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血壓人群中血漿尿酸水平升高增加惡性腫瘤風險及補充葉酸可能的修飾效應
本文選題:血漿尿酸 + 惡性腫瘤發(fā)生。 參考:《南方醫(yī)科大學》2017年博士論文
【摘要】:研究背景:惡性腫瘤是威脅全世界及我國居民健康的主要病因,是僅次于心血管死亡的第二位死亡原因。惡性腫瘤的發(fā)生是遺傳因素、營養(yǎng)及環(huán)境因素等共同作用的結(jié)果。尿酸作為體內(nèi)含量豐富的代謝產(chǎn)物,尿酸具有抗氧化特性,因而可能作為氧自由基清除劑而在腫瘤發(fā)生中具有重要作用,因而尿酸被認為具有抗腫瘤發(fā)生的作用。然而,30多年來,關于血漿尿酸與惡性腫瘤發(fā)生風險研究較少,且研究結(jié)果既相互矛盾又不確定。若干隊列研究表明尿酸增加腫瘤死亡風險。目前缺乏來自我國人群的血漿尿酸水平與惡性腫瘤發(fā)生風險及腫瘤死亡風險的研究證據(jù)。此外,過去幾十年關于補充葉酸對于腫瘤的影響亦存在爭議。目前缺乏葉酸修飾與尿酸相關的腫瘤風險的大規(guī)模流行病學研究。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調(diào)查中國人血漿尿酸水平與惡性腫瘤發(fā)生及惡性腫瘤死亡風險的關系,并探討補充葉酸對與尿酸相關的惡性腫瘤風險是否存在修飾效應。研究對象及方法:本研究對大型前瞻性隨機雙盲對照研究——中國腦卒中一級預防研究(China Stroke Primary Prevention Trial,CSPPT)進行了事后分析。腫瘤是CSPPT的一個預設終點。本研究選取來自CSPPT的中國高血壓人群作為研究對象。合格的受試者是指于2008年5月至2009年8月期間在中國江蘇省連云港地區(qū)及安徽省安慶地區(qū)32個農(nóng)村社區(qū)45-75歲的篩查的中低危高血壓患者,并排除既往存在腦卒中、心梗、心衰及其他嚴重疾病的患者。合格的受試者(N=20702)按照亞甲基四氫葉酸還原酶(5,10-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MTHFR)C677T基因型分層,隨機分至依那普利組和依那普利葉酸組,分別接受10毫克依那普利(n=10356)治療和固定復方10mg依那普利+0.8毫克葉酸(n=10348)治療。為研究尿酸與腫瘤發(fā)生風險及死亡的關系,本研究排除了基線尿酸缺失的患者(n=125),最終共納入20577名成年高血壓患者進入分析。試驗總共分為三個期:篩查及招募期:在此期患者留取血樣及尿樣,并送中心實驗室統(tǒng)一檢測;導入期:患者均接受為期3周的依那普利導入治療,在此期間進行MTHFR C677T基因型檢測;隨機雙盲治療期:給予隨機分組治療,并隨訪觀察5年。隨訪過程中記錄惡性腫瘤發(fā)生情況及死亡。使用Cox 比例風險模型來計算與血漿尿酸相關的惡性腫瘤風險及葉酸的修飾作用。研究結(jié)果:研究期間共232名受試者發(fā)生惡性腫瘤。校正年齡、性別、體質(zhì)指數(shù)、研究中心、吸煙、飲酒、糖尿病狀態(tài)、血脂、葉酸、MTHFR C677T基因型、基線及隨訪血壓、估計腎小球濾過率、維生素B12、血漿同型半胱氨酸等可能的混雜因素后,在依那普利組,血漿尿酸水平與惡性腫瘤總風險呈正相關(風險比:1.12,95%可信區(qū)間(confidential index,CI):1.03-1.22),p= 0.006)。進一步將血漿尿酸分為三等分,在依那普利組,與最低的三分位相比,較高三分位者惡性腫瘤風險更高[T2+T3:HR:1.58,(95%CI:1.02-2.47)]。進一步進行尿酸與不同腫瘤亞型風險的分析顯示,在依那普利組中,尿酸水平增加消化道惡性腫瘤風險[HR:1.18,(95%CI:1.09-1.27)],同時增加致死性惡性腫瘤風險[HR:1.15,(95%CI:1.03-1.28)]。然而,在依那普利葉酸組,隨著尿酸水平增高,各型腫瘤及致死性腫瘤風險并未增加(P值0.05)。補充葉酸與尿酸相關的總體腫瘤風險之間存在交互作用(交互作用P值0.05)。研究結(jié)論:本研究首次在中國高血壓人群中發(fā)現(xiàn),血漿尿酸水平與惡性腫瘤發(fā)生總風險及消化道惡性腫瘤發(fā)生風險呈獨立正相關,亦與惡性腫瘤死亡風險增加獨立正相關。本研究顯示補充葉酸可以修飾尿酸增高引起的惡性腫瘤發(fā)生及死亡風險。臨床研究注冊編號:Clinicaltrials.gov Identifier:NCT00794885。
[Abstract]:The study aims at investiga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ric acid level and risk of malignant tumor and the risk of tumor death in 32 rural communities in Anhui Province . Serum uric acid levels were positively related to the total risk of malignant tumors ( hazard ratio : 1.12 , 95 % confidence interval ( CI ) : 1.03 - 1.22 ) , p = 0.006 ) after the possible confounding factors such as blood lipid , folate , C677T genotype , baseline and follow - up blood pressure , 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 vitamin B12 , plasma homocysteine , etc . The plasma uric acid was further divided into three fractions in which the risk of malignancy of higher three - point malignancy was higher compared to the lowest quartile , T2 + T3 : HR : 1.58 , ( 95 % CI : 1.02 - 2.47 ) . A further analysis of the risk of uric acid and different tumor subtypes revealed that the risk of uric acid increased risk of digestive tract malignancy was 1.18 , ( 95 % CI : 1.09 - 1.27 ) , while increasing the risk of fatal malignancy : 1.15 , ( 95 % CI : 1.03 - 1.28 ) . However , with the increase of uric acid level , the risk of various types of tumor and fatal tumor did not in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uric acid level ( P value 0.05 ) . The study concluded that plasma uric acid level had an independent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overall risk of malignant tumor and the risk of malignant tumor death . The study showed that folic acid could modify the risk of malignant tumor and death due to the increase of uric acid . The study showed that folic acid could modify the risk of malignant tumor and death caused by the increase of uric acid . The clinical study registration number : Clinical trials . gov Identifier : NCT00794885 .
【學位授予單位】:南方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R544.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吉訓明;馬金城;;尿酸水平越高 卒中發(fā)生危險越大[J];醫(yī)藥與保健;2013年12期
2 陳勝則;胡得意;胡永衛(wèi);;永嘉縣社區(qū)居民血脂和尿酸水平調(diào)查[J];浙江預防醫(yī)學;2007年08期
3 吳霞;杜捷夫;;煙草對血液尿酸水平的影響[J];山西中醫(yī);2014年01期
4 王福斌;王廣芬;周麟;;5609名海員體檢尿酸水平分析[J];中國衛(wèi)生檢驗雜志;2014年09期
5 王小平;鐘方財;黃波;;516例ICU感染患者血尿酸水平的研究分析[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4年01期
6 劉梅顏;胡大一;;尿酸水平對冠脈病變的預測[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6年01期
7 張國榮;;北京市社區(qū)中老年患者尿酸水平現(xiàn)狀研究[J];首都醫(yī)藥;2011年18期
8 ;關注尿酸水平,保護腎臟功能——中老年人群的又一健康警示[J];科技傳播;2010年10期
9 高錦鳳;宋鎮(zhèn);何方平;張依軍;程冬玲;劉玉蘭;張吉生;馬照平;劉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與尿酸水平和腎功能損傷的相關性研究[J];疑難病雜志;2010年07期
10 田麗;;TIA患者檢測血漿尿酸水平的臨床意義[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學術版);2012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凌雁;李曉牧;高鑫;;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反應蛋白及尿酸水平與白蛋白尿的相關分析[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一次全國內(nèi)分泌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2年
2 卿克勤;;同型半胱氨酸及尿酸水平檢測與臨床診斷及預防冠心病價值的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第九次全國檢驗醫(yī)學學術會議暨中國醫(yī)院協(xié)會臨床檢驗管理專業(yè)委員會第六屆全國臨床檢驗實驗室管理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鄧子玄;上海地區(qū)2型糖尿病患者中尿酸水平與惡性腫瘤發(fā)生風險及相關死亡事件的關系—上海糖尿病注冊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5年
2 陽娟;中國高血壓人群中血漿尿酸水平升高增加惡性腫瘤風險及補充葉酸可能的修飾效應[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姜曉宇;腦梗死急性期尿酸水平與短期預后的相關性[D];吉林大學;2016年
2 徐巖巖;血尿酸與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關系:一項基于東風—同濟隊列的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6年
3 孫曉燕;年齡及性別對冠心病患者尿酸水平的影響[D];河北醫(yī)科大學;2009年
4 林桂花;血α1-MG、β2-MG及尿酸水平與妊高征圍產(chǎn)期結(jié)局的相關性研究[D];吉林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179925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xxg/1799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