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血清瘦素、腫瘤壞死因子-α水平與胰島素抵抗和體重指數的相關性
本文選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 胰島素抵抗; 參考:《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年15期
【摘要】:目的探討老年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血清瘦素(Leptin)、腫瘤壞死因子(TNF)-α水平的變化及與胰島素抵抗(IR)、體重指數(BMI)的相關性。方法以肝臟CT表現符合脂肪肝的診斷標準,將其分為輕、中、重度脂肪肝。正常對照組選取同期該院健康對照組80例。應用放射免疫法測定所有受試者血清瘦素、TNF-α水平,并測定空腹血糖(FPG)、胰島素(FINS)水平,計算IR指數(Homa-IR),BMI及腰臀比(WHR)。結果 (1)NAFLD患者FINS,Homa-IR均顯著高于對照組;(2)NAFLD血清Leptin、TNF-α水平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1)。結論血清瘦素與TNF-α水平在老年人NAFLD中呈正相關性,與肥胖、高血糖及高脂血癥、IR密切相關。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s of serum leptin and TNF- 偽 levels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 LDD) and their correlation with insulin resistance (IR) and body mass index (BMI). Methods according to CT findings of liver, fatty liver was classified into mild, moderate and severe fatty liver. The healthy control group of 80 cases in the same period was selected. Serum leptin TNF- 偽 levels were measured by radioimmunoassay, and fasting blood glucose (FPGN), insulin (FINS) levels were measured. The IR index, Homa-IRN BMI and waist-hip ratio (WHR) were calculated. Results the serum levels of TNF- 偽 in the patients with NAFLD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0.01). Conclusion Serum leptin and TNF- 偽 levels a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NAFLD in the elderly, and are closely related to obesity, hyperglycemia and hyperlipidemia.
【作者單位】: 遼寧醫(yī)學院附屬第三醫(yī)院消化內科;
【基金】:遼寧省科技廳計劃項目(No.2012225019)
【分類號】:R575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金玎;溫慧華;鄭玉云;;非糖尿病代謝綜合征患者血清脂聯素水平的變化及與胰島素抵抗的相關性研究[J];包頭醫(yī)學院學報;2008年04期
2 蔣峰;馬香萍;多力坤·木扎帕爾;;危重癥患兒胰島素抵抗與心肌損害的臨床相關性研究[J];中國當代兒科雜志;2012年02期
3 王茹;王紅霞;許亞麗;張亞軍;P.R.Mabounda Kounga;陳佩杰;;高住低練對肥胖青少年形態(tài)學指標和糖脂代謝的影響[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3年09期
4 張冰;王莉莉;;他汀類藥物的臨床應用及不良反應研究進展[J];國際藥學研究雜志;2013年05期
5 陳錦鳳;陳諾琦;石英;吳金枝;;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聯素與白介素18、胰島素抵抗關系研究[J];大連醫(yī)科大學學報;2013年04期
6 趙彩彥;曹偉;;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診斷[J];實用肝臟病雜志;2013年06期
7 占國清;譚華炳;李芳;李儒貴;李剛;;多烯磷脂酰膽堿聯合生活方式干預治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臨床觀察[J];實用肝臟病雜志;2013年06期
8 劉笑雷;楊志英;;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與原發(fā)性肝癌關系的研究進展[J];癌癥進展;2014年01期
9 冉莉;萬婧;張海英;陳詩慧;高燕翔;張乾勇;糜漫天;;血漿游離脂肪酸組成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相關性研究[J];重慶醫(yī)學;2014年14期
10 劉昌孝;;他汀類藥物的安全性風險評價[J];現代藥物與臨床;2014年08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曹立梅;陳旭;董智強;;缺血性腦血管病應用阿托伐他汀的依從性分析[A];第十三次全國中西醫(yī)結合虛證與老年醫(yī)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3年
2 黃甫;彭景華;胡義揚;;祛濕化瘀方對高脂飲食誘導的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防治作用[A];第十一次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實驗醫(yī)學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3年
3 中華醫(yī)學會肝臟病學分會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學組;范建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診療指南(2010年1月修訂)[A];第二屆廣東省脂肪肝專題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鐘立;色素上皮衍生因子與脂代謝及胰島素抵抗相關性研究[D];重慶醫(yī)科大學;2011年
2 王正珍;有氧運動對糖調節(jié)受損人群胰島素敏感性影響效果的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6年
3 林士毅;代謝綜合征中醫(yī)證候規(guī)律及與微觀指標相關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09年
4 段娜;非酒精性脂肪肝中醫(yī)證候要素分布的研究及調脂通脈顆粒治療NASH的實驗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3年
5 唐彬;苦參堿對NASH大鼠氧化應激的影響以及NASH患者氧化應激相關指標的檢測及意義[D];北京協和醫(yī)學院;2013年
6 費娜;陰溝腸桿菌在人體代謝綜合征中的作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3年
7 徐詣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男性患者的血管緊張素Ⅱ循環(huán)水平的研究[D];重慶醫(yī)科大學;2013年
8 王允亮;葛根芩連湯及其有效組分干預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PPARγ的作用機制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4年
9 劉征濤;影響廣西防城港地區(qū)男性人群谷丙轉氨酶水平的遺傳變異及其在永生化肝細胞株中的驗證[D];廣西醫(yī)科大學;2014年
10 劉波;NAFLD細胞模型構建、核酸適配體篩選及靶向藥物運輸[D];中南大學;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皖潔;辨證論治對2型糖尿病胰島素抵抗指數的影響[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09年
2 王倩;人體腹部脂肪中解偶聯蛋白1(UCP1)基因表達水平的探索研究[D];新疆醫(yī)科大學;2009年
3 李博文;運動和營養(yǎng)干預對肥胖少年體質及部分代謝指標的影響[D];北京體育大學;2008年
4 張曉強;健身氣功·八段錦對超重或肥胖中年女性代謝綜合征相關指標的影響[D];北京體育大學;2008年
5 孫廣平;非肥胖2型糖尿病胰島素抵抗與非酒精性脂肪肝相關性及藥物干預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6 崔艷華;應用脈沖組織多普勒探討原發(fā)性高血壓與胰島素抵抗對右心室舒張功能的影響[D];山西醫(yī)科大學;2012年
7 仲琴;開郁清胃化瘀法治療肥胖2型糖尿病肝胃郁熱夾瘀證的臨床研究[D];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2年
8 羅梅;脂質蓄積指數較腰圍更好反映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的胰島素抵抗[D];重慶醫(yī)科大學;2012年
9 蔣峰;危重癥患兒胰島素抵抗與心肌損害的臨床相關性[D];新疆醫(yī)科大學;2012年
10 王華穎;健脾化痰活血法治療脂肪肝的臨床療效初探[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3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謝彬,陳上云,冉建民,陳怡霓,勞干誠,郭堅,劉薇,林燕珊,曾利劍;真胰島素對觀察胰島素抵抗與胰島B細胞功能的意義——附128例報告[J];新醫(yī)學;2002年07期
2 游捷,陳瑤,黃培基,林哲章;血清可溶性腫瘤壞死因子受體與胰島素抵抗的關系[J];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2002年01期
3 楊凌輝,鄒大進;肥胖致胰島素抵抗的機制[J];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2002年03期
4 管立學,王敬先,王景明,陳亮,朱國明,王瑞麗;血管緊張素轉換酶基因多態(tài)性與胰島素抵抗的臨床應用研究[J];中華檢驗醫(yī)學雜志;2002年02期
5 劉鐵迎;微血管內皮異常與胰島素抵抗[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2年01期
6 蔡紅衛(wèi);脂聯素與胰島素抵抗的研究進展[J];重慶醫(yī)學;2002年11期
7 時海波,程雷,徐其昌;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與胰島素抵抗[J];臨床耳鼻咽喉科雜志;2003年05期
8 盧德成,羅佐杰;肥胖與胰島素抵抗有關調控因素的研究進展[J];臨床薈萃;2003年16期
9 周昭明;小劑量胰島素治療糖尿病酮癥酸中毒68例觀察[J];國際醫(yī)藥衛(wèi)生導報;2003年12期
10 王繼旺;吸煙與胰島素抵抗[J];國外醫(yī)學(內分泌學分冊);2003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晨鐘;張素華;舒昌達;任偉;;氯喹對胰島素抵抗大鼠胰島素降解酶基因及酶蛋白表達的影響[A];中華醫(yī)學會第六次全國內分泌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1年
2 劉鐵迎;高鑫;江孫蘇;孫璇;周庭川;姚君厘;余丹青;雪怡;;肥胖患者胰島素抵抗和血漿vWF水平的變化[A];中華醫(yī)學會第六次全國內分泌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1年
3 都健;劉國良;;胰島素抵抗大鼠內皮依賴性血管舒張功能及其發(fā)生機制的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第六次全國內分泌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1年
4 曲波;;中醫(yī)藥防治胰島素抵抗的研究進展[A];第七次中國中西醫(yī)結合糖尿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4年
5 李光偉;;胰島素抵抗評估[A];第八次全國婦產科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4年
6 郭正宇;尹衛(wèi)東;宋硯明;鄧小健;;褪黑素改善胰島素抵抗大鼠海馬胰島素信號通路障礙[A];湖南省生理科學會2008年度學術年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8年
7 張榮;單慧敏;趙三妹;許榮q;;高脂飼料誘導的大鼠胰島素抵抗及與血清瘦素的關系[A];加入WTO和中國科技與可持續(xù)發(fā)展——挑戰(zhàn)與機遇、責任和對策(下冊)[C];2002年
8 柴國祿;譚麗艷;楊玉紅;劉晶礫;李麗疆;;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胰島素抵抗與血漿血管緊張素Ⅱ及內皮素的關系[A];中華醫(yī)學會第六次全國內分泌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1年
9 陳瑩;高彥彬;;中醫(yī)藥對胰島素抵抗及胰島素抵抗綜合征的研究進展[A];第七次全國中醫(yī)糖尿病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03年
10 孫琳;班博;于世鵬;孫冰;趙秀貞;;胰島素抵抗、血脂與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壓的關系[A];第三屆全國老年醫(yī)學進展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孟懷東;“致命四重奏”與胰島素抵抗[N];中國醫(yī)藥報;2007年
2 ;應正確認識胰島素[N];醫(yī)藥養(yǎng)生保健報;2006年
3 ;哪些人不宜過早應用胰島素[N];醫(yī)藥導報;2008年
4 劉燕玲;中醫(yī)藥防治胰島素抵抗[N];健康報;2002年
5 本報記者趙晴晴;胰島素治療后為何發(fā)胖?[N];健康時報;2003年
6 本報特約記者 徐夕;“口服植物胰島素”并不存在[N];衛(wèi)生與生活報;2005年
7 河南省鄭州市第三人民醫(yī)院內分泌科副主任醫(yī)師 劉龍誕邋陳錦屏 整理;胰島素抵抗試試增敏劑[N];健康報;2007年
8 董飛俠;解開胰島素抵抗密碼[N];醫(yī)藥經濟報;2006年
9 北京協和醫(yī)院主任醫(yī)生 姚我清;胰島素抵抗的藥物治療[N];醫(yī)藥養(yǎng)生保健報;2006年
10 指導專家 全軍糖尿病診治中心、306醫(yī)院內分泌科副主任 劉彥君 博士;現在開始,讓您的胰島素活起來![N];醫(yī)藥導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曉凌;高脂飲食大鼠的胰島素抵抗及肝脂肪酸的代謝[D];河北醫(yī)科大學;2008年
2 吳勉云;高脂誘導胰島素抵抗機理及花生四烯酸對胰島素抵抗預防作用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3 萬學東;褪黑素對體內體外高脂誘導胰島素抵抗的預防作用及機制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4 易瑋;針刺對胰島素抵抗干預作用的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02年
5 邵偉娟;胰島素對小鼠早期胚胎發(fā)育的程序化影響及相關分子機理的研究[D];南京農業(yè)大學;2007年
6 劉蓉;胰島素油溶液的制備及性質研究[D];中南大學;2008年
7 張治國;乙酸調節(jié)脂代謝及乙酸、醋粉預防胰島素抵抗研究[D];浙江大學;2008年
8 關宇光;不同運動時間對胰島素抵抗大鼠尾加壓素Ⅱ及其受體影響的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7年
9 張靜;游離脂肪酸致胰島素抵抗的作用機制[D];中國醫(yī)科大學;2004年
10 完強;乙醇對大鼠骨骼肌胰島素敏感性的影響及機制探討[D];山東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于婷;胰島素抵抗大鼠硫化氫/胱硫醚γ—裂解酶體系的實驗觀察[D];山東大學;2007年
2 甘宇;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真胰島素水平與血脂的關系研究[D];中國醫(yī)科大學;2003年
3 楊衛(wèi)紅;高糖和胰島素對鼠骨髓間充質干細胞增殖的影響及其機制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4 李小寧;骨骼肌組織磷脂酰肌醇3激酶表達與妊娠期糖尿病胰島素抵抗關系研究[D];青島大學;2008年
5 侯連國;胰島素抵抗與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脂肪酸代謝相關基因轉錄水平的改變[D];河北醫(yī)科大學;2009年
6 鄧娟;圍術期胰島素抵抗相關影響因素的分析[D];中南大學;2009年
7 李海東;蛋白質酪氨酸硝化對胰島素磷酸化信號的影響[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8 張紅玉;哈薩克族肥胖、胰島素抵抗與糖調節(jié)異常的關系[D];新疆醫(yī)科大學;2009年
9 劉慧琳;胰島素抵抗與絕經后骨質疏松癥的關系初探[D];四川大學;2005年
10 張俊防;真胰島素、胰島素原與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D];河北醫(yī)科大學;2002年
,本文編號:183870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xiaohjib/18387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