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磁共振技術的快速老化模型小鼠體液代謝組學研究
本文關鍵詞:基于冠心病心肌缺血血瘀證小型豬血清核磁共振代謝組學的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2008年全國抗衰老與老年癡呆學術會議論文集》2008年
基于核磁共振技術的快速老化模型小鼠體液代謝組學研究
蔣寧 周文霞 張永祥 顏賢忠 張齊
【摘要】:正目的:研究比較快速老化模型小鼠(senescence accelerated mice,SAM)的快速老化亞系SAM-prone/8(SAMP8)及同齡抗快速老化亞系SAM-resistance/1(SAMR1)體液中代謝物的差異,對SAM老化過程中體液代謝物的動態(tài)變化進行觀察。
【作者單位】: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0200367,90709012,30701073,30772562)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fā)展規(guī)劃(973)項目(2004CB518907)
國家高技術研究發(fā)展計劃(863)項目(2007AA02Z400)資助
【分類號】:R-332;R310
【正文快照】:
目的:研究比較快速老化模型小鼠(seneseenee aceelerated miee,sAM)的快速老化亞系SAM一prone/8(sAMps)及同齡抗快速老化亞系sAM一resistanee/l(SAMRI)體液中代謝物的差異,對SAM老化過程中體液代謝物的動態(tài)變化進行觀察。方法:選擇6月齡和12月齡雄性快速老化模型小鼠,采集
下載全文更多同類文獻
PDF全文下載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僅支持PDF格式
【同被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陳文學,鄧風,岳勇;核磁共振技術在生物組織中的應用[J];波譜學雜志;2004年01期
2 華何與;賈鈺華;張紅栓;曹世平;崔凱;關山越;萬中原;;冠心病心絞痛三種血瘀證的血漿代謝組學研究[J];熱帶醫(yī)學雜志;2010年03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勇;李中峰;陳建新;啜文靜;李春;郭淑貞;趙慧輝;王偉;王英鋒;;基于冠心病心肌缺血血瘀證小型豬血清核磁共振代謝組學的研究[J];分析化學;2011年08期
2 許彬;王海龍;魏開華;張學敏;楊松成;;代謝組學分析技術及其在幾類重大疾病研究中的應用[J];分析測試學報;2006年05期
3 周宏偉;譚鳳儀;鐘音;欒天罡;;代謝組學及其在微生物領域的研究進展[J];分析化學;2007年02期
4 陳德勝;金群華;朱凱;;腰椎間盤退變動物模型的建立及MRI觀察[J];寧夏醫(yī)學雜志;2006年06期
5 邱青青;燕敏;李琛;;代謝組學分析技術的新進展[J];診斷學理論與實踐;2011年01期
6 劉樹業(yè);段櫻;李嫻;;代謝組學的進展及肝臟代謝組學[J];分子診斷與治療雜志;2009年03期
7 吳公平;王蓉蓉;田洪;劉東波;胡瑕;歐陽杰湖;陳子淵;;過敏反應動物模型的代謝組學研究[J];中國現代醫(yī)學雜志;2011年23期
8 隋東莉;王震寰;李成;陳劉成;沈龍山;;扣帶溝與副扣帶溝的非對稱性研究[J];蚌埠醫(yī)學院學報;2008年06期
9 王宇平;郭長江;楊繼軍;韋京豫;張琪;顏賢忠;;急性低氧暴露小鼠外周血代謝組變化分析[J];中國應用生理學雜志;2009年02期
10 楊艷妮;;醫(yī)學物理學在醫(yī)學影像中的應用[J];西安文理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蔣寧;周文霞;張永祥;顏賢忠;張齊;;基于核磁共振技術的快速老化模型小鼠體液代謝組學研究[A];2008年全國抗衰老與老年癡呆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8年
2 司端運;劉昌孝;;基于質譜技術的代謝組學研究方法中存在的問題[A];第八次全國藥物與化學異物代謝學術會議論文摘要[C];2006年
3 趙立波;劉恩溢;劉一;李玉珍;;基于三重四極桿-線性離子阱雜交質譜技術的代謝組學分析方法的建立[A];2011年中國藥學大會暨第11屆中國藥師周論文集[C];2011年
4 許國旺;;代謝組學研究的新進展[A];2007年浙江省醫(yī)學檢驗學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7年
5 李福山;白嵐;;分子生物學研究的新領域—代謝組學[A];廣東省肝臟病學會微創(chuàng)專業(yè)委員會學術會議暨消化道腫瘤靶向治療新技術學習班論文匯編[C];2007年
6 袁傳照;曾偉強;戴培林;肖圣前;;人肌紅蛋白核磁共振的進一步研究[A];第五屆全國波譜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1988年
7 黃太煌;;剖析SARS冠狀病毒核蓋蛋白的結構及包裹機制[A];第十五屆全國波譜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8年
8 畢大衛(wèi);祖罡;陳億民;;髖臼橫韌帶的解剖及其臨床意義[A];第十六屆全國中西醫(yī)結合骨傷科學術研討會暨中西醫(yī)結合手法治療骨傷科疾病新進展學習班論文匯編[C];2008年
9 馬良;田曉紅;柏樹令;;間充質干細胞標記物的研究進展[A];2008年中國解剖學會第十一屆教學改革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10 吳仁華;徐志鋒;肖葉玉;吳仁華;;核磁共振頻譜技術對神經干/祖細胞代謝特征的研究現狀及相關問題[A];中華醫(yī)學會第16次全國放射學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0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6條
1 中科院院士、人類基因組北方中心主任強伯勤;[N];健康報;2006年
2 衣曉峰;[N];健康報;2007年
3 沈英甲;[N];科技日報;2006年
4 玉淑 編譯;[N];大眾科技報;2003年
5 孫國根;[N];中國醫(yī)藥報;2009年
6 復旦大學附屬華東醫(yī)院營養(yǎng)科 馮穎;[N];中國食品報;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7條
1 黎莉;疾病及藥物干預的代謝組學方法及應用研究[D];華東理工大學;2010年
2 夏建飛;基于液質聯用技術的代謝組學新方法的研究與應用[D];華東理工大學;2010年
3 韓莉妲;基于GC/MS技術的脂肪酸代謝輪廓譜方法和應用研究[D];華東理工大學;2011年
4 江芝婷;代謝組學在疾病預測診斷以及療效評價中的應用研究[D];華東理工大學;2011年
5 廖文婷;基于生物質譜技術的HIV-1 Tat蛋白生物活性的代謝組學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12年
6 楊運煌;血清中分子間相互作用的NMR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2004年
7 周江睿;神經肽Y對巨噬細胞炎性因子和小分子炎癥介質的調節(jié)及機制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毛璇;代謝組學技術在疾病動物模型研究中的應用[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yī)學科學院;2010年
2 吳勝明;基于GC/TOF-MS小鼠血漿代謝組學技術方法的建立及其應用[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yī)學科學院;2010年
3 王泳欽;束縛應激致大鼠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的肝臟代謝組學研究[D];華北煤炭醫(yī)學院;2009年
4 呂潔;釓生物效應代謝組學研究[D];燕山大學;2009年
5 劉莉娜;大腦內部結構不對稱性的影像解剖學研究[D];青島大學;2009年
6 葛坤元;CT導引下經皮穿刺兔VX_2椎體腫瘤模型的建立[D];蘇州大學;2008年
7 王峰;老年小鼠腦和血清NAMPT變化及重組人的NAMPT的制備和鑒定[D];浙江大學;2011年
8 張明;CUEDC2的表達純化與溶液結構初步探索[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yī)學科學院;2010年
9 王軍學;恒磁場促進傷口愈合的初步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6年
10 崔亮;新型基因載體的合成、表征及應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7年
本文關鍵詞:基于冠心病心肌缺血血瘀證小型豬血清核磁共振代謝組學的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3875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xxg/238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