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反饋結合精神心理治療功能性便秘的療效研究
本文關鍵詞:生物反饋結合精神心理治療功能性便秘的療效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功能性便秘 生物反饋治療 精神心理治療 療效研究
【摘要】:目的:通過研究FC患者兩種治療方法(生物反饋治療、生物反饋治療結合精神心理治療)治療前后SAS、SDS、有效率、癥狀積分、肛門直腸測壓各指標、72小時結腸排出率(粒)的變化,探討兩種方法治療FC療效是否有區(qū)別。方法:篩選我院消化內科2015年2月至2015年10月門診及住院病人70例,隨機分為兩組,實驗組35例予生物反饋結合精神心理治療,對照組35例予生物反饋治療,兩組患者治療前年齡、性別、病程、SAS評分、SDS評分、癥狀積分、肛門直腸測壓各指標、72小時結腸排出率(粒)差異均不顯著(P0.05)。生物反饋治療:每次治療40min-1h,第1周1次1天,第2周開始1次/2-3天,每療程15次。精神心理治療:每次生物反饋治療前進行心理疏導、社會支持、認知行為治療、每日服用抗焦慮抑郁藥物。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治療后及治療后第6月SAS評分、SDS評分、癥狀積分、肛門直腸測壓各指標、72小時結腸排出率(粒)的變化。結果:治療后,對照組:臨床治愈3例,顯效16例,有效8例,無效8例,SAS為36.8±11.2,SDS為41.6±10.8,癥狀積分為5.20±2.04,初始感覺閾值(ml)為35.43±17.39,最大耐受容量(ml)為100.21±16.82、排便緊迫感閾值(ml)為103.60±25.37,72小時結腸排出率(%)為66.5±15.4,72小時結腸排出粒數13.5±3.5,盆底肌異常收縮率為17.14,直腸順應性(ml/mm Hg)為4.45±0.94。實驗組:臨床治愈5例,顯效15例,有效10例,無效5例,SAS為32.4±10.5,SDS為40.9±11.4,癥狀積分為4.32±2.03,初始感覺閾值(ml)32.84±18.96、最大耐受容量(ml)97.53±15.62、排便緊迫感閾值(ml)為82.76±32.35,72小時結腸排出率(%)為81.3±13.7,72小時結腸排出粒數16.7±3.7,盆底肌異常收縮率為14.29,直腸順應性(ml/mm Hg)為3.87±0.78。兩組患者治療前后SAS、SDS、癥狀評分、初始感覺閾值、最大耐受容量、排便緊迫感閾值、72小時結腸排出率、72小時結腸排出粒數、盆底肌異常收縮率、直腸順應性均有顯著變化(P0.05)。實驗組總有療效率與對照組相似,統計學無差異(P0.05)。實驗組SAS、癥狀積分、排便緊迫感閾值均低于對照組,72小時結腸排出率、72小時結腸排出粒數高于對照組,統計學均有差異(P0.05)。治療后第6月隨訪,實驗組:臨床治愈4例,顯效14例,有效10例,無效7例,癥狀積分4.45±2.42。對照組:臨床治愈2例,顯效15例,有效8例,無效10例,癥狀積分5.75±2.36。兩組患者治療結束時與治療結束后第6月隨訪比較癥狀評分均無差異(P0.05),實驗組總有效率與對照組相似,差異不大(P0.05),實驗組與對照組SAS評分、癥狀評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綜合分析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后第6月兩組患者有效率、SAS、SDS、癥狀積分、肛門直腸測壓各指標、72小時結腸排出率(粒),得出生物反饋結合精神心理治療功能性便秘療效確切,近期療效穩(wěn)定。
【關鍵詞】:功能性便秘 生物反饋治療 精神心理治療 療效研究
【學位授予單位】:南華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R574.62
【目錄】: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英文縮略詞11-12
- 第1章 前言12-16
- 第2章 資料和方法16-20
- 第3章 結果20-28
- 第4章 討論28-36
- 第5章 結論36-37
- 參考文獻37-42
- 綜述42-50
- 參考文獻48-50
- 附錄50-52
- 攻讀學位期間研究成果52-53
- 致謝53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劉菁,任文海;胃腸通治療功能性便秘20例[J];中國療養(yǎng)醫(yī)學;2001年03期
2 葛美芳;大黃穴貼治療老年人功能性便秘[J];浙江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3年10期
3 田養(yǎng)年,鄧淑玲,丁馥,張武智;通便靈治療功能性便秘300例[J];實用中醫(yī)藥雜志;2003年09期
4 張敏艷;岳翠萍;李改珍;;聚已二醇4000治療老年人功能性便秘56例療效觀察[J];臨床醫(yī)藥實踐雜志;2007年06期
5 李可;;功能性便秘的中西醫(yī)治療近況[J];中國醫(yī)藥導報;2009年07期
6 阿力馬斯·阿斯哈爾;王峰;;功能性便秘的發(fā)病及其診斷與治療[J];地方病通報;2009年03期
7 太京華;金珍婧;潘留蘭;;小麥纖維素治療女性功能性便秘的40例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醫(yī)藥;2009年35期
8 張云波;顏春艷;;藥罐療法治療功能性便秘療效觀察[J];遼寧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0年04期
9 譚淑文;王霞;陳小容;;中藥治療小兒功能性便秘64例觀察[J];實用中醫(yī)藥雜志;2011年01期
10 畢俊花;;中西醫(yī)結合治療配合健康教育在功能性便秘患者康復中的作用[J];臨床醫(yī)藥實踐;2011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劉習書;劉承報;;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功能性便秘的療效觀察[A];第二十一屆全國中西醫(yī)結合消化系統疾病學術會議暨國家級中西醫(yī)結合消化系統疾病新進展學習班論文匯編[C];2009年
2 田振國;;遼寧中醫(yī)藥大學肛腸醫(yī)院功能性便秘的診治暫行規(guī)范[A];中華中醫(yī)藥學會肛腸分會換屆會議暨便秘專題研討會論文?痆C];2007年
3 甘愛萍;張飛;;調腸湯治療功能性便秘的臨床觀察[A];中華中醫(y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第二十次全國脾胃病學術交流會論文匯編[C];2008年
4 李媛玲;;老年人功能性便秘的飲食護理及防治[A];全國第13屆老年護理學術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全國中醫(yī)、中西醫(yī)結合護理學術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論文匯編[C];2010年
5 朱萍萍;王凡;;功能性便秘的綜合治療[A];中國肛腸病研究心得集[C];2011年
6 雷英;;高壓低頻交流電場治療功能性便秘49例療效觀察[A];第三屆全國康復醫(yī)學青年學術會議論文集[C];1999年
7 劉紹能;李游;燕東;吳紅梅;;便秘復湯治療功能性便秘臨床療效觀察[A];中國中西醫(yī)結合第十九次全國消化病學術會議暨國家級中西醫(yī)結合消化疾病新進展學習班論文匯編[C];2007年
8 朱萍萍;王凡;;功能性便秘的綜合治療[A];中國肛腸病研究心得集[C];2011年
9 徐瑾;;疏肝潤腸方治療功能性便秘氣秘型患者60例[A];第二十四屆全國中西醫(yī)結合消化系統疾病學術會議專題報告及論文集[C];2012年
10 柯美云;;功能性便秘的治療進展——從普蘆卡必利臨床研究引發(fā)的思考[A];第二十四屆全國中西醫(yī)結合消化系統疾病學術會議專題報告及論文集[C];2012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健康時報記者 王志勝邋特約記者 關玲;針灸對功能性便秘很有效[N];健康時報;2008年
2 成都中醫(yī)藥大學 蒲昭和;按摩肚臍緩解功能性便秘[N];保健時報;2010年
3 胥曉琦;功能性便秘的中醫(yī)藥治療[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2年
4 南方醫(yī)科大學中醫(yī)藥學院 馮文林;吳彌漫治療功能性便秘經驗[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7年
5 萬同己;聚乙二醇4000治療成人功能性便秘[N];中國醫(yī)藥報;2003年
6 上海市中醫(yī)醫(yī)院 徐世芬 主治醫(yī)師;功能性便秘的治療[N];上海中醫(yī)藥報;2010年
7 杜長江;告別便秘 預防慢。ǘN];醫(yī)藥養(yǎng)生保健報;2007年
8 許曉華;孩子腹瀉可多吃玉米[N];健康時報;2007年
9 趙晴晴;不用藥物治便秘方法有哪些?[N];健康時報;2004年
10 長沙中南大學湘雅二醫(yī)院 張孟喜;功能性便秘的日常防治[N];家庭醫(yī)生報;2005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長軍;PedsQLTM 4.0在功能性便秘患兒及其家庭生存質量研究中的適用性[D];第四軍醫(yī)大學;2015年
2 王郁金;基于VIP-cAMP-PKA-AQP3通路的硝菔通結方治療功能性便秘的作用機制研究[D];成都中醫(yī)藥大學;2015年
3 許嘯虎;電針治療功能性便秘的臨床療效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5年
4 吳義春;基于無監(jiān)督數據挖掘的功能性便秘證候分布及組方規(guī)律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6年
5 戴元蔚;電針治療功能性便秘的近期和遠期療效觀察[D];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6年
6 董潔;功能性便秘患者腸道和肛門直腸功能檢測及瀉藥療效預測因素的研究[D];浙江大學;2016年
7 樊志奇;電針治療嚴重功能性便秘的系統評價及臨床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3年
8 王軍;功能性便秘分型診斷學與治療學試驗研究[D];天津醫(yī)科大學;2004年
9 袁維堂;功能性便秘的病理生理、分型及手術治療研究[D];鄭州大學;2006年
10 鐘峰;針刺治療功能性便秘臨床多中心隨機對照試驗[D];成都中醫(yī)藥大學;201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銀龍;福州地區(qū)中老年人功能性便秘中醫(yī)證素證型分布規(guī)律研究[D];福建中醫(yī)藥大學;2015年
2 杜明民;184例功能性便秘患者中醫(yī)證候及常見病因的分布初探[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5年
3 楊怡;飲食干預對功能性便秘療效維持的影響[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6年
4 李帷;李乾構教授學術思想與臨床經驗總結及用健脾潤腸法治療功能性便秘的臨床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5年
5 黃巖;基于“肺與大腸相表里”的理論治療功能性便秘(腸道氣滯證)的臨床觀察[D];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2016年
6 王丹東;基于腸道MUC-2、AQP3表達的硝菔通結加減方治療功能性便秘作用機制研究[D];陜西中醫(yī)藥大學;2016年
7 林燕佳;針刺胃腸募合穴治療功能性便秘的臨床療效觀察[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6年
8 林云奇;近10年功能性便秘西醫(yī)分型中醫(yī)辨證論治文獻研究初探[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6年
9 劉Z,
本文編號:108529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xiaohjib/10852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