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病患者血漿FⅩⅢ水平與血小板減低時出血事件相關性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6-24 11:42
目的:檢測血小板減低時血液病患者的血漿凝血因子FⅩⅢ水平,探討血液病患者血小板減低時血漿FⅩⅢ濃度水平以及與出血事件的關系。方法:選取自2017年08月至2018年03月在蘭大一院住院治療的血小板計數(shù)<50×109/L且凝血功能檢查無明顯異常的血液病患者共136例,血小板計數(shù)正常的非血液病患者凝血功能檢查正常的血漿樣本35例作為正常對照。用ELISA方法分別檢測血漿FⅩⅢ的濃度,依據(jù)FⅩⅢ濃度高低進行分組,根據(jù)血小板輸注閾值進行分層,觀察出血評價分級,并進行不同組間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結果:血小板減低(<50×109/L)的血液病患者血漿FⅩⅢ濃度明顯低于血小板正常對照組(P<0.001);血小板輸注閾值上下患者FⅩⅢ的濃度無差異(P>0.05),即FⅩⅢ的濃度與血小板計數(shù)無明顯線性相關性;FⅩⅢ濃度與出血嚴重程度呈負相關。當FⅩⅢ濃度的臨界值為99.31ng/ml時,血小板<50×109/L的血液病患者出血的敏感性為0.956,特異性為0.913。結論:血小板計數(shù)<50×109<...
【文章來源】:蘭州大學甘肅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5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實驗流程圖
圖 2-2 ELISA 法檢測凝血因子 XIII 濃度的標準曲線圖級標準級標準依據(jù) WHO 出血分級標準[34],詳見表 2-2。表 2-2 WHO 出血分級標準出血類型出血。點、瘀斑散在分布;口咽或鼻腔出血,且持續(xù)時間<30 分鐘。有引起血流動力學紊亂,內臟或軟組織出血;24 小時內無需輸紅細;口、鼻出血持續(xù)時間大于 30 分鐘;有癥狀的口腔黏膜血皰;瘀點散分布;血尿;創(chuàng)傷或手術部位異常滲血;異常陰道出血;漿膜腔網膜的出血。輸注紅細胞,但沒有血流動力學紊亂的出血;嚴重的漿膜腔內出血狀但 CT 發(fā)現(xiàn)的腦出血。網膜出血并伴有視野缺損;有癥狀的但非致命性的顱內出血;有血
36 例血液病患者和 35 例對照組患者進行比較;颊叩某鲅曙@著高于對照組患者(P<0.001)低于非血液病對照者(P<0.001),APTT、PT、/增高(P<0.01),而 FIB 含量無差異(P>0.05TT、FIB、D-D 等凝血功能指標的變化均未達到液病與對照組患者的血小板、FⅩⅢ濃度、出血率、凝血研究組(136 人) 對照組(35 人)) 90/46 0/35 M(范圍)] 25.5(3-49) 173(106-276)L,M(范圍)] 53.5(23.2-381.0) 929.3(755.6-1圍)] 32.1(20.7-44.3) 30.2(24.9-36.0)] 12.1(9.5-15.4) 10.7(9.2-15.3))] 15.0(11.3-18.9) 14.3(11.4-17.8范圍)] 3.0(1. 6-6.6) 2.8(1.5-6.8) (范圍)] 0.4(0.1-28.0) 0.2(0.0-6.2)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初發(fā)急性白血病患者出血相關因素分析[J]. 董娟,陳永玲,鄒惠安,陳耀光,梅冰. 微循環(huán)學雜志. 2018(03)
[2]不同血液病患者出血風險度的對比分析[J]. 胡文靜,周榮富,張瑞生,張紅梅. 中國輸血雜志. 2017(07)
[3]血液病患者出血程度與PMP、vWF、FN的關系及臨床意義[J]. 戴霽菲,朱立新,蔡學林,夏瑞祥. 安徽醫(yī)科大學學報. 2017(07)
[4]170例常見血液腫瘤患者凝血指標的分析[J]. 劉鐵牛,黃強. 檢驗醫(yī)學與臨床. 2015(20)
[5]血栓彈力圖與常規(guī)凝血四項評價臨床患者凝血功能的對比研究[J]. 陳冠伊,歐陽錫林,吳靖輝,王麗華,楊金華,谷立男,盧祝杰,趙淆孜. 中國實驗血液學雜志. 2015(02)
[6]臨床不明原因出血的處理[J]. 張曉輝. 臨床血液學雜志. 2014(04)
[7]幾種常見血液疾病的凝血功能變化[J]. 陳靜,胡宏. 川北醫(yī)學院學報. 1998(02)
博士論文
[1]急性白血病患者凝血因子XⅢ表達和活性變化的研究[D]. 石大雨.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 2017
碩士論文
[1]3例先天性因子XⅢ缺陷的分子機制研究[D]. 韓晶晶.蘇州大學 2018
[2]血小板減少癥患兒預防性血小板輸注值的探討[D]. 王琴.新疆醫(yī)科大學 2010
本文編號:3247028
【文章來源】:蘭州大學甘肅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5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實驗流程圖
圖 2-2 ELISA 法檢測凝血因子 XIII 濃度的標準曲線圖級標準級標準依據(jù) WHO 出血分級標準[34],詳見表 2-2。表 2-2 WHO 出血分級標準出血類型出血。點、瘀斑散在分布;口咽或鼻腔出血,且持續(xù)時間<30 分鐘。有引起血流動力學紊亂,內臟或軟組織出血;24 小時內無需輸紅細;口、鼻出血持續(xù)時間大于 30 分鐘;有癥狀的口腔黏膜血皰;瘀點散分布;血尿;創(chuàng)傷或手術部位異常滲血;異常陰道出血;漿膜腔網膜的出血。輸注紅細胞,但沒有血流動力學紊亂的出血;嚴重的漿膜腔內出血狀但 CT 發(fā)現(xiàn)的腦出血。網膜出血并伴有視野缺損;有癥狀的但非致命性的顱內出血;有血
36 例血液病患者和 35 例對照組患者進行比較;颊叩某鲅曙@著高于對照組患者(P<0.001)低于非血液病對照者(P<0.001),APTT、PT、/增高(P<0.01),而 FIB 含量無差異(P>0.05TT、FIB、D-D 等凝血功能指標的變化均未達到液病與對照組患者的血小板、FⅩⅢ濃度、出血率、凝血研究組(136 人) 對照組(35 人)) 90/46 0/35 M(范圍)] 25.5(3-49) 173(106-276)L,M(范圍)] 53.5(23.2-381.0) 929.3(755.6-1圍)] 32.1(20.7-44.3) 30.2(24.9-36.0)] 12.1(9.5-15.4) 10.7(9.2-15.3))] 15.0(11.3-18.9) 14.3(11.4-17.8范圍)] 3.0(1. 6-6.6) 2.8(1.5-6.8) (范圍)] 0.4(0.1-28.0) 0.2(0.0-6.2)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初發(fā)急性白血病患者出血相關因素分析[J]. 董娟,陳永玲,鄒惠安,陳耀光,梅冰. 微循環(huán)學雜志. 2018(03)
[2]不同血液病患者出血風險度的對比分析[J]. 胡文靜,周榮富,張瑞生,張紅梅. 中國輸血雜志. 2017(07)
[3]血液病患者出血程度與PMP、vWF、FN的關系及臨床意義[J]. 戴霽菲,朱立新,蔡學林,夏瑞祥. 安徽醫(yī)科大學學報. 2017(07)
[4]170例常見血液腫瘤患者凝血指標的分析[J]. 劉鐵牛,黃強. 檢驗醫(yī)學與臨床. 2015(20)
[5]血栓彈力圖與常規(guī)凝血四項評價臨床患者凝血功能的對比研究[J]. 陳冠伊,歐陽錫林,吳靖輝,王麗華,楊金華,谷立男,盧祝杰,趙淆孜. 中國實驗血液學雜志. 2015(02)
[6]臨床不明原因出血的處理[J]. 張曉輝. 臨床血液學雜志. 2014(04)
[7]幾種常見血液疾病的凝血功能變化[J]. 陳靜,胡宏. 川北醫(yī)學院學報. 1998(02)
博士論文
[1]急性白血病患者凝血因子XⅢ表達和活性變化的研究[D]. 石大雨.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 2017
碩士論文
[1]3例先天性因子XⅢ缺陷的分子機制研究[D]. 韓晶晶.蘇州大學 2018
[2]血小板減少癥患兒預防性血小板輸注值的探討[D]. 王琴.新疆醫(yī)科大學 2010
本文編號:324702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xxg/324702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