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T及視覺電生理在無眼底改變的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
發(fā)布時間:2017-11-18 20:05
本文關鍵詞:OCT及視覺電生理在無眼底改變的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
更多相關文章: 糖尿病 光學相干斷層掃描 視網膜形態(tài)學改變 糖尿病 多焦視網膜電圖 視網膜震蕩電位 視網膜功能
【摘要】:第一部分:應用光學相干斷層掃描觀察無眼底改變的糖尿病患者視網膜的形態(tài)學改變情況 目的:應用光學相干斷層掃描分別觀察無眼底改變的1型及2型糖尿病患者的形態(tài)學變化情況。 方法:連續(xù)收集2013-11至2014-3就診于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瑞金醫(yī)院內分泌科門診確診為2型糖尿病患者20例(20眼)及1型糖尿病患者10例(10眼)無眼底改變者,分別進行光學相干斷層掃描儀掃描。記錄視網膜地形圖所顯示的黃斑部九個區(qū)域(A1-A9)視網膜平均厚度;以及運用視網膜厚度測量軟件手動對視網膜(神經節(jié)細胞層、內核層、外核層)以及1型糖尿病組脈絡膜厚度進行鼻、顳側象限的厚度測量。 結果:2型糖尿病組與2型對照組相比,黃斑區(qū)視網膜厚度在A3、A4、A5區(qū)變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神經節(jié)細胞層厚度在鼻側變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內核層厚度在鼻側距中心凹1.5mm、1.0mm、0.5mm以及顳側距中心凹0.5mm處明顯變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外核層厚度無顯著性差異(P0.05)。1型糖尿病組與1型對照組相比,,黃斑區(qū)各區(qū)域視網膜平均厚度以及內核層、外核層、神經節(jié)細胞層、脈絡膜厚度測量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 結論:通過OCT能觀察到無眼底改變的2型糖尿病患者視網膜的形態(tài)學改變。 第二部分:應用多焦視網膜電圖及視網膜震蕩電位觀察無眼底改變的糖尿病患者視網膜功能改變情況 目的:應用多焦視網膜電圖和視網膜震蕩電位分別觀察無眼底改變的1型及2型糖尿病患者的功能改變情況。 方法:連續(xù)收集2013-11至2014-3就診于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瑞金醫(yī)院內分泌科門診確診為2型糖尿病患者20例(20眼)及1型糖尿病患者10例(10眼)無眼底改變者,分別進行視網膜電圖和多焦視網膜電圖檢查。記錄視網膜震蕩電位的幅值。并按5個環(huán)狀區(qū)域及4個象限讀取多焦視網膜電圖一階反應平均波,記錄其中P1波的反應密度。 結果:2型糖尿病組與對照組相比,多焦視網膜電圖的P1波反應密度在環(huán)2、環(huán)3、環(huán)4以及鼻上、鼻下、顳上象限明顯下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1型糖尿病組與對照組相比,P1波反應密度在環(huán)2、環(huán)3、環(huán)4以及鼻上、顳上象限明顯下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1型及2型糖尿病組與正常組相比,視網膜震蕩電位的幅值均明顯下降(P0.05)。 結論:多焦視網膜電圖和視網膜震蕩電位能在早期客觀地評定糖尿病患者視網膜功能的改變。
【學位授予單位】:上海交通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R587.2;R774.1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羅仁南;張富文;段俊國;劉冀;;糖尿病早期大鼠視網膜功能的多焦視網膜電圖研究[J];國際眼科雜志;2007年06期
2 張芳霞;楊巧玲;曹宏亮;;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前期視網膜電圖和視覺誘發(fā)電位分析[J];國際眼科雜志;2009年01期
3 鄧輝;金明;苑維;潘琳;;糖尿病大鼠視網膜神經細胞損傷機制的研究[J];眼科;2011年06期
4 Marta Villarroel;Andreea Ciudin;Cristina Hernández;Rafael Simó;;Neurodegeneration:An early event of diabetic retinopathy[J];World Journal of Diabetes;2010年02期
本文編號:120096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yank/120096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