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中國LHON大家系中新核修飾因子的發(fā)現與鑒定
本文關鍵詞:一個中國LHON大家系中新核修飾因子的發(fā)現與鑒定
更多相關文章: LHON 外顯子測序 PRICKLE3 核修飾因子
【摘要】:LHON是一種常見的線粒體母系遺傳視神經病變,主要累及視網膜神經節(jié)細胞,臨床主要表現為雙眼同時或先后發(fā)生急性或亞急性的視力減退,同時伴有中心視野缺失和色覺障礙,病理改變顯現為視盤周圍神經纖維層腫脹和毛細血管擴張。線粒體DNA的3個原發(fā)性突變(G11778A、G3460A、T14484C)是LHON的主要分子發(fā)病基礎,卻不足以闡明LHON的不完全外顯、男性好發(fā)等特性,這表明LHON致病還受其它遺傳因素、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不完全外顯和男性好發(fā)是LHON的兩大特性,也是目前亟待解決的難題。我們在研究中發(fā)現一個具有高外顯率(80%)、較低男女比率(1:1.7)LHON家系(WZ162家系),研究發(fā)現mtDNA繼發(fā)突變及其他相關突變可能對此家系LHON發(fā)病無重要作用,我們推測可能存在核基因突變影響此家系LHON高外顯率。為尋找與此家系發(fā)病相關的核修飾基因,我們選擇此家系一名攜帶者Ⅱ-10,三名患者Ⅱ-1、Ⅲ3、Ⅲ-6進行全基因組外顯子測序,并從33例錯義突變、9例插入缺失、4例剪切位點突變中篩選出一個核基因突變-PRICKLE3 c.157CT。此突變導致PRICKLE3蛋白第53位高度保守的精氨酸(R)變?yōu)樯彼?W),只存在WZ162家系的患者中,女性患者為雜合突變,男性患者為純合突變,家系內正常對照及攜帶者均不含此突變,符合X連鎖的顯性遺傳模式。此外,此突變在篩查436位正常對照和179位來自55個LHON家系的母系成員與105位散發(fā)患者中均不存在。再通過Sanger測序對PRICKLE3基因的全外顯子區(qū)域進行驗證,發(fā)現除c.157CT外,9個外顯子區(qū)域均不含其他突變。經過定位分析,我們發(fā)現PRICKLE3蛋白部分位于線粒體內,可能與線粒體功能關聯。同時它在多種細胞及腦、肝臟、腎臟、肺、胎盤、胰臟等器官廣泛表達。為闡明PRICKLE3 c.157 CT突變對線粒體功能的影響,我們構建了來自家系患者、攜帶者及正常對照的永生化淋巴細胞系,并進行一系列與線粒體功能相關的生化檢測。生化檢測結果如下:(1)PRICKLE3蛋白表達檢測顯示粗提線粒體總蛋白中對照組、攜帶者組、患者組的相對表達量分別為0.90、0.82、0.91,細胞總蛋白中對照組、攜帶者組、患者組的相對表達量分別為1.11、1.26、1.15,三組相互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2)線粒體呼吸鏈亞基蛋白表達檢測顯示患者組ATP6亞基的相對表達量顯著低于攜帶者組(P=0.01)和對照組(P=0.05),分別降低了35%、44%;ND4、ND5、ND6、CYTB、CO2亞基相對表達量三組間無顯著差異(P0.05)(3)細胞氧耗(OCR)實時測定發(fā)現患者組的基礎OCR、ATP產能相關OCR、最大呼吸OCR分別比對照組降低了52%、59%、52%(P0.01);同時與攜帶者相比,患者組ATP產能相關OCR值下降幅度增大了24%(P0.05)。(4)ATP檢測發(fā)現,與對照組相比較,患者組氧化磷酸化ATP產量減少了63%(P<001),攜帶者組氧化磷酸化ATP產量減少了43%(P=0.05),患者組氧化磷酸化ATP產量的下降幅度增大了20%(P0.01),與患者組ATP6亞基的表達量降低及ATP產能相關OCR值下降幅度增大的結果一致。(5)膜電位檢測顯示攜帶者組和患者組線粒體膜電位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但患者組與攜帶者組相比較,膜電位相似,無顯著差異(P0.05)。(6)在H202刺激下,對照組、攜帶者組、患者組的ROS水平的平均值分別為1.68、2.12、2.55,患者組、攜帶者組ROS水平提高幅度均顯著大于對照組(P0.05);但患者組與攜帶者組相比較,ROS水平無明顯提高(P0.05)。通過以上檢測和分析,我們在WZ162家系發(fā)現了一個新的核基因突變位點PRICKLE3 c.157CT。該突變符合X-連鎖顯性遺傳模式,在淋巴細胞系中可促進線粒體ATP的產能降低,可能影響此家系外顯率。但PRICKLE3 c.157CT影響線粒體產能、調控LHON發(fā)病具體機制還有待于進一步研究。
【關鍵詞】:LHON 外顯子測序 PRICKLE3 核修飾因子
【學位授予單位】:浙江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R774.6
【目錄】:
- 致謝5-6
- 摘要6-8
- Abstract8-14
- 1 引言14-28
- 1.1 線粒體與線粒體疾病14-16
- 1.1.1 線粒體的功能及調控14-15
- 1.1.2 線粒體疾病遺傳模式及發(fā)病特點15-16
- 1.2 LHON的研究現狀16-21
- 1.2.1 LHON的發(fā)現歷史16
- 1.2.2 與LHON相關的原發(fā)性突變16-17
- 1.2.3 LHON臨床表現及診治17-18
- 1.2.4 影響LHON發(fā)病的因素18-21
- 1.3 二代測序技術與新致病基因的發(fā)現21-27
- 1.3.1 第二代測序技術的發(fā)展21
- 1.3.2 全基因組外顯子測序與致病基因的發(fā)現21-23
- 1.3.3 全基因組外顯子測序的基本思路及技術路線23-27
- 1.4 本課題的研究思路27-28
- 2 實驗材料與方法28-44
- 2.1 臨床樣本28-29
- 2.1.1 樣本來源及細胞株簡介28
- 2.1.2 家系譜系28-29
- 2.1.3 臨床資料及照片29
- 2.2 研究試劑29-31
- 2.2.1 化學試劑29-30
- 2.2.2 化學試劑試劑盒30
- 2.2.3 抗體30-31
- 2.3 主要儀器及器材31
- 2.4 常用試劑溶液及培養(yǎng)基的配制31-33
- 2.4.1 感受態(tài)細胞制備及轉化試劑31-32
- 2.4.2 細胞培養(yǎng)基32
- 2.4.3 血液DNA提取所用試32
- 2.4.4 聚丙烯酰胺凝膠貯存液的配制32
- 2.4.5 淋巴細胞建系試劑32
- 2.4.6 OCR測定所用試劑32-33
- 2.4.7 ATP測定所用試劑33
- 2.5 引物33-34
- 2.5.1 擴線粒體全序引物33
- 2.5.2 PRICKLE3外顯子篩查所用引物33-34
- 2.5.3 酶切鑒定PRICK-LE3 157位點PCR擴增引物34
- 2.5.4 鑒定PRICKLE3表達QPCR擴增引物34
- 2.6 實驗方法34-44
- 2.6.1 血液DNA的提取方法34-35
- 2.6.2 PCR擴增及酶切鑒定、測序35-36
- 2.6.3 熒光定量PCR36-37
- 2.6.4 PRICKLE3蛋白細胞定位37-38
- 2.6.5 線粒體提取38-39
- 2.6.6 永生化淋巴細胞系的建立39
- 2.6.7 Western Blot檢測蛋白表達39-41
- 2.6.8 OCR測定41-42
- 2.6.9 ATP測定42-43
- 2.6.10 ROS測定43
- 2.6.11 線粒體膜電位的測定43-44
- 3 實驗結果44-65
- 3.1 WZ162家系分析44
- 3.2 WZ162家系全基因組外顯子測序結果44-56
- 3.2.1 原始數據概況44-46
- 3.2.2 目標區(qū)域內每個樣本的測序深度情況46
- 3.2.3 樣本的目標區(qū)域內外顯子捕獲測序的均一性46-47
- 3.2.4 CCDS外顯子的測序深度和覆蓋度47
- 3.2.5 全基因組外顯子測序數據SNP的檢測與注釋47-48
- 3.2.6 插入/缺失(indels)注釋48-49
- 3.2.7 基因突變分析49-56
- 3.3 PRICKLE3蛋白定位56-57
- 3.4 PRICKLE3基因組織表達情況57-58
- 3.5 PRICKLE3蛋白表達檢測58-59
- 3.6 呼吸鏈亞基表達檢測59-60
- 3.7 OCR檢測、ATP檢測60-62
- 3.8 線粒體ROS、膜電位檢測62-65
- 4 討論65-67
- 5 展望67-68
- 參考文獻68-75
- 簡歷75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陳清森;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攜帶者治療策略學術研討會[J];中華醫(yī)學信息導報;2001年11期
2 楊海;王戩;劉繼峰;;西安市21家醫(yī)院2002~2004年HBV攜帶者報告現況[J];職業(yè)與健康;2006年05期
3 鄧萬俊;;評價入院時甲氧西林耐藥金黃色葡萄球菌不明攜帶者的可能性[J];國外醫(yī)藥(抗生素分冊);2006年06期
4 劉國強;;慢性HBV攜帶者肝穿刺的臨床意義[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2010年17期
5 趙燕;;HBV攜帶者健康需求調查分析[J];當代醫(yī)學;2012年30期
6 古建榮;;HBsAg攜帶者在家庭內的傳播[J];四川醫(yī)學;1981年05期
7 ;HBsAg攜帶者追蹤觀察及影響陰轉因素的探討[J];南京醫(yī)學院學報;1984年03期
8 李定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攜帶者與脾腫大[J];國外醫(yī)學.流行病學傳染病學分冊;1984年03期
9 王振坤;關于無癥狀HBsAg攜帶者的幾個問題[J];實用醫(yī)學雜志;1985年03期
10 陳立男;對144名脆性X女性攜帶者的研究[J];國外醫(yī)學.遺傳學分冊;1986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志好;古玉斗;劉向陽;孫冰;張淑琴;;對HIV攜帶者監(jiān)測產生的憂思[A];新世紀預防醫(yī)學面臨的挑戰(zhàn)——中華預防醫(yī)學會首屆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2年
2 楊方;趙兵;張明香;王偉;魏倪;;經病理學診斷是否為慢性HBV攜帶者的臨床資料對比研究[A];全國第4屆中西醫(yī)結合傳染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2年
3 武寧強;;HBsAg攜帶者中西醫(yī)結合治療[A];第一次全國中西醫(yī)結合傳染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6年
4 董翠英;;HBV攜帶者血清透明質酸與單氨氧化酶聯合檢查的意義[A];第五屆全國肝臟疾病臨床暨中華肝臟病雜志成立十周年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6年
5 過建春;施軍平;劉雁;陳群偉;石偉珍;荀運浩;王宇芳;;泰來肽治療HBV攜帶者臨床療效觀察以及對細胞免疫功能影響[A];中華醫(yī)學會全國第九次感染病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6年
6 吳邦富;楊江英;周峗;張大維;溫凌;肖間開;王巧瑜;吳偉鴻;張美華;潘潔;彭英宇;楊軍;吳熒;;自體樹突狀細胞疫苗治療非活動性HBsAg攜帶者的初步臨床試驗[A];第一屆全國疑難重型肝病大會、第四屆全國人工肝及血液凈化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8年
7 唐翠蘭;施維群;陳智;;穿孔素1在無癥狀HBV攜帶者之間和正常人之間的差異表達[A];第十次浙江省中西醫(yī)結合肝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8年
8 于楊;李和樓;江寧;秦樹存;;HBV攜帶者血漿病毒DNA拷貝數與高密度脂蛋白的相關性研究[A];第11屆全國脂質與脂蛋白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2年
9 唐翠蘭;施維群;陳智;;穿孔素1在無癥狀HBV攜帶者之間和正常人之間的差異表達[A];2009香港-北京-杭州內科論壇暨2009年浙江省內科學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9年
10 蘇成豪;馬桂林;沈理通;牛建軍;;355例HBsAg攜帶者轉歸及其影響因素調查[A];華東地區(qū)第十次流行病學學術會議暨華東地區(qū)流行病學學術會議20周年慶典論文匯編[C];2010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錢錚;日新增HIV攜帶者人數創(chuàng)紀錄[N];醫(yī)藥經濟報;2007年
2 徐龍;HBV攜帶者如何保健[N];家庭醫(yī)生報;2007年
3 江亞平;印度HIV攜帶者人數2年內將飆至第一[N];醫(yī)藥經濟報;2004年
4 馬震;全球HIV攜帶者“少”了[N];醫(yī)藥經濟報;2007年
5 謝綺珊;我國或將放寬限制HIV攜帶者入境規(guī)定[N];廣州日報;2007年
6 陳雪寒;家有HBsAg攜帶者[N];人民政協報;2000年
7 駐京記者 李瑤;感染早,易成HBV攜帶者[N];醫(yī)藥經濟報;2010年
8 唐后云;遇上災難被埋10米地下 照樣可以發(fā)出求救信號[N];中國安全生產報;2010年
9 逯望一;艾滋病人被威脅:不給2萬就曝光你[N];民主與法制時報;2014年
10 南昌市第九醫(yī)院 陳家,
本文編號:67291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wuguanyixuelunwen/672910.html