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鼠酒精性脂肪肝中線粒體生物合成的損傷
發(fā)布時間:2021-12-29 05:36
近年來我國由酒精所致的肝損害也呈逐年上升趨勢,酒精成為繼病毒后導致肝臟損害的第二大病因。國內外關于酒精性肝病的研究日益增多,但其研究熱點大多集中在酒精本身或其代謝產物,對肝細胞的直接毒性作用,及營養(yǎng)失調、脂質代謝異常、脂質過氧化等變化在酒精性肝病發(fā)病學中的作用。肝臟線粒體是酒精代謝的主要場所,也是酒精肝毒性損傷的主要細胞器。線粒體的生物合成是線粒體損傷修復的重要步驟,但對于酒精性脂肪肝中線粒體的生物合成情況卻鮮見報道,線粒體生物合成的損傷在酒精性脂肪肝發(fā)生中的作用機制尚不清楚。目的通過建立小鼠酒精性脂肪肝模型,檢測小鼠酒精性脂肪肝中肝臟線粒體超微結構的變化,分析線粒體生物合成相關的基因的表達,研究酒精性脂肪肝中線粒體生物合成能力的變化,以進一步闡明酒精性脂肪肝中線粒體損傷的機制,為酒精性脂肪肝的防治尋求新的途徑。材料與方法雄性C57BL/6小鼠30只,體重(22-24)g,隨機分為對照組和酒精性脂肪肝模型組,每組15只。根據Liber-Decarli模型建立小鼠酒精性脂肪肝模型。模型組小鼠給予酒精液體飼料,對照組給予無酒精液體飼料。飼養(yǎng)4周后,麻醉后心臟取血,檢測AST, ALT, T...
【文章來源】:鄭州大學河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6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對照組小鼠肝臟組織HExlO
尤以肝小葉周邊為主,300k以上的肝細胞發(fā)生脂肪變性。局部可見淤血,中性粒細胞及少數(shù)淋巴細胞浸潤,肝細胞廣泛氣球樣變,匯管區(qū)結締組織有不同程度增生(圖1.2)。冰凍切片油紅染色顯示:對照組中有零星的細小紅色脂滴(圖1.3);模型組小鼠肝臟內有大量紅色脂滴形成,脂滴大小不等(圖1.4)。參照酒精性肝病病理組織分級標準l2v】,提示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建立成功。
中性粒細胞及少數(shù)淋巴細胞浸潤,肝細胞廣泛氣球樣變,匯管區(qū)結締組織有不同程度增生(圖1.2)。冰凍切片油紅染色顯示:對照組中有零星的細小紅色脂滴(圖1.3);模型組小鼠肝臟內有大量紅色脂滴形成,脂滴大小不等(圖1.4)。參照酒精性肝病病理組織分級標準l2v】,提示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建立成功。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細胞內脂肪堆積和β細胞增殖的關系[J]. 蕭建中,楊文英,Kjeld Hermansen. 中國糖尿病雜志. 2006(02)
[2]湖南省酒精性肝病流行病學調查概況[J]. 黃順玲,戴水奇,張雪紅,喻友軍,譚妹蓮,易長庚. 中國醫(yī)師雜志. 2005(03)
[3]酒精性肝硬化237例臨床分析[J]. 劉陽,遲寶榮. 吉林醫(yī)學. 2004(04)
[4]紅景天苷對小鼠實驗性肝損傷的保護作用[J]. 王曉東,劉永剛,蘇薇薇. 中藥材. 2004(03)
[5]酒精性肝病的發(fā)病機制[J]. 厲有名. 中華肝臟病雜志. 2003(11)
[6]酒精性肝病的流行病學[J]. 莊輝. 中華肝臟病雜志. 2003(11)
[7]浙江省酒精性肝病流行病學調查概況[J]. 厲有名,陳衛(wèi)星,虞朝輝,樂敏,劉有恃,徐根云,季峰,李舒丹. 中華肝臟病雜志. 2003(11)
[8]酒精性肝病診斷標準[J]. 中華醫(yī)學會肝臟病學分會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學組. 中華肝臟病雜志. 2003(02)
[9]大鼠慢性酒精性肝損傷模型的建立[J]. 李舒丹,厲有名,虞朝輝. 浙江醫(yī)學. 2002(09)
[10]解酒醒神方藥對酒精中毒小鼠模型作用的實驗研究[J]. 齊錦生,趙京山,李恩. 中國中醫(yī)基礎醫(yī)學雜志. 2001(11)
博士論文
[1]乙醇所致線粒體損傷與酒精性肝病機制的研究[D]. 閻明.山東大學 2006
本文編號:3555503
【文章來源】:鄭州大學河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6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對照組小鼠肝臟組織HExlO
尤以肝小葉周邊為主,300k以上的肝細胞發(fā)生脂肪變性。局部可見淤血,中性粒細胞及少數(shù)淋巴細胞浸潤,肝細胞廣泛氣球樣變,匯管區(qū)結締組織有不同程度增生(圖1.2)。冰凍切片油紅染色顯示:對照組中有零星的細小紅色脂滴(圖1.3);模型組小鼠肝臟內有大量紅色脂滴形成,脂滴大小不等(圖1.4)。參照酒精性肝病病理組織分級標準l2v】,提示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建立成功。
中性粒細胞及少數(shù)淋巴細胞浸潤,肝細胞廣泛氣球樣變,匯管區(qū)結締組織有不同程度增生(圖1.2)。冰凍切片油紅染色顯示:對照組中有零星的細小紅色脂滴(圖1.3);模型組小鼠肝臟內有大量紅色脂滴形成,脂滴大小不等(圖1.4)。參照酒精性肝病病理組織分級標準l2v】,提示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建立成功。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細胞內脂肪堆積和β細胞增殖的關系[J]. 蕭建中,楊文英,Kjeld Hermansen. 中國糖尿病雜志. 2006(02)
[2]湖南省酒精性肝病流行病學調查概況[J]. 黃順玲,戴水奇,張雪紅,喻友軍,譚妹蓮,易長庚. 中國醫(yī)師雜志. 2005(03)
[3]酒精性肝硬化237例臨床分析[J]. 劉陽,遲寶榮. 吉林醫(yī)學. 2004(04)
[4]紅景天苷對小鼠實驗性肝損傷的保護作用[J]. 王曉東,劉永剛,蘇薇薇. 中藥材. 2004(03)
[5]酒精性肝病的發(fā)病機制[J]. 厲有名. 中華肝臟病雜志. 2003(11)
[6]酒精性肝病的流行病學[J]. 莊輝. 中華肝臟病雜志. 2003(11)
[7]浙江省酒精性肝病流行病學調查概況[J]. 厲有名,陳衛(wèi)星,虞朝輝,樂敏,劉有恃,徐根云,季峰,李舒丹. 中華肝臟病雜志. 2003(11)
[8]酒精性肝病診斷標準[J]. 中華醫(yī)學會肝臟病學分會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學組. 中華肝臟病雜志. 2003(02)
[9]大鼠慢性酒精性肝損傷模型的建立[J]. 李舒丹,厲有名,虞朝輝. 浙江醫(yī)學. 2002(09)
[10]解酒醒神方藥對酒精中毒小鼠模型作用的實驗研究[J]. 齊錦生,趙京山,李恩. 中國中醫(yī)基礎醫(yī)學雜志. 2001(11)
博士論文
[1]乙醇所致線粒體損傷與酒精性肝病機制的研究[D]. 閻明.山東大學 2006
本文編號:355550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xiaohjib/355550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