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熱祛濕方加減聯(lián)合西藥治療脾胃濕熱型慢性萎縮性胃炎伴腸上皮化生臨床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5-01-01 01:00
目的:觀察清熱祛濕方加減聯(lián)合西藥治療脾胃濕熱型慢性萎縮性胃炎(CAG)伴腸上皮化生(IM)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取96例脾胃濕熱型CAG伴IM患者,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8例,觀察組、對照組分別有2例、4例患者脫落。對照組給予增強胃黏膜營養(yǎng)、改善胃動力、抑酸、抗幽門螺桿菌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輔以清熱祛濕方加減治療,2組均連續(xù)治療4周。比較2組治療前后的中醫(yī)證候積分、IM分級,治療后對比2組療效和幽門螺桿菌轉陰率。結果:治療后,2組中醫(yī)證候積分均較治療前降低(P<0.05),且觀察組中醫(yī)證候積分降低幅度大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觀察組IM分級較治療前改善(Z=12.89,P<0.01),對照組IM分級與治療前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Z=1.69,P>0.05),觀察組治療后IM分級優(yōu)于對照組(Z=4.88,P<0.05)。觀察組總有效率95.65%,高于對照組的79.55%(P<0.05)。治療后,觀察組幽門螺桿菌轉陰率為92.00%,高于對照組的66.67%(P<0.05)。結論:清熱祛濕方加減用于脾胃濕熱型CAG伴IM...
【文章頁數(shù)】:4 頁
【文章目錄】: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1.2 納入標準
1.3 排除標準
2 治療方法
2.1 對照組
2.2 觀察組
3 觀察指標與統(tǒng)計學方法
3.1 觀察指標
3.2 統(tǒng)計學方法
4 療效標準與治療結果
4.1 療效標準
4.2 2組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
4.3 2組治療前后IM分級比較
4.4 2組臨床療效比較
4.5 2組幽門螺桿菌轉陰率比較
5 討論
本文編號:4021809
【文章頁數(shù)】:4 頁
【文章目錄】: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1.2 納入標準
1.3 排除標準
2 治療方法
2.1 對照組
2.2 觀察組
3 觀察指標與統(tǒng)計學方法
3.1 觀察指標
3.2 統(tǒng)計學方法
4 療效標準與治療結果
4.1 療效標準
4.2 2組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
4.3 2組治療前后IM分級比較
4.4 2組臨床療效比較
4.5 2組幽門螺桿菌轉陰率比較
5 討論
本文編號:402180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xiaohjib/402180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