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支傳導阻滯與心功能關系的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9-09-27 09:38
【摘要】:束支阻滯是一種臨床上常見的異常心電圖。它是心臟傳導系統(tǒng)因心臟傳導系統(tǒng)功能異常而導致的心律失常。心臟傳導系統(tǒng)(由竇房結、結間束、房室結、希氏束、左/右束支及其分支和浦肯野纖維細胞網(wǎng)構成)中的希氏束及其以下分叉部位發(fā)生部分或完全受阻時便在心電圖上表現(xiàn)為束支傳導阻滯(bundle branch block,BBB)圖形。束支傳導阻滯簡稱束支阻滯,束支阻滯包括左束支傳導阻滯(left bundle branch block,LBBB)和右束支傳導阻滯(right bundle branch block,RBBB)。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及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等常見病的增多,心力衰竭的發(fā)病及患病率正在逐漸增高,心力衰竭已成為21世紀最重要的心血管病癥。心力衰竭為各種心臟疾病發(fā)展的嚴重及終末階段,其為心內(nèi)科治療學上的難題,心力衰竭有較高的患病率和死亡率以及病情復雜,預后不良,反復治療所引發(fā)的醫(yī)療花費等,給國家和社會及家庭帶來沉重的負擔;2014年中華醫(yī)學會心力衰竭學組對心力衰竭的定義是:心衰的主要臨床表現(xiàn)是:呼吸困難,乏力及液體潴留等;它是因任何的心臟結構或者功能的異常而引起的心室的充盈或射血能力異常的一組復雜的臨床綜合癥。有關研究發(fā)現(xiàn):當伴隨左束支傳導阻滯存在時,左室的電激動異常,當伴隨右束支傳導阻滯時右室游離壁,甚至左室壁運動異常,心肌局部激動延遲,心室收縮的同步性異常,心室收縮或舒張功能異常,導致左心室功能下降;或者發(fā)生完全性左束支傳導阻滯或右束支傳導阻滯時,因QRS波群時限延長,心室收縮不同步,患者心功能降低。通常認為:左束支傳導阻滯可能較右束支傳導阻滯能更大程度的影響心功能,左束支傳導阻滯較右束支傳導阻滯更能獨立地預測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的風險或左束支傳導阻滯較右束支傳導阻滯有更嚴重的心臟病變或預后。甚至20世紀80年代以前,右束支傳導阻滯都一般被看作是一種病變較輕而且其預后良好的心律失常,然而近年來的研究結果顯示事實并非如此。國內(nèi)外相關研究表明:完全性右束支傳導阻滯也可使患者的全因死亡風險或心血管病死亡的風險上升。以往研究側重于左束支傳導阻滯對心功能的影響,而對右束支傳導阻滯與心功能關系的研究相對較少,本研究通過分析左右束支阻滯患者在同一QRS時限水平和同種類型束支阻滯患者在不同qrs時限的心功能指標,來探討左右束支傳導阻滯患者對心功能的影響情況。目的:通過對兩組束支傳導阻滯患者的qrs波群時限,nt-bnp,lvef(左室射血分數(shù)),fs(左室短軸縮短率),e/a,心率等相關指標進行分析,探討不同類型及同種類型不同qrs波群時限的束支傳導阻滯患者的心功能差異。方法:選取2014年9月至2016年2月在朝陽市中心醫(yī)院循環(huán)內(nèi)科收治的281例束支傳導阻滯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151例,女130例;平均年齡68.68±12.48歲,包括左束支傳導阻滯患者102例,右束支傳導阻滯患者179例,記錄患者年齡,性別,束支阻滯類型,qrs時限,lvef,fs,bnp等相關指標。將281例束支傳導阻滯患者按阻滯類型分為左束支傳導阻滯組(a組,n=102)和右束支傳導阻滯組(b組,n=179);依據(jù)qrs時限把a、b兩組分為a1(n=47)組、b1(n=138)組(兩者qrs時限均150ms)或者a2(n=55)、b2(n=41)組(兩者qrs時限≥150ms)。分析不同類型及同種類型不同qrs時限傳導阻滯患者的常規(guī)心臟超聲及心電圖等心功能相關指標的情況。結果:2.1兩組束支傳導阻滯患者基本情況比較a、b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身高及體重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2不同類型束支阻滯患者心功能指標的情況a、b兩組間心臟收縮功能指標(左室射血分數(shù)(lvef),左室短軸縮短率(fs))及bnp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a1組和a2組,a1組和b1組及a2和b2組的lvef,fs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b1組和b2組lvef,fs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a1組和a2組及a2和b2組的bnp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a1組和b1組及b1組和b2組的bnp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a組和b組舒張功能指標(e/a)在組間及組內(nèi)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a、b組間的心率(hr)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右束支傳導阻滯組的心功能優(yōu)于左束支阻滯組,隨著qrs時限延長左束支阻滯組患者臟收縮功能下降更明顯。
【學位授予單位】:承德醫(yī)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R541.7
本文編號:2542642
【學位授予單位】:承德醫(yī)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R541.7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馬興鴻;汪蕾;楊勇;郭風;王道宇;張海龍;耿慶海;郭琳;方緯;;擴張型心肌病合并左束支傳導阻滯患者室間隔心肌代謝與左心室收縮同步性的相關性分析[J];中國循環(huán)雜志;2016年01期
2 趙蘭婷;吳永健;;左束支傳導阻滯臨床研究進展[J];醫(yī)學綜述;2015年18期
3 魯端;;右束支傳導阻滯新認識[J];臨床心電學雜志;2015年03期
4 馮天捷;陳柯萍;任曉慶;華偉;張澍;;完全性左束支傳導阻滯對缺血性心肌病預后的影響[J];疑難病雜志;2014年09期
5 田瓊;;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電圖QRS波時限延長的臨床意義[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4年17期
6 祁巍;羅仁;;心電圖QRS波群時限與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相關性研究[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2年11期
7 曾環(huán)宇;劉德平;曾學寨;;完全性左束支阻滯81例臨床分析[J];臨床心電學雜志;2009年01期
8 李運清;徐鶴梅;馮珍珍;;健康年輕人不完全性右束支傳導阻滯長期隨訪[J];中國心血管病研究;2008年08期
9 劉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QRS波群時限與心室不同步性關系的臨床研究[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08年03期
10 董麗莉;舒先紅;潘翠珍;劉詩珍;黃國倩;;組織同步化顯像技術評價右束支傳導阻滯患者心室同步性與收縮功能[J];中華超聲影像學雜志;2006年11期
,本文編號:254264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xxg/254264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