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嘌呤氧化酶和對氧磷酶1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發(fā)生發(fā)展的關(guān)系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4-12 03:17
【摘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是因脂質(zhì)代謝異常并排除過量的飲酒史和其它明確的肝損因素所致的肝臟氧化應激性病變,在組織病理學上主要表現(xiàn)為以下幾種形式:單純性脂肪肝(non-alcoholicsimple fatty liver, NAFL)、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NASH)、脂肪性肝纖維化和肝硬化,這幾種形式可單獨或者混合存在,因而臨床上NAFLD的表現(xiàn)形式多樣化。當病變進展到NASH階段,很容易繼續(xù)發(fā)展為脂肪性肝纖維化和肝硬化。 本研究以生理途徑攝入高脂飲食建立NAFLD大鼠模型,采用油酸(oleicacid, OA)作用于體外培養(yǎng)的正常肝細胞建立NAFLD體外模型,同時用-硫辛酸(-Lipoic acid,-LA)對NAFLD模型進行預防性干預,觀察黃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 XOD)和對氧磷酶1(paraoxon-1,PON1)活性的改變及α-LA對NAFLD大鼠和NAFLD肝細胞的防治作用并探討XOD和PON1活性與NAFLD嚴重程度的關(guān)系。 生理途徑攝入高脂飲食(HFD)制備NAFLD大鼠模型,設(shè)置正常組,NAFLD模型組,α-LA(20mg/kg、40mg/kg)組,每組動物數(shù)8只,實驗連續(xù)進行12周。測定血清和肝勻漿中脂質(zhì)指標(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游離脂肪酸(FFA));計算肝指數(shù)(LI);檢測氧化應激指標(黃嘌呤氧化酶(XOD)、對氧磷酶(PON1)、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SHpx)、過氧化氫酶(CAT)、總抗氧化能力(TAOC))等水平;新鮮的肝臟經(jīng)處理后進行HE染色,用光鏡觀察大鼠肝臟病理形態(tài)學的改變。結(jié)果顯示:HFD飼養(yǎng)12周,模型組產(chǎn)生明顯的NAFLD癥狀,表現(xiàn)為血脂紊亂、肝細胞脂質(zhì)沉積及氧化應激。模型組TG、FFA水平和XOD活力、MDA含量明顯升高,PON1則降低。與模型組比較,α-LA治療對HFD致大鼠NAFLD能顯著降低肝脂質(zhì)沉積及TG、FFA水平,,可減輕NAFLD大鼠明顯增加的LI,降低升高的XOD水平,同時使其降低的PON1水平有所恢復。病理結(jié)果顯示,與NAFLD模型組比較,α-LA組大鼠肝臟脂質(zhì)變性程度明顯減輕,可能與其抑制氧化應激和脂質(zhì)過氧化作用有關(guān)。 采用油酸體外誘導L-02細胞24h,建立肝細胞脂肪變性的細胞模型。以油紅O染色電鏡下觀察細胞中脂滴情況,并據(jù)此為評價指標判斷NAFLD細胞模型的形成與否。實驗分為6組:正常細胞組(Normal)、OA模型組(M)、OA+α-LA(50,100,200,400mol/L)組,每組設(shè)6個復孔,培養(yǎng)24h后收集肝細胞,MTT法測細胞活力,考察不同濃度的α-LA與NAFLD細胞模型內(nèi)TG和FFA含量,XOD和PON1活力的影響,以探討α-LA對體外培養(yǎng)肝細胞脂質(zhì)代謝和氧化應激的影響。實驗結(jié)果顯示:(1)通過油紅O染色觀察細胞中的脂滴及結(jié)合MTT,發(fā)現(xiàn)60g/mL的OA和不同濃度的α-LA對細胞活性無顯著影響,且60g/mL的OA模型細胞內(nèi)紅色脂滴集聚明顯,是誘導細胞脂肪變性的最佳濃度。(2)正常肝細胞用60g/mL OA孵育24h后,F(xiàn)FA含量明顯升高,顯示高脂質(zhì)沉積狀態(tài),即誘導了肝細胞脂肪變性模型的形成并伴隨細胞脂質(zhì)代謝紊亂。(3)-LA能夠逆轉(zhuǎn)OA誘導的FFA含量增加,減少由OA造成的細胞內(nèi)脂滴聚集。(4)OA引起細胞氧化還原失衡,XOD的活力增高,PON1的活力則降低。不同濃度的-LA與OA和肝細胞共同孵育24h后,與模型組比較,肝細胞的氧化應激損傷呈現(xiàn)一定的逆轉(zhuǎn)作用,XOD活性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ON1則相反。 臨床患者的研究表明,NAFLD患者較正常人XOD活性升高,PON1活性降低,且隨病情嚴重程度的增加,XOD的活性顯著增高,PON1則相反。 以上實驗結(jié)果表明,NAFLD中,XOD活力升高,同時PON1活力降低,且在NAFLD形成的不同時期存在顯著性差異,造模時間越長,XOD的活力越高,PON1的活力越低,氧化應激損傷越嚴重,進一步證實了XOD、PON1在NAFLD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寡趸瘎┯盟幒罂擅黠@改善這兩種酶的活力,表明-LA在整體動物和細胞水平對NAFLD均有一定的防治作用,作用機制可能與其抗氧化應激和抗脂質(zhì)過氧化的有關(guān)。氧化應激與NAFLD密切相關(guān),XOD和PON1活力的改變可視為NAFLD氧化應激損傷的表現(xiàn)之一,XOD和PON1活力的檢測有助于NAFLD嚴重程度的分級。
【學位授予單位】:安徽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R575.5
本文編號:2624209
【學位授予單位】:安徽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R575.5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林輝;陳東風;;油酸誘導培養(yǎng)肝細胞脂肪變性模型的建立[J];重慶醫(yī)學;2007年08期
2 潘雪豐;溫彩霞;許建華;;兩種細胞系用于建立體外脂肪肝模型的比較[J];廣東藥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3 彭慶遠,鐘輝秀,尹朝倫;硒、GSH-PX、SOD、MDA測定在探測肝臟疾病過氧化脂質(zhì)損傷中的臨床應用[J];國外醫(yī)學.臨床生物化學與檢驗學分冊;2001年06期
4 秦尤文;黃嘌呤脫氫酶研究進展[J];國外醫(yī)學(臨床生物化學與檢驗學分冊);2002年04期
5 朱科倫;朱郇憫;曾文鋌;梁建新;;非酒精性脂肪肝流行病學的研究進展[J];廣州醫(yī)藥;2011年04期
6 張 ,劉紅春,劉新鄭,王詩瑾;三種肝病患者血清黃嘌呤氧化酶的變化[J];河南醫(yī)科大學學報;1998年01期
7 裴強;王曉素;王憲波;;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發(fā)病機制的研究進展[J];臨床肝膽病雜志;2008年04期
8 蔣興亮;龔國忠;周京國;唐中;;血清對氧磷酯酶1活性在各類肝損害病程中的變化及意義[J];中國臨床醫(yī)學;2006年04期
9 范建高;;脂肪性肝病的流行現(xiàn)狀及其自然史[J];現(xiàn)代實用醫(yī)學;2006年07期
10 張平;李哲芳;張芳;董硯虎;;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研究進展——第45屆歐洲糖尿病學會年會(EASD)側(cè)記[J];實用糖尿病雜志;2010年04期
本文編號:262420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xiaohjib/262420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