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ho激酶在遠距缺血后處理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中的作用
發(fā)布時間:2021-08-25 23:55
目的探討Rho激酶在遠距缺血后處理(remote 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RIPost C)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機制。方法 30只♂SD大鼠隨機分為假手術組(Sham)、缺血/再灌注組(I/R)、遠距缺血后處理組(RIPost C)、缺血/再灌注+Rho激酶阻斷劑法舒地爾組(I/R+Fas),遠距缺血后處理+Rho激酶激動劑溶血磷脂酸組(RIPost C+LPA),每組6只。全程監(jiān)測動脈血壓和Ⅱ?qū)?lián)心電圖,實驗結束后測定血漿肌酸激酶(CK)、乳酸脫氫酶(LDH)活性變化,HE染色觀察心肌組織形態(tài)學變化,TTC染色法評價心肌梗死面積,Western blot測定磷酸化肌球蛋白輕鏈(p-MLC)蛋白表達。結果與Sham組相比,其余各組MAP、HR均下降,ST段增高;與I/R組相比,RIPost C和I/R+Fas組MAP、HR升高,ST段降低,心肌組織病理形態(tài)有明顯改善,炎性細胞浸潤減輕,心肌梗死面積降低,CK、LDH釋放減少,p-MLC表達降低;與RIPost C組相比,RIPost C+LPA組減弱了RIPost C的作用,抑制了上述指標的恢復。結論 Rh...
【文章來源】:中國藥理學通報. 2017,33(10)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shù)】:6 頁
【文章目錄】: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1.1.1 實驗動物
1.1.2 藥品與試劑
1.1.3 儀器
1.2 方法
1.2.1 模型制備
1.2.2 實驗分組
1.2.3 血流動力學指標和心電圖觀測指標測定
1.2.4 血漿CK、LDH的活性變化水平
1.2.5 HE染色病理組織形態(tài)學觀察
1.2.6 心肌梗死面積測定
1.2.7 Western blot檢測p-MLC蛋白表達水平
1.2.8 統(tǒng)計學方法
2 結果
2.1 血流動力學指標
2.2 心電圖ST段變化
2.3 血漿CK和LDH的變化
2.4 心臟組織形態(tài)學變化
2.5 心肌梗死面積變化
2.6 大鼠心肌組織p-MLC蛋白表達
3 討論
本文編號:3363116
【文章來源】:中國藥理學通報. 2017,33(10)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shù)】:6 頁
【文章目錄】: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1.1.1 實驗動物
1.1.2 藥品與試劑
1.1.3 儀器
1.2 方法
1.2.1 模型制備
1.2.2 實驗分組
1.2.3 血流動力學指標和心電圖觀測指標測定
1.2.4 血漿CK、LDH的活性變化水平
1.2.5 HE染色病理組織形態(tài)學觀察
1.2.6 心肌梗死面積測定
1.2.7 Western blot檢測p-MLC蛋白表達水平
1.2.8 統(tǒng)計學方法
2 結果
2.1 血流動力學指標
2.2 心電圖ST段變化
2.3 血漿CK和LDH的變化
2.4 心臟組織形態(tài)學變化
2.5 心肌梗死面積變化
2.6 大鼠心肌組織p-MLC蛋白表達
3 討論
本文編號:336311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xxg/336311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