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肝硬化門靜脈血栓形成的危險因素、臨床特征及預后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8-25 04:13

  本文關鍵詞:肝硬化門靜脈血栓形成的危險因素、臨床特征及預后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肝硬化 門靜脈血栓 臨床特征 危險因素 預后


【摘要】:目的1.了解肝硬化并發(fā)門靜脈血栓形成(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的發(fā)生率、臨床特點及預后情況;2.探索肝硬化患者形成門靜脈血栓的危險因素;3.分析肝硬化并發(fā)門靜脈血栓患者導致死亡的危險因素。方法回顧性研究。收集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間入住安徽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消化內科予以臨床診斷的770例肝硬化病例,通過影像學檢查篩選出肝硬化并發(fā)非惡性門靜脈血栓患者共108例,剔除資料不完整4例,失訪5例,最終符合肝硬化研究標準及門靜脈血栓研究標準并且隨訪時間≥6個月的肝硬化并發(fā)門靜脈血栓形成99例患者納入本研究,作為血栓組。隨機選擇資料完整同期住院的肝硬化無門靜脈血栓患者100例作為對照組。1.詳細登記研究對象的人口學資料、基礎疾病史及家族史、手術史、肝硬化病因、實驗室檢查指標、影像學檢查、臨床癥狀、并發(fā)癥及治療方案等,了解肝硬化并發(fā)PVT患者的一般情況、臨床特征、治療情況并隨訪其轉歸。2.PVT組與對照組對比分析得出PVT對肝硬化患者的臨床癥狀、預后影響,在單因素基礎上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研究影響PVT形成的危險因素。3.根據肝硬化并發(fā)PVT患者有無脾切除病史分為脾切除組及非脾切除組,對比分析研究兩組臨床表現、肝功能評級、實驗室指標、并發(fā)癥、預后等方面,分析肝硬化脾切除術后PVT形成患者的臨床特點。4.根據肝硬化并發(fā)PVT患者預后情況分為死亡組及存活組,對比分析兩組間差異探討導致肝硬化并發(fā)PVT患者死亡的危險因素。結果1.本研究中共770例肝硬化患者,其中并發(fā)門靜脈血栓形成99例,發(fā)病率為12.9%(99/770)。血栓主要累及門靜脈主干,其次延伸至腸系膜上靜脈。2.PVT組的腹痛、發(fā)熱、腹水、上消化道出血的發(fā)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34,0.033,0.041,0.001)。隨訪期間PVT組死亡29人,病死率為29.3%,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40,OR=2.02), 提示肝硬化并發(fā)PVT患者的死亡風險是肝硬化無PVT患者的2.02倍。3.單因素分析PVT組及對照組顯示糖尿病史、脾切除史、曲張靜脈硬化劑治療史、血紅蛋白下降、血小板升高存在組間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多因素Logistic回歸模型分析顯示兩組間糖尿病史、脾切除史、曲張靜脈硬化劑治療史、血紅蛋白下降有統(tǒng)計學意義(OR=2.244,3.179,2.508,1.013;P=0.039,0.042,0.037,0.020)。4.脾切組患者與非脾切組相比,年齡較輕,病程較長,Child評分及MELD評分較優(yōu),有統(tǒng)計學差異(P均0.05),但臨床癥狀、并發(fā)癥及病死率無差異(P均0.05)。5.PVT患者中死亡組與存活組對比分析,死亡組住院天數延長、Child C級比例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35,0.020,均0.05)。結論1.本組肝硬化患者并發(fā)門靜脈血栓發(fā)病率為12.9%;2.肝硬化并發(fā)PVT加重臨床癥狀,惡化預后;3.糖尿病史、脾切除史、曲張靜脈硬化劑治療史可能是肝硬化患者形成門靜脈血栓的預測因素;4.對于已形成PVT的肝硬化患者而言,肝功能Child C級、住院時間延長是提示死亡預后的危險因素。
【關鍵詞】:肝硬化 門靜脈血栓 臨床特征 危險因素 預后
【學位授予單位】:安徽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R575.2
【目錄】:
  • 中英文縮略詞表6-8
  • 中文摘要8-10
  • 英文摘要10-13
  • 前言13-16
  • 1. 資料與方法16-23
  • 1.1 研究對象及來源16
  • 1.2 診斷標準16-17
  • 1.2.1 肝硬化診斷標準16
  • 1.2.2 門靜脈血栓診斷標準16
  • 1.2.3 肝硬化Child-Pugh分級標準16-17
  • 1.2.4 終末期肝病模型MELD評分標準17
  • 1.2.5 肝硬化并發(fā)癥診斷標準17
  • 1.3 研究方法17-18
  • 1.3.1 研究設計17
  • 1.3.2 臨床資料收集及分析17-18
  • 1.3.3 臨床研究終點及隨訪時間18
  • 1.3.4 統(tǒng)計學方法18
  • 1.4 一般資料分析18-19
  • 1.5 臨床資料分析19-23
  • 1.5.1 肝硬化病因學19-20
  • 1.5.2 肝功能評分20-21
  • 1.5.3 臨床表現21
  • 1.5.4 肝硬化并發(fā)癥21
  • 1.5.5 輔助檢查21-22
  • 1.5.6 門靜脈血栓治療情況22-23
  • 2. 結果23-30
  • 2.1 肝硬化門靜脈血栓發(fā)病率23
  • 2.2 門靜脈血栓診斷影像學手段23
  • 2.3 隨訪及轉歸23-24
  • 2.4 門靜脈血栓分布位置24-25
  • 2.5 肝硬化門靜脈血栓患者臨床特點分析25
  • 2.6 肝硬化門靜脈血栓形成危險因素分析25-27
  • 2.7 脾切除組與非脾切除組臨床特點對比分析27-29
  • 2.8 肝硬化門靜脈血栓患者預后危險因素分析29-30
  • 3.討論30-34
  • 4.結論34-35
  • 參考文獻35-39
  • 簡歷39-40
  • 致謝40-41
  • 綜述41-47
  • 參考文獻45-47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麗萍;劉戰(zhàn)叢;史永濤;;脾切除賁門周圍血管離斷術后門靜脈血栓形成的危險因素分析[J];醫(yī)學信息(內·外科版);2009年05期

2 蔣勝昌;郭錦濤;岳德亮;;手術治療急性門靜脈血栓形成11例臨床研究[J];中國醫(yī)療前沿;2010年01期

3 孫仁海;;脾切除賁門周圍血管離斷術后門靜脈血栓形成的相關因素分析[J];山東醫(yī)藥;2010年42期

4 譚永法;闞和平;陳麗君;田玉偉;;急性門靜脈血栓形成的診治[J];當代醫(yī)學;2011年17期

5 李博;于彥章;趙華;陳昕;徐濤;時紅光;;脾切除、賁門周圍血管離斷術后門靜脈血栓形成診治分析[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1年20期

6 盧翔;張力;;門靜脈血栓形成的診斷及治療研究進展[J];人民軍醫(yī);2014年04期

7 李德旭,唐哲,邱新光,楊鎮(zhèn),裘法祖;賁門周圍血管離斷術后門靜脈血栓形成機制的研究[J];中華普通外科雜志;2003年03期

8 陸亮;;門靜脈高壓癥手術后門靜脈血栓形成的臨床分析[J];中國血液流變學雜志;2005年04期

9 劉卓;杜建時;楊津;韓冬梅;;經皮經脾雙介入在門靜脈血栓形成中診斷及治療的臨床價值[J];中國實驗診斷學;2007年02期

10 錢愛民;李曉強;桑宏飛;段鵬飛;朱禮煒;戎建杰;;介入聯合手術治療門靜脈血栓形成7例[J];中國微創(chuàng)外科雜志;2007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9條

1 桂安萍;陳力;;門靜脈血栓形成的診治探討[A];2008年浙江省血管外科年會論文匯編[C];2008年

2 張東萍;周力;陳曉琴;;門靜脈血栓形成[A];貴州省中西醫(yī)結合學會2007年消化系病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7年

3 孫麗;羅雁;李宇琛;王靜宜;張華瑞;張東;陸偉;;經皮經肝介入溶栓治療門靜脈血栓形成[A];中華醫(yī)學會第七次全國消化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下冊)[C];2007年

4 孫大軍;杜建時;王征;劉卓;;經皮經脾雙介入門靜脈留置導管溶栓治療門靜脈血栓形成(個例報道)[A];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學會周圍血管疾病專業(yè)委員會第六屆換屆暨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4年

5 吳安樂;顏志平;黃求理;柴小民;宋侃侃;施建國;居潔勤;余峰;;機械性血栓粉碎術結合經導管溶栓治療急性門靜脈血栓形成的臨床研究[A];2008年浙江省放射學年會論文匯編[C];2008年

6 陳官明;;門靜脈高壓脾切除、賁門周圍血管離斷術后門靜脈血栓形成的危險因素分析[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六次全國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3年

7 王茂強;;急性和亞急性腸系膜-門靜脈血栓形成的介入診療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三屆全國放射學大會論文匯編(下冊)[C];2006年

8 韓國宏;何創(chuàng)業(yè);殷占新;孟祥杰;王建宏;幺立萍;白安強;熊慶春;丁杰;吳開春;樊代明;;多途徑綜合介入治療伴有或不伴有海綿樣變性的門靜脈血栓形成[A];中華醫(yī)學會第七次全國消化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下冊)[C];2007年

9 周厚榮;;重癥患者案例分享[A];貴州省中西醫(yī)結合學會重癥專業(yè)委員會成立大會貴州省中西醫(yī)結合重癥醫(yī)學診療新進展培訓班論文匯編[C];2013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肝硬化常見并發(fā)癥[N];保健時報;200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林國帥;肝硬化合并門靜脈血栓形成的臨床特點及相關危險因素分析[D];新疆醫(yī)科大學;2016年

2 劉金芝;肝硬化門靜脈血栓形成的危險因素、臨床特征及預后研究[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6年

3 趙亮;肝硬化門靜脈高壓癥外科手術后門靜脈血栓形成的危險因素分析[D];新疆醫(yī)科大學;2010年

4 邢飛;門靜脈高壓脾切除、賁門周圍血管離斷術后門靜脈血栓形成的危險因素分析[D];中國醫(yī)科大學;2010年

5 曲仙智;早期全身應用低分子肝素預防脾切除門奇斷流術后門靜脈血栓形成[D];吉林大學;2013年

6 鄒俊;門靜脈高壓癥脾切除賁門周圍血管離斷術后門靜脈血栓形成的相關因素分析[D];南昌大學醫(yī)學院;2013年

7 祝峰;兔膽道感染與門靜脈血栓形成關系的實驗觀察[D];南昌大學醫(yī)學院;2013年

8 于國鋒;門脈高壓癥斷流術后門靜脈系統(tǒng)血栓形成的臨床研究[D];大連醫(yī)科大學;2013年

9 王小英;肝硬化脾切除、斷流術后并發(fā)門靜脈系血栓形成——1例報告[D];浙江大學;2003年

10 陳貴進;肝硬化門靜脈高壓癥術后門靜脈系統(tǒng)血栓形成相關危險因素及早期預防的療效分析[D];中國人民解放軍醫(yī)學院;2013年

,

本文編號:734985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xiaohjib/734985.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d0bf6***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