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127例原發(fā)性膽汁性膽管炎的臨床資料分析及生活質(zhì)量調(diào)查

發(fā)布時間:2019-09-03 08:47
【摘要】:[目的]1.收集127例PBC患者的人口學特征、臨床癥狀、體征及影像學檢查、實驗室檢查。2.比較分析PBC患者初診時、治療3月后、治療6月后、治療1年后、治療2年后、治療5年后的血清生化學指標變化情況。3.將127例PBC患者分為非肝硬化組與肝硬化組、抗AMA-M2抗體陽性組與抗AMA-M2陰性組、抗GP210抗體陽性組與抗GP210抗體陰性組、抗SP100陽性組與抗SP100陰性組,分別比較分析各兩組在治療前后的血清生化學指標變化情況。4.比較正常對照組與非肝硬化組、肝硬化組的慢性肝病特異性量表,了解PBC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5.研究影響PBC患者生存的相關危險因素。[方法]收集127例2006年12月-2017年3月于昆明醫(y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消化內(nèi)科二病區(qū)就診的PBC患者于初診時、治療3月后、治療6月后、治療1年后、治療2年后、治療5年后的生化學指標、免疫學指標、臨床癥狀及慢性肝病特異性量表。收集本院體檢中心的健康志愿者80例進行慢性肝病量表評分作為正常對照組,與PBC患者進行比較分析,以期進一步了解健康人群與PBC非肝硬化患者、PBC肝硬化患者之間的生活質(zhì)量差異。并選取臨床資料較完善的PBC患者42例進行生存分析。[結果]①PBC患者的人口學特征及常見臨床表現(xiàn)。127例PBC患者中男性患者21例(16. 5%)、女性106例(83. 5%),男女比例約為1: 5;初診年齡21-73歲,平均年齡(54. 5±12. 0)歲。127例PBC患者首發(fā)癥狀依次為乏力(45/127,34. 9%)、黃疽(38/127, 29. 5%)、皮膚瘙癢(25/127, 19.4%)、納差(21/127,16.3%)、腹脹(20/127, 15.5%)、雙下肢浮腫(6/127, 4.7%)、嘔血/黑便(4/53, 3.1%),有20例患者無特殊不適,因肝功異常而就診;颊呤自\時常見的臨床體征及影像學檢查依次為脾大(48/127, 37. 80%)、腎囊腫(32/127, 25. 2%)、肝囊腫(23/127,18.1%)、食管/胃底/腹壁靜脈曲張(20/127,15.7%)、腹水(15/127, 11.8%)。②PBC患者的血清免疫學檢查特征。127例患者中37例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29. 1%),其中合并自身免疫性肝炎20例(15. 7%)、干燥綜合征7例(5. 5%)、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疾病8例(6.3%)、類風濕關節(jié)炎2例(1.6%)。另外,10例患者伴發(fā)高血壓(18.9%), 7例患者伴發(fā)糖尿病(13.2%),1例患者伴發(fā)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1. 9%)。127例PBC患者中有66例患者于初診時完善了免疫球蛋白測定,結果顯示血清IgM水平普遍高于正常水平,IgA水平均值在正常范圍內(nèi);颊呖咕粒體抗體-M2 (AMA-M2)陽性者100例(78. 7%),抗 GP210 陽性者 51 例(40. 2%),抗 SP100 陽性者 20 例(15. 7%)。③PBC患者在治療前后的血清生化學指標變化。將127例PBC患者治療前后的血清生化學指標進行對比分析,結果顯示血清ALB、ALT、AST、ALP、GGT、TBA、TBIL、DBIL、TC水平在治療后的2年內(nèi)均呈好轉趨勢(P0.05),并且治療3月后好轉趨勢最明顯(P0.001),但在治療5年后均呈惡化趨勢;其余生化學指標治療前后變化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④PBC患者肝硬化組與非肝硬化組、抗AMA-M2抗體陽性組與抗AMA-M2抗體陰性組、抗GP210抗體陽性組與抗GP210抗體陰性組、抗SP100抗體陽性組與抗SP100抗體陰性組的血清生化學指標變化。PBC非肝硬化組的血清ALB、ALT、AST、ALP、GGT、TBA、TBIL、DBIL水平在治療后顯著改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肝硬化組的各項指標在治療前后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AMA-M2陽性組和AMA-M2陰性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ALB、ALT、AST、ALP、GGT、TBIL及DBIL水平在1年內(nèi)均呈好轉趨勢(P0.05)。GP210陽性組與GP210陰性組、SP100陽性組與SP100陰性組患者的血清 ALB、ALT、AST、ALP、GGT、TBA、TBIL、DBIL 水平在治療 1 年內(nèi)均呈好轉趨勢,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GP210陽性組與SP100陽性組患者的血清ALT、AST、ALP、GGT、TBA、TBIL、DBIL水平在治療前后分別高于GP210陰性組、SP100陰性組,血清ALB水平在治療前后分別低于GP210陰性組、SP100陰性組,但GP210陽性組與GP210陰性組、SP100陽性組與SP100陰性組患者的上述指標之間并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⑤ 慢性肝病量表調(diào)查。在127例PBC患者的慢性肝病特異性量表問卷中,非肝硬化患者70例,肝硬化患者57例,與80例健康體檢者相對比。比較分析結果顯示,PBC肝硬化組患者生活質(zhì)量較PBC非肝硬化組生活質(zhì)量差,PBC無肝硬化組生活質(zhì)量較正常對照組差,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⑥生存分析。進行Kaplain-Meier及Log-Rank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PBC患者的血清ALB、ALP、TBIL、DBIL水平與患者的生存期相關。經(jīng)多因素COX模型分析,結果顯示,PBC患者的預后分別與血清ALB水平呈負相關、ALP≥2倍正常值上限(ULN)呈正相關,其RR值分別為0.238、3. 248,表明PBC患者ALB35g/L、ALP≥2 ULN可使PBC患者預后不良的相對風險增加0. 238倍、3. 248 倍。[結論]1、以乏力、黃疽及皮膚瘙癢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影像學檢查發(fā)現(xiàn)脾大、腹水、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等表現(xiàn)的中老年女性患者應常規(guī)排外PBC。2、A]LP、GGT、IgM顯著升高是PBC患者的血清生化學特點,UDCA可顯著改善 PBC 患者血清 ALB、ALT、AST、ALP、GGT、TBA、TBIL、DBIL、TC水平。3、UDCA治療有效改善非肝硬化階段PBC患者血清生化學指標,但對肝硬化階段PBC患者無明顯改善。4、抗AMA-M2抗體是否陽性與患者對UDCA的應答無關?笹P210抗體陽性與抗SP100抗體陽性的PBC患者對UDCA治療的應答低于抗GP210抗體陰性與抗SP100抗體陰性的PBC患者。5、PBC患者生活質(zhì)量低于正常人,肝硬化階段PBC患者生活質(zhì)量較非肝硬化PBC患者生活質(zhì)量更差。6、 PBC患者血清ALB、ALP、TBIL、DBIL水平與患者的生存期相關,其中ALB35g/L、. ALP≥2 ULN是影響PBC患者生存率的獨立影響因素。
【學位授予單位】:昆明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R575.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俞媛;楊宗國;陳Y黋,

本文編號:2531237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xiaohjib/2531237.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7c8d0***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