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醫(yī)學論文 > 眼科論文 >

急性原發(fā)性閉角型青光眼與慢性原發(fā)性閉角型青光眼的臨床特征分析

發(fā)布時間:2018-01-29 13:56

  本文關鍵詞: 原發(fā)性閉角型青光眼 急性 慢性 小梁切除術 并發(fā)癥 出處:《南京醫(yī)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年12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目的 :探討急性原發(fā)性閉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 closure glaucoma,PACG)與慢性PACG的臨床特征。方法 :對進行手術的PACG患者共50例(55眼)進行回顧分析。其中急性PACG患者24例(24眼),慢性PACG患者26例(31眼)。評價急性和慢性PACG的臨床表現(xiàn)、手術效果以及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病情況。結果:隨訪時間平均(24.1±7.2)個月,急性PACG和慢性PACG患者術前平均眼壓分別為(43.19±14.73)mm Hg、(31.55±14.97)mm Hg,最后一次隨訪眼壓分別為(12.78±6.37)mm Hg、(13.13±4.56)mm Hg,兩組術后眼壓下降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術后共發(fā)生淺前房11眼(20.00%),兩組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惡性青光眼發(fā)生6眼(10.91%),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30)。結論:慢性PACG患者與急性PACG患者有著明顯不同的臨床特征,施行小梁切除術后,慢性PACG患者較急性PACG患者有更高的惡性青光眼發(fā)生率。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primary angle closure glaucoma in acute 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 Methods: the clinical features of 50 patients with PACG and 55 eyes with chronic PACG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including 24 patients with acute PACG and 24 eyes with acute PACG.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acute and chronic PACG were evaluated in 26 patients with chronic PACG (31 eyes). Results: the average follow-up time was 24.1 鹵7.2 months. The preoperative mean intraocular pressur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PACG and chronic PACG was 43.19 鹵14.73mm Hg and 31.55 鹵14.97mm Hg, respectively. The IOP of the last follow-up was 12.78 鹵6.37 mm HgG 13.13 鹵4.56 mm Hg, and the IOP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both groups. Postoperative shallow anterior chamber occurred in 11 eyes (20.00 eyes), and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Malignant glaucoma occurred in 6 eyes (10.91 eye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30). Conclusion: chronic PACG patients and acute PACG patients have obvious different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fter trabeculectomy, the incidence of malignant glaucoma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PACG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patients with acute PACG.
【作者單位】: 揚中市人民醫(yī)院眼科;南京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眼科;
【分類號】:R775.2
【正文快照】: 在中國原發(fā)性閉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 clo-sure glaucoma,PACG)發(fā)病率較高,可分為急性PACG和慢性PACG。在臨床診治過程中發(fā)現(xiàn),急性PACG和慢性PACG的臨床特征和手術并發(fā)癥都不完全一樣。本文對2011年1~12月本科收治的PACG患者進行了回顧性分析,現(xiàn)總結如下。1對象和方法1.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張為中;黃荔;馬健;李曉檸;黃晶晶;葛堅;;惡性青光眼的臨床分析[J];中華眼科雜志;2013年02期

2 孫紅;袁志蘭;虞靈梅;胡春玲;;年輕人原發(fā)性閉角型青光眼的臨床特征[J];中華眼視光學與視覺科學雜志;2011年04期

3 孫興懷,嵇訓傳,褚仁遠,鄭應昭;青光眼濾過術后淺前房原因探討[J];中華眼科雜志;1995年01期

4 王梅;葛堅;林明楷;卓業(yè)鴻;凌運蘭;方敏;劉杏;彭壽雄;余敏斌;;復合式小梁切除術治療原發(fā)性閉角型青光眼的臨床觀察[J];中華眼科雜志;2009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林雪媛;;原發(fā)性閉角型青光眼濾過術后惡性青光眼的臨床分析[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7年12期

2 阮余霞;;不同手術治療原發(fā)性閉角型青光眼的臨床療效[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7年04期

3 楊蕾;;回顧性分析抗青光眼術后發(fā)生惡性青光眼的臨床治療[J];甘肅醫(yī)藥;2017年01期

4 孫慶賀;;復合式小梁切除術治療原發(fā)性閉角型青光眼效果觀察[J];河南外科學雜志;2016年06期

5 陳爽;趙清來;姜婷;;青光眼小梁切除術中鞏膜瓣下填置游離小梁瓣的臨床觀察[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6年25期

6 葛志紅;張麗萍;王偉麗;;生物羊膜移植在原發(fā)性青光眼小梁切除術中的臨床觀察[J];醫(yī)藥論壇雜志;2016年06期

7 錢韶紅;;青光眼濾過性手術后淺前房的原因識別及相關處理[J];中國眼耳鼻喉科雜志;2016年03期

8 古文怡;;復合式小梁切除術治療慢性閉角型青光眼的眼壓觀察[J];中國醫(yī)藥科學;2016年10期

9 高波;郝晨宇;;原發(fā)性閉角型青光眼患者術后出現(xiàn)惡性青光眼的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基層醫(yī)藥;2016年07期

10 李宏宇;;青光眼濾過性手術及術后處理[J];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6年06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9條

1 葛堅;;中山眼科中心近年在SCI收錄期刊發(fā)表的青光眼臨床基礎研究成果[J];眼科;2009年01期

2 張秀蘭;李昂;滕蕾蕾;杜紹林;祝蕓蕓;葛堅;;原發(fā)性慢性閉角型青光眼年輕患者的臨床研究(英文)[J];國際眼科雜志;2007年03期

3 葛堅;;問題和爭論是學科發(fā)展的動力——原發(fā)性閉角型青光眼分類爭論的啟示[J];中華眼科雜志;2006年11期

4 葛堅;我國近五年青光眼臨床與基礎研究進展[J];中華眼科雜志;2005年08期

5 林明楷,葛堅,陳慧怡,余克明;青光眼住院病人的構成及變化[J];中國實用眼科雜志;2003年12期

6 鄭丹瑩,張振平,楊文輝,楊暉,郭未艾,胡蓉;光學相干生物測量儀測量人工晶體度數(shù)的初步研究[J];中國實用眼科雜志;2002年06期

7 葛堅,郭彥,劉奕志,林明楷,卓業(yè)鴻,程冰,陳秀琦;超聲乳化白內障吸除術治療閉角型青光眼的初步臨床觀察[J];中華眼科雜志;2001年05期

8 孫興懷,嵇訓傳,褚仁遠,鄭應昭;青光眼濾過術后淺前房原因探討[J];中華眼科雜志;1995年01期

9 周文炳;彭壽雄;;青光眼盲目原因的分析[J];中華眼科雜志;1985年01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黃靈欣 ,王志濱;Ⅱ期植入帶虹膜隔人工晶體聯(lián)合小梁切除術1例[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1年20期

2 付田麗,段亞東;小梁切除術與小梁咬切術比較的研究[J];第四軍醫(yī)大學吉林軍醫(yī)學院學報;2002年01期

3 陳榮益;小梁切除術21只眼臨床報告[J];海南醫(yī)學;2003年01期

4 萬川;陶黎明;;非穿透性小梁切除術和小梁切除術療效比較[J];臨床眼科雜志;2006年04期

5 Davis A.P.;廖新華;;可充分調節(jié)性縫線在小梁切除術中的應用[J];世界核心醫(yī)學期刊文摘.眼科學分冊;2006年11期

6 錢韶紅;孫興懷;孟樊榮;宋月蓮;郭文毅;;非穿透小梁手術與小梁切除術治療原發(fā)性開角型青光眼的比較[J];中國眼耳鼻喉科雜志;2007年02期

7 Ian Murdoch;Ravi Thomas;Rajul S Parikn;王林;;小梁切除術的體會[J];實用防盲技術;2008年01期

8 郭玉鑾;;小梁切除術的適應證及其效果[J];國外醫(yī)學.眼科學分冊;1985年03期

9 敖晶晶,劉杏;門診小梁切除術的臨床觀察[J];眼科學報;1998年04期

10 柴建生,傅海濤,韓成來;小梁切除術后前房遲緩形成原因探討[J];濱州醫(yī)學院學報;1999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蘇玉英;;兩種小梁切除術的臨床效果分析[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二屆全國眼科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07年

2 鐘毅敏;劉杏;;小梁切除術對眼表的影響的初步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二屆全國眼科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07年

3 蘇玉英;;應用可調整縫線小梁切除術與復合式小梁切除術的臨床效果分析[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二屆全國眼科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07年

4 林水龍;;超聲乳化人工晶體植入術聯(lián)合小梁切除術治療青光眼合并白內障的療效分析[A];第十屆全國中西醫(yī)結合眼科學術會議暨第五屆海峽眼科學術交流會論文匯編[C];2011年

5 高穎;溫佶俐;劉秀倫;楊詠;;超聲乳化白內障吸除聯(lián)合小梁切除術不同手術切口選擇的臨床分析[A];2005年浙江省眼科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5年

6 高穎;溫佶俐;劉秀倫;楊詠;;超聲乳化白內障吸除聯(lián)合小梁切除術不同手術切口選擇的臨床分析[A];2005年浙江省眼科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5年

7 李建疆;查云期;;經(jīng)角膜小梁切除術臨床探討[A];2005年浙江省眼科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5年

8 盧向紅;中井;羲秀;;非穿透性小梁切除術治療新生血管性青光眼[A];2005年浙江省眼科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5年

9 辛延峰;邊陽甫;馮小賽;;青光眼合并白內障超聲乳化人工晶狀體植入小梁切除術療效分析[A];2006年浙江省眼科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10 張宗端;方愛武;沈麗君;;鞋帶式可調整縫線在小梁切除術中的應用[A];2006年浙江省眼科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曾琨;抑制p38MAPK信號通道調控結膜下纖維化反應的研究[D];暨南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史亞利;犬眼小梁切除術效果評價及TGF-β_1的表達與瘢痕形成的關系[D];西南大學;2015年

2 王晶;微型Ex-PRESS引流器植入術在原發(fā)性開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術失敗后的應用[D];鄭州大學;2015年

3 王少偉;小梁切除術聯(lián)合絲裂霉素與羊膜植入對犬青光眼的治療效果[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5年

4 柴雪榮;小梁切除術聯(lián)合MMC治療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手術效果的影響因素分析[D];山東大學;2015年

5 楚啟萌;兩種不同手術方式治療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療效分析[D];新疆醫(yī)科大學;2016年

6 李善善;1.8mm微切口白內障超聲乳化吸除聯(lián)合青光眼小梁切除術臨床觀察[D];內蒙古醫(yī)科大學;2015年

7 吳真真;小梁切除術后屈光改變的臨床分析[D];福建醫(yī)科大學;2010年

8 米娜瓦爾·阿不都;非穿透性小梁切除術與傳統(tǒng)小梁切除術治療開角型青光眼的系統(tǒng)評價[D];新疆醫(yī)科大學;2009年

9 熱西單木·玉山;小梁切除術近期和遠期療效觀察[D];新疆醫(yī)科大學;2008年

10 袁麗絲;小梁切除術后眼的前房角鏡觀察[D];中國醫(yī)科大學;2005年

,

本文編號:1473570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yank/1473570.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7c101***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