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顫冷凍消融術臨床療效的觀察及術后復發(fā)危險因素的探討
本文選題:房顫 + 導管消融; 參考:《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7年碩士論文
【摘要】:[目的]評估冷凍消融手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通過收集并分析行消融手術后房顫患者的相關資料,尋找房顫消融術后復發(fā)的相關因素。[方法]搜集2013年12月—2016年8月至阜外醫(yī)院第一次行房顫冷凍消融手術的房顫患者共256例,收集術前可能的危險因素、術后復發(fā)情況、并發(fā)癥情況并進行隨訪,成功隨訪210例,46例失訪(18.0%),其中復發(fā)44例,未復發(fā)166例,測量并比較兩組可能危險因素暴露比例,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找出與房顫消融術后復發(fā)相關的獨立危險因素。[結果]成功隨訪210例患者,其中復發(fā)44例(21.0%),未復發(fā)166例(79.0%),平均年齡59.8± 10.8,男性124例(59.0%),女性86例(41.0%),陣發(fā)性房顫176例(83.89%),持續(xù)性房顫34例(16.2%),術后出現并發(fā)癥12例(5.7%)。復發(fā)組和未復發(fā)組在高血壓、心胸比方面、左室增大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將相關變量設為自變量,復發(fā)為因變量,行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示ACEI/ARB為房顫消融術后復發(fā)的獨立保護因素(OR1,P0.05),亞組分析顯示高血壓患者服用ACEI/ARB類藥物可明顯降低消融術后房顫的復發(fā);糖尿病是陣發(fā)性房顫消融術后復發(fā)的獨立危險因素。[結論]冷凍消融手術是治療房顫的有效方法,其安全性高,風險小。ACEI/ARB類藥物可降低房顫消融術后復發(fā)風險,而糖尿病增加陣發(fā)性房顫消融術后復發(fā)風險。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cryoablation, and to find out the factors related to the recurrence of atrial fibrillation after ablation by collecting and analyzing the data of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after ablation. [methods] from December 2013 to August 2016, 256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underwent the first AF cryoablation operation in Fuwei Hospital. The possible risk factors before operation, recurrence after operation, complications and follow-up were collected and followed up. A total of 210 cases (18.0%) were followed up successfully. Among them, 44 cases recurred and 166 cases did not. The exposure ratio of possible risk factors was measured and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used to find out th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recurrence after atrial fibrillation ablation. [results] among 210 patients, 44 cases (21.0%) had recurrence, 166 cases (79.0%) had no recurrence, the average age was 59.8 鹵10.8, 124 males (59.0%), 86 females (41.0%), 176 cases (83.89%) 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 34 cases (16.2%) persistent atrial fibrillation, 12 cases (5.7%)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hypertension, cardiothoracic ratio and left ventricular enlargement between recurrent group and non-recurrent group. The related variables were set as independent variable, recurrence as dependent variable, and 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perform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CEI / ARB was an independent protective factor for recurrence after atrial fibrillation ablation (OR1P 0.05). Subgroup analysis showed that ACEI / ARB drugs could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recurrence of atrial fibrillation after ablation, and diabetes was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recurrence after 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 ablation (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 ablation). [conclusion] cryoablation is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the treatment of atrial fibrillation (AF). It has high safety and low risk. ACEI / ARB can reduce the risk of recurrence after AF ablation, while diabetes increases the risk of recurrence after paroxysmal AF ablation.
【學位授予單位】: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R541.75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龔紅英,鄺瑤佩;糖尿病患者對糖尿病足危險因素的認識調查分析[J];當代護士(學術版);2005年09期
2 任洪業(yè);淺談危險因素干預與場所干預的關系[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01年06期
3 李慶華,王菲,歐陽文,唐靜怡;皮質下動脈硬化性腦病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02年06期
4 陳茜;傷害現狀及危險因素[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03年03期
5 金燕琴;沈華浩;;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的危險因素[J];國際呼吸雜志;2006年11期
6 張明泳;刁玉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危險因素的調查[J];齊魯醫(yī)學雜志;2007年05期
7 于艷輝;孫曉紅;趙偉麗;;青年卒中的常見病因及危險因素[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年S2期
8 李奮;;兒童冠狀動脈性心臟病危險因素及其防治[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10年01期
9 趙晉霞;;淺析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危險因素控制的重要性[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1年11期
10 李丹妍;;淺談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的危險因素[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4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于江;金訊波;夏慶華;蔣紹博;柳明;李成利;;經皮磁共振引導冷凍消融治療雙側腎癌[A];第十五屆全國泌尿外科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8年
2 孫寶紅;蔣秋煥;;早期糖尿病足的危險因素與健康教育[A];2012年河南省老年持續(xù)專業(yè)護理服務暨規(guī)范化管理學術研討班論文集[C];2012年
3 徐強;屈百鳴;車賢達;俞堅武;;房室結折返性心動過速冷凍消融的粘附研究[A];2007年浙江省心電生理與起搏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7年
4 趙國江;;靶向冷凍消融技術在美國的主要技術中心<英文>[A];第一屆中國腫瘤靶向治療技術大會論文集[C];2003年
5 徐強;屈百鳴;車賢達;俞堅武;;房室結折返性心動過速冷凍消融的粘附研究[A];浙江省中西醫(yī)結合學會心血管病專業(yè)委員會第七次學術年會暨省級繼續(xù)教育學習班資料匯編[C];2007年
6 李虹義;李鵬;萬友華;李明英;何金霞;張積仁;;冷凍消融對正常豬各級支氣管的影響[A];中國(第七屆)腫瘤微創(chuàng)治療學術大會暨世界影像導引下腫瘤微創(chuàng)治療學會成立籌備大會論文匯編[C];2011年
7 趙華;;供應室存在的危險因素及防護對策[A];河南省現代消毒供應中心(室)建設與管理暨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9年
8 毛麗;;淺談缺血性心腦血管疾病危險因素與預防[A];2010年江蘇省藥學大會暨第十屆江蘇省藥師周大會論文集[C];2010年
9 劉吉福;王昆;李迎春;;冷凍消融治療晚期肺癌的價值探討[A];第二屆中國醫(yī)療新技術應用論壇暨第三屆全國醫(yī)療衛(wèi)生技術應用管理研討會會刊[C];2004年
10 屈百鳴;車賢達;王長華;丁亞輝;俞堅武;王慧;李忠杰;洪銀維;;冷凍消融慢徑治療房室結折返型心動過速[A];浙江省中西醫(yī)結合學會心血管病專業(yè)委員會第七次學術年會暨省級繼續(xù)教育學習班資料匯編[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李穎;冷凍消融:全新的心臟介入手術[N];科技日報;2005年
2 王洪武;把癌瘤冷凍消融[N];健康報;2006年
3 羅港;冷凍消融術拓寬抗心律失常治療途徑[N];中國醫(yī)藥報;2005年
4 王迪;心臟冷凍消融系統(tǒng)未獲FDA批準[N];醫(yī)藥經濟報;2006年
5 本報記者 李穎;左心耳“筑堤壩”減血栓防中風[N];科技日報;2014年
6 馬長生;房顫導管消融步入一線治療應特別關注安全性[N];保健時報;2005年
7 駐京記者 孫書博;專家呼吁重視房顫導管消融[N];醫(yī)藥經濟報;2006年
8 本報記者 彭鑫;導管消融或可作為一線治療[N];醫(yī)藥經濟報;2010年
9 衣曉峰;左心耳功能超聲分析研究填補國內空白[N];中國醫(yī)藥報;2001年
10 本報記者 韓霽;讓更多心臟病患者獲得康復的機會[N];經濟日報;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勇;冷凍消融對前列腺癌血管生成影響研究及相關數學模型計劃系統(tǒng)初步構建[D];天津醫(yī)科大學;2011年
2 李成利;MRI實時導引與監(jiān)控腫瘤冷凍消融的動物學實驗與臨床應用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3 馮金芝;冷凍消融對犬心臟電生理特征和心肌組織病理學的影響[D];復旦大學;2004年
4 朱玉峰;經胸左心耳反向封堵:器械研制及動物實驗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15年
5 閔心平;二尖瓣病變合并房顫患者術后血栓發(fā)生危險因素及干預策略分析[D];首都醫(yī)科大學;2016年
6 韓泉;心臟CTA在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病因探究中的初步研究[D];浙江大學;2017年
7 陳戀;難治性室性心律失常導管消融改良技術的初步探索性研究[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7年
8 張麗;老年人群跌倒危險因素和康復干預效果的流行病學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醫(yī)學院;2013年
9 史愛武;自主研制鎳鈦合金左心耳封堵器防治心房顫動栓塞性并發(fā)癥的基礎與臨床研究[D];南京醫(yī)科大學;2007年
10 周霖;氬氦冷凍消融治療乙肝相關性肝細胞癌后調節(jié)性T細胞變化及其對預后的影響[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醫(yī)進修學院;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游亞萍;房顫冷凍消融術臨床療效的觀察及術后復發(fā)危險因素的探討[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7年
2 丁一郎;根治性膀胱切除術后早期并發(fā)癥危險因素分析[D];福建醫(yī)科大學;2015年
3 藍燕芬;內鏡粘膜下剝離術后并發(fā)出血危險因素分析[D];福建醫(yī)科大學;2015年
4 張玉;H型高血壓與冠心病相關性研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5年
5 何金虎;手足口病神經系統(tǒng)受累患兒臨床特征及危險因素分析[D];寧夏醫(yī)科大學;2015年
6 孫麗蕊;TIA危險因素及預后的前瞻性綜合分析[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5年
7 孫雪薇;新生兒化膿性腦膜炎不良預后及其危險因素分析[D];蘇州大學;2015年
8 許磊;靜安寺街道社區(qū)60歲及以上老人跌倒現況、危險因素和預防服務需求調查[D];復旦大學;2013年
9 李玉川;兒童嗜血細胞性淋巴組織細胞增生癥預后危險因素分析[D];復旦大學;2014年
10 馬莉雅;幾種慢性病的危險因素挖掘分析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210708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xxg/21070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