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核苷(酸)類似物治療慢乙肝病人的療效比較:頭對頭研究
本文關鍵詞:不同核苷(酸)類似物治療慢乙肝病人的療效比較:頭對頭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目的:通過對中國慢性乙型肝炎初治抗病毒患者一年療效的研究,比較拉米夫定、恩替卡韋、替比夫定、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韋酯聯(lián)合這四組不同的核苷(酸)類似物的抗病毒效果。方法:對納入組的164例使用不同的核苷(酸)類似物治療的初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隨訪52周,分別在核苷(酸)類似物抗病毒治療的基線(0周)、12周、24周、52周時采集患者的血標本檢測其肝功能、乙肝五項定性和HBV DNA的載量;颊哐獦吮镜氖占瘯r間為2011年1月到2013年12月,血標本的采集地點為:安醫(yī)大第一附屬醫(yī)院感染科。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血清中谷丙轉氨酶的水平,應用酶聯(lián)免疫法(ELISA)定性檢測乙肝五項,熒光定量PCR法檢測血清中HBV DNA的水平。分析患者在用藥不同時間段,服用不同的核苷(酸)類似物抗病毒療效的差別。并且探討不同的核苷(酸)類似物治療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4周時的HBV DNA的水平與后期臨床抗病毒療效之間的關系。結果:(1)所有納入組的病例:12周時,血清HBV DNA的下降的中位值(log10copies/m L):LAM 3.64;ETV 3.90;LDT 4.10;CLA 4.06。ALT的復常率:LAM 70.5%;ETV 55.6%;LDT 72.0%;CLA 73.1%。E抗原的丟失率:LAM 34%,ETV 39%,LDT 28%,和CLA 35%;血清HBV DNA的陰轉率:LAM 65.9%;ETV 77.8%;LDT 68.0%;CLA73.1%。24周時,血清HBV DNA下降的中位值(log10 copies/m L):LAM 4.00;ETV4.15;LDT 4.27;CLA 4.35。ALT的復常率:LAM 72.7%;ETV 83.3%;LDT 72.0%;CLA 76.9%。HBe Ag的丟失率是LAM 31.8%,ETV 27.8%,LDT 44.0%,和CLA 19.2%;血清HBV DNA的陰轉率:LAM 72.7%;ETV 94.4%;LDT 80.0%;CLA 84.6%。52周時,血清HBV DNA的下降的中位數(shù)(log10 copies/m L)如下:LAM,3.98;ETV,3.89;LDT,4.11;CLA,3.36。與此同時:相對應的HBV DNA陰轉率分別是83%,96%,91%,89%。這兩方面的檢測沒有明顯的組間差異。血清ALT的復常率:LAM 75.3%;ETV 88.0%;LDT 90.9%;CLA 75.6%。E抗原的丟失率:LAM 36.4%;ETV 38.9%;LDT48.0%;CLA 34.6%。數(shù)據(jù)分析顯示:四組之間谷丙轉氨酶的復常率、HBe Ag的丟失率未見明顯統(tǒng)計學差異?共《局委煹男Чc24周時HBV DNA下降的水平有關;24周時血清HBV DNA的水平,患者可以分成三組:低于檢測下限(103copies/ml)、可以檢測的到但低于104copies/l、大于104copies/ml。24周時HBV DNA水平低于檢測下限(QL)組在52周時HBV DNA的陰轉率為94%,谷丙轉氨酶的復常率是83%,病毒學突破率是0。QL-104copies/ml組是50%,75%,13%。大于104copies/ml組是53%,65%,18%。52周時,HBV DNA的水平和病毒學突破率三組之間有顯著性差異。(2)納入組E抗原陽性病例,52周時,血清HBV DNA下降的中位值(log10copies/m L):LAM 4.41;ETV 4.24;LDT 4.33;CLA 4.37。血清HBV DNA的陰轉率分別為:LAM 75%;ETV 94%;LDT 88%;CLA 85%。谷丙轉氨酶的復常率:LAM 75%;ETV 88.9%;LDT 88%;CLA 69.2%。HBe Ag的丟失率:LAM 36.4%;ETV 38.9%;LDT48.0%;CLA 34.6%。結論:試驗結果表明,不同的核苷(酸)類似物治療中國慢性乙型肝炎初治患者的抗病毒療效沒有明顯的統(tǒng)計學差異。
【關鍵詞】:阿德福韋酯 抗病毒治療 慢性乙型肝炎 恩替卡韋 拉米夫定 替比夫定
【學位授予單位】:安徽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R512.62
【目錄】:
- 中英文縮落詞表5-6
- 中文摘要6-8
- Abstract8-11
- 1 引言11-13
- 2 材料與方法13-18
- 2.1 研究對象13-14
- 2.2 研究對象的分組14-15
- 2.3 實驗方法15-18
- 2.4 數(shù)據(jù)處理18
- 3 結果18-32
- 3.1 研究對象的一般資料18-21
- 3.2 Nas不同治療點應答率的分析21-29
- 3.3 早期病毒學應答與長期療效的關系29-32
- 4.討論32-35
- 5 結論35-36
- 6 參考文獻36-40
- 附錄40-41
- 致謝41-42
- 綜述42-50
- 參考文獻48-50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袁其曉;一種口服有效的促黃體生成激素釋放激素的類似物[J];國外醫(yī)學參考資料.計劃生育婦產科學分冊;1977年03期
2 褚季瑜,丁捷飛,劉寅曾,朱寶亭,褚云鴻;LHRH類似物的設計和合成[J];藥學學報;1989年02期
3 Michael PC;朱敏;;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及其類似物[J];國外醫(yī)學(內分泌學分冊);1992年01期
4 劉巍;;拉響生物類似物警報[J];中國醫(yī)院院長;2011年13期
5 ;R-和S-氟西汀、去甲氟西汀及類似物的合成[J];國外醫(yī)藥.合成藥.生化藥.制劑分冊;1996年03期
6 ;維生素E類似物具有抗癌作用[J];醫(yī)藥與保健;2008年08期
7 郭紅宇,高云荷;GnRH類似物的研究進展[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5年11期
8 袁其曉,樊慶華;促黃體素釋放激素類似物對大鼠和小鼠妊娠的影響[J];生理學報;1978年02期
9 孫濱源,田桂玲,葉蘊華;生長激素釋放抑制因子類似物的研究進展[J];中國藥學雜志;1998年06期
10 韓德艷,白志平,陳慧蘭;分子模擬計算研究輔酶B_(12)及其類似物光解產生的自由基加合物與β-環(huán)糊精的作用[J];無機化學學報;1999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一陽;張旭輝;陶春蘭;張福甲;張浩力;;可溶性并五苯類似物的合成及性質表征[A];中國化學會第二十五屆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上冊)[C];2006年
2 陳新月;;核苷(酸)類似物經治患者治療新思路[A];第7屆全國疑難及重癥肝病大會論文集[C];2013年
3 宋亞攀;孫麗萍;宋洛文;楊利國;;GnRH類似物及其在動物繁殖上的應用[A];中國奶業(yè)協(xié)會第24次繁殖學術年會暨國家奶牛/肉牛產業(yè)技術體系第一屆全國牛病防治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4 黃志榮;;四種核苷酸類似物的療效與耐藥處理[A];傳染病診治高峰論壇暨2007年浙江省感染病學、肝病學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7年
5 李平利;王鳳山;;肝素類似物合成方法的研究進展[A];山東省藥學會2010年生化與生物技術藥物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6 徐國興;鄭連友;黨群;柏旭;;Eudistomin Y_1類似物的全合成[A];2010施慧達杯第十屆全國青年藥學工作者最新科研成果交流會論文集[C];2010年
7 萬謨彬;;核苷(酸)類似物的妊娠安全性和臨床研究進展[A];第二屆全國病毒性肝炎慢性化重癥化基礎與臨床研究進展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2年
8 樓晨光;高麗梅;宋丹青;;胸苷酸合成酶抑制劑—Nolatrexed及其類似物的設計與合成[A];第四屆中國腫瘤學術大會暨第五屆海峽兩岸腫瘤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9 郭亞兵;;核苷(酸)類似物及新的抗病毒方法的探索[A];廣東省肝臟病學會2007年年會論文集[C];2007年
10 唐紅;粱凌波;陳蘭蘭;陳恩強;;220例核苷(酸)類似物治療失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耐藥相關突變分析[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六次全國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3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本報記者 黃靜芝;生物類似物研發(fā)除障[N];醫(yī)藥經濟報;2013年
2 本報記者 項錚;專家呼吁盡快出臺生物類似物法規(guī)[N];科技日報;2011年
3 黃靜芝;生物類似物研發(fā)除障 打響馬拉松硬仗[N];中國高新技術產業(yè)導報;2013年
4 駐滬記者 康義瑤;生物類似物安全性研究升溫[N];醫(yī)藥經濟報;2011年
5 本報記者 裘炯華;建立生物類似物監(jiān)管體系有利創(chuàng)新[N];醫(yī)藥經濟報;2013年
6 ;維生素E類似物可抗癌[N];人民日報;2008年
7 蘇嶺 盛德國際律師事務所生命科學戰(zhàn)略顧問 中國藥科大學國家藥物政策與醫(yī)藥產業(yè)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 藥物信息協(xié)會(DIA)全球理事會前任主席;2013生物類似物全球同此涼熱[N];醫(yī)藥經濟報;201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軼俊;穩(wěn)定高表達對核苷(酸)類似物耐藥HBV毒株肝癌細胞系的建立[D];復旦大學;2013年
2 王碩;兩種多肽類藥物結構的譜學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3 趙琳琳;胰高血糖素樣肽-1及其長效類似物的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3年
4 蔣翔銳;新型土震素B類似物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研究[D];浙江大學;2005年
5 吳曉琰;重組Exendin-4類似物EW的克隆、表達、純化及生物活性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6 王洋;全碳C環(huán)DCK類似物的設計、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D];復旦大學;2005年
7 陶虎;活性多肽類似物的設計、制備和功能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2006年
8 施志浩;內嗎啡肽-2及其類似物的合成與鎮(zhèn)痛活性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07年
9 祁銘華;8-羥基喹啉及其類似物抑制體外H460細胞增殖的機理研究[D];山東大學;2009年
10 高艷鋒;二聚化以及側鏈和碳末端修飾的內嗎啡肽類似物的構效關系研究[D];蘭州大學;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丹;內嗎啡肽-1及其類似物構效關系研究[D];蘭州大學;2015年
2 俞舒;不同核苷(酸)類似物治療慢乙肝病人的療效比較:頭對頭研究[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5年
3 刁玉祥;與CPPs偶聯(lián)的新型EM-1類似物的設計及阿片活性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5年
4 楊春雪;長效卵泡刺激素類似物的制備及藥效學研究[D];華僑大學;2014年
5 劉洪霞;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重組類似物的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6 劉欣;海綿環(huán)肽Phakellistatin 13及類似物的設計合成與活性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6年
7 袁乾家;尼古丁類似物的設計合成[D];華東理工大學;2011年
8 劉雪鋒;組合化學修飾內嗎啡肽-1類似物的合成和藥理學活性研究[D];蘭州大學;2007年
9 聶佳;GLP-1類似物與2型糖尿病及其慢性并發(fā)癥的研究進展[D];河北醫(yī)科大學;2009年
10 劉星;內嗎啡肽類似物的設計合成及生理活性研究[D];蘭州大學;2010年
本文關鍵詞:不同核苷(酸)類似物治療慢乙肝病人的療效比較:頭對頭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2695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xiaohjib/3269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