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細菌研究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detectable rate of A.otitidis,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Haemophilus influenzae and Morrah carinii in the middle ear effusion of chronic secretory otitis media (SOM) in children and their reproduction in nasopharynx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significance of SOM in children. Methods: the detection rate of 4 kinds of bacteria in middle ear effusion and nasopharynx were observed by traditional bacterial culture method and PCR method. Results: the positive rate of pathogenic bacteria in middle ear effusion was 3.6, and that in nasopharynx was 54.0. The positive rates of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Haemophilus influenzae and Mora carinii were 10.8 and 27.04.5.The bacteria were cultured as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and Haemophilus influenzae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39 samples were sensitive to 尾 -lactam antibiotics, 6 cases were detected in middle ear effusion and 34 cases in nasopharynx by PCR. The detectable rates of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Haemophilus influenzae and A. katamurium in middle ear effusion were 5.45.40.36% and 42.3%,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bacterial culture method, the ratio 1 PCR method is more sensitive than the conventional bacterial culture method in the detection of chronic SOM, which may be caused by multiple bacterial co-infection, while A.otitidis may be the most common pathogen of SOM in children. 尾-lactam antibiotics are recommended if the disease is initially used.
【作者單位】: 中國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耳鼻咽喉科;武漢市第三醫(yī)院耳鼻咽喉科;
【分類號】:R764.21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芳;竇曉清;尚紅坤;;功能性鼻內窺鏡鼻竇手術圍手術期護理的體會[J];當代醫(yī)學;2014年05期
2 文星杰;嚴尚;王宗貴;楊景樸;張雪;許彥楠;;鼻內鏡下尖牙窩穿刺徑路治療上頜竇囊腫[J];中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2014年03期
3 張良春;漆一飛;;98例食管異物診治分析[J];貴州醫(yī)藥;2014年04期
4 王芳;尚紅坤;;中醫(yī)綜合護理在扁桃體切除術圍手術期中的應用[J];光明中醫(yī);2014年09期
5 王建山;;鼻內窺鏡手術加下鼻道開窗術治療真菌性鼻竇炎臨床分析[J];交通醫(yī)學;2014年02期
6 曾冬前;翁永彩;顧東勝;王天生;;鼻內鏡下2種不同術式切除腺樣體療效的比較[J];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14年13期
7 褚莉萍;齊少恒;吳靜;王洪飛;;39例周圍性面神經(jīng)麻痹患者鐙骨肌反射臨床分析[J];淮海醫(yī)藥;2014年04期
8 楊春雷;李廣潤;繆廣林;劉杰;;64排螺旋CT斜冠狀面重建在鼻骨骨折58例中的應用[J];交通醫(yī)學;2014年03期
9 王健;;下瞼下緣切口入路治療鼻骨-上頜骨額突復合骨折11例[J];交通醫(yī)學;2014年04期
10 單雅敏;蔡昌枰;王士禮;張浩;;前壁切除及塑料片貫穿縫合治療耳廓假性囊腫[J];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14年16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劉敏;穴位埋線對變應性鼻炎大鼠鼻黏膜Th1/Th2,Treg/Th17的影響[D];成都中醫(yī)藥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鄧紅園;膽腑郁熱型鼻淵患者鼻腔局部溫度治療前后對比探討鼻腔五度辨證學說[D];成都中醫(yī)藥大學;2013年
2 蘇仁杰;小嬰兒中耳炎多頻聲導納診斷研究[D];寧波大學;2013年
3 葉玉瑩;消鳴湯合氟桂利嗪治療神經(jīng)性耳鳴的臨床觀察[D];福建中醫(yī)藥大學;2014年
4 魏然;500例耳鳴患者證型分析[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4年
5 李萍;鼻內鏡輔助下三種不同入路治療上頜竇囊腫的療效分析[D];吉林大學;2014年
6 苗文杰;顳骨高分辨率CT及其重建技術對人工耳蝸植入術難易程度的評估[D];廣西醫(yī)科大學;2014年
7 孫豐林;早期聲門型喉癌術后喉形態(tài)與嗓音客評估研究[D];山東大學;2014年
8 苗紅玲;兒童腺樣體肥大程度與分泌性中耳炎發(fā)生的相關性研究[D];青島大學;2014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舜農(nóng),陳英,游孟高,張海清,蔣新偉;中耳積液EB病毒殼抗原的免疫球蛋白A(VCA-IgA)抗體測定的臨床應用[J];中南大學學報(醫(yī)學版);1982年02期
2 薛慕和,劉雅琴,李莉,冷傳剛,王建英;分泌性中耳炎中耳積液免疫復合物和抗核抗體測定[J];中華耳鼻咽喉科雜志;1994年04期
3 梁象逢,江麗芳,許耀東,鄭億慶,吳永安,,丁健慧;腫瘤壞死因子α與分泌性中耳炎[J];中山醫(yī)科大學學報;1996年04期
4 王貴鋒,黃維國,姜鴻彥,丘建華;分泌性中耳炎中耳積液P物質含量的放射免疫測定[J];臨床耳鼻咽喉科雜志;1997年10期
5 丁志根;菖蒲汁滴耳對分泌性中耳炎中耳積液中一氧化氮的影響[J];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0年05期
6 陳亞秋,孫長興;分泌性中耳炎病毒、衣原體感染及發(fā)病機理的研究進展[J];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志;2005年01期
7 章詩富,魯子健;分泌性中耳炎中耳積液和血清中sIL-2R水平的初步研究[J];中國免疫學雜志;1996年05期
8 黃維國,姜鴻彥,邱建華,王錦玲,劉順利;P物質及組胺受體拮抗劑對分泌性中耳炎中耳積液的影響[J];臨床耳鼻咽喉科雜志;1997年06期
9 周光琬;王月萍;柯肖枚;;聲阻抗測聽與中耳積液[J];天津醫(yī)藥;1982年04期
10 余萬春,金昕,杜寶東;分泌性中耳炎中耳積液內毒素、TNF-α、NO含量測定及臨床意義(摘要)[J];耳鼻咽喉-頭頸外科;1999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黃麗輝;馬瀟然;亓貝爾;莫玲燕;鮮軍舫;劉輝;楊宜林;唐小青;郭連生;韓德民;;中耳積液嬰兒的聽性腦干反應特性分析[A];2010全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中青年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0年
2 梁耕田;;RANTES、IL-1β與內毒素在分泌性中耳炎中耳積液中表達及意義[A];2005年浙江省耳鼻咽喉科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5年
3 鄭謙;;腭裂中耳疾患[A];首屆唇腭裂新理論與新技術研討會資料匯編[C];2006年
4 趙晶晶;陳小寧;;陳小寧教授診治兒童分泌性中耳炎經(jīng)驗[A];中華中醫(yī)藥學會耳鼻喉科分會第15屆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9年
5 彭易坤;;分泌性中耳炎中TGF-β的表達和激素對其表達的影響[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次全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術會議論文匯編(下)[C];2007年
6 江青山;廖劍絢;譚鳳君;唐洪波;;沙眼衣原體感染與分泌性中耳炎發(fā)病的相關關系[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次全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術會議論文匯編(上)[C];2007年
7 郭軍航;;兒童急性大皰性鼓膜炎的病情觀察及護理[A];全國五官科護理學術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論文匯編[C];2007年
8 李佩忠;;中耳分泌液中粘蛋白含量測定[A];2010全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中青年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0年
9 陳振芬;謝強;;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分泌性中耳炎的體會[A];中華中醫(yī)藥學會耳鼻咽喉科分會第十二次學術研討會暨嗓音言語聽力醫(yī)學專題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10 曹濟航;;分泌性中耳炎病因病機及治療進展[A];中華中醫(yī)藥學會耳鼻咽喉科分會第十二次學術研討會暨嗓音言語聽力醫(yī)學專題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宋冰冰;治中耳炎怎么鼻子用藥?[N];健康時報;2007年
2 林富田;銀發(fā)族耳鳴越拖越重[N];醫(yī)藥養(yǎng)生保健報;2007年
3 李福厚;亂擤鼻涕可致中耳炎[N];大眾衛(wèi)生報;2007年
4 葉建萍;為什么感冒會致耳悶[N];家庭醫(yī)生報;2008年
5 靳曉方;感冒后要正確擤鼻[N];健康時報;2006年
6 時毓民;謹防嬰幼兒中耳炎[N];家庭醫(yī)生報;2006年
7 靳曉方;正確擤鼻防耳病[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6年
8 佘娜;耳聾分類[N];醫(yī)藥養(yǎng)生保健報;2007年
9 靳曉方;警惕兒童急性中耳炎[N];保健時報;2006年
10 張洪軍;耳鳴與哪些疾病有關[N];健康報;200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丁浩;咽部照射后中耳組織放射損傷及機體免疫狀態(tài)菌群相關性因素的研究[D];復旦大學;2008年
2 劉建治;變態(tài)反應相關分泌性中耳炎大鼠模型的建立及其機制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3 劉衛(wèi)紅;核因子κB在分泌性中耳炎動物模型鼓室黏膜中的表達及PDTC對其表達的影響[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4 付濤;TLR4信號通路及細胞外基質重塑與分泌性中耳炎的相關性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唐軍;鼻咽癌放療后分泌性中耳炎中耳積液細菌學和免疫反應的研究[D];廣西醫(yī)科大學;2014年
2 榮全勝;復聰通竅湯治療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臨床研究[D];福建中醫(yī)學院;2008年
3 譚玉芳;C型鼓室導納圖與鼻咽癌鼓室積液臨床聯(lián)系探討[D];南華大學;2008年
4 陳亮;血小板活化因子對中耳粘膜上皮影響的實驗研究[D];第一軍醫(yī)大學;2001年
5 鄭瑋;腭裂性分泌性中耳炎的臨床研究[D];四川大學;2006年
6 張愛英;IL-6,IL-8與腺樣體肥大及分泌性中耳炎相關性的研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08年
7 郭江芳;參苓白術散加味治療分泌性中耳炎的臨床觀察[D];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2009年
8 范小利;耳脹耳閉中醫(yī)辨證分型與聲阻抗的相關性研究[D];南京中醫(yī)藥大學;2007年
9 鄺韶景;CO_2激光鼓膜造孔治療分泌性中耳炎的研究[D];四川大學;2004年
10 周敬淳;鼓膜置管術治療鼻咽癌放療并發(fā)分泌性中耳炎的療效觀察[D];暨南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214535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yank/2145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