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正解毒法促進慢乙肝患者e抗原血清轉換的臨床觀察
發(fā)布時間:2020-12-24 00:55
目的:本研究通過觀察扶正解毒方聯(lián)合西醫(yī)的抗病毒藥物,治療經(jīng)單純西醫(yī)抗病毒藥物治療一年后,血清e抗原仍持續(xù)陽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e抗原血清學轉換及其滴度變化的情況,客觀評價中醫(yī)扶正解毒法對慢乙肝的治療作用,并探討其作用機理。方法:將符合納入標準的60例慢乙肝患者按就診順序隨機分為對照組(30例)和試驗組(30例),對照組繼續(xù)用原西醫(yī)方案予以核苷(酸)類藥物或干擾素等進行抗病毒治療,試驗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扶正解毒方中藥免煎顆粒,每日1劑,兩組均繼續(xù)治療24周。治療過程中觀察兩組患者乙肝病毒標志物定量、HBV-DNA定量、肝功能及IFN-γ、IL-4等實驗室指標水平,并對比兩組療效,評價中醫(yī)扶正解毒法對慢乙肝的治療作用。結果:兩組綜合療效比較:試驗組總有效率為20.0%,對照組總有效率為0.0%,兩組總有效率經(jīng)統(tǒng)計學分析有顯著性差異,P<0.05,試驗組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中醫(yī)癥狀總積分比較:治療后兩組中醫(yī)癥狀總積分比較,P<0.05,有顯著性差異,試驗組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肝功能和HBV DNA定量的比較:本研究觀察的是肝功能已復常,HBV DNA定量已低于最低檢測值的患者,...
【文章來源】:湖北中醫(yī)藥大學湖北省
【文章頁數(shù)】:4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英文名稱縮略詞表
前言
臨床研究
1 臨床資料
1.1 病例來源及分組
1.2 診斷標準
1.3 病例納入標準
1.4 病例排除標準
1.5 病例剔除標準
2 研究方法
2.1 治療方法
2.2 觀察療程
2.3 觀測指標
2.4 療效判定標準
2.5 安全性評價標準
2.6 統(tǒng)計學處理方法
3 研究結果
3.1 兩組綜合療效比較
3.2 兩組中醫(yī)癥狀總積分的比較
3.3 兩組肝功能的比較
3.4 兩組HBV DNA定量的比較
3.5 兩組HBeAg陰轉率的比較
3.6 兩組HBeAg滴度的比較
3.7 兩組血清IFN-γ和IL-4水平的比較
3.8 安全性比較
討論
1 現(xiàn)代醫(yī)學對慢性乙型肝炎的認識
1.1 CHB的發(fā)病機制
1.2 HBeAg定量對CHB抗病毒治療的預測作用
2 中醫(yī)治療CHB的概況
2.1 純中醫(yī)治療
2.2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
3 本研究中的中藥組方原則及現(xiàn)代藥理學研究
4 療效分析
4.1 綜合療效評價
4.2 中醫(yī)癥狀總積分評價
4.3 對肝功能和HBV DNA的影響
4.4 對HBeAg陰轉率的影響
4.5 對HBeAg滴度的影響
4.6 對IFN-γ和IL-4水平的影響
結語
參考文獻
文獻綜述
參考文獻
致謝
本文編號:2934665
【文章來源】:湖北中醫(yī)藥大學湖北省
【文章頁數(shù)】:4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英文名稱縮略詞表
前言
臨床研究
1 臨床資料
1.1 病例來源及分組
1.2 診斷標準
1.3 病例納入標準
1.4 病例排除標準
1.5 病例剔除標準
2 研究方法
2.1 治療方法
2.2 觀察療程
2.3 觀測指標
2.4 療效判定標準
2.5 安全性評價標準
2.6 統(tǒng)計學處理方法
3 研究結果
3.1 兩組綜合療效比較
3.2 兩組中醫(yī)癥狀總積分的比較
3.3 兩組肝功能的比較
3.4 兩組HBV DNA定量的比較
3.5 兩組HBeAg陰轉率的比較
3.6 兩組HBeAg滴度的比較
3.7 兩組血清IFN-γ和IL-4水平的比較
3.8 安全性比較
討論
1 現(xiàn)代醫(yī)學對慢性乙型肝炎的認識
1.1 CHB的發(fā)病機制
1.2 HBeAg定量對CHB抗病毒治療的預測作用
2 中醫(yī)治療CHB的概況
2.1 純中醫(yī)治療
2.2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
3 本研究中的中藥組方原則及現(xiàn)代藥理學研究
4 療效分析
4.1 綜合療效評價
4.2 中醫(yī)癥狀總積分評價
4.3 對肝功能和HBV DNA的影響
4.4 對HBeAg陰轉率的影響
4.5 對HBeAg滴度的影響
4.6 對IFN-γ和IL-4水平的影響
結語
參考文獻
文獻綜述
參考文獻
致謝
本文編號:2934665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xiaohjib/293466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