照射后鼻咽部出血[J];中華放射腫瘤學雜志;2001年03期

6 肖建平,徐國鎮(zhèn),高黎,秦德興,蔡偉民,李素艷;鼻咽癌初程放療后殘存的分次X刀治療初探[J];中華放射腫瘤學雜志;2005年02期

7 李玉民;陳亮;王煥坤;張?zhí)K國;劉士煜;張晶;董海權;;鼻咽癌后程X刀分次推量放療的療效觀察[J];腫瘤研究與臨床;2006年10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柏建安;;三維適形放療治療局部復發(fā)性鼻咽癌療效分析[J];山東醫(yī)學高等?茖W校學報;2007年04期

2 王辛;張洪;艾平;游昕;許峰;;三維適形放療治療復發(fā)鼻咽癌的療效及預后因素分析[J];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07年24期

3 柯傳慶;馮青青;孫曙光;彭秋平;;惡性腫瘤立體定向放射治療48例療效分析[J];實用癌癥雜志;2010年05期

4 韓非;盧泰祥;;復發(fā)鼻咽癌的挽救治療[J];腫瘤學雜志;2009年07期

5 劉雅恬;何俠;;鼻咽癌的基礎與臨床研究演進[J];腫瘤學雜志;2011年01期

6 吳少雄,盧泰祥,曾智帆,黃劭敏,何曉華,黃繼列;局部復發(fā)鼻咽癌分次立體定向放射治療的初步療效[J];癌癥;2002年07期

7 李嘉欣;盧泰祥;黃瑩;韓非;陳春燕;肖巍魏;;337例復發(fā)鼻咽癌患者的臨床特征[J];癌癥;2010年01期

8 黃金忠;佟威;鄒冰;李潮;趙海云;;鼻咽癌放療后大出血32例[J];右江民族醫(yī)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9 馮惠霞;高宗娥;郭素萍;陳佩芬;;分次立體定向放射治療局部殘留或復發(fā)鼻咽癌的護理[J];家庭護士;2007年05期

10 郭躍信;鼻咽癌放療后復發(fā)與殘存病變的立體定向放射治療[J];陜西醫(yī)學雜志;2003年1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徐鷺英;唐天蘭;潘建基;陳傳本;林少俊;張春;楊凌;倪曉雷;楊百華;吳君心;;69例復發(fā)鼻咽癌近距離超分割放療遠期療效分析[A];第六屆全國鼻咽癌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10年

2 張柏林;;立體定向放射治療在鼻咽癌復發(fā)及殘存的臨床應用研究[A];第四屆中國腫瘤學術大會暨第五屆海峽兩岸腫瘤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3 穆向魁;張建光;張長虹;喬綱;張新軍;李家敏;陳慶;于金明;;質子放射治療局部復發(fā)鼻咽癌的初步療效[A];第六屆全國鼻咽癌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10年

4 郎錦義;李濤;徐成;吳大可;李健;文浩;王捷;譚燕;張德康;;后程立體定向放療加量方法在首程鼻咽癌治療長期結果[A];2007第六屆全國放射腫瘤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5 肖建平;徐國鎮(zhèn);姜雪松;羅京偉;李素艷;易俊林;黃曉東;高黎;;鼻咽癌初程放療后殘存的分次立體定向放射治療[A];2007第六屆全國放射腫瘤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6 趙充;韓非;盧麗霞;黃劭敏;林承光;鄧小武;盧泰祥;崔念基;;調強適形放射治療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臨床研究[A];第三屆中國腫瘤學術大會教育論文集[C];2004年

7 馬文娟;曹卡加;夏偉雄;羅東華;;原發(fā)灶復發(fā)鼻咽癌再分期與預后的關系[A];第六屆全國鼻咽癌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10年

8 李志琳;文浩;譚燕;黎杰;羅陽昆;王捷;郎錦義;;鼻咽癌二維適形放療中下頜下腺保護技術的可行性探索[A];中華醫(yī)學會放射腫瘤治療學分會六屆二次暨中國抗癌協(xié)會腫瘤放療專業(yè)委員會二屆二次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9年

9 鄭愛青;于金明;趙獻光;盧潔;王學濤;;調強放療同時化療治療原發(fā)性鼻咽癌的臨床分析[A];第四屆中國腫瘤學術大會暨第五屆海峽兩岸腫瘤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10 陳忠杰;李瑞英;王平;;鼻咽癌外照射聯(lián)合新型施源器高劑量率腔內后裝治療的臨床分析[A];第四屆中國腫瘤學術大會暨第五屆海峽兩岸腫瘤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湖南省腫瘤醫(yī)院 易濟民 副主任醫(yī)師;術后碘131照射 可防甲癌復發(fā)[N];大眾衛(wèi)生報;2001年

2 記者王心見;加拿大發(fā)現(xiàn)容易導致肺癌復發(fā)的基因[N];科技日報;2002年

3 衣曉峰 孫理;胃癌復發(fā)和轉移“樞紐”被發(fā)現(xiàn)[N];中國醫(yī)藥報;2011年

4 劉少華;警惕乳腺癌復發(fā)的蛛絲馬跡[N];家庭醫(yī)生報;2008年

5 ;FDG-PET可有效診斷食管癌復發(fā)[N];中國高新技術產業(yè)導報;2001年

6 記者 劉海英;一種基因與乳腺癌復發(fā)存在關聯(lián)[N];科技日報;2010年

7 天津市腫瘤醫(yī)院放療科 袁智勇 趙路軍;早期非小細胞肺癌能首選立體定向放療嗎[N];健康報;2010年

8 葛秋芳;研究顯示放療可防乳腺癌復發(fā)[N];醫(yī)藥經(jīng)濟報;2006年

9 健康時報記者 韓林濤;乳癌復發(fā)風險可以降低[N];健康時報;2007年

10 ;阿那曲唑可抑制乳癌復發(fā)[N];中國醫(yī)藥報;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吳鳳;IMRT和SRT治療肺部腫瘤(非小細胞肺癌和肺轉移癌)的劑量學比較[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2008年

2 陳秀軍;腦轉移瘤立體定向放療相關臨床研究[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2年

3 馬志承;膀胱癌復發(fā)與多基因位點關聯(lián)性的研究[D];復旦大學;2012年

4 李祥攀;肺癌腦轉移的立體定向治療[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2年

5 李先明;鼻咽癌p16蛋白和VEGF表達及血清IL-10水平檢測的臨床價值[D];蘇州大學;2006年

6 朱小東;鼻咽癌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療的臨床及實驗研究[D];廣西醫(yī)科大學;2007年

7 田偉;HLA區(qū)間11個遺傳標記多態(tài)性與鼻咽癌的相關性研究[D];中南大學;2006年

8 李齊根;肝細胞癌復發(fā)歸巢機制的動物實驗觀察[D];第二軍醫(yī)大學;2004年

9 馬云波;吡喃阿霉素聯(lián)合卡介苗灌注預防膀胱癌復發(fā)及COX-2在膀胱癌中的表達及其對血管形成、細胞增殖影響的研究[D];山東大學;2008年

10 張玉晶;快中子射線的放射生物研究及其在軟組織肉瘤放療中的應用[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200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熊勇;誘導化療聯(lián)合調強同期放化療治療局部晚期復發(fā)鼻咽癌的臨床研究[D];廣州醫(yī)學院;2010年

2 裴蘇;復發(fā)鼻咽癌調強放射治療方案設計[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1年

3 李中華;調強放療聯(lián)合愛必妥治療局部復發(fā)鼻咽癌的臨床分析并文獻復習[D];廣西醫(yī)科大學;2010年

4 王文然;94例鼻咽癌綜合治療的預后因素分析[D];新疆醫(yī)科大學;2008年

5 陳波;鼻咽癌IMRT靶區(qū)勾畫與計劃制定期間腫瘤體積的變化[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2007年

6 張云霞;~(99m)Tc-EC-MN腫瘤乏氧顯像的臨床和基礎實驗研究[D];蘇州大學;2009年

7 顧浩;腦膠質瘤術后分次立體定向放射治療預后影響因素分析[D];鄭州大學;2007年

8 萬林林;誘導加同期放化療治療局部中晚期鼻咽癌的臨床研究[D];廣州醫(yī)學院;2009年

9 任正婷;伽瑪?shù)读Ⅲw定向放療早期非小細胞肺癌療效及生存質量分析[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3年

10 張增鋒;鼻咽癌中P73和P21~(WAF1)蛋白的表達及其意義[D];廣西醫(yī)科大學;2002年

,

本文編號:2437248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yank/2437248.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30ec2***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