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流儲備分數(shù)與冠脈造影指導分叉病變介入治療的對比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11-01 09:31
目的和意義冠狀動脈分叉病變是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的難點之一,與單支血管病變相比,其手術并發(fā)癥和術后再狹窄率高,預后較差。目前臨床常用冠狀動脈造影(CAG)指導分叉病變的PCI,但由于多體位造影有時仍不能完全暴露病變,而且CAG無法準確評估病變血管是否導致心肌缺血,因此需要更為有效的方法。血流儲備分數(shù)(FFR)是評估冠狀動脈病變是否導致心肌缺血的特異性功能指標,與CAG相比能更為快速和準確地識別導致心肌缺血的病變。本研究擬應用FFR指導冠狀動脈分叉病變的PCI,探討其與單純CAG比較在指導分叉病變治療策略中的優(yōu)越性。研究方法入選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的冠狀動脈分叉病變患者156例,隨機分為FFR組和CAG組,每組78例。FFR組在血流儲備分數(shù)指導下進行分支介入治療,CAG組在冠脈造影指導下進行分支介入治療,比較兩組患者分支血管支架植入比例,支架植入的數(shù)量和長度;對FFR組患者主支支架術后分支血管分別進行冠狀動脈定量分析(QCA)與FFR檢測并進行相關性分析,探討兩者的相關性;相關分析篩選后,采用Logistic回歸來分析影響分支血管FFR值的影像學因素;患者出院后進行...
【文章來源】:南方醫(yī)科大學廣東省
【文章頁數(shù)】:103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與方法
1. 研究對象
2. 主要儀器設備和材料
3. 基線資料的記錄
4. 冠狀動脈定量分析(Quantitative coronary analysis,QCA)檢測
5. 血流儲備分數(shù)(FFR)檢測
6. 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流程
7. 術后隨訪
結(jié)果
1. 兩組患者基線資料比較
2. 兩組患者主支血管情況
3. 兩組患者分支血管情況
4. 兩組患者介入情況比較
5. FFR組主支支架植入后分支情況
6. 影響分支血管FFR值的影像學因素
討論
結(jié)論
參考文獻
綜述1
參考文獻
綜述2
參考文獻
英文縮寫一覽表
成果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拘禁閉陷球囊技術在冠狀動脈分叉病變介入治療中的應用[J]. 羅建方,何鵬程,楊峻青,陳紀言. 嶺南心血管病雜志. 2014(05)
[2]Short and long-term outcomes of two drug eluting stents in bifurcation lesions[J]. CHEN Ji-lin GAO Run-lin YANG Yue-jin QIAO Shu-bin QIN Xue-wen YAO Min XU Bo LIU Hai-bo WU Yong-jian YUAN Jin-qing CHEN Jue WU Yuan DAI Jun Cardiovascular Institute and Fuwai Hospital,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and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Beijing 100037,China(Chen JL,Gao RL,Yang YJ,Qiao SB,Qin xw,Yao M,Xu B,Liu HB,Wu YJ,Yuan JQ,Chen J,Wu Y and Dai J).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2007(03)
本文編號:3469930
【文章來源】:南方醫(yī)科大學廣東省
【文章頁數(shù)】:103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與方法
1. 研究對象
2. 主要儀器設備和材料
3. 基線資料的記錄
4. 冠狀動脈定量分析(Quantitative coronary analysis,QCA)檢測
5. 血流儲備分數(shù)(FFR)檢測
6. 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流程
7. 術后隨訪
結(jié)果
1. 兩組患者基線資料比較
2. 兩組患者主支血管情況
3. 兩組患者分支血管情況
4. 兩組患者介入情況比較
5. FFR組主支支架植入后分支情況
6. 影響分支血管FFR值的影像學因素
討論
結(jié)論
參考文獻
綜述1
參考文獻
綜述2
參考文獻
英文縮寫一覽表
成果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拘禁閉陷球囊技術在冠狀動脈分叉病變介入治療中的應用[J]. 羅建方,何鵬程,楊峻青,陳紀言. 嶺南心血管病雜志. 2014(05)
[2]Short and long-term outcomes of two drug eluting stents in bifurcation lesions[J]. CHEN Ji-lin GAO Run-lin YANG Yue-jin QIAO Shu-bin QIN Xue-wen YAO Min XU Bo LIU Hai-bo WU Yong-jian YUAN Jin-qing CHEN Jue WU Yuan DAI Jun Cardiovascular Institute and Fuwai Hospital,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and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Beijing 100037,China(Chen JL,Gao RL,Yang YJ,Qiao SB,Qin xw,Yao M,Xu B,Liu HB,Wu YJ,Yuan JQ,Chen J,Wu Y and Dai J).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2007(03)
本文編號:346993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xxg/346993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