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維定量分析對可獲得分叉最佳投照角度和分叉介入角度的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9-11-04 23:28
【摘要】:目的評估可獲得最佳投照角度的臨床價值,用三維定量分析的方法評估可獲得分叉最佳投照角度和臨床分叉介入角度的差異性。方法該回顧性研究共納入76例患者85個分叉病變,其中53例接受了介入治療。采用新型經(jīng)驗證的三維定量分析軟件計算可獲得分叉最佳投照角度,計算可獲得分叉最佳投照角度和介入角度靶血管主支、邊支短縮率,2位經(jīng)驗豐富的心臟介入醫(yī)生以實際介入角度為參照對可獲得投照角度的優(yōu)越性予以評價,評價結(jié)果量化為-2~2共5個等級,同時對最常見的分叉病變的可獲得最佳投照角度和介入角度的分布特征給予分析。結(jié)果可獲得分叉最佳投照角度與介入分叉角度相比,無論主支還是邊支均有更少的短縮率[分別為(4.84±3.08)%比(12.55±7.00)%,(5.80±3.10)%比(12.59±7.04)%,均P0.001]?色@得分叉病變最佳投照角度優(yōu)于實際介入投照角度?色@得分叉最佳投照角度相對分散,而實際分叉介入角度相對集中,47.2%可獲得分叉最佳投照角度不同于解剖意義分叉最佳投照角度。結(jié)論可獲得分叉最佳投照角度主支、邊支短縮率均小于實際介入角度,約一半的可獲得分叉最佳投照角度不同于解剖意義上最佳投照角度,當(dāng)解剖意義上最佳投照角度無法達到時,可獲得最佳投照角度可作為第2最佳選擇。
【圖文】:
度。在這個病例,左主干OBOVA是RAO32°,CAUD42°(主支短縮率為13.0%,邊支短縮率5.7%)。注:A、B顯示選取分叉血管兩幅圖像后,以左主干、左旋支分叉處兩個易識別的點作為參考點,并自動生成了此兩點在對應(yīng)投照角度下的極線;C、D顯示極線經(jīng)過系統(tǒng)校正后和對應(yīng)的參考點重疊相交。圖1參考點選擇及極線的校正注:A、B:兩個不同投照角度選取3個參考點后分叉血管中心線的提取,,C、D:分叉血管輪廓的分割,E、F:兩個不同投照角度二維血管輪廓和三維輪廓的差異。圖2分叉血管中心線提取、輪廓分割及同角度三維血管與二維血管差異1.2.3介入專家評估提供可獲得分叉最佳投照角度和分叉實際介入角度三維圖像用來比較,同時,計算和對比靶分叉血管的可獲得最佳投照角度和實際介入角度在二維平面短縮率。兩名有10、12年介入經(jīng)驗的·868·中華高血壓雜志2017年9月第25卷第9期ChinJHypertens,September2017,Vol.25No.9
入角度時,其短縮率則根據(jù)實際介入角度進行計算。53例靶血管主支在可獲得分叉最佳投照角度與分叉實際介入角度的短縮率為(4.84±3.08)%比(12.55±7.00)%(P<0.01),分支的短縮率為(5.80±3.10)%比(12.59±7.04)%(P<0.01)。四類最常見的分叉病變在可獲得分叉最佳投照角度與分叉實際介入角度下靶血管的短縮率進行比較,同樣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見表2。與實際介入角度相比,無論主支還是邊支在可獲得分叉最佳投照角度下均有更少的短縮率。圖4專家評分表1專家評分及不同評分的率[例(%)]評分1評分2-2-1012合計-2000000-100000000001(1.89)01(1.89)1006(11.32)11(20.75)6(11.32)23(43.39)20008(15.09)21(39.62)29(54.72)合計006(11.32)20(37.74)27(50.94)53(100.0)注:Kappa系數(shù)=0.511。表2四類主要分叉主支和邊支短縮率(s冢
本文編號:2555872
【圖文】:
度。在這個病例,左主干OBOVA是RAO32°,CAUD42°(主支短縮率為13.0%,邊支短縮率5.7%)。注:A、B顯示選取分叉血管兩幅圖像后,以左主干、左旋支分叉處兩個易識別的點作為參考點,并自動生成了此兩點在對應(yīng)投照角度下的極線;C、D顯示極線經(jīng)過系統(tǒng)校正后和對應(yīng)的參考點重疊相交。圖1參考點選擇及極線的校正注:A、B:兩個不同投照角度選取3個參考點后分叉血管中心線的提取,,C、D:分叉血管輪廓的分割,E、F:兩個不同投照角度二維血管輪廓和三維輪廓的差異。圖2分叉血管中心線提取、輪廓分割及同角度三維血管與二維血管差異1.2.3介入專家評估提供可獲得分叉最佳投照角度和分叉實際介入角度三維圖像用來比較,同時,計算和對比靶分叉血管的可獲得最佳投照角度和實際介入角度在二維平面短縮率。兩名有10、12年介入經(jīng)驗的·868·中華高血壓雜志2017年9月第25卷第9期ChinJHypertens,September2017,Vol.25No.9
入角度時,其短縮率則根據(jù)實際介入角度進行計算。53例靶血管主支在可獲得分叉最佳投照角度與分叉實際介入角度的短縮率為(4.84±3.08)%比(12.55±7.00)%(P<0.01),分支的短縮率為(5.80±3.10)%比(12.59±7.04)%(P<0.01)。四類最常見的分叉病變在可獲得分叉最佳投照角度與分叉實際介入角度下靶血管的短縮率進行比較,同樣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見表2。與實際介入角度相比,無論主支還是邊支在可獲得分叉最佳投照角度下均有更少的短縮率。圖4專家評分表1專家評分及不同評分的率[例(%)]評分1評分2-2-1012合計-2000000-100000000001(1.89)01(1.89)1006(11.32)11(20.75)6(11.32)23(43.39)20008(15.09)21(39.62)29(54.72)合計006(11.32)20(37.74)27(50.94)53(100.0)注:Kappa系數(shù)=0.511。表2四類主要分叉主支和邊支短縮率(s冢
本文編號:255587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xxg/255587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