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潰瘍與血型、幽門螺桿菌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的相關性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4-22 04:48
【摘要】: 目的通過測定消化性潰瘍(peptic ulcer, PU)中ABO血型、Lewis表型的分布特點及幽門螺桿菌(H.pylori)感染的情況,并比較消化性潰瘍出血(peptic ulcer bleeding, PUB)患者中不同ABO血型間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 vWF)水平的差異,探討血型與消化性潰瘍及出血并發(fā)癥的關系,進一步揭示消化性潰瘍的發(fā)病機制。 方法篩選70例消化性潰瘍患者為病例組,96例健康體檢者為對照組。比較兩組間ABO血型、Lewis表型分布的差異,利用14C尿素酶呼氣試驗和幽門螺桿菌血清抗體IgG檢測確定PU組的H.pylori的感染情況,并比較PU組不同ABO血型、Lewis表型者的H.pylori感染率。用酶聯免疫法測定42例PUB患者的vWF水平,并應用統(tǒng)計方法比較不同ABO血型之間vWF水平的差異。 結果兩組在性別、年齡方面具有可比性。1、PU組O型血者占52.9%,明顯高于O型血在對照組中的分布31.3%(χ2=9.971,P0.05);對于非O型血者,PU組中Lewis表型為Le(a+b+)者占51.5%,明顯高于對照組中Le(a+b+)表型的頻率9.1%(χ2=31.57,P0.001),但在O型血中PU組與對照組的Lewis表型分布情況無明顯差異(P0.05)。2、PU組不同ABO血型者H.pylori感染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PU組Le(a-b+)表型者H.pylori感染率為67.6%,明顯高于其他Lewis表型,有統(tǒng)計學差異(χ2=9.702,P0.05)。3、與PU非出血組相比,PUB組中O型血者所占比例更高,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8.673,P0.05),PUB組不同ABO血型間vWF水平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結論1、ABO血型中O型血者與消化性潰瘍發(fā)生有關,且非0型血者中Lewis表型為Le(a+b+)者可能是消化性潰瘍的高危人群。2、PU患者的ABO血型間H.pylori感染無差異,Le(a-b+)表型可能是H.pylori感染的一個危險因素。3、在PUB患者中0型血明顯高于非O型血,但不同ABO血型間vWF水平不存在差異,O型血可能不是通過vWF影響出血并發(fā)癥。
【圖文】:
3.0840.082.PU組與正常對照組血型分布比較PU組及對照組ABO血型、Lewis表型的分布見表2、3、4和圖1、2、3。PU組ABO血型分布為0型血52.9%,A型血18.6%,B型血20.0%,AB型血8.6%;對照組ABO血_型分布為0型血 31.3%,A型血33.3%,B型血18.8%,,AB型血16.7%(見表2和圖1)。PU組中O型血.所占比例(52.9%)高一于對照組O型血所占比例 (31.3%),才檢驗統(tǒng)計學上差異有顯著性(才一9.971
江蘇大學碩士論文%,Le(a一b+)表型為48.6%;對照組Lewis表型分布為Le(a+b+)表型 11.5%,Le(a+b一)表型9.4%,Le(a一b一)表型9%,Le(a一b+)表型70.5%(表3和圖2)。Pu組Le(a+b+)表型所占比例明顯高于對照組,才檢驗統(tǒng)計學上差異有顯著性(才-12.222, P<0.01)。非0型血中Pu組及對照組Lewis表型分布情況分別如下:Le(a+b+)表型為51.5%和9.1%,Le(a+卜)表型為12.1%和3.09石,Le(a一b一)表型為152%和12.1%,Le(a一b+)表型為 21.2%和75,8%(表4和圖3)。PU組Le(a+b+)表型占比例(51.5%)明顯高于對照組中Le(a+b+)表型所占比例 (9.1%),才檢驗統(tǒng)計學上差異有顯著性(才一31.566
【學位授予單位】:江蘇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0
【分類號】:R573.1
本文編號:2636167
【圖文】:
3.0840.082.PU組與正常對照組血型分布比較PU組及對照組ABO血型、Lewis表型的分布見表2、3、4和圖1、2、3。PU組ABO血型分布為0型血52.9%,A型血18.6%,B型血20.0%,AB型血8.6%;對照組ABO血_型分布為0型血 31.3%,A型血33.3%,B型血18.8%,,AB型血16.7%(見表2和圖1)。PU組中O型血.所占比例(52.9%)高一于對照組O型血所占比例 (31.3%),才檢驗統(tǒng)計學上差異有顯著性(才一9.971
江蘇大學碩士論文%,Le(a一b+)表型為48.6%;對照組Lewis表型分布為Le(a+b+)表型 11.5%,Le(a+b一)表型9.4%,Le(a一b一)表型9%,Le(a一b+)表型70.5%(表3和圖2)。Pu組Le(a+b+)表型所占比例明顯高于對照組,才檢驗統(tǒng)計學上差異有顯著性(才-12.222, P<0.01)。非0型血中Pu組及對照組Lewis表型分布情況分別如下:Le(a+b+)表型為51.5%和9.1%,Le(a+卜)表型為12.1%和3.09石,Le(a一b一)表型為152%和12.1%,Le(a一b+)表型為 21.2%和75,8%(表4和圖3)。PU組Le(a+b+)表型占比例(51.5%)明顯高于對照組中Le(a+b+)表型所占比例 (9.1%),才檢驗統(tǒng)計學上差異有顯著性(才一31.566
【學位授予單位】:江蘇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0
【分類號】:R573.1
【引證文獻】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黃凡;156例消化性潰瘍住院病例回顧性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2年
2 何霞芬;溫中補虛、生肌養(yǎng)胃法治療十二指腸球部潰瘍脾胃虛寒證的臨床研究[D];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263616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xiaohjib/263616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