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加綜合征介入治療的解剖學基礎
本文關鍵詞:布加綜合征介入治療的解剖學基礎,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重慶醫(yī)科大學》 2012年
布加綜合征介入治療的解剖學基礎
弋文
【摘要】:目的:系統(tǒng)研究下腔靜脈肝后段及肝靜脈的局部解剖關系,為布加綜合征的介入治療提供解剖學基礎,對內(nèi)置支架長度及直徑的選擇、新型支架的要求作初步探討。 方法:選用20例下腔靜脈及肝靜脈完整的成年尸體及40例無肉眼病變的肝臟標本,觀察并測量下腔靜脈肝后段的形態(tài)、各段長度、直徑,剖開下腔靜脈肝段后壁觀測肝靜脈的形態(tài)、分布、開口的直徑、主干的長度。綜合各種數(shù)據(jù)特點,在此基礎之上,查閱下腔靜脈肝后段及肝靜脈解剖相關的文獻,分析下腔靜脈肝后段及肝靜脈的解剖學特點。 結果下腔靜脈肝后段大部分呈左彎型,不同程度被肝尾葉包繞,各分段的長度:心包內(nèi)段平均長度(22.3±9.1)mm、肝段(61.3±11.1)mm。下腔靜脈跨膈處直徑(21.5±11.5)mm;主肝靜脈開口類型,肝左中合并開口44例占73.3%,肝左中右靜脈分別開口16例占26.6%;肝靜脈開口平均直徑:右(13.2±3.3)mm、中(10.1±0.8)mm、左(9.2±0.8)mm,肝靜脈主干平均長度右(18.4±4.0)mm、中(15.1±2.7)mm、左(22.1±3.2)mm,肝左中靜脈共干平均長度(4.8±0.8)mm;肝短靜脈變異較大,本組平均6.52支,開口直徑大于10.0mm有24個。肝右后下靜脈出現(xiàn)37例占61.6%,平均直徑(7.2±1.4)mm。 結論布加綜合征使用直徑25mm-30mm的大球囊逐漸擴張下腔靜脈安全,不會發(fā)生下腔靜脈破裂;下腔靜脈連體分節(jié)支架上節(jié)長度1-2cm為宜,可減少因支架進入右心房導致的惡性心率失常;肝靜脈型的BCS擴張球囊直徑應在10mm-20mm,置入支撐支架長度應在15mm-20mm,直徑應在10-20mm之間,可避免支架對主要束支的壓迫;肝短靜脈在主肝靜脈阻塞不通暢時代償性擴大,對其擴張成形可作為治療布加綜合征的一種手段。肝右后下靜脈出現(xiàn)較恒定,,直徑較大,與門靜脈距離較近,可利用其行TIPS治療。
【關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重慶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R575
【目錄】: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wǎng)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周勝利;王江濤;;肝靜脈型布加綜合征的介入治療[J];當代醫(yī)學;2009年05期
2 靳海英;張和平;韓新巍;;大球囊擴張治療下腔靜脈節(jié)段型Budd-Chiari綜合征探討[J];當代醫(yī)學;2009年35期
3 田志龍;趙守業(yè);劉濤;;復雜布加綜合征的介入治療[J];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08年03期
4 許本柯;蒲淼水;舒先濤;周文明;;肝左靜脈解剖觀察及其臨床意義[J];長江大學學報(自科版);2005年12期
5 董磊,張傳森,紀榮明;肝短靜脈的解剖與臨床應用進展[J];解剖與臨床;2004年01期
6 丁家明,李惠君;肝左靜脈的解剖學類型及其臨床意義[J];解剖學雜志;2004年04期
7 韓新巍,李永東;布-加綜合征介入治療技術操作規(guī)范的幾點建議[J];介入放射學雜志;2002年04期
8 祖茂衡;徐浩;顧玉明;李國均;張慶橋;魏寧;許偉;劉洪濤;;布-加綜合征介入治療——導絲貫穿法行下腔靜脈和肝靜脈成形術[J];介入放射學雜志;2006年09期
9 韓新巍;丁鵬緒;吳剛;;布加綜合征下腔靜脈阻塞直徑30mm大球囊擴張的可行性研究[J];介入放射學雜志;2008年04期
10 張文廣;丁鵬緒;韓新巍;;布-加綜合征介入治療的現(xiàn)狀與進展[J];介入放射學雜志;2011年01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邱曉暉;章輝慶;張建魁;王計劃;穆玲;夏俊立;劉藝超;;Budd-Chiari綜合征CT血管成像與DSA比較[J];安徽衛(wèi)生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年06期
2 陳宜新,尚華,譚林,葛陽;布加氏綜合征介入治療臨床研究[J];安徽醫(yī)學;2004年03期
3 高孝斌;余永強;;布加綜合征的影像學研究進展[J];安徽醫(yī)學;2011年06期
4 張福君,吳沛宏,范衛(wèi)君,黃金華,顧仰葵;腫瘤性布-加氏綜合征的內(nèi)支架治療[J];癌癥;2000年11期
5 倪紅霞;Budd-Chiari綜合征介入治療圍手術期的護理[J];蚌埠醫(yī)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6 高涌;余朝文;周為民;聶中林;盧冉;孫勇;余立全;;Budd-Chiari綜合征的介入治療[J];蚌埠醫(yī)學院學報;2006年06期
7 高涌;周為民;聶中林;盧冉;孫勇;余立權;;經(jīng)腹Budd-Chiari綜合征根治術4例診治體會[J];蚌埠醫(yī)學院學報;2006年06期
8 辛克鋒;李銘;李永華;吳兆進;;布-加綜合征臨床特點及誤診分析[J];蚌埠醫(yī)學院學報;2011年08期
9 李曉強,余朝文,吳允明;球囊導管擴張及腔內(nèi)支架術治療Budd-Chiari綜合征[J];蚌埠醫(yī)學院學報;1998年05期
10 竇薇,劉新華,楊曉玲,郝艷香,孫威;布加綜合征的超聲診斷[J];中國超聲診斷雜志;2003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馮廣森;朱敬松;張美鳳;韓新巍;李天曉;宋靜;;對Budd-Chiari綜合癥下腔靜脈節(jié)段性狹窄的再認識[A];全國非血管性與血管性介入新技術學術研討大會(第二屆介入放射學新技術提高班、第二屆河南省腫瘤介入診療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04年
2 汪忠鎬;;我國大血管腔內(nèi)外科技術發(fā)展歷程[A];第6屆中國名醫(yī)論壇論文集[C];2006年
3 李勝利;孫桂香;祖茂衡;陸召軍;;1994-2007年495例布加綜合征流行病學及臨床特征分析[A];華東地區(qū)第十次流行病學學術會議暨華東地區(qū)流行病學學術會議20周年慶典論文集[C];2010年
4 王玲;石瑾;海丹丹;;肝靜脈型布加綜合征介入治療的護理[A];2013年河南省介入診療技術規(guī)范化護理管理培訓班暨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黨曉衛(wèi);布—加綜合征下腔靜脈病變隔膜形態(tài)學和相關基因篩選研究[D];鄭州大學;2010年
2 周玉斌;國人DVT與MTHFR基因多態(tài)的相關性及介入性防治方法的應用與研究[D];中國醫(yī)科大學;2003年
3 劉靜;右葉部分肝移植的解剖學研究[D];第一軍醫(yī)大學;2005年
4 牛叢信;肝靜脈阻斷器的研制及應用基礎研究[D];第一軍醫(yī)大學;2006年
5 楊偉洪;華南地區(qū)布—加綜合征的臨床研究[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閆培寧;門靜脈肝外分支解剖及“第四肝門”的命名[D];第二軍醫(yī)大學;2011年
2 張周周;布加氏綜合征的介入治療[D];重慶醫(yī)科大學;2011年
3 張文廣;Budd-Chiari綜合征:下腔靜脈阻塞隔膜位置關系研究[D];鄭州大學;2011年
4 黃文浩;Budd-Chiari綜合征下腔靜脈、肝靜脈及門靜脈應用解剖研究[D];鄭州大學;2011年
5 鄭吟詩;優(yōu)化布加綜合征64層螺旋CT血管造影掃描技術的研究[D];鄭州大學;2011年
6 肖培瑞;生活環(huán)境高碘、飲食習慣與布—加綜合征發(fā)病關系探討[D];山東大學;2011年
7 黃廣軍;第二肝門重建術治療布加氏綜合癥的臨床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8 邸桂新;布—加氏綜合征介入治療前彩色多普勒超聲系統(tǒng)檢查的內(nèi)容及意義[D];河北大學;2010年
9 王德永;介入導管用聚氨酯材料的加工及表面交聯(lián)涂層改性研究[D];四川大學;2001年
10 張龍江;肝臟的血液供應:多層螺旋CT血管造影研究[D];昆明醫(yī)學院;2003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高涌;余朝文;周為民;聶中林;盧冉;孫勇;余立全;;Budd-Chiari綜合征的介入治療[J];蚌埠醫(yī)學院學報;2006年06期
2 張小明,汪忠鎬,王仕華;布-加綜合征的介入或半介入治療[J];腹部外科;2001年02期
3 張澤富;梁惠民;;肝靜脈型Budd-Chiari綜合征的介入治療現(xiàn)狀[J];放射學實踐;2008年08期
4 牛朝詩,耿小平,韓卉,余宏鑄;肝尾狀葉的應用解剖研究[J];肝膽外科雜志;1997年05期
5 ;Management of severe Budd-Chiari syndrome:report of 147 cases[J];Hepatobiliary & Pancreatic Diseases International;2004年04期
6 劉云賀;高廣偉;汪漢民;;腸-腔人工血管分流治療布-加綜合征10例分析[J];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06年05期
7 徐浩;祖茂衡;顧壬明;李國均;張慶橋;;自展式血管內(nèi)支架治療Budd-Chiari綜合征[J];介入放射學雜志;1995年03期
8 祖茂衡;徐浩;顧玉明;李國均;;血管內(nèi)支架放置治療下腔靜脈閉塞伴血栓形成[J];介入放射學雜志;1995年04期
9 祖茂衡;徐浩;顧玉明;李國均;張慶橋;魏寧;崔建華;;經(jīng)皮經(jīng)肝和經(jīng)頸靜脈行肝靜脈成形術[J];介入放射學雜志;1997年01期
10 李沖,葉永紅,謝群仙,雷麗娜,毛文慧,高焱明;穿刺套針在布加綜合征介入治療中的應用[J];介入放射學雜志;2002年03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崔靜,李健,王曉霞;198例布加綜合征的臨床分析[J];臨床醫(yī)學;2002年05期
2 單萍秀,張衛(wèi)華;布加綜合征誤診2例[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02年12期
3 龍滿銀,余剛;膈疝合并布加綜合征1例[J];咸寧醫(yī)學院學報;2002年02期
4 袁偉建,張桂英,陳愛蓮;布加綜合征上消化道內(nèi)鏡表現(xiàn)[J];中國內(nèi)鏡雜志;2002年09期
5 袁偉建,張桂英,朱瑩,陳鳳英;布加綜合征患者血管再通后臨床及肝功能的改變[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02年03期
6 何延政,曾宏,田根東,李玉偉,鐘武,楊輝;布加綜合征的診治(附8例報告)[J];四川醫(yī)學;2003年08期
7 王春喜,梁發(fā)啟,段志泉,馬文峰,黃志強,宋清彬;胸部正中切口根治小兒布加綜合征[J];中國現(xiàn)代醫(yī)學雜志;2004年02期
8 張海鋒,李秀英,李健;布加綜合征203例分析[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4年06期
9 魏緒龍,曾金球,劉少強,翟建坤,辛志業(yè);介入治療布加綜合征48例分析[J];山西醫(yī)科大學學報;2005年02期
10 馬波民;孟慶義;;介入治療布加綜合征的并發(fā)癥及防治[J];中國現(xiàn)代醫(yī)學雜志;2006年1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勝利;孫桂香;祖茂衡;陸召軍;;1994-2007年495例布加綜合征流行病學及臨床特征分析[A];華東地區(qū)第十次流行病學學術會議暨華東地區(qū)流行病學學術會議20周年慶典論文集[C];2010年
2 唐袁婷;管小琴;黃文祥;楊惠;江詠梅;;布加綜合征1例[A];中華醫(yī)學會第九次全國檢驗醫(yī)學學術會議暨中國醫(yī)院協(xié)會臨床檢驗管理專業(yè)委員會第六屆全國臨床檢驗實驗室管理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1年
3 李秦帆;陳仁聘;黃智銘;;以呼吸道臨床表現(xiàn)為主的布加綜合征2例[A];2013第六屆浙江省消化病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13年
4 吳建萍;周濤;劉輝;馬海濤;邱文淼;馮慶山;代雪娜;李曉綠;劉平;崔炎;;介入加中藥干預治療布加綜合征12例臨床報道[A];2009全國中西醫(yī)結合周圍血管疾病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9年
5 郭貴海;王健;徐龍;李國文;游伶鴳;;介入治療布加綜合征38例觀察與分析[A];第二十五屆全國中西醫(yī)結合消化系統(tǒng)疾病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3年
6 韓新巍;劉冰妍;丁鵬緒;;攪拌溶栓治療布加綜合征合并下腔靜脈新鮮血栓形成[A];第八屆全國腫瘤介入診療學術大會、第一屆中國抗癌協(xié)會腫瘤介入學護理專業(yè)學組會議暨國家級介入診療繼續(xù)教育學習班、腫瘤介入治療新進展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7年
7 于振海;阮長樂;張曙光;李光新;李兆亭;;聯(lián)合術式治療布加綜合征[A];全國中西醫(yī)結合周圍血管疾病學術研討會論文選編[C];2001年
8 楊艷芳;;介入治療布加綜合征的觀察與護理[A];2012年河南省介入護理新技術及護理管理高級研討班論文集[C];2012年
9 李亞軍;肖恩華;葉慧義;司徒衛(wèi)軍;賀忠;;Budd-Chiari綜合征的磁共振動態(tài)增強特征[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三屆全國放射學大會論文匯編(下冊)[C];2006年
10 魏春華;溫明春;王寒;杜秀偉;孫夫賓;席素婷;;支氣管哮喘合并慢性布加綜合征3例報告并分析[A];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年會——2013第十四次全國呼吸病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3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記者 喬地 實習生 曹國瑞;[N];科技日報;2010年
2 北京友誼醫(yī)院肝病研究中心主任 賈繼東;[N];健康報;2012年
3 記者 苑海震 通訊員 馮光耀;[N];河南日報;2010年
4 北京世紀壇醫(yī)院介入治療科;[N];健康報;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陳鴻強;混合型布加綜合征人工血管轉流術后移植物—靜脈吻合口再狹窄的臨床與實驗研究[D];山東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霞;山西省169例布加綜合征分析[D];山西醫(yī)科大學;2014年
2 殷愛紅;布加綜合征介入治療的療效觀察[D];山東大學;2012年
3 趙廣生;布加綜合征的比較影像學研究[D];中國醫(yī)科大學;2009年
4 孫玉嶺;血管內(nèi)皮細胞生長因子和基質金屬蛋白酶抑制因子-1在布加綜合征肝臟中的表達及臨床意義[D];鄭州大學;2005年
5 張波;山東布加綜合征病人人群分布及下腔靜脈隔膜型病人凝血功能的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6 弋文;布加綜合征介入治療的解剖學基礎[D];重慶醫(yī)科大學;2012年
7 丁鵬鵬;布加綜合征根治術1例并文獻復習[D];山東大學;2008年
8 鄭吟詩;優(yōu)化布加綜合征64層螺旋CT血管造影掃描技術的研究[D];鄭州大學;2011年
9 滿全水;超聲和CT診斷布加綜合征的回顧性對比研究[D];大連醫(yī)科大學;2012年
10 袁振華;腔—房轉流術治療布加綜合征的近期臨床療效分析[D];山東大學;2010年
本文關鍵詞:布加綜合征介入治療的解剖學基礎,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11775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xiaohjib/211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