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歧桿菌對梗阻性黃疸大鼠腸道細菌移位影響的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2-28 10:56
目的觀察梗阻性黃疸大鼠腸道細菌移位狀況及經胃腸道給予雙歧桿菌對腸道細菌移位的影響。方法Wistar大鼠30只隨機分為3組:假手術組(SO組)、梗阻性黃疸組(OJ組)及雙歧桿菌組。模型制備后第10天檢測各組肝功能指標及血漿內毒素水平,取肝、脾、腸系膜淋巴結等腸道外器官組織行細菌培養(yǎng),光鏡觀察末端回腸黏膜變化。結果OJ組較SO組肝功能指標明顯改變(P<0.05),雙歧桿菌組肝功能指標較OJ組改善。SO組血漿內毒素水平為(0.26±0.22)EU/ml,OJ組內毒素水平為(1.99±0.31)EU/ml,較SO組明顯升高(P<0.01),雙歧桿菌組血漿內毒素水平為(0.74±0.20)EU/ml,較OJ組明顯降低(P<0.01)。OJ組肝、脾、腸系膜淋巴結中細菌移位率高于另兩組,其中腸系膜淋巴結細菌移位率為90%,明顯高于SO組及雙歧桿菌組(P<0.05)。光鏡顯示OJ組腸黏膜萎縮,絨毛水腫,部分上皮細胞脫落;雙歧桿菌組腸黏膜上皮改變較OJ組明顯減輕。結論梗阻性黃疸時出現(xiàn)明顯的細菌移位與內毒素血癥。應用微生態(tài)制劑可保護梗阻性黃疸時小腸黏膜屏障功能,減少腸源性細菌移位及...
【文章來源】:中國微生態(tài)學雜志. 2008,(02)
【文章頁數(shù)】:3 頁
【文章目錄】:
1 材料與方法
1.1 實驗動物及分組
1.2 動物模型的建立及灌胃方法
1.3 觀察指標及方法
1.3.1 標本采集
1.3.2 肝功能測定
1.3.3 門靜脈血漿內毒素測定
1.3.4 組織細菌培養(yǎng)
1.3.5 回腸末端腸黏膜病理檢查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2 結果
3 討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實驗性梗阻性黃疸腸道細菌易位及精氨酸治療的研究[J]. 周新澤,毛勤生,倪耀輝. 中華肝膽外科雜志. 2005(09)
[2]肝病腸道菌群失調與腸源性內毒素血癥[J]. 朱寧川,陳巖. 中國微生態(tài)學雜志. 2004(01)
[3]腸道雙歧桿菌與燙傷大鼠腸源性細菌/內毒素移位[J]. 王忠堂,肖光夏,姚詠明,王海軍,盛志勇,蔡寶仁,肖杰. 中華燒傷雜志. 2002(06)
[4]梗阻性黃疸肝細胞損傷機制研究現(xiàn)狀[J]. 姜雙,王志新,劉艷秋,王曉華,于麗娟. 醫(yī)學綜述. 2002(06)
本文編號:3055751
【文章來源】:中國微生態(tài)學雜志. 2008,(02)
【文章頁數(shù)】:3 頁
【文章目錄】:
1 材料與方法
1.1 實驗動物及分組
1.2 動物模型的建立及灌胃方法
1.3 觀察指標及方法
1.3.1 標本采集
1.3.2 肝功能測定
1.3.3 門靜脈血漿內毒素測定
1.3.4 組織細菌培養(yǎng)
1.3.5 回腸末端腸黏膜病理檢查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2 結果
3 討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實驗性梗阻性黃疸腸道細菌易位及精氨酸治療的研究[J]. 周新澤,毛勤生,倪耀輝. 中華肝膽外科雜志. 2005(09)
[2]肝病腸道菌群失調與腸源性內毒素血癥[J]. 朱寧川,陳巖. 中國微生態(tài)學雜志. 2004(01)
[3]腸道雙歧桿菌與燙傷大鼠腸源性細菌/內毒素移位[J]. 王忠堂,肖光夏,姚詠明,王海軍,盛志勇,蔡寶仁,肖杰. 中華燒傷雜志. 2002(06)
[4]梗阻性黃疸肝細胞損傷機制研究現(xiàn)狀[J]. 姜雙,王志新,劉艷秋,王曉華,于麗娟. 醫(yī)學綜述. 2002(06)
本文編號:305575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xiaohjib/305575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