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1B和IL-1RN基因多態(tài)性與消化性潰瘍的關系
發(fā)布時間:2020-06-01 22:18
【摘要】: 背景和目的 幽門螺旋桿菌(H.pylori)感染是消化性潰瘍的主要病因,但只有少數(shù)H.pylori感染個體發(fā)展為消化性潰瘍,其發(fā)病機制并不明確,一般認為是H.pylori、宿主因素、環(huán)境因素相互作用的過程。白細胞介素-1B(interleukin-1B,IL-1B)和白細胞介素-1受體拮抗劑(interleukin-1 receptor antagonist,IL-1RN)分別編碼IL-1β和IL-1ra, IL-1β為促炎癥細胞因子,具有強大的抑酸功能,IL-1ra是IL-1的天然拮抗劑。本課題研究IL-1B -31、-511、+3954和IL-1RN基因多態(tài)性與消化性潰瘍的關系。 方法 采用前瞻性病例-對照研究的方法;病例組為經(jīng)胃鏡及活檢組織病理學檢查確診為消化性潰瘍的患者(153例),其中十二指腸潰瘍患者75例,胃潰瘍患者78例;正常對照組為健康體檢者(73例)。病例組采用快速尿素酶測定和組織學檢查(Warthin-Starry銀染)診斷H.pylori感染,正常對照組通過ELISA法測定血清H.pylori IgG抗體。H.pylori陽性消化性潰瘍患者治療采用埃索美拉唑20 mg bid、阿莫西林1.0 bid、克拉霉素0.5 bid,療程7天,治療1周結束后,再予以埃索美拉唑20mg bid繼續(xù)鞏固治療3周;H.pylori陰性消化性潰瘍患者治療采用埃索美拉唑20 mg bid,療程4周。所有患者在治療第3周復查胃鏡觀察2周潰瘍愈合情況。以聚合酶鏈反應-限制性片段長度多態(tài)性(PCR-RFLP)方法對IL-1B-511、-31、+3954及IL-1RN進行基因多態(tài)性分析。 結果 1)十二指腸潰瘍患者H.pylori感染陽性率(96.0%)明顯高于正常對照組(65.8%),P0.01,優(yōu)勢比(odds ratio,OR)為12.50, 95%可信區(qū)間(95%confidence intervals,95%CI)為3.57~43.72,胃潰瘍患者H.pylori感染陽性率(79.5%)雖高于正常對照組,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 2)IL-1B-511、IL-1B-31、IL-1B+3954和IL-1RN基因型符合Hardy-Weinberg遺傳平衡,具有群體代表性。 3)IL-1B-511、-31、+3954各組基因頻率及基因型,在十二指腸潰瘍和胃潰瘍組與正常對照組之間比較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IL-1B同時含有-511*C、-31*T和+3954*C等位基因時,在十二指腸潰瘍和胃潰瘍組與正常對照組之間比較也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4)十二指腸潰瘍組IL-1RN*2基因頻率明顯高于正常對照組(19.3% vs 9.8%,P=0.046),IL-1RN L/2和2/2基因型的OR為2.31,95%CI為1.07~4.98。在H.pylori感染陽性人群中,十二指腸潰瘍組IL-1RN*2基因頻率與正常對照組之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24),其含*2等位基因的L/2和2/2基因型的OR為3.29(95%CI=1.22~8.83)。IL-1RN各基因頻率及基因型在胃潰瘍組和正常對照組之間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5)logistic回歸調(diào)整年齡、性別和吸煙混雜因素后,H.pylori感染和含*2等位基因的L/2和2/2基因型對十二指腸潰瘍發(fā)生的OR值分別為18.01和3.97.(95%CI=4.70~63.67和1.53~10.34)。 6)治療2周后對消化性潰瘍患者進行胃鏡檢查,IL-1B-511、-31、+3954和IL-1RN各組基因頻率及基因型,在十二指腸潰瘍組和胃潰瘍組痊愈者與未痊愈者之間比較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IL-1B同時含-511*C、-31*T、+3954*C等位基因時,十二指腸潰瘍組和胃潰瘍組痊愈者與未痊愈者之間比較也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結論 1) IL-1RN*2等位基因增加個體患十二指腸潰瘍的風險。 2) H.pylori和IL-1RN*2是十二指腸潰瘍發(fā)生的危險因素,二者發(fā)揮著協(xié)同的作用。 3) IL-1B和IL-1RN基因多態(tài)性與胃潰瘍的發(fā)病可能無關。 4) IL-1B和IL-1RN基因多態(tài)性對埃索美拉唑治療消化性潰瘍的早期愈合無影響。
【圖文】:
2.8 統(tǒng)計學處理分別計算十二指腸潰瘍患者、胃潰瘍患者和正常對照組的IL-1B-511、IL-1B-31、IL-1B+3954和IL-1RN等位基因頻率,經(jīng)Hardy-Weinberg遺傳平衡定律檢驗,,采用χ2檢驗,P>0.05認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表示基因頻率已達到遺傳平衡,具有群體代表性。組間的比較采用χ2檢驗或精確概率法,雙側(cè)P值<0.05認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以logistic回歸分析控制混雜因素進行H. pylori感染和IL-1基因多態(tài)性與消化性潰瘍關系分析。統(tǒng)計處理使用SPSS 10.0軟件。3 結果3.1 H.pylori感染情況分析 見圖1
圖 2 IL-1B-511 目的基因 PCR 產(chǎn)物酶切電泳圖he PCR-RFLP electrophoretogram of IL-1B-511 T/T 型;2:C/C 型;3:C/T 型;M:100 bp D表 1 IL-1B-511 基因型在三組中分布情況b 1 IL-1B-511 genotype distribution in the three grC/C C/T 4 29 6 33 7 28 型測定和分布 見圖3,表2
【學位授予單位】:安徽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0
【分類號】:R573.1
本文編號:2692152
【圖文】:
2.8 統(tǒng)計學處理分別計算十二指腸潰瘍患者、胃潰瘍患者和正常對照組的IL-1B-511、IL-1B-31、IL-1B+3954和IL-1RN等位基因頻率,經(jīng)Hardy-Weinberg遺傳平衡定律檢驗,,采用χ2檢驗,P>0.05認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表示基因頻率已達到遺傳平衡,具有群體代表性。組間的比較采用χ2檢驗或精確概率法,雙側(cè)P值<0.05認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以logistic回歸分析控制混雜因素進行H. pylori感染和IL-1基因多態(tài)性與消化性潰瘍關系分析。統(tǒng)計處理使用SPSS 10.0軟件。3 結果3.1 H.pylori感染情況分析 見圖1
圖 2 IL-1B-511 目的基因 PCR 產(chǎn)物酶切電泳圖he PCR-RFLP electrophoretogram of IL-1B-511 T/T 型;2:C/C 型;3:C/T 型;M:100 bp D表 1 IL-1B-511 基因型在三組中分布情況b 1 IL-1B-511 genotype distribution in the three grC/C C/T 4 29 6 33 7 28 型測定和分布 見圖3,表2
【學位授予單位】:安徽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0
【分類號】:R573.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嚴華;根除幽門螺旋桿菌與消化性潰瘍復發(fā)的關系[J];臨床醫(yī)學;2003年08期
2 徐樸,李艷,張平安;湖北地區(qū)漢族健康人群白細胞介素-1β基因5號外顯子+3953C/T位點多態(tài)性的研究[J];臨床檢驗雜志;2003年03期
3 趙忠?guī)r;王江濱;李巖;;消化性潰瘍患者非甾體類抗炎藥服用史和幽門螺桿菌感染的協(xié)同致病性分析[J];中國實用內(nèi)科雜志;2006年21期
4 溫曉持;李嶺;陳衛(wèi)昌;;IL-1B基因多態(tài)性在胃癌中的作用及與IL-1β分泌水平的關系[J];蘇州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6年06期
5 徐樸,李艷,張平安;中國湖北地區(qū)IL-1RN內(nèi)含子2基因多態(tài)性分布的研究[J];微循環(huán)學雜志;2003年03期
6 王承黨;;幽門螺桿菌的細菌學診斷[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00年05期
7 姚沛,張冠卿,趙桂芬,郭德民;飲酒與消化性潰瘍及胃炎的關系[J];華人消化雜志;1998年03期
8 張翼林;心理因素、幽門螺桿菌與消化性潰瘍的關系[J];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2003年10期
9 勞國琴;王佳良;唐志華;;4種拉唑類藥物治療消化性潰瘍的成本-效果比較[J];醫(yī)藥導報;2006年02期
10 邱世猶,陳文力;幽門螺旋桿菌根除方案的臨床研究進展[J];中國醫(y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2002年01期
本文編號:269215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xiaohjib/269215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