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冠心病伴抑郁患者超敏C反應蛋白、皮質醇和可溶性細胞間粘附分子監(jiān)測及臨床意義
本文關鍵詞:老年冠心病伴抑郁患者超敏C反應蛋白、皮質醇和可溶性細胞間粘附分子監(jiān)測及臨床意義
更多相關文章: 冠心病 抑郁 超敏C反應蛋白 皮質醇 可溶性細胞間粘附分子1
【摘要】:目的:探討老年冠心病伴抑郁患者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皮質醇和可溶性細胞間粘附分子1的變化并分析其與抑郁程度評分的相關性。方法:研究對象:1選擇確診為老年冠心病不伴抑郁患者60例作為對照組(A組),老年冠心病伴抑郁患者69例為觀察組(B組);2根據(jù)冠心病病變程度,觀察組(B組)可分為32例穩(wěn)定性心絞痛伴抑郁患者(C組)和37例急性冠脈綜合征伴抑郁患者(D組);3根據(jù)抑郁自量表評分,觀察組(B組)包括48例老年冠心病伴輕中度抑郁患者(E組)和21例老年冠心病伴重度抑郁患者(F組)。以上所有研究對象均來自2013年1月至6月在河北醫(yī)科大學第一醫(yī)院心內科住院的患者,心功能Ⅱ級,年齡60歲。比較A組與B組患者的基本資料:性別、體質量分數(shù)、血壓、血脂,同時檢測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皮質醇和可溶性細胞間粘附分子1水平,并分析這三指標與不同抑郁程度評分的相關性。檢測方法:1抑郁量表應用:所有患者入院一周內均填寫抑郁自量表來評價其心理狀態(tài),評分50分認為患者伴發(fā)抑郁,50-59分認為有輕度抑郁,60-69分中度抑郁,超過70分為重度抑郁。2血脂四項、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皮質醇和可溶性細胞間粘附分子1的檢測:血脂四項采用酶試劑法,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采用免疫比濁法,皮質醇檢測用化學發(fā)光法,可溶性細胞間粘附分子1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結果:1兩組一般資料比較:老年冠心病伴抑郁組和不伴抑郁組在性別、體質量分數(shù)、收縮壓、舒張壓、總膽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2老年冠心病伴抑郁組的血清hs-CRP、皮質醇和sICAM-1水平含量(分別為3.27±0.70 mg/L,24.1±6.4 ug/d L,303.5±61.0 ng/L)明顯高于不伴抑郁組(分別為1.30±0.20 mg/L,14.3±3.3 ug/d L,226.4±43.7 ng/L),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1)。3不同冠心病病變程度伴抑郁比較:急性冠脈綜合征伴抑郁組血清hs-CRP、皮質醇和sICAM-1水平(分別為3.53±0.70 mg/L,26.0±6.3ug/d L,317.2±59.5ng/L)高于穩(wěn)定性心絞痛伴抑郁組(分別為2.97±0.57 mg/L,22.0±6.0ug/d L,287.8±59.8ng/L),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4老年冠心病伴不同抑郁程度比較:老年冠心病不伴抑郁組血清hs-CRP、皮質醇和sICAM-1水平分別為(1.30±0.20 mg/L,14.3±3.3 ug/d L,226.4±43.7 ng/L),伴輕中度抑郁組患者水平分別為(3.11±0.64 mg/L,22.8±5.9 ug/d L,296.0±55.4 ng/L),伴重度抑郁組患者水平分別為(3.63±0.70 mg/L,27.1±6.7 ug/d L,320.7±70.7 ng/L),伴輕中度抑郁組和伴重度抑郁組三因子水平均高于不伴抑郁組(P均0.05),隨著抑郁程度的加重,血清hs-CRP、皮質醇和sICAM-1水平越高。但是伴重度抑郁組患者血清sICAM-1水平(320.7±70.7 ng/L)與伴輕中度抑郁組(296.0±55.4ng/L)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5老年冠心病伴抑郁組血清hs-CRP、皮質醇和sICAM-1水平均與抑郁評分呈正相關(分別為r=0.791,P0.01;r=0.623,P0.01;r=0.482,P0.01。結論:老年冠心病伴抑郁患者血清hs-CRP、皮質醇和sICAM-1水平越高,抑郁評分就越高,老年冠心病患者伴抑郁的程度就越重。監(jiān)測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皮質醇和sICAM-1水平的變化,對判斷患者伴抑郁的疾病預防、診斷和預后有重要參考價值。
【關鍵詞】:冠心病 抑郁 超敏C反應蛋白 皮質醇 可溶性細胞間粘附分子1
【學位授予單位】:河北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R541.4;R749.4
【目錄】:
- 中文摘要4-6
- 英文摘要6-9
- 英文縮寫9-10
- 前言10-12
- 材料與方法12-16
- 結果16-18
- 附圖18-19
- 附表19-21
- 討論21-25
- 結論25-26
- 參考文獻26-29
- 綜述 冠心病患者伴抑郁的研究進展29-41
- 參考文獻37-41
- 致謝41-42
- 個人簡歷42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王建軍;張冬梅;;老年冠心病患者抑郁狀態(tài)與社會心理因素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臨床保健雜志;2012年06期
2 吳俊;王東霞;;老年高血壓伴抑郁患者血管緊張素Ⅱ和皮質醇與動態(tài)血壓的變化[J];南京醫(yī)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年08期
3 儲昕;陳茜;董慧;徐軍;于克;;超敏C反應蛋白和腫瘤壞死因子α在抑郁癥患者中表達關系的研究[J];精神醫(yī)學雜志;2011年06期
4 李曉麗;毛家亮;何奔;郝芳;;心臟神經(jīng)癥患者軀體化癥狀自評量表的臨床應用[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8年20期
5 蘇亮;施慎遜;管一暉;左傳濤;張明園;;老年抑郁癥患者的腦正電子發(fā)射體層攝影術顯像分析[J];中華精神科雜志;2006年02期
6 郭新勝;許明智;師天元;劉亮;;內源性抑郁癥患者存在脂質代謝異常[J];檢驗醫(yī)學;2006年02期
7 徐文煒;雌激素與女性抑郁癥研究進展[J];國外醫(yī)學.精神病學分冊;2005年01期
8 楊權,林凌云,李景吾,許崇濤,鄧質波;抑郁癥患者血清細胞因子水平的研究[J];中華精神科雜志;2001年01期
9 張作記,崔立謙,孫樹印;冠心病患者的負性情緒及其干預研究[J];中國全科醫(yī)學;1999年04期
,本文編號:62348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xxg/623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