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多化合物體外抗乙型肝炎病毒的實驗研究
【學位單位】:吉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1
【中圖分類】:R512.62
【文章目錄】:
內容提要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緒論
1.1 HBV的形態(tài)與結構
1.2 HBV的基因結構特征及分型
1.2.1 HBV的基因結構
1.2.2 HBV的基因分型
1.3 乙肝病毒對人類的危害
1.3.1 乙肝病毒的傳染途徑
1.3.2 乙肝病毒的危害
1.4 乙肝的治療現狀
1.4.1 抗HBV的藥物治療
1.4.2 抗HBV的基因治療
1.4.3 聯合治療
1.5 雜多化合物概述
1.5.1 雜多化合物的結構
1.5.2 雜多化合物抗病毒歷史
1.5.3 雜多化合物抗病毒特點
第2章 材料與方法
2.1 實驗材料
2.1.1 主要試劑
2.1.2 實驗儀器
2.2 抗HBV化合物的合成與表征
2.2.1 化合物的合成
2.2.2 化合物的結構表征
2.3 化合物體外抗HBV活性研究
2.3.1 細胞株
2.3.2 HepG2.2.15細胞的傳代與培養(yǎng)
2.3.3 細胞毒實驗
2.3.4 受試化合物對HepG2.2.15細胞分泌HBsAg和HBeAg的影響
2.3.5 受試化合物對HepG2.2.15細胞外HBV DNA分泌的影響
2.4 統(tǒng)計學方法
第3章 結果
3.1 化合物的結構表征
3.1.1 傅里葉紅外光譜和紫外-可見光譜分析結果
3.1.2 X-射線單晶衍射結構分析結果
3.2 受試化合物體外抗病毒活性
3.2.1 HepG2.2.15細胞培養(yǎng)及HBeAg和HBsAg分泌規(guī)律
3.2.2 細胞毒性作用結果
3.2.3 受試化合物對細胞分泌HBsAg和HBeAg的抑制作用
3.2.4 化合物對細胞外HBV DNA抑制作用
3.2.5 受試化合物治療指數比較
第4章 討論
4.1 化合物的合成與表征
4.2 受試化合物體外抗病毒活性
4.3 雜多化合物抗病毒機制及研究展望
第5章 結論
參考文獻
作者簡介
致謝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周運添;謝建明;黃婷娘;林俊平;;肝癌術后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療對預防肝癌復發(fā)的研究[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1年07期
2 羅國標;張大志;;核苷酸類似物在抗乙型肝炎病毒聯合治療中的作用[J];現代醫(yī)藥衛(wèi)生;2011年17期
3 何興俐;張永紅;金淑慧;馮云;;重組人HMGN2在大腸桿菌中表達及其體外抗乙型肝炎病毒活性研究[J];四川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1年04期
4 王春露;龍偉;劉培勛;;苦參堿類化合物的密度泛函計算與抗乙型肝炎病毒活性分析[J];醫(yī)藥導報;2011年06期
5 趙輝;;阿德福韋酯聯合苦參素治療慢性乙型肝炎臨床療效觀察[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1年08期
6 黃權芳;林興;張士軍;黃仁彬;陳兆霓;;山芝麻水提液對HepG2.2.15細胞HBsAg和HBeAg的抑制作用[J];中國現代應用藥學;2011年07期
7 邵蓉蓉;;64例乙肝病毒耐藥導致慢性重型肝炎的臨床療效分析[J];醫(yī)學信息(中旬刊);2011年07期
8 邵銘;萬凌峰;駱家富;高加齊;趙紅兵;;芪參清肝湯對拉米夫定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療應答的影響[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1年14期
9 嚴紅;;干擾素α聯合拉米夫定治療慢性乙型肝炎療效觀察[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1年24期
10 努爾古力·依布拉衣木;;干擾素聯合苦參素治療乙肝臨床效果分析[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2011年23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馬薇;雜多化合物—分子篩雜化材料的制備、表征及催化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學;2011年
2 呂志良;新型2-吡啶酮類衍生物的設計、合成及抗乙型肝炎病毒活性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11年
3 張洪;新型多酸化合物Cs_2K_4Na[SiW_9Nb_3O_(40)]·H_2O抗乙型肝炎病毒的體內外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4 陳輝;胞嘧啶脫氨酶APOBEC3G抗乙型肝炎病毒的實驗研究[D];武漢大學;2011年
5 井淑波;雜多化合物的合成、性質研究及其在環(huán)己烷氧化反應中的應用[D];吉林大學;2004年
6 朱萬春;異丁烷選擇氧化為甲基丙烯醛和甲基丙烯酸催化劑的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7 張富民;雜多化合物催化劑的制備及其催化性能[D];南京工業(yè)大學;2006年
8 郭曉俊;甲基丙烯醛一步氧化酯化制甲基丙烯酸甲酯雜多化合物催化劑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學;2008年
9 許君;抗乙型肝炎病毒藥物體外篩選評價體系的建立及綠茶提取物抗乙肝病毒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武漢病毒研究所);2007年
10 羊正綱;RNA干擾抗乙型肝炎病毒的體外實驗研究[D];浙江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娟;雜多化合物體外抗乙型肝炎病毒的實驗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2 李丹丹;干擾素誘導跨膜蛋白分子抗乙型肝炎病毒效果初探[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1年
3 吳小桃;抗乙型肝炎病毒潛在藥物靶標的篩選和驗證[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yī)學科學院;2011年
4 王佳奇;負載型雜多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催化性能的研究[D];齊齊哈爾大學;2011年
5 廖銀武;白茶提取物抗乙型肝炎病毒的研究[D];福建農林大學;2010年
6 王虎林;雜原子Sb和Bi的夾層型雜多化合物的研究[D];西北大學;2003年
7 龔云;新型有機膦酸及雜多化合物的合成、表征和性質研究[D];重慶大學;2003年
8 馬俊闖;堿土、稀土金屬構筑的雜多化合物的合成、結構及性質研究[D];河南大學;2011年
9 余華;Keggin型多元雜多化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催化性能研究[D];蘭州理工大學;2010年
10 王寒;基于多酸催化新材料的燃油深度脫硫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287431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xiaohjib/2874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