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甘草酸鎂預防惡性腫瘤化療所致肝損傷的臨床觀察
發(fā)布時間:2017-03-20 19:08
本文關鍵詞:異甘草酸鎂預防惡性腫瘤化療所致肝損傷的臨床觀察,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背景與目的:藥物性肝損傷(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是制約化療的重要因素。如何減輕肝損傷對于腫瘤術后需要多周期化療的患者來說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本文通過回顧性分析103例惡性腫瘤術后患者,接受輔助化療同時預防應用異甘草酸鎂保肝治療與未預防應用保肝藥物的肝功能相關生化指標,為臨床有效防治化療藥物性肝損傷提供依據(jù)。 方法:收集2013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期間,在大連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腫瘤科住院并完成輔助化療的103例惡性腫瘤患者。腫瘤類型為乳腺癌、非小細胞肺癌和胃腸道腫瘤,輔助化療方案為表柔比星聯(lián)合環(huán)磷酰胺/表柔比星聯(lián)合環(huán)磷酰胺序貫多西他賽/多西他賽聯(lián)合環(huán)磷酰胺(EC/EC-T/TC)、多西他賽聯(lián)合順鉑(DC)及奧沙利鉑(L-OHP)聯(lián)合氟尿嘧啶類,且化療前無肝、腎功能和電解質(zhì)異常,未服用可致肝損傷的藥物,不合并肝臟基礎疾。ㄈ绮《拘愿窝、肝硬化、嚴重脂肪肝等)。預防組51例(男性19例,女性32例,年齡58.27±9.01歲),每周期化療首日開始預防性使用異甘草酸鎂注射液100mg或150mg,靜滴,1次/d,直到化療結束;對照組52例(男性31例,女性21例,年齡57.04±9.46歲)化療同時未加用任何保肝藥物。分析兩組肝功能相關生化指標的變化,化療性肝損傷對化療的影響。 結果: 1.臨床特征: 預防組與對照組患者的一般情況除性別有差異(p<0.05)外,其余包括年齡,腫瘤類型,化療方案方面均具有較好的均衡性(p>0.05)。兩組患者基線期肝功能各指標: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血清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血漿白蛋白(ALB)、血清堿性磷酸酶(ALP)、血清谷氨酰轉肽酶(γ-GT)、血清總膽紅素(TBIL)的測定值無顯著性差異(p>0.05)。 2.化療1周期后肝功能各指標差值的比較 兩組患者化療1周期后肝功能各指標與基線期對應各指標差值,除ALB和TBIL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外,AST、ALT、ALP及γ-GT預防組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化療期間發(fā)生不同級別肝功能異常比較 預防組化療期間低分級(I級)肝功能異常發(fā)生率29.41%(15/51),低于對照組的發(fā)生率44.23%(23/52),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2.429,P=0.119>0.05)。預防組高分級(Ⅱ~Ⅳ級)肝功能異常發(fā)生率9.80%(5/51),低于對照組的發(fā)生率26.92%(14/52),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5.016,P=0.025<0.05)。 4.化療期間肝損傷發(fā)生率比較 預防組化療期間肝損傷的發(fā)生率為9.80%(5/51),低于對照組肝損傷的發(fā)生率25.00%(13/52),兩組數(shù)據(jù)間比較經(jīng)χ2檢驗: χ2=4.123,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5.化療推遲及化療藥物減量情況 5.1化療推遲情況:預防組共接受化療292周期,因化療藥物性肝損傷導致化療推遲共3個化療周期,占總化療周期的1.03%(3/292)。對照組共接受化療295周期,因化療藥物性肝損傷導致化療推遲共11個化療周期,占總化療周期的3.73%(11/295),經(jīng)χ2檢驗,χ2=4.572,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5.2化療藥物減量情況:預防組因化療藥物性肝損傷導致化療減量共4個化療周期,占總化療周期的1.37%(4/292)。對照組因化療藥物性肝損傷導致化療減量共13個化療周期,占總化療周期的4.41%(13/295),經(jīng)χ2檢驗,χ2=4.813,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6.肝損傷的分型,肝損傷與化療周期的關系 6.1肝損傷的分型:103例患者化療后共出現(xiàn)藥物性肝功損傷18例,其中肝細胞型占總體肝損傷66.67%(12/18),膽汁淤積型占22.22%(4/18),混合型占11.11%(2/18)。 6.2肝損傷與化療周期的關系:18例藥物性肝功損傷主要發(fā)生在化療的第2~4周期(14/18,77.78%)。 結論: 1.化療同時預防應用異甘草酸鎂可有效地減輕轉氨酶升高,使肝功能異常程度明顯減輕,,化療藥物性肝損傷的發(fā)生率降低。 2.化療時預防應用異甘草酸鎂能有效降低化療過程中肝損傷導致的化療推遲和藥物減量。 3.化療藥物所致的急性肝損傷以肝細胞型為主,肝損傷主要發(fā)生在化療的第2~4周期,化療所致肝功能異常以Ⅰ級為主。
【關鍵詞】:異甘草酸鎂 化療藥物 藥物性肝損傷
【學位授予單位】:大連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R575;R730.53
【目錄】:
- 摘要7-10
- Abstract10-14
- 前言14-15
- 材料與方法15-16
- 1. 研究對象與一般資料15
- 2. 觀測指標15
- 2.1 主要觀測指標15
- 2.2 次要觀測指標15
- 3. 治療方法15-16
- 4. 判斷標準16
- 5. 統(tǒng)計學處理16
- 結果16-21
- 1. 臨床特征16-17
- 2. 化療1周期后肝功能各指標差值的比較17-18
- 3. 化療期間發(fā)生不同級別肝功能異常比較18-19
- 4. 化療期間肝損傷發(fā)生率比較19
- 5. 化療推遲及化療藥物減量情況19-20
- 5.1 化療推遲情況19-20
- 5.2 化療藥物減量情況20
- 6. 肝損傷的分型,肝損傷與化療周期的關系20-21
- 6.1 肝損傷的分型20-21
- 6.2 肝損傷與化療周期的關系21
- 討論21-24
- 結論24-25
- 參考文獻25-28
- 綜述28-41
- 參考文獻37-41
- 致謝41-42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朱步東,李昕,趙啟成,黃曉雷;還原型谷胱甘肽增強惡性腫瘤化療患者抗氧化能力的研究[J];癌癥;2004年04期
2 趙林;陳書長;;抗腫瘤藥物的肝臟毒副作用及治療策略[J];癌癥進展;2009年01期
3 景紅梅;田磊;李德津;克曉燕;;利妥昔單抗聯(lián)合化療后乙型肝炎病毒攜帶者肝功能異常臨床分析(附5例報告)[J];北京醫(yī)學;2007年09期
4 顏士巖;范建高;;抗腫瘤藥物對肝臟的影響及其在肝病患者中的應用[J];世界臨床藥物;2011年09期
5 龔振夏,徐小紅;惡性腫瘤與肝損害(附73例報告)[J];河南腫瘤學雜志;2002年05期
6 俞志斌;陳t跨
本文編號:25829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xiaohjib/25829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