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易激綜合征研究分析及診治新體系的構想
發(fā)布時間:2020-10-15 22:41
背景:腸易激綜合征(IBS)是常見的胃腸道功能性疾病,指一組腹痛或腹部不適伴排便習慣改變、糞便性狀異常等臨床表現(xiàn)的癥候群。IBS的發(fā)病機理尚不清楚,許多研究正在深入中。然而,在IBS的診治實踐和研究中,有三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們:IBS是什么?IBS的診治研究該如何發(fā)展?IBS到底該怎么診治? 目的:澄清IBS概念,探討IBS診治方向和相應思維,提出構建IBS診治新體系的設想。 方法:通過文獻綜合分析尋找IBS共性特征、明確IBS涵義;通過對消化科醫(yī)師的問卷調(diào)查,了解他們對IBS診斷知識的掌握及診治過程中的體會;結合動物研究實例和臨床研究文獻,對研究中的不確定因素和導向思維進行分析;提出IBS診治應對策略。 結果:1.以癥狀為基礎的IBS診斷具有主觀性和隨意性。IBS患者臨床表現(xiàn)多樣,受生物、心理、社會三方面的因素影響,并處于動態(tài)變化中。部分臨床醫(yī)師對IBS知識欠缺,診斷標準在臨床應用受限。 2.大部分IBS動物研究試圖通過建立模型查找病因和弄清發(fā)病機制、建立和驗證假說,其結果的不確定性和由于這些結果導致出新的不確定問題,使研究結論無所適從。大量基于對癥治療評價分析和推論IBS發(fā)病因素及診治研究結果同樣五花八門,使研究者更感困惑、診斷途徑和治療辦法變得雜亂,使人難以取舍。IBS的診治研究較多地受傳統(tǒng)醫(yī)學思維的束縛。 3.IBS患者癥狀及就醫(yī)行為受生物、心理、社會等多種因素影響,新的IBS診治體系需要結合上述多方面考慮。 結論: 1.IBS可能是一種由生物、心理、社會因素綜合作用導致機體和精神受到損傷性刺激的過度反應,表現(xiàn)為腹痛與排便異常為主癥伴有軀體多部位不適的一種動態(tài)變化的狀態(tài),目前沒有器質性病變的依據(jù)。為了反映IBS癥狀的多樣性和動態(tài)性,建議將“腸易激綜合征”改稱為“易激狀態(tài)”,即“Irritable State(IS)” 2.由于IBS受生物、心理、社會因素的綜合影響,其診治研究的方向應尋找生物-心理-社會等多方面的平衡。除了傳統(tǒng)的醫(yī)學思維外,還需要有整體思維和右腦思維的應用,而敘述醫(yī)學可能會成為診治IBS的新手段。 3.對IBS患者的診治,需要建立一個完善的診療體系,該體系除了醫(yī)學診療系統(tǒng)外,還應包括醫(yī)患溝通和互勉系統(tǒng)、個體化防治和評價系統(tǒng)、診治保障系統(tǒng)和社會支撐系統(tǒng)五大系統(tǒng)有機結合的診療平臺。
【學位單位】:浙江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年份】:2009
【中圖分類】:R574
【部分圖文】:
IBS或ICS在PubMed年均分布
圖1.1IBS或ICS在PubMed年均分布圖1.2萬方數(shù)據(jù)庫IBS年均分布如此火熱的研究充分反映出IBS所受的重視。目前,許多因素被認為與IBS病理機制有關,如腸道動力紊亂[”,,4]、內(nèi)臟高敏感l(wèi)”,,“]、菌群失調(diào)l’7,’8]、食物過敏[’”]等,其他還有腸道粘膜免疫活化120]、心理價’]、遺傳[22]等因素。這么多的研究結果,卻使人困惑:針對特定的機理,是否用相應的治療才可以獲得療效?如果是這樣,那又該如何解釋安慰劑對IBS的高療效呢?IBS對安慰劑的反應率平均為402%,最高達71%[23扭在IBs的診治實踐和研究中,有三個最基本的問題一直困擾著我們:IBS是什么?IBS的診治研究該如何發(fā)展?IBS到底該怎么診治?眾所周知,目前IBS是基于癥狀標準而診斷的一個綜合征。縱觀IBS的診斷
HunginAI川在40000多人的普查中,對曾經(jīng)被診斷為IBs的患者,癥狀發(fā)生在最近一年的占59%,而余下的41%在最近一年內(nèi)是沒有相關癥狀的,其中16%的5年內(nèi)沒有相關癥狀發(fā)生(癥狀發(fā)生在5年之前),見圖1.3,這說明即使診斷為IBs后,其癥狀的發(fā)生和消失也是有著差異的。
【引證文獻】
本文編號:2842346
【學位單位】:浙江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年份】:2009
【中圖分類】:R574
【部分圖文】:
IBS或ICS在PubMed年均分布
圖1.1IBS或ICS在PubMed年均分布圖1.2萬方數(shù)據(jù)庫IBS年均分布如此火熱的研究充分反映出IBS所受的重視。目前,許多因素被認為與IBS病理機制有關,如腸道動力紊亂[”,,4]、內(nèi)臟高敏感l(wèi)”,,“]、菌群失調(diào)l’7,’8]、食物過敏[’”]等,其他還有腸道粘膜免疫活化120]、心理價’]、遺傳[22]等因素。這么多的研究結果,卻使人困惑:針對特定的機理,是否用相應的治療才可以獲得療效?如果是這樣,那又該如何解釋安慰劑對IBS的高療效呢?IBS對安慰劑的反應率平均為402%,最高達71%[23扭在IBs的診治實踐和研究中,有三個最基本的問題一直困擾著我們:IBS是什么?IBS的診治研究該如何發(fā)展?IBS到底該怎么診治?眾所周知,目前IBS是基于癥狀標準而診斷的一個綜合征。縱觀IBS的診斷
HunginAI川在40000多人的普查中,對曾經(jīng)被診斷為IBs的患者,癥狀發(fā)生在最近一年的占59%,而余下的41%在最近一年內(nèi)是沒有相關癥狀的,其中16%的5年內(nèi)沒有相關癥狀發(fā)生(癥狀發(fā)生在5年之前),見圖1.3,這說明即使診斷為IBs后,其癥狀的發(fā)生和消失也是有著差異的。
【引證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閆川慧;張俊龍;郭蕾;李東明;;《傷寒雜病論》辨治腸易激綜合征相關病證常用中藥性味歸經(jīng)研究[J];遼寧中醫(yī)雜志;2013年07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李東明;基于《傷寒雜病論》胃腸病證證治理論的IBS辯證規(guī)律和特點研究[D];山東中醫(yī)藥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284234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xiaohjib/284234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