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性脂肪肝患者及其一級親屬代謝異常情況調查
本文關鍵詞:家族性脂肪肝患者及其一級親屬代謝異常情況調查
更多相關文章: 非酒精性脂肪肝 脂肪肝家系 一級親屬 代謝綜合征
【摘要】:研究背景:目前,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已成為導致肝功能異常(轉氨酶升高)最常見的慢性肝臟疾病。西方國家NAFLD的患病率已經達到20%-30%,發(fā)展中國家NAFLD的發(fā)病率也在迅速上升,成為亞洲導致慢性肝臟病重要的病因。近期有研究顯示,在中國城市地區(qū)NAFLD的患病率已達到約23%。NAFLD與肥胖、高血糖、血脂異常、高血壓等代謝綜合征組分密切相關,一度被認為是代謝綜合征在肝臟的表現(xiàn)形式。隨著經濟的增長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感染性疾病所帶來的壓力在中國和其他發(fā)展中國家已經消失,然而,代謝性疾病及其心腦血管并發(fā)癥所帶來的壓力卻與日俱增。盡管NAFLD的患病率與日俱增,但是其病理機制卻沒有研究清楚。脂肪肝患者代謝綜合征的易感性增加,與正常人相比,脂肪肝患者未來發(fā)生2型糖尿病、血脂紊亂、肥胖癥、高血壓的幾率分別增加了4.6,3.3,3.4和2.9倍。反之亦然,患有代謝綜合征的人群也更容易發(fā)生NAFLD。代謝綜合征可能先于或者晚于NAFLD的發(fā)生。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證據(jù)表明NAFLD、糖尿病、肥胖等代謝性疾病均具有顯著的家族聚集性。NAFLD家系的研究證明,脂肪肝家系組一級親屬脂肪肝的患病率更高,脂肪肝家族史對個體脂肪肝的易感性發(fā)揮重要作用。然而,關于家族性脂肪肝患者一級親屬代謝綜合征患病情況的研究國內卻很少見。因此,我們進行了本次脂肪肝家族聚集性研究來進一步分析家族性脂肪肝患者一級親屬代謝異常情況。研究目的:探討家族性脂肪肝患者及其一級親屬代謝異常情況。研究方法:從2014年10月至12月參加我院在泰安市寧陽縣開展的“內分泌與代謝病”流行病學調查的2000名參與調查人員中隨機選取脂肪肝先證者及健康對照者,并收集其一級親屬,為排除環(huán)境和飲食的影響,本研究除了收集正常對照組外,更增加了對散發(fā)脂肪肝組的研究。經過性別、年齡匹配,共納入191人,包括73個家系,73名先證者和118名一級親屬,根據(jù)先證者及一級親屬是否有脂肪肝,分為正常對照組,家族性脂肪肝組以及散發(fā)脂肪肝組。分別對各組的先證者、一級親屬的各項臨床及實驗室指標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研究結果:先證者分析結果:家族性脂肪肝組及散發(fā)脂肪肝組先證者的腹型肥胖指標(體質指數(shù)、腰圍、臀圍)都明顯高于健康對照者,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一級親屬分析:家族性脂肪肝組一級親屬的腹型肥胖指標(體質指數(shù)、腰圍、臀圍)以及血清尿酸、空腹血糖水平均明顯高于正常對照組及散發(fā)脂肪肝組一級親屬,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正常對照組與散發(fā)脂肪肝組之間無明顯差異(P0.05)。家族性脂肪肝組一級親屬超重和(或)肥胖以及高血糖患病率也明顯高于正常對照組及散發(fā)脂肪肝組一級親屬,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結論: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脂肪肝家族史增加個體代謝異常(肥胖和血糖異常)的可能性,早期干預可能預防或延遲個體發(fā)生代謝綜合征。
【關鍵詞】:非酒精性脂肪肝 脂肪肝家系 一級親屬 代謝綜合征
【學位授予單位】:山東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R575.5
【目錄】:
- 中文摘要6-8
- Abstract8-11
- 符號說明11-12
- 前言12-14
- 材料與方法14-16
- 結果16-18
- 討論18-22
- 結論22-23
- 附圖表23-27
- 參考文獻27-31
- 綜述31-42
- 參考文獻38-42
- 致謝42-43
- 攻讀學位期間的學術論文43-44
- 學位論文評閱及答辯情況表44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Serletis A.;Rose S.;Sheldon A.G.;Sheldon R.S.;吳曉燕;;醫(yī)學生及其一級親屬中的血管迷走神經性暈厥[J];世界核心醫(yī)學期刊文摘(心臟病學分冊);2007年01期
2 陳樹春,宋光耀,馬慧娟,魏占惠;非糖尿病的2型糖尿病一級親屬血漿內皮素水平的研究[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4年03期
3 陳樹春,宋光耀,劉鐵迎,王世娟;2型糖尿病的非糖尿病一級親屬血漿纖溶受損[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4年10期
4 何宗明,宋開通,劉樹國,董硯虎;2型糖尿病一級親屬非糖尿病患者代謝改變的研究[J];濱州醫(yī)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5 張翠麗;高曉虹;程然;李曉楓;馬莉;金英良;秦鵬;高政南;王穎;;2型糖尿病一級親屬代謝相關指標分布規(guī)律的研究[J];醫(yī)學與哲學(臨床決策論壇版);2006年12期
6 王國娟;李迎霞;呂芳;吳德云;阿基鳳;馬維青;王佑民;;2型糖尿病患者一級親屬脂聯(lián)素測定及其意義[J];中國糖尿病雜志;2007年10期
7 楊傳梅;郝清順;費大東;周晶;;個體化干預2型糖尿病一級親屬的臨床研究[J];河北醫(yī)學;2007年01期
8 張文杰;帖彥清;張冬會;王智華;宋光耀;;糖尿病患者的非糖尿病一級親屬血漿降鈣素基因相關肽水平的研究[J];臨床薈萃;2007年14期
9 徐愛華,秦彤,秦正譽;200例單純性肥胖患者的一級親屬調查[J];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1988年02期
10 陳樹春,宋光耀,劉殿武,葉蔚,馬慧娟,馬博清,劉鐵迎,霍麗梅,魏立民;2型糖尿病的非糖尿病一級親屬的血管內皮功能受損[J];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2004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紅;覃松;佟圣麗;吳麗紅;陳琴;;分裂癥患者一級親屬調查資料相關分析[A];二零零六年度全國第五次護理專業(yè)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6年
2 王曉東;沈捷;馬向華;陳家偉;;黑棘皮病患者及其一級親屬的脂質代謝紊亂[A];中華醫(yī)學會第六次全國內分泌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1年
3 王娜;韓佳琳;莊向華;董硯虎;;2型糖尿病患者一級親屬人群的代謝狀態(tài)、胰島功能與胰島素抵抗[A];2008中國醫(yī)師協(xié)會內分泌代謝科醫(yī)師分會年會論文匯編[C];2008年
4 沈甲乙;劉軍;;2型糖尿病一級親屬非糖尿病同胞內皮依賴性舒張功能及頸動脈粥樣硬化的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一次全國內分泌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2年
5 李萍;宋光耀;盧亞敏;馬博清;劉晶;葉蔚;;糖耐量正常的2型糖尿病一級親屬氧化應激水平與胰島素敏感性的相關性研究[A];2009中國醫(yī)師協(xié)會內分泌代謝科醫(yī)師分會年會論文匯編[C];2009年
6 劉林晶;;首發(fā)精神分裂癥及一級親屬糖代謝對照研究[A];2009年浙江省醫(yī)學會精神病學學術年會暨浙江省醫(yī)師協(xié)會精神科醫(yī)師分會第二屆年會論文匯編[C];2009年
7 高珊;陸菊明;黎明;張秀娟;任昶;李海暉;張榮洲;;2型糖尿病一級親屬血清脂聯(lián)素、瘦素及其比值與胰島素抵抗的相關性研究[A];2006年中華醫(yī)學會糖尿病分會第十次全國糖尿病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8 王建平;周智廣;袁穎;周海峰;侯粲;楊亞玲;彭健;;1型糖尿病一級親屬胰島β細胞功能研究[A];2006年中華醫(yī)學會糖尿病分會第十次全國糖尿病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9 李萍;宋光耀;劉晶;馬博清;;糖調節(jié)正常的2型糖尿病一級親屬血清視黃醇結合蛋白4水平及其影響因素[A];中華醫(y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第十六次全國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2年
10 侯粲;李霞;周衛(wèi)東;黃干;楊琳;王建平;周智廣;;LADA患者一級親屬臨床、免疫特征及胰島功能變化[A];2008內分泌代謝性疾病系列研討會暨中青年英文論壇論文匯編[C];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任建民;2型糖尿病患者糖耐量正常的一級親屬早期血管內皮功能的研究[D];山東大學;2014年
2 包柄楠;脂聯(lián)素與2型糖尿病的相關研究[D];重慶醫(yī)科大學;2004年
3 高珊;2型糖尿病一級親屬脂肪細胞因子與胰島素抵抗、胰島β細胞功能的相關性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醫(yī)進修學院;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園園;家族性脂肪肝患者及其一級親屬代謝異常情況調查[D];山東大學;2016年
2 侯粲;自身免疫糖尿病一級親屬臨床特征、抗體篩查與β細胞功能變化[D];中南大學;2007年
3 王國娟;2型糖尿病患者非糖尿病一級親屬血漿脂聯(lián)素和腫瘤壞死因子-α測定及其意義探討[D];安徽醫(yī)科大學;2005年
4 闞衛(wèi)軍;2型糖尿病患者一級親屬血清瘦素與胰島素抵抗關系的探討[D];山西醫(yī)科大學;2006年
5 郭淼;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糖耐量一級親屬游離脂肪酸水平變化及相關性分析[D];山東大學;2011年
6 汪玨伶;生活方式干預對糖耐量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一級親屬糖脂代謝的影響[D];青島大學;2011年
7 修景會;延邊地區(qū)朝鮮族、漢族2型糖尿病的遺傳學分析[D];延邊大學;2007年
8 孫佩佩;2型糖尿病糖耐量正常一級親屬心血管危險因素干預研究[D];山東大學;2013年
9 柳婧美;中國人群PBC家系成員的發(fā)病情況及機制初探[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8年
10 劉冀;沈陽市2型糖尿病危險因素的病例對照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81180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xiaohjib/8118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