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細胞介素-6及其受體基因多態(tài)性與冠心病的相關性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7-05 07:50
目的采用高分辨熔解曲線技術建立IL-6及IL-6R基因多態(tài)性的常規(guī)化檢測方法;應用病例對照研究,分析IL-6及IL-6R基因多態(tài)位點(IL-6-174、-572、-597;IL-6R-183、-exon1、-exon2)與冠心。–HD)易感的相關性。方法針對IL-6及IL-6R基因的6個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SNP)位點IL-6-572G>C、IL-6-597G>A、IL-6-174G>C、IL-6R-183G>A、IL-6R-exon1C>A和IL-6R-exon2A>T建立聚合酶鏈式反應-高分辨熔解曲線(PCR-HRM)檢測方法。以來自西北地區(qū)的231例CHD患者和275例健康對照作為研究對象,采用日本Fujifilm公司的全血DNA提取試劑盒從患者和對照者的EDTA-K2靜脈血中提取基因組DNA,應用本實驗室建立的PCR-HRM方法檢測DNA標本的IL-6及IL-6R基因多態(tài)位點(IL-6-174、572、-597;IL-6R-183、-exon1、-exon2)的基因型;用SHEsis在線軟件對6個位點進行Hardy-Weinberg平衡檢測、并...
【文章來源】:蘭州大學甘肅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46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冠心病
1.2 白細胞介素-6及IL-6受體
1.3 IL-6及IL-6R基因多態(tài)性與冠心病的關系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2.1 研究對象
2.2 主要儀器和試劑
2.3 方法
2.4 統(tǒng)計學處理
第三章 結果
3.1 IL-6和IL-6R基因多態(tài)性HRM分型與測序結果
3.2 Hardy-Weinberg平衡檢測結果
3.3 IL-6和IL-6R基因多態(tài)性與CHD易感性相關性分析
3.4 IL-6和IL-6R基因多態(tài)性與CHD發(fā)生風險的分析
3.5 單倍型構建
3.6 基因多態(tài)性與血清學指標
第四章 討論
4.1 IL-6和IL-6R基因多態(tài)性與CHD易感性
4.2 單倍型構建
4.3 血清學指標與基因多態(tài)性
4.4 本研究的創(chuàng)新點
4.5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
第五章 結論
參考文獻
縮略語表
在校期間的研究成果
致謝
發(fā)表論文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白細胞介素-1α和白細胞介素-6基因多態(tài)性與椎間盤退變癥相關性研究[J]. 段雄,安菊霞,趙巖,楊學軍. 中國醫(yī)藥導報. 2013(17)
[2]運用HRM技術分析7個SNP位點與2型糖尿病相關性[J]. 左玲,左磊. 中國實驗診斷學. 2012(07)
[3]G6PD缺乏癥基因型檢測新方法的建立及分子流行特征分析[J]. 潘美晨,蔡應木. 分子診斷與治療雜志. 2012(04)
[4]白細胞介素6基因多態(tài)性與冠心病易感性的Meta分析[J]. 高敏,鄒延峰,馮曉亮,潘發(fā)明,蘇虹,范引光,王靜,張承業(yè),葉冬青. 中國臨床保健雜志. 2011(04)
[5]心房顫動與白介素-6-174G/C、-572C/G、-597G/A位點基因多態(tài)性的關系[J]. 鄭金國,高淑萍,葛利軍,鄧新桃,何永輝,石桂良,潘閩. 天津醫(yī)藥. 2011(01)
[6]冠心病患者血漿炎性細胞因子及P-選擇素的臨床價值[J]. 孫秀麗. 檢驗醫(yī)學與臨床. 2010(24)
[7]基于功能一致性和網(wǎng)絡拓撲屬性預測冠心病致病基因[J]. 趙研,陳麗娜,張良才,王倩,尚玉奎,王宏,李琬. 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進展. 2009(06)
[8]白介素6基因啟動子區(qū)多態(tài)性與體重指數(shù)和炎癥因子等生化指標的相關性及與冠心病發(fā)生發(fā)展關系的探索[J]. 賈興旺,田亞平,王穎,鄧心新,董振南. 中國實驗血液學雜志. 2007(06)
[9]白細胞介素-6基因多態(tài)性對冠心病發(fā)病易感性的影響及其機制[J]. 付海霞,李庚山,李艷,許家琍,張嘉瑩. 中華心血管病雜志. 2006(06)
[10]IL-6啟動子-174G/C基因多態(tài)性與冠心病關系研究[J]. 王靜,曾敬,詹中群,王瑋. 鄖陽醫(yī)學院學報. 2005(04)
本文編號:3265677
【文章來源】:蘭州大學甘肅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46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冠心病
1.2 白細胞介素-6及IL-6受體
1.3 IL-6及IL-6R基因多態(tài)性與冠心病的關系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2.1 研究對象
2.2 主要儀器和試劑
2.3 方法
2.4 統(tǒng)計學處理
第三章 結果
3.1 IL-6和IL-6R基因多態(tài)性HRM分型與測序結果
3.2 Hardy-Weinberg平衡檢測結果
3.3 IL-6和IL-6R基因多態(tài)性與CHD易感性相關性分析
3.4 IL-6和IL-6R基因多態(tài)性與CHD發(fā)生風險的分析
3.5 單倍型構建
3.6 基因多態(tài)性與血清學指標
第四章 討論
4.1 IL-6和IL-6R基因多態(tài)性與CHD易感性
4.2 單倍型構建
4.3 血清學指標與基因多態(tài)性
4.4 本研究的創(chuàng)新點
4.5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
第五章 結論
參考文獻
縮略語表
在校期間的研究成果
致謝
發(fā)表論文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白細胞介素-1α和白細胞介素-6基因多態(tài)性與椎間盤退變癥相關性研究[J]. 段雄,安菊霞,趙巖,楊學軍. 中國醫(yī)藥導報. 2013(17)
[2]運用HRM技術分析7個SNP位點與2型糖尿病相關性[J]. 左玲,左磊. 中國實驗診斷學. 2012(07)
[3]G6PD缺乏癥基因型檢測新方法的建立及分子流行特征分析[J]. 潘美晨,蔡應木. 分子診斷與治療雜志. 2012(04)
[4]白細胞介素6基因多態(tài)性與冠心病易感性的Meta分析[J]. 高敏,鄒延峰,馮曉亮,潘發(fā)明,蘇虹,范引光,王靜,張承業(yè),葉冬青. 中國臨床保健雜志. 2011(04)
[5]心房顫動與白介素-6-174G/C、-572C/G、-597G/A位點基因多態(tài)性的關系[J]. 鄭金國,高淑萍,葛利軍,鄧新桃,何永輝,石桂良,潘閩. 天津醫(yī)藥. 2011(01)
[6]冠心病患者血漿炎性細胞因子及P-選擇素的臨床價值[J]. 孫秀麗. 檢驗醫(yī)學與臨床. 2010(24)
[7]基于功能一致性和網(wǎng)絡拓撲屬性預測冠心病致病基因[J]. 趙研,陳麗娜,張良才,王倩,尚玉奎,王宏,李琬. 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進展. 2009(06)
[8]白介素6基因啟動子區(qū)多態(tài)性與體重指數(shù)和炎癥因子等生化指標的相關性及與冠心病發(fā)生發(fā)展關系的探索[J]. 賈興旺,田亞平,王穎,鄧心新,董振南. 中國實驗血液學雜志. 2007(06)
[9]白細胞介素-6基因多態(tài)性對冠心病發(fā)病易感性的影響及其機制[J]. 付海霞,李庚山,李艷,許家琍,張嘉瑩. 中華心血管病雜志. 2006(06)
[10]IL-6啟動子-174G/C基因多態(tài)性與冠心病關系研究[J]. 王靜,曾敬,詹中群,王瑋. 鄖陽醫(yī)學院學報. 2005(04)
本文編號:326567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xxg/326567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