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胱抑素C、半乳糖凝集素-3水平變化與急性心力衰竭發(fā)作的關系
本文選題:慢性心力衰竭 + 超敏C反應蛋白; 參考:《中國老年學雜志》2017年16期
【摘要】:目的探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hs-CRP)、胱抑素C(Cys-C)、半乳糖凝集素-3(Gal-3)水平變化與急性心力衰竭發(fā)作的關系。方法 12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入院后病情加重出現急性心力衰竭(AHF)發(fā)作者49例為AHF組,病情逐漸好轉無AHF發(fā)作71例為非AHF組。采用免疫比濁法測定血清hs-CRP水平,采用顆粒增強免疫比濁法檢測血清Cys-C水平,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血清Gal-3,分析所有患者入院時和AHF發(fā)作后血清hs-CRP、Cys-C、Gal-3水平。結果 AHF組患者血清hs-CRP、Cys-C、Gal-3水平均高于非AHF組(P0.05);Pearson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血清hs-CRP,Cys-C,Gal-3水平均與AHF發(fā)作呈正相關(r1=0.41,P0.05;r2=0.39,P0.05;r3=0.54,P0.05);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血清hs-CRP,Cys-C,Gal-3水平是慢性心力衰竭AHF發(fā)作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結論血清hs-CRP、Cys-C、Gal-3水平高與慢性心力衰竭患者AHF發(fā)作有關,同時是其發(fā)作的獨立危險因素;檢測上述因子水平有利于早期預測慢性心力衰竭患者AHF發(fā)作,進而實施針對性治療。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hanges of serum 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hs-CRPN), cystatin (cystatin) Cys-Cn, galactose agglutinin (galactose agglutinin) and acute heart failure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Methods among 120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49 patients with acute heart failure and 71 patients with no AHF attack were in AHF group.The levels of serum hs-CRP, Cys-C and Gal-3 were determined by immunoturbidimetry, particle enhanced immunoturbidimetry and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respectively. The serum levels of hs-CRPP-Cys-C-Gal-3 in all patients were analyzed at admission and after AHF attack.Conclusion the high level of serum hs-CRP Cys-Cn Gal-3 is associated with the onset of AHF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and is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its onset, and the detection of these factors is helpful for early prediction of AHF attack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and then targeted therapy.
【作者單位】: 新鄉(xiāng)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急診科;
【分類號】:R541.6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胡大一;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療進展[J];醫(yī)師進修雜志;2000年12期
2 吳義新,朱秀華,危金松;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慢性心力衰竭48例[J];湖北中醫(yī)雜志;2000年08期
3 龍仕柏;乙莫克舍: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的一種新方法[J];國外醫(yī)學(內科學分冊);2001年11期
4 何軍,劉曉方;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和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對慢性心力衰竭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tǒng)活性的臨床干預研究進展[J];寧夏醫(yī)學雜志;2002年06期
5 范建明;倍他樂克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病人30例[J];福建醫(yī)藥雜志;2003年02期
6 徐會強;倍他樂克治療慢性心力衰竭43例療效觀察[J];江西醫(yī)學院學報;2003年04期
7 周紅漫;輔酶Q_(10)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療效觀察[J];中原醫(yī)刊;2003年10期
8 蘇哲坦;慢性心力衰竭貧血在英國的患病率及其基本原因[J];心血管病學進展;2003年05期
9 毛秀菊;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慢性心力衰竭26例[J];中國中醫(yī)急癥;2003年04期
10 芮喜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皮膚變化[J];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03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溫霞;趙興勝;徐峰;付二團;賀文帥;蘇布道;馬之嘉;;內蒙古自治區(qū)醫(yī)院1980、1990、2000年慢性心力衰竭住院病例回顧性調查[A];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第十次全國心血管病學術會議匯編[C];2008年
2 施仲偉;;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仍然是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的首選藥物[A];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第八次全國心血管病學術會議匯編[C];2006年
3 馬依彤;李霞;王朝霞;;183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貧血的臨床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第八次全國心血管病學術會議匯編[C];2006年
4 曾潮峰;;肌氨肽苷治療慢性心力衰竭40例療效觀察[A];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第八次全國心血管病學術會議匯編[C];2006年
5 劉玉輝;;左卡尼丁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的臨床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第十次全國心血管病學術會議匯編[C];2008年
6 胡英花;楊志敏;王艷杰;錢海燕;;慢性心力衰竭發(fā)作頻率的相關因素調查分析[A];中國心臟大會(CHC)2011暨北京國際心血管病論壇論文集[C];2011年
7 楊小芳;施小青;;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干預[A];中國心臟大會(CHC)2011暨北京國際心血管病論壇論文集[C];2011年
8 趙麗;楊俊華;;超聲綜合參數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預后評估中的意義[A];第十三次全國心血管病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1年
9 郭慧卿;王林;黃嬌紅;馬金萍;;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的合并癥對藥物治療的影響[A];第十三次全國心血管病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1年
10 鄧曉銀;;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研究現狀[A];江西省第四次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6條
1 朱荻;倍他樂克安全有效[N];醫(yī)藥養(yǎng)生保健報;2005年
2 周寧人;提高慢性心衰患者存活率[N];大眾衛(wèi)生報;2007年
3 李軍;急性心力衰竭與慢性心力衰竭失代償鑒別[N];農村醫(yī)藥報(漢);2009年
4 湖南省漢壽縣人民醫(yī)院 彭鋒;對慢性心力衰竭藥物治療的調查與分析[N];中國醫(yī)藥報;2009年
5 夏洪平 張步升 張楠;抗凝治療使早期心衰患者受益[N];健康報;2005年
6 劉彥兵;慢性心力衰竭有合并癥者的藥物治療[N];農村醫(yī)藥報(漢);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飛飛;心臟收縮力調節(jié)對慢性心力衰竭兔心肌纖維化的影響及其機制研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7年
2 侯麗娜;慢性心力衰竭尿液蛋白標記物的篩選、鑒定及應用研究[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3年
3 杜智勇;代謝組學方法評價慢性心力衰竭代謝重構的基礎與臨床研究[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2年
4 吳曉燕;骨髓間充質干細胞移植與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干細胞動員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的對比研究[D];山東大學;2009年
5 姚耿圳;慢性心力衰竭中西醫(yī)結合臨床路徑的構建與評價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6 劉尊齊;骨髓單個核細胞移植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的實驗和臨床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7 連i吜,
本文編號:176817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xxg/17681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