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嗜酸粒細胞性胃腸炎的臨床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0-05-15 19:22
【摘要】:研究背景:嗜酸粒細胞性胃腸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 EG)是一種不常見的胃腸病,雖然其發(fā)病率和診斷率近年來均有所升高,但誤診、漏診仍較常見。本文目的:回顧性研究EG的臨床特點、診斷、治療及預后,并對常見的誤診、漏診原因進行分析。 方法:本文通過收集2003年2月至2013年2月期間在山東大學附屬省立醫(yī)院住院治療、確診為EG的16例患者,及另一組有胃腸道臨床表現(xiàn)、伴不明原因外周血嗜酸粒細胞計數(shù)升高、但無胃腸道嗜酸粒細胞浸潤證據(jù)、除外其他疾病、臨床擬診為EG的6例患者,總結分析22例患者一般臨床資料。診斷標準采用Tally標準,診斷分型采用Klein分型,所得數(shù)據(jù)采用SPSS16.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 結果:(1.)本研究資料顯示22例患者首診誤診率達90.91%,2周誤診率50%。(2.)臨床特點①22例EG患者,有個人過敏史或食物不耐受試驗陽性者15例,占68.18%,包括食物(海鮮、雞蛋、牛奶等)和抗生素過敏(磺胺和克拉霉素);本次發(fā)病有明確進食誘因者7例,占31.82%;行食物不耐受試驗(14項)檢查者12例,陽性結果者8例,最常見過敏食物為蟹和蝦,其次為雞蛋、牛奶,少數(shù)對小麥過敏。②臨床表現(xiàn)為腹痛20例,占90.91%,為最常見的臨床表現(xiàn),腹痛性質(zhì)包括絞痛、鈍痛、脹痛,腹部陣發(fā)性絞痛最常見,占68.18%;其他常見表現(xiàn)有惡心、嘔吐、腹脹、腹瀉、體重減輕、反酸燒心、皮疹、低熱、排便困難等。③根據(jù)Klein分型,22例EG患者分為16例粘膜型,占72.3%,3例肌層型和3例漿膜型,各占13.64%,臨床分型與臨床表現(xiàn)密切相關,粘膜型主要表現(xiàn)為腹痛、腹瀉等,肌層型主要表現(xiàn)為完全或不完全胃腸梗阻,漿膜型主要表現(xiàn)為嗜酸粒細胞性腹水。④輔助檢查:Ⅰ.血常規(guī):22例患者外周血白細胞(3.40-18.40)×109/L,嗜酸粒細胞(0.35~8.78)×109/L,平均(2.85±1.91)×109/L,其中20例患者外周血嗜酸粒細胞計數(shù)升高,占90.91%。3型嗜酸粒細胞計數(shù)比較:粘膜型(2.07±1.46)×109/L,肌層型(4.22±2.22)×109/L,漿膜型(5.61±2.11)×109/L,漿膜型較其他2型患者外周血嗜酸粒細胞增高水平更顯著(p0.05)。Ⅱ.血清學檢查:40%患者血IgE升高,3例患者血CA125升高,升高水平在139μ/L~706u/L,2例患者血CRP升高,2例患者白蛋白輕度降低,1例血淀粉酶輕度升高。Ⅲ.腹水檢查:3例漿膜型EG合并腹水,腹水為滲出液,脫落細胞學顯示大量嗜酸粒細胞(1例在當?shù)蒯t(yī)院腹水脫落細胞學報告為較多中性粒細胞)。Ⅳ.影像學表現(xiàn):表現(xiàn)為胃壁或十二指腸、空回腸、結腸腸壁水腫增厚者4例,腹水3例。2例肌層型患者腹部立位平片示大量液氣平、腸梗阻。1例行MR示梗阻性膽、胰管擴張。Ⅴ.內(nèi)鏡及病理:內(nèi)鏡下表現(xiàn)無特異性,主要為充血水腫、紅斑、糜爛、粘膜顆粒感、潰瘍、隆起等,內(nèi)鏡下外觀正常的黏膜活檢病理組織學可有嗜酸粒細胞聚集、增多,而內(nèi)鏡下有異常表現(xiàn)的黏膜其組織學檢查也可能無嗜酸粒細胞的浸潤。⑤將全部22個病例分為激素治療組和非激素治療組,激素治療組(包括14例EG確診者和3例EG擬診患者)治療前后嗜酸粒細胞計數(shù)(3.147±1.98)×109/L和(0.43±0.33)×109/L,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非激素治療組(包括2例確診EG患者和3例擬診為EG患者)治療前后(1.85±1.29)×109/L和(1.55±1.34)×109/L,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⑥2例EG患者復發(fā),使用激素仍然有效。結論:EG的臨床表現(xiàn)非特異性,易被誤診或漏診。EG的診斷主要依據(jù)臨床表現(xiàn)、實驗室檢查、放射學異常和內(nèi)鏡活檢病理檢查等。過敏史特別是食物過敏及外周血嗜酸粒細胞增多對診斷EG有重要的提示作用。EG診斷必要條件:粘膜型內(nèi)鏡下組織病理學示嗜酸粒細胞浸潤;肌層型手術病理示肌層嗜酸粒細胞浸潤,或外周血嗜酸粒細胞升高伴異常影像學表現(xiàn);漿膜型腹水中大量嗜酸粒細胞。當出現(xiàn)胃腸癥狀、伴或不伴外周血嗜酸粒細胞計數(shù)升高,有進食特殊食物或過敏史,鑒別診斷應將EG包括在內(nèi)。由于病變分布非連續(xù)性,內(nèi)鏡活檢時應在可疑病變及正常粘膜取多處活檢以提高確診率。激素治療可有效緩解癥狀和降低外周血嗜酸粒細胞。對于表現(xiàn)為梗阻的EG患者,早期激素治療有效則可避免不必要的手術創(chuàng)傷。EG可復發(fā),再次激素治療仍然有效。
【學位授予單位】:山東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R57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李靜;王邦茂;張潔;姜葵;方維麗;程靜;沈陽;蘇帥;;嗜酸粒細胞性胃腸炎臨床分析24例[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09年36期

2 段麗萍,呂愈敏,胡傳松,王愛英,葉嗣懋,林三仁;嗜酸細胞性胃腸炎的臨床多樣性[J];中華消化雜志;2001年01期

3 蔣海根;李偉平;蔡旭華;張軍;;嗜酸粒細胞性胃腸炎的臨床及內(nèi)鏡表現(xiàn)[J];中華消化雜志;2006年06期



本文編號:2665518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xiaohjib/2665518.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ef5f0***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