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氧氟沙星治療社區(qū)中老年幽門螺桿菌陽性慢性萎縮性胃炎的臨床療效
本文選題:左氧氟沙星 + 健康教育; 參考:《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年08期
【摘要】:目的探討左氧氟沙星新三聯(lián)療法結合健康教育治療社區(qū)中老年幽門螺桿菌(Hp)陽性慢性萎縮性胃炎的療效及安全性。方法將符合納入標準的90例中老年Hp陽性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每組45例。觀察組采用左氧氟沙星新三聯(lián)療法治療,對照組采用標準三聯(lián)療法治療,療程1 w,此外兩組均實行健康教育;治療后行快速尿素酶試驗和14C呼氣試驗檢測,比較兩組Hp根除率及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結果治療后,觀察組、對照組的總根治率分別為91.2%、84.4%,兩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932 1,P=0.334);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分別為6.7%、13.3%,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1.038 9,P=0.308)。結論左氧氟沙星新三聯(lián)療法結合健康教育可能是一種有效根除Hp的療法。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levofloxacin combined with health educ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with Helicobacter pylori positive in the community. Methods 90 middle and aged patients with HP positive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45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levofloxacin new triple therapy,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standard triple therapy for one week, in addition, the two groups were given health education, followed by rapid urease test and 14C breath test. HP eradication rate and adverse reaction rat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total radical cur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ere 91.2 / 84.4, respectively.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蠂 ~ (2 +) (蠂 ~ (2) 0.9321 ~ (1) ~ (1) ~ (0.334) (蠂 ~ (2) and the incidence of side effects were 6.7m ~ (13. 3) a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蠂 ~ (2) 0.38 9 (P ~ (0.308). Conclusion levofloxacin combined with health education may be an effective therapy for HP eradication.
【作者單位】: 深圳市龍崗區(qū)慢性病防治院;
【分類號】:R573.3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陳鴻程;楊兵;;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流行病學研究進展[J];臨床醫(yī)藥實踐;2014年12期
2 房靜遠;劉文忠;李兆申;杜奕奇;紀小龍;戈之錚;李延青;姒健敏;呂農華;吳開春;陳縈fE;蕭樹東;;中國慢性胃炎共識意見[J];現(xiàn)代消化及介入診療;2013年02期
3 緱瓊英;施瑞華;喻榮斌;;左氧氟沙星優(yōu)化三聯(lián)方案根除幽門螺旋桿菌的Meta分析[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14年3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慧;陳碧貞;何炎琴;;加熱十香止痛貼穴位貼敷治療脾胃虛寒型慢性胃炎40例[J];福建中醫(yī)藥;2014年04期
2 蘭春慧;黎博勝;常輝;左錢飛;廖盛濤;鄒全明;陳東風;;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慢性胃炎與凋亡基因的相關性研究[J];重慶醫(yī)學;2014年29期
3 陸文霞;王建榮;盧潔;周瑩群;郭傳勇;;幽門螺桿菌臨床治療進展[J];世界臨床藥物;2015年03期
4 房靜遠;;胃腸癌發(fā)生和預防中表觀遺傳修飾與信號通路的相關研究[J];中國科學:生命科學;2014年02期
5 任建坤;丁慶學;王德學;王靜;;病源穴埋線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51例[J];江西中醫(yī)藥;2014年10期
6 王清泉;柯曉;;隆起糜爛性胃炎與胃癌關系研究現(xiàn)狀[J];湖南中醫(yī)雜志;2014年12期
7 陳鴻程;楊兵;;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流行病學研究進展[J];臨床醫(yī)藥實踐;2014年12期
8 房靜遠;劉文忠;李兆申;杜亦奇;紀小龍;戈之錚;李延青;姒健敏;呂農華;吳開春;陳縈;蕭樹東;;中國慢性胃炎共識意見(2012年,上海)[J];中國醫(yī)學前沿雜志(電子版);2013年07期
9 Tajana Filipec Kanizaj;Nino Kunac;;Helicobacter pylori:Future perspectives in therapy reflecting three decades of experience[J];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14年03期
10 Mingjun Song;Tiing Leong Ang;;Second and third line treatment options for Helicobacter pylori eradication[J];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14年06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王琦;平胃膠囊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癌前病變及對CDX2表達的影響[D];甘肅中醫(yī)學院;2014年
2 劉文波;健脾清熱化濕湯治療幽門螺桿菌相關性慢性非萎縮性胃炎脾胃濕熱證的臨床研究[D];安徽中醫(yī)藥大學;2014年
3 董曉琳;益氣化瘀顆粒治療氣虛血瘀型萎縮性胃炎癌前病變的臨床研究[D];安徽中醫(yī)藥大學;2014年
4 張劍鋒;復胃平抑湯治療胃癌前病變的臨床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4年
5 馮蘊慧;477例腹痛患兒胃鏡陽性結果及臨床分析研究[D];吉林大學;2014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束慶文;周娜;蔡善武;疏東升;劉太平;汪全紅;徐正富;;比較左氧氟沙星與阿莫西林在三聯(lián)療法中根除幽門螺桿菌的作用[J];安徽醫(yī)學;2007年04期
2 郭聯(lián)斌;沈芊;梁春燕;;左氧氟沙星三聯(lián)療法治療幽門螺旋桿菌260例臨床分析[J];第四軍醫(yī)大學學報;2009年18期
3 劉以恒;;左氧氟沙星三聯(lián)療法治療36例幽門螺桿菌感染療效觀察[J];福建醫(yī)藥雜志;2009年05期
4 陳姝;楊光;吳祖常;李鳴;;佛山地區(qū)體檢人群幽門螺桿菌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學分析[J];廣東醫(yī)學;2011年07期
5 王春艷;;含左氧氟沙星三聯(lián)療法治療幽門螺桿菌感染相關性消化性潰瘍的臨床觀察[J];中國醫(yī)藥科學;2012年20期
6 劉瑤;蔡文智;王新穎;甘麗美;周梅花;馬久紅;鄭梅蘭;;廣州市3所醫(yī)院幽門螺桿菌感染患者飲食相關的影響因素調查[J];護理學報;2011年09期
7 吳漢周;黎琮毅;;左氧氟沙星聯(lián)合阿莫西林、埃索美拉唑方案根除幽門螺桿菌療效觀察[J];內科;2009年06期
8 李永超;;蘭索拉唑聯(lián)合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三聯(lián)療法根除幽門螺桿菌及治療消化性潰瘍的探討[J];吉林醫(yī)學;2012年25期
9 祁玉龍;;左氧氟沙星替代三聯(lián)阿莫西林治療幽門螺桿菌陽性胃潰瘍臨床療效觀察[J];中外醫(yī)療;2013年10期
10 盧平;劉春光;周力;張永宏;;貴州省貴陽市區(qū)抗幽門螺桿菌-IgG陽性人群配偶幽門螺桿菌感染的分析[J];中國臨床醫(yī)學;2013年02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董? ,侯清明;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32例[J];臨床醫(yī)學;2003年08期
2 張劍波,林中,王麗蘭;血漿內皮素與慢性萎縮性胃炎的相關研究[J];臨床消化病雜志;2003年04期
3 壽南山;慢性萎縮性胃炎易癌變嗎[J];安全與健康;2004年21期
4 劉重陽;陳東風;王軍;彭安國;;猴頭菌提取物顆粒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30例[J];中國臨床保健雜志;2007年03期
5 白家溫;杜雪方;;淺談慢性萎縮性胃炎的治療[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7年20期
6 劉梅蓮;;慢性萎縮性胃炎48例臨床分析[J];中國現(xiàn)代醫(yī)藥雜志;2007年11期
7 王泓冰;;對慢性萎縮性胃炎的臨床分析[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07年12期
8 郭金達;;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療效觀察[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08年06期
9 韓國征;蔡鋼;;慢性萎縮性胃炎及癌前病變的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研究進展[J];山西中醫(yī);2008年08期
10 李慧;;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療效觀察[J];醫(yī)藥論壇雜志;2010年10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翁萬康;;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72例療效觀察[A];第二十四屆全國中西醫(yī)結合消化系統(tǒng)疾病學術會議專題報告及論文集[C];2012年
2 黃懷德;;慢性萎縮性胃炎的幾個臨床問題[A];2005年浙江省消化系疾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5年
3 鄭宏冰;;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臨床觀察[A];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學會第十二次全國消化系統(tǒng)疾病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0年
4 田德祿;;慢性萎縮性胃炎研究的思路與前景展望[A];中國中醫(yī)藥學會內科學會第三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7年
5 姒健敏;;慢性萎縮性胃炎的診斷、癌變監(jiān)測和干預治療[A];2005年浙江省消化系疾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5年
6 姒健敏;;慢性萎縮性胃炎診斷、監(jiān)測和干預治療[A];胃癌診治進展學習班專題講義[C];2006年
7 王敏;;慢性萎縮性胃炎中西醫(yī)治療[A];貴州省中西醫(yī)結合學會2005年消化系及肝病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5年
8 肖燕蘭;;慢性萎縮性胃炎的診斷方法比較[A];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學會第十八次全國消化系統(tǒng)疾病學術會議暨2006年全國中西醫(yī)結合消化系統(tǒng)疾病進展學習班論文匯編[C];2006年
9 劉友章;歐志穗;;慢性萎縮性胃炎中西醫(yī)結合診療進展[A];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學會第十五次全國消化系統(tǒng)疾病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3年
10 張鳳武;張燕寧;夏吳忠;;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496例臨床觀察[A];第四次全國中西醫(yī)結合養(yǎng)生學與康復醫(yī)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南昌市第一醫(yī)院消化科 副主任醫(yī)師 熊鋒寶;正確對待慢性萎縮性胃炎[N];家庭醫(yī)生報;2004年
2 文羊;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的飲食調節(jié)[N];中國消費者報;2000年
3 和玉明;老胃病,不能大意! 談慢性萎縮性胃炎[N];農村醫(yī)藥報(漢);2007年
4 高書明;萎縮性胃炎的自我保護[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3年
5 武漢協(xié)和醫(yī)院消化科 葉進 (教授) 熊漢華 王保永;慢性萎縮性胃炎的藥物治療[N];家庭醫(yī)生報;2009年
6 張中橋;抗HP治療可防胃癌[N];大眾衛(wèi)生報;2002年
7 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仁濟醫(yī)院消化科主任醫(yī)師 房靜遠;胃病 治療之前先定性[N];健康報;2007年
8 王昌萍;人到中年 別讓胃腸病找碴兒[N];中國醫(yī)藥報;2003年
9 本報記者 趙晴晴;胃病和心臟病用藥相克怎么辦?[N];健康時報;2004年
10 吳天;有些胃病會癌變[N];保健時報;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王良靜;慢性萎縮性胃炎發(fā)病及逆轉實驗研究和云母的現(xiàn)代藥用開發(fā)[D];浙江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沈文;慢性萎縮性胃炎與飲食因素相關性研究[D];南京中醫(yī)藥大學;2006年
2 楊雪芹;慢性萎縮性胃炎與飲食習慣的關聯(lián)性分析[D];吉林大學;2011年
3 李娜;放大內鏡結合血清學檢測對慢性萎縮性胃炎的診斷[D];南方醫(yī)科大學;2008年
4 趙國濤;不同種類糖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構效關系的研究[D];長春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5 馮秀雪;骨髓間充質干細胞移植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的實驗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醫(yī)學院;2012年
6 馬玉輝;回顧性研究慢性萎縮性胃炎內鏡檢查在臨床診斷中的作用[D];吉林大學;2013年
7 李曉斌;消萎靈對大鼠慢性萎縮性胃炎伴腸化生、不典型增生的治療與逆轉作用[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1年
8 王亞珍;丁香胃靈合劑對慢性萎縮性胃炎大鼠胃泌素(GAS)水平及Bc1-2蛋白表達的影響[D];大連醫(yī)科大學;2011年
9 馬阿火;慢性萎縮性胃炎血清生長激素水平的研究[D];浙江大學;2001年
10 張雙霞;MIF在Hp感染相關性胃病中的表達與Hp cagA相關性研究[D];蘭州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204805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xiaohjib/2048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