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苋パ跄懰崧(lián)合柳氮磺胺吡啶對小鼠結腸炎模型的藥效作用及機制
本文關鍵詞:;切苋パ跄懰崧(lián)合柳氮磺胺吡啶對小鼠結腸炎模型的藥效作用及機制
更多相關文章: ;切苋パ跄懰 實驗性結腸炎 發(fā)狀分裂相關增強子-1 尾型同源盒轉錄因子-2 炎癥因子
【摘要】:研究背景及目的潰瘍性結腸炎(ulcerative colitis,UC)作為炎癥性腸病的一種,病變深度主要限于結腸黏膜與黏膜下層,表現(xiàn)出許多免疫學疾病特征。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反復發(fā)作的腹痛、腹瀉、粘液膿血便,有進展為結直腸癌的風險。其發(fā)病機制尚未明確,多數(shù)學者認為與遺傳、炎癥、免疫、和環(huán)境等因素相關。治療藥物主要有氨基水楊酸制劑、糖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及生物制劑。然而這些藥物不良反應多,使臨床應用受到限制。;切苋パ跄懰(tauroursodeoxycholic acid,TUDCA)是一種天然結合型膽汁酸,主要成分為熊去氧膽酸,可用于原發(fā)性膽汁性肝硬化和原發(fā)性硬化性膽管炎的治療。近年來體內(nèi)及體外研究均顯示,其與熊去氧膽酸相比具有更強的細胞保護及抗炎作用,許多學者推薦做為UC新的治療選擇。尾型同源盒轉錄因子2(caudal-related homeodomain transcription 2,Cdx2)是一種調(diào)控腸上皮細胞分化和增殖的基本核轉錄因子。Cdx2主要表達于小腸和結腸的腺窩絨毛上皮,尤其在分化的腸上皮細胞中。Notch信號通路是一種通過相鄰細胞間相互作用而影響細胞命運的高度保守的傳導系統(tǒng),主要由Notch受體、相應配體(DSL蛋白)、CSL DNA結合蛋白三部分組成,幾乎存在于各種動物中,在調(diào)節(jié)細胞分化,增殖和凋亡,及一系列病理、生理過程中都起重要作用,發(fā)狀分裂相關增強子-1(hairy enhancer of split 1,Hes1)是Notch信號通路下游的關鍵靶基因。Notch信號轉導通路中關鍵基因的異常表達與肝病、腫瘤、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先天性發(fā)育異常、炎癥性腸病等疾病有密切關系。葡聚糖硫酸鈉(dextran sulfate sodiam,DSS)是一種由蔗糖合成的硫酸多糖體,已成熟運用于小鼠結腸炎模型的制備中。研究發(fā)現(xiàn)DSS誘導的結腸炎無論從臨床表現(xiàn)還是病理組織學均與人類UC尤為相似,目前用于UC的研究模型已經(jīng)得到廣泛認可。國內(nèi)尚無TUDCA治療UC動物實驗的研究,國外近年來有個別報道,但無TUDCA和SASP治療小鼠實驗結腸炎的對比研究,本課題主要目的是研究TUDCA與SASP干預結腸炎模型的效果比較,了解聯(lián)合用藥是否具有協(xié)同作用,初步探討tudca干預結腸炎模型的可能機制。研究方法1、構建小鼠結腸炎模型:50只雄性balb/c小鼠隨機分為5組,每組10只。分為正常組、模型組、sasp(500mg/kg)組、tudca(100mg/kg)組、tudca/sasp聯(lián)合組。除正常組外,其余組小鼠自由飲用5%dss溶液,7d建立小鼠結腸炎模型。2、小鼠一般情況觀察及dai評分:觀察小鼠一般狀態(tài),根據(jù)每日體重變化、糞便性狀及潛血情況計算dai評分。3、炎癥因子的檢測:眼眶后靜脈采集血標本后,采用elisa試劑盒測定tnf-α、il-6的濃度,吸光值在酶標儀中測定,濃度值由吸光值代入標準曲線方程計算得到。4、病理組織學積分:處死小鼠后測量每只小鼠的結腸長度,剪去部分結腸進行固定、切片、he染色后鏡下檢查,根據(jù)炎癥、病變深度、隱窩破壞及病變范圍來表示組織學損傷程度。5、結腸組織相關蛋白檢測:采用免疫組化sp法檢測結腸組織hes1、atoh1、cdx2的表達情況,計算機軟件圖像分析系統(tǒng)分析相關蛋白表達量。研究結果1、tudca、sasp、tudca/sasp組均可有效緩解小鼠實驗性結腸炎的臨床癥狀,減少dai評分,減輕結腸長度縮短,其中tudca/sasp組效果最好,tudca組與sasp組療效相當;病理組織學顯示各藥物干預組可明顯改善結腸炎模型的炎性細胞浸潤、腺體和隱窩破壞、杯狀細胞減少,其中tudca/sasp組炎癥損傷最輕,tudca與sasp組病理損傷評分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2、elisa檢測顯示tudca組、sasp組、tudca/sasp組均可抑制結腸炎小鼠血清中升高的tnf-α、il-6蛋白表達。免疫組化檢測結腸組織hes1、atoh1及cdx2表達顯示,tudca能增加atoh1、cdx2表達量,抑制hes1的表達。這些可能是tudca抗炎作用的機制。結論TUDCA、SASP、TUDCA/SASP均可顯著減輕DSS誘導小鼠結腸炎模型的嚴重程度,TUDCA/SASP的預防作用可能優(yōu)于TUDCA和SASP,TUDCA和SASP在干預小鼠結腸炎病程中無論從臨床表現(xiàn),還是病理組織學積分,均表現(xiàn)出相似效果,兩者藥效無明顯區(qū)別。TUDCA干預小鼠結腸炎發(fā)生的機制可能與抑制炎癥因子表達,減少結腸組織Hes1蛋白激活、增加Cdx2蛋白表達有關。
【關鍵詞】:;切苋パ跄懰 實驗性結腸炎 發(fā)狀分裂相關增強子-1 尾型同源盒轉錄因子-2 炎癥因子
【學位授予單位】:第二軍醫(yī)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R574.62
【目錄】:
- 中文摘要6-9
- 英文摘要9-13
- 中英文縮略詞表13-15
- 前言15-17
- 第一部分 牛磺熊去氧膽酸聯(lián)合柳氮磺胺吡啶對小鼠實驗性結腸炎的藥效作用17-35
- 材料和方法18-26
- 結果26-31
- 討論31-33
- 參考文獻33-35
- 第二部分 ;切苋パ跄懰釋Y腸炎小鼠血清炎癥因子和結腸相關蛋白表達的影響和可能機制35-52
- 材料和方法36-42
- 結果42-47
- 討論47-50
- 參考文獻50-52
- 本文總結52-54
- 文獻綜述54-65
- 參考文獻60-65
-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論文65-66
- 致謝66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Satoshi Tanida;Tsutomu Mizoshita;Keiji Ozeki;Takahito Katano;Hiromi Kataoka;Takeshi Kamiya;Takashi Joh;;Advances in refractory ulcerative colitis treatment: A new therapeutic target, Annexin A2[J];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15年29期
2 劉愛玲;呂紅;錢家鳴;;英夫利西單抗治療炎癥性腸病失應答[J];協(xié)和醫(yī)學雜志;2015年02期
3 孫達龍;陳鳳媛;潘勤聰;;潰瘍性結腸炎的藥物治療現(xiàn)狀及進展[J];中華全科醫(yī)師雜志;2014年11期
4 楊欣艷;范如英;劉云云;盛劍秋;李世榮;;英夫力西和環(huán)孢素治療難治性炎癥性腸病的近期療效比較[J];基礎醫(yī)學與臨床;2013年09期
5 劉皓月;侯紹蔚;徐麗英;侯恒;;酪酸梭菌聯(lián)合美沙拉嗪對潰瘍性結腸炎小鼠的治療作用及其機制[J];中國醫(yī)療前沿;2011年22期
6 何小華;陳建勇;;炎癥性腸病發(fā)病的相關免疫機制[J];南昌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1年10期
7 Olga Martínez-Augustin;Fermín Sánchez de Medina;;Intestinal bile acid physiology and pathophysiology[J];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08年37期
8 Fausto Sanchez-Muoz;Aaron Dominguez-Lopez;Jesus K Yamamoto-Furusho;;Role of cytokines i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J];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08年27期
9 江學良;;英夫利西治療激素抵抗型潰瘍性結腸炎臨床觀察[J];中華消化雜志;2010年08期
10 彭濤;劉玉蘭;;潰瘍性結腸炎138例臨床分析[J];中華全科醫(yī)師雜志;2008年02期
,本文編號:84660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xiaohjib/8466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