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門型喉癌喉功能保全術的臨床應用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11-07 05:29
本文關鍵詞:聲門型喉癌喉功能保全術的臨床應用研究
【摘要】:目的:探討傳統(tǒng)的垂直部分喉切除術和改良垂直部分喉切除術治療聲門型喉癌的臨床效果。 方法:回顧性分析我院2003年~2009年間27例行改良垂直部分喉切除術(簡稱改良組)的聲門型喉癌患者臨床資料,隨機選擇2003~2009年34例行傳統(tǒng)垂直部分喉切除術(簡稱傳統(tǒng)組)的聲門型喉癌患者作為對照組。通過纖維喉鏡了解兩種術式手術后新喉腔的發(fā)音的情況,并對兩組患者術后的音質、吞咽、呼吸功能及生存率的情況進行隨診調查,運用統(tǒng)計學方法比較分析兩種術式術后患者新喉功能及生存率等方面的差異。傳統(tǒng)組:34例患者,按國際抗癌協(xié)會(UICC)2002年標準分級、分期,其中T1bN0M05例、T2N0M026例、T2N1M01例、T3N0M02例;改良組:27例患者,其中T1bN0M03例、T2N0M018例、T2N1M03例、T3N0M03例。 結果:發(fā)音功能:傳統(tǒng)組患者,發(fā)音功能正常者6例、良好者20例、中度者7例、差者1例,改良組患者,發(fā)音功能正常者18例、良好者8例、中度者1例、差者0例,差別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吞咽功能:傳統(tǒng)組患者術后無誤咽17例、輕度誤咽14例、中度誤咽3例,改良組患者術后無誤咽24例、輕度誤咽3例、中度誤咽0例,兩組間差別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呼吸功能:傳統(tǒng)組患者33例拔管,1例未拔管,術后拔管率為91.1%(31/34),改良組患者27例全部拔管,術后拔管率為91為100.0%(27/27),兩組間差別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Kaplan·Meier法統(tǒng)計生存率,傳統(tǒng)組3年累積生存率為91.7%,改良組為94.5%;5年累積生存率:傳統(tǒng)組為86.3%,改良組為87.8%,兩組間差別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結論:改良術式在腫瘤根治率上和傳統(tǒng)術式無差別,而在喉功能保全方面優(yōu)于傳統(tǒng)術式。
【學位授予單位】:河南科技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R739.63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于文斌;曾宗淵;陳福進;彭漢偉;;65例T3聲門型喉癌的治療與預后分析[J];癌癥;2006年01期
2 張詮;賴非云;郭朱明;曾宗淵;宋明;于文斌;楊傳盛;;333例聲門型喉癌頸淋巴結轉移與預后的關系[J];癌癥;2007年10期
3 馬士],詹曉東,徐淑秀,祖志將;喉癌的復發(fā)和再手術治療[J];蚌埠醫(yī)學院學報;2003年04期
4 許安廷,王天鐸,欒信庸,張大良,,姜玉芳;喉部分切除術的臨床評價[J];耳鼻咽喉頭頸外科;1994年04期
5 屠規(guī)益,賀永東;喉癌喉部分切除術的擴展:Ⅱ.聲門型喉癌──擴大喉垂直部分切除術[J];耳鼻咽喉頭頸外科;1995年04期
6 孫彥,王琪;2002年AJCC喉癌分期方案[J];國外醫(yī)學.耳鼻咽喉科學分冊;2004年04期
7 于振坤,韓德民,黃志剛,范爾鐘,倪鑫,徐文;喉癌頸部轉移淋巴結分布研究[J];臨床耳鼻咽喉科雜志;2002年09期
8 潘子民;功能性喉癌外科的進展及有關問題的探討[J];中華耳鼻咽喉科雜志;1999年05期
9 曾宗淵,夏良平,陳福進,許光普,張詮;術中留取切緣標本對早期喉癌患者術后治療的指導價值[J];中華耳鼻咽喉科雜志;2001年04期
10 于鋒,董玉禮,韓躍峰,祖志將,舒繼紅,王文忠,蔣成義;喉癌喉大部切除后功能恢復及生存率評價[J];中華耳鼻咽喉科雜志;2002年06期
本文編號:115105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yank/115105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